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00章 进策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安西都护乔师望,上了一本,他认为西突厥部南北对立,交战不休,西域诸国多受其累,不得不选择加入战争,以至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

他认为该在天山以南,大量的口存贮粮食,让使者四处招抚,以怀柔之策对待近地诸国部族,凡来投的部族、百姓,一律给粮,安顿在安西都护府。

乔师望在奏本中说,我大唐如树根,四方如枝叶,乃一体连枝,损之皆失。而远处考察秦、汉,近查察隋朝,对外事奉戎狄,以刀兵加之,虽收短效,但劳心费财,未见收益,且致自身疲弱。

而安西之背后,河西十三州,州县寥落稀少,自从突厥衰微以来,才开始耕种收获,百姓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军事补给。

要征服西域,光靠刀兵,抽干了河西十三州的钱粮、兵力,即便做到了,我们也是守不住的。稍有不慎,就会为吐蕃所趁,或为诸国反扑,数十年工业,十数万将士的鲜血,皆会付诸东流,重蹈汉、隋征而不服的历史。

与其大兵加之,不如剿抚并用,对不臣者加之刀兵,对来附者多加抚慰,让他们让他们居住在塞外,为我大唐屏障,这才是施以小惠而坐收实际利益的上策。

左仆射-长孙无忌,右仆射-于志宁,都非常看好乔师望的举措。西域的人口不少,西突厥加上诸国,足有数百万之众,大唐需要投入多少,才能把他们彻底征服呢?五十万,一百万?正如乔师望说的那样,打光了大唐的兵,耗尽了国力,也容易为他人做嫁衣。

而乔师望的举措,虽然耗费钱粮,但愚公移山,收服一千人,敌人就少一千名士兵,收服一个部落,那他们就少一个部落。只要朝廷能给他们提供安稳的生活,归降的数字也会越来越可观。

与焉耆、龟兹一战后,安西都护府已经在西域彻底站稳了脚跟,也立了威。应该趁着这个机会,与西突厥、西域诸国打人口战,多争取一分人口,统一西域时,就少一分阻力。

当然,这项政策,不仅需要钱粮,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李承乾放下奏疏,看了一眼阶下的诸相重臣。沉声道:“计策是好的,投入也不大,朝廷没理由不支持!”

而一旦收留了这些,还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劳力,甚至兵丁,这对安西都护府修筑城池,道路,都是好事,李承乾当然要支持。

诸相可以下去商讨一下,定一下政策,发给乔师望,看一看他的意见。如果没问题,那他便下令,开始施行。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总比动刀兵要好的多。

李承乾还特别夸奖了乔师望,转输供馈,外无劳民扰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临机果断,折冲千里,有如周瑜之勇;严细柳之军,有如周亚夫者,乔师望有上将军之材。

平定焉耆、割裂龟兹,这次又献策有功,安西的首功,该是他这个大都护。论功论劳,都是该赏的。李承乾认为,应该把他的爵位从襄邑县子,晋为襄邑县候,加怀化大将军衔。他的三个儿子,乔知之、乔侃、乔备,皆荫其功,加骑都尉衔。

诸相听到太子的话,也是小小的议了一下,便皆点头称是,都认为乔师望之功,可以封候。

“好,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就照此办理!”

“为德,你跑一趟庐陵公主府,除了宣旨外,也替孤看看姑姑,赏赐多一些。”

.........

诸臣退下后,长孙冲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本章和一支木质的手镯,这是廷议之前,谢文远在殿外塞给他的。

看到那个木手镯,李承乾心里的咯噔一下,脑子里却浮现了一个小女孩的脸庞!

翻开本章,扫了一遍,李承乾的脸突然阴沉起来,合上奏本,重重哼了一声!

“李承宗,他该死,他连累的都是无辜的人!”

“她在哪儿?”

长孙冲赶紧答道:“已经从诏狱转到了西苑,她是被重金聘请,认识一些人,很有价值,所以谢文远并没有折磨她。”

“更衣!去亲军都尉府!”

亲军都尉府-西苑,谢文远看到太子来了,也是赶紧上前解释,他的人也是在监察证物的时候,发现那个木手镯,他们也没想到,那上面竟然刻着李承乾、秦淑两个名字。谢文远知道,秦淑是太孙和中山郡王的生母,这两个人名字出现在这么普通的木手镯上,是够奇怪的,但也一定跟太子有关。

可李承乾根本没听解释,只是拂袖径直走了进去,搞的谢文远很是尴尬!

“哎,伯良兄,你跟太子是表兄弟,你给透露两句,我这心里没底啊!”

长孙冲叹了口气:“这事,还得从贞观七年说起!”

那一年,太子十六岁,华州发生了地震,太子请命去赈灾,秦妃当时还没有封号,只是东宫女官,也随行跟在太子身边。

他们在赈灾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叫夏灵的小女孩,小女孩那时只有六岁,父母都死在那场地震中,很是可怜。

秦淑很喜欢小孩子,更是可怜夏灵,于是便把她带在身边,一边宽慰小女孩,一边照顾太子。

相处的时间久了,夏灵便更加依赖太子二人,唤他们为阿兄、阿姐。小小娃儿,哪里知道,哄她玩的是当朝的太子呢!

“那为什么是木手镯?”,太子是身份,他送的东西,必然是价值连城,为什么如此的普通的,谢文远有些好奇。

长孙冲就在当场,他当然是清楚的。本来,他们是要把小女孩带回宫的,打算让她在皇宫中生活。

但没想到,小女孩的姨母找来了,既然她还有亲人在,那太子和秦妃也不好再走她。临别时,太子本要送她重礼的,但秦妃说,夏灵生活在民间,太贵重的东西,反而会招来歹人的觊觎,甚至有可能危及夏灵的性命。

既然送的是情义,那是否值钱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太子也是听了她的话,亲手刻了这个手镯,还标上了他和秦妃的名字。

“文远兄,你也是真会抓,一抓就抓到了殿下和秦妃的故人。不过,你莫担心,太子怒的是李承宗,不是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9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