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95章 小侄就觉得跟这三季稻有缘分,所以想试上一试

书名: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看到李世民眉飞色舞地讲述起他对于交州都督府的安排,程处弼不禁有些错愕。

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如此果决,当天才收到了好消息,居然当天就把事情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重要的是,交州之地,自古以来,哪怕是中央帝国虽然多次占据,但是却又多次失去。

为啥,不就因为那里是蛮荒之地,而且在历朝历代的眼里,仅仅只是一片疆域而已。

得失之间,不过是一片鸡肋之地。

可是现在,由于三季稻的出现,再加上交州一带那广袤无边的辽阔平原。

足以让大唐,将那里视为一块巨大的肥肉,毕竟大唐是真的缺粮,而且很缺。

能够获得大唐的重视,只要李世民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继续重视。

在他有生之年,继续迁民军屯十来年,程处弼绝对相信,在人口的优势下。

大唐绝对能够稳稳地掌握住那交州之地,成为大唐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叔叔真乃一代明君也,也唯有像叔叔您这样英明果断的帝王,才能够带领大唐强盛繁荣。”

李世民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翘起了手指头朝着程处弼点了点。

“不过贤侄你也功劳不小,若非是你说动那李德奖南下林邑寻找三季稻种,焉有今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这句话,真不知道会羞煞多少以武犯禁之徒。”

听到了李世民这话,程处弼有些臊眉搭眼地摸了摸鼻子,好吧,反正这是大唐这两句话还没有版权。

说话间,李绩这位兵部尚书,抄着一个木匣子,晃晃悠悠地也来到了甘露殿。

进得甘露殿,看到了程处弼这小子正在跟陛下眉飞色舞的聊得份外嗨皮。文網

一想到自己半年的俸禄已经长着翅膀,飞进了老程家。

过年的时候,自己这事还被程咬金那个混帐玩意当面兴灾乐祸。

哪怕是陛下已然借着由头,补偿了自己。

可是输给程三郎这个小辈半年俸禄的八卦,还是已经在大唐勋贵圈子里边传扬了开来。

现在想起来,李绩就不由得心中一梗,脸色也拉了下来。

不过看到这小子已经站起了身来朝着自己行礼。

李绩也只能拉着一长脸大步前行。“臣奉谕,拿来了交州都督府的舆图”

“小侄见过叔父,叔父为何脸色如此难看,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要不就让小侄给你瞧瞧,小侄的医术你放心”

被程处弼这个厚脸皮叽叽歪歪的嘘寒问暖之下,李绩也不好意思再绷着脸皮无可奈地笑骂道。

“行了行了,老夫可没病,把你的爪子拿开,臭小子”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接过了那个木匣子,打开了之后取出了交州都督府的舆图。

摊开之后,开始仔细地打量起来,又询问起了李绩交州都督府以及岭南道的兵力分布。

程处弼好歹也是将门子弟,也就蹲在一边静静地欣赏着这二位长辈在那里叽歪了半天。

口干舌糙的二人坐下之后,恰着那清肝明目还养生的菊花茶,不禁有些唏嘘感慨。

如果大唐的粮食储备充足,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上不少。

而大唐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李绩惋惜的目光,也落在了这些还摆放在案几上的那些三季稻稻谷上。

若是关中之地,也能够种上亩产两石出头的水稻那就好了。

然后,李世民与李绩看到了程处弼抄起了一枚稻谷,就往自己嘴里边一丢,在那里咀嚼。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好看。“程三郎,这些稻谷可是生的。”

程处弼嘿嘿一笑,有些腼腆地把那颗谷粒给吐掉之后说道。

“叔叔,小侄正想跟您打个商量,这些三季稻的稻谷,能不能赏给小侄。”

李绩这货习惯性地又怼了一句过去。

“你要这些去做甚,难道去吃”

程处弼摇了摇头,很真诚地道。

“当然不是,我想试种。”

“在关中试种水稻”李世民与李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怎么,不行吗”程处弼有些不乐意地小声嘀咕了句。

看到他这副样子,李世民不禁一乐,笑出了声来。

“你小子胡说什么这里可是关中,不是江南,怎么可能种得了稻谷”

程处弼摸着这些三季稻,虽然他记不清楚关中有没有种植水稻,但问题是。

这三季稻的生长期很短,正因为如此,想必以关中盆地的环境,在灞水边上,种上一两亩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主要还是,程处弼真心很好奇,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为什么会低得令人发指。

是的,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居然只有两石半,最高也不过三石。

程处弼可是知道的,自己生活的大西南,哪怕是那些农家的自留地里边。

特别是有些有钱的城里人,最喜欢的就是花钱到农村里边搞个生态农庄。

选用的都是那种特色稻种而不是杂交水稻,自己种来自己吃。

只洒农家肥的那些特种稻米,亩产也都在四百来斤的样子。

怎么到了大唐,这亩产两石半,那也才过两百多斤的样子,这差距也着实大得太厉害了点。

可惜,程处弼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农业种植训练,所以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偏偏他是生长在美丽的大西南,那里种植的粮食就是水稻,其他的主粮应该怎么种,他是真不知道。

但是对于水稻而言,他好歹知道怎么去种。

不过,在没有搞出成绩之前,程处弼也不好打包票,毕竟这里是关中平原,能不能种得活还得两说。

“小侄就觉得跟这三季稻有缘分,所以想试上一试。”

“反正就算是小侄种不出来,叔叔你损失的,也就是这十来斤三季稻的稻谷而已。

可若是万一小侄真种出来了,那也是一件好事情。”

李世民看着案几上的那些顾达为了报喜讯而送来的十来斤稻谷,还有那几根稻穗。

留的话,这玩意也确定保存不了几年,既然程三郎这小子有兴趣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55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