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5章 是他?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袁天罡看了看,随即向李承乾解释,道教密讳有很多,大多数神仙密讳都没有读音,且书写也与一般的汉字并不相同!

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玉清讳、上清讳、太清讳,以及常用的紫微讳等,道教很多密讳都是“雨”字头的。

在汉字中,雨字头的字多是和天气、自然、天文有关系的,如:雪、雷、霜、雾、雹等等,所以“雨”字头本身就有代表天上的潜在内涵。

一般来说,密讳有四种书写仿写,第一种是复文,多数由两个以上小字复合而成,这是最为常见的内容。第二种是云篆,是模仿天上变幻莫测之云气形状并结合古篆字体而成,是天神下达旨意的“天书”。第三种是灵符、宝符上用的,这种专门用于符箓图形更为复杂。第四种是符图,是将天神形象与符文融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符箓。

写这份信的人,肯定是修过道的,而且对道门的文字可谓了然于胸。

李承乾揉了揉下巴:“能破译吗?”

袁天罡笑了笑,这封秘信,不仅用了密讳,还应用了道门的数术。一般的道士来,还真是看不懂。

以“奇门遁甲”为例,它是由“奇”、“门”、“遁甲”三部分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

“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外,还涉及“六仪”,就是戌、己、庚、辛、壬、癸。因为甲在十干中至尊首贵,却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故曰“遁甲”。

是很复杂不假,但对他,自然是没问题!

袁天罡拿起笔来,比对着密讳,一个一个翻译过来,没过一柱香的时间,便翻译好了!

“殿下,臣的活计完了,臣就先告退了!”

袁天罡是个心思灵透的人,他知道太子在这是办大事的。不该他知道的事,他不多问,写完了就走,是上上之选。

李承乾也知道袁天罡在避险,于是拍了拍他的膀子,做了个请的手势。

看着翻译过来的内容,与王永安夹在信中的内容一致,一字不查,李承乾笑了:“你这十几年东躲西藏,就为了破译这个?”

是的,王永安点点头,他不敢把信拿出来,只能一句一段的抄写,然后反复找人翻译,偷偷摸摸的,东躲西藏的十几年,才把这里面的内容搞清楚。

看到年不过三十的王永安,头发几乎都白了,李承乾也是慨叹道:“不容易啊!”

武德九年,先帝认为李瑗性格懦弱,不是将帅之才,委任右领军将军王君廓佐之。李瑗以庐江王,官至幽州大都督。建成欲谋害陛下时,曾秘密与李瑗、燕州刺史王诜勾结,王君廓得知道后,用计诛杀了二人,朝廷以君廓有平叛之功,任命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而王君廓虽然平定了叛乱,却是漏掉了一个人,那便是暗中为李瑗、王诜穿针引线的时为中书侍郎的-刘林甫。

刘林甫出身广平刘氏,汉室宗亲,以门荫入仕。武德初年,授中书舍人,在秦王府任职,配合中书令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颇有才干。后被先帝简拔,提升为中书侍郎,册封乐平县男。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后,大册秦王府诸官为将相时,其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兼任吏户二部侍郎。

“刘林甫是贞观三年死的,李玄道也是贞观三年,这的确有点巧啊!”

“不!不是巧!是被人灭口的。”

“这话怎么说!”

那时候,王永安虽然在逃亡,但却没忘了去找李玄道报仇,他到常州时,李玄道已经奄奄一息了,嘴角留的都是黑血,一看就是中毒的情况。

李玄道告诉他,是长安有人不让他活,而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左右摇摆,做阴阳人的刘林甫。话还没说完,李玄道就死了。

所以王永安便星夜兼程,往长安赶。可到了长安,便听说刘林甫竟然病逝了。失去了线索,没得办法,王永安只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破译这封秘信上。

“那李武意,是怎么回事!”

“李武意可是没少作孽,李仲文、刘世让,还有我父亲,可都是死在他手里。”

当年,他父亲意会错了,以为李玄道要污蔑他谋反,朝廷相信了,所以召他回来,没得办法,他才带着王永安等向北跑的。

而到了并州地界,他们就被一伙人埋伏了,虽然他们穿的不是军服铠甲,但手持的武器,却都是制式的军械。

王永安被亲卫藏在了一个树洞中,他亲眼看见的,李武意从人群中走出来,亲自砍下了他父亲的头颅。然后,又把抓来的十几名乡民都杀了,伪装了其父与乡民火并,不敌被杀的现场。

“你的意思是,李武意是受命杀了你父亲,而他们的同伙,也杀了刘林甫?”

“不然呢,整件事有关的人,只剩下他一个。他为什么没被灭口,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朝廷不会查了,他安全了!”

而且,他李武意凭什么袭杀他们,他从哪儿得到其父要投靠处罗的消息,又是怎么断定他们会走那条路的!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还真是有些道理。李承乾抬手示意孙伏伽,把酒菜摆上,他要与王永安,边喝边聊。

刘林甫呢,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祥道原来是太子舍人,现在吏部供职,次子刘应道尚了闻喜县主,也就是建成的女儿-李婉顺,目前在东宫当职。

这两个人,李承乾用了很多年,从来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如何能证明,刘林甫做了两面派呢?

王永安摇头表示不知,但李玄道临终之言,不像是假的,而且这密文也指向刘林甫。要问这其中的答案,还是得先抓了华州刺史-李武意再说。看看他口中,能不能得到什么信息。

李承乾淡淡一笑:“那得看司徒,能不能找到先帝与李武意之间,不同寻常的秘文往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