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5章 反骨宗王

书名: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作者:陈叔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7

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不对吧,应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子建的这首诗文,大伙太熟了,就算咱们是丘八,可也是御前的侍卫,都是军功之家出身,诗书还是学了一些的。

可李明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就是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至于这首诗为什么如此,还得说到贞观十六年,那一年,李明八岁。因为生母是颇具争议--巢剌王妃杨氏,李元吉的正妻,所以李明在兄弟们之间备受排挤,李福等年纪相仿的兄弟惊诧惊诧欺负。

小孩子嘛,被打急了还手是正常的,而且被欺负了那么多次,李明也是收不住手了,竟然用石头把李福的头打破了!

太上皇-李世民看到兄弟之间见血了,便想起了玄武门的旧事,也触碰到了他的伤口,因此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李明一顿。

可上来拧劲儿的李明,竟然跑了,宫中的内宦、宫人都找疯了,找了一整天,最后在金光殿顶发现了他,天知道他是怎么上去的。

太上皇去叫他下来,可这小子说句所有皇子都不敢说的话:你能杀自己的兄弟,为什么我不能?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被李明这话震的七荤八素的,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竟然会说出一句这样的话。

天下人都知道你爹不是好鸟,可人家是皇帝,谁也不敢说啊!

当然,此言一出,李明的下场可想而知,自然免不了要被太上皇揍一顿,而且盛怒之下的太上皇是往死里揍!

也就是这时,李承乾出现了,他是二话不说,从太上皇手里抢过了李明,背着他,回到了东宫。

从那以后,李明就住在了东宫,与李象、李医等一起生活,他也就被划给了东宫教养。也是从那以后,他再没叫过李世民父皇,只是称呼陛下。

上皇当然知道,这兔崽子是记仇了,可怎么办呢,儿子都是债,李明这娃子,明显就是来讨债。

不过,他也有了一个好归宿,跟了李承乾,在他手中教养,将来也不会太差,所以李世民也就听之任之了。

而李承乾呢,在开解李明的过程中,选择了潜移默化,他用环境改变了李明,把一个敏感阴鸷的少年,改变成了今日这样风清俊朗的少年亲王。

李明呢,也把他这个兄长当成父亲一般,与对待上皇的态度截然不同,让往东绝不往西。虽然他知道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样的,但他依然坚持如此,因为那记得很清楚,李承乾是他那个冰冷且没有人情味的皇宫中,看到的第一束光。

侍卫们是不懂曹王这样的天潢贵胄,是怎么熬过童年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羡慕李明,生在了帝王之家,可以享受亲王的尊荣。

乾阳殿内,看着李明进来,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因为忙着与李恪一起批奏疏,便让自己找地方坐。

兄弟俩忙完后,李承乾也是拿起了烟斗:“为明,这几天玩的怎么样!”

李明现在是右千牛卫将军,是随驾出巡的大将之一,但他这个大将就是个样子货,李承乾就是单纯的带他出来完。

李明笑了笑:“还行,臣弟就是觉得,一个人玩挺无聊的。”

“大哥,三哥,要不一起?”

李明是来邀请哥俩的,此次东巡是他第一次出这么远的们,自然是格外的兴奋。可那些侍卫什么,实在没什么意思,他还是觉得与两位兄长一起比较好。

而且,李明觉得,纵然国家有千条机务,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在能放松的时候放松一下,那岂不是累成傻子了!

李恪端起茶抿了一口:“为明,你小子怎么总有理呢?”

昨天,他从清点的宝库中,拿走了工布剑,还没玩热乎,又来胡闹!他当哥俩在干什么,闭门造车吗?是在为黄河大工做预算。

虽然房仁裕的奏疏足够详细了,但这毕竟涉及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大工,每年几百万贯,也是大唐开国以来,筹划的最大的工程。

知道这项工程会让多少百姓受益吗?只要能擒住黄龙,这项百年工程,大唐的社稷,至少能安定一百年!

“是吗?小弟可不这么认为!”

稳定社稷,无非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如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李明觉得做到下面这五点就够了。

其一,禁止官府滥用民力,横征暴敛。

其二,鼓励农耕,鼓励商业,打破垄断。

其三,放松对户籍的限制,有偿鼓励百姓迁徙,而不是强制迁徙到蛮荒地区去垦荒。

其四,加强对吏治的整治力度,严惩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其五,制定成制的赈济制度,在天灾、人祸等方面,好生抚慰百姓,把损失将到最低。

“跟你三哥论治国是吧?小子,你还嫩着呢!”

是,按照李明说的这么简单,陛下和他也不用每天案牍劳形了。知道什么是地主和长工的区别吗?

说的简单点,皇室就是地主,臣工就长工,家里收益多少,有什么危机,什么能否持续多久,对长工来说都没关系。

东家倒台了,换一家就是了,而东家呢?只能自认倒霉,怨自己经营不善。

朝廷为什么要赏,为什么要高官厚禄的养着那些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替朝廷分担压力,做事的时候把心放正了。

别以为那些臣工们嘴上说的好,就真的以为他们赤胆忠心了。臣工中,有一很大一部分人,吃为了名利吃饭的,他们与长孙无忌、马周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

人性就是这样的-好利,利字从刀,是要割才能有收益的,割谁啊,要么割朝廷,要么割百姓。朝廷呢,只能选择自己做冤大头,给他们官做,给他们利禄,收买他们,让他们去看护百姓。

李恪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有梦想都是好的。大哥和我也是在你这个年纪过来了。”

“可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只能自己操刀上,才最把靠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