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66章 神特么的孔让梨,老夫是孔颖达!

书名: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2

“处弼兄,这句我有些不太理解,这句曲阜老孔家,让梨他最强”

“看来殿下你这是忘记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程处弼摸了摸脸,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儒雅而又博学广闻的师长。

从容一笑,朝着呆头呆脑的排骨精太子语重心长地道。

“你想,就为了让个梨,能够传扬得天下皆知的故事。

除了他们老孔家还能有谁这么不要脸

我们老程家也很兄谦弟恭,莫说让梨,就是让酒也是常有的事。

但我们老程家也没四下显摆,更没有刻意宣传让他变成佳话。

所以这句顺口溜没有问题,这就是在夸他们老孔家让个梨让得天下皆知,嘿嘿嘿”

听着处弼兄站在跟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李承乾咧嘴乐了半天,又不禁有些头疼的开始犯愁。

这些话自己是听着乐,可真要传到那位孔颖达的耳朵里。

真不知道那位脾气不好,成天喜欢当面怼人的孔常侍会气成啥样。

“殿下可得记住了,又不是咱们先得罪那些人,而是他们先得罪了你爹。”

程处弼看到李承乾那副纠结的模样,不禁轻叹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道。

“咱们这只能算是小小地报复一把,殿下何必忧心忡忡。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跟这事掰扯干净,这可跟咱们一点干系也没有。”

李承乾抬起了头来,看着面色如常,仿佛从来没做过亏心事,最是不怕鬼敲门的处弼兄。

“兄台兄台所言极是,嗯,后面我就不看了”

“殿下别啊上面还有关于咱们东宫几位属官的顺口溜,你也瞅瞅呗。”程处弼嘿嘿嘿地就要帮忙。

李承乾脸色越发地黑,想了想,李承乾赶紧,把处弼兄的大作给收了起来,塞入怀中。

“小弟等有闲暇再看就是,主要是担心看了这玩意,万一一会东宫诸卿站在跟前,孤怕自己憋不住。”

“孤终究不能像处弼兄你这样临大事也能够面不改色啊”

是的,处弼兄跟一干东宫属官极其恶劣的同僚关系,他自然是看在眼里。

如果不是小朝会的时候,大家隔得远,又顾忌被扣俸禄,怕是都恨不得互吐唾沫星子以表达嫌弃。

以此推断,能够编出“曲阜老孔家,让梨他最强”这样顺口溜的处弼兄,绝对能把像张玄素之流埋汰讽刺得更彻底。

为了君臣团结,东宫和谐,避免出现笑场的意外,自己还是忍一忍为好。

听到了李承乾这话,也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确不是一个善于遮掩自己情绪的人,程处弼也就不再勉强。

散骑常侍孔颖达心情显然有些不太好,毕竟,作为曲阜孔家当代最优秀最杰出的读书老种子。

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广闻博记,自认满朝里边,自己在学问上,绝对是最拔尖的那种。

可惜,自己如此的才华学识,又是早年就效忠追随当今天子的那一批读书人。

可问题是,陛下登基之后,提拔了不少的才俊,出将入相,而自己却在散骑常侍的位置上一呆很多年。

甚至还因为陛下嫌自己嘴多,把自己扔到东宫去当老师。

这虽然让孔颖达不乐意,但好歹也算是有了心劲,可以好好地替大唐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可是自己呕心泣血的付出,苦口婆心的说教,居然

孔颖达的思吟被外面传来的小孩子的喧哗声给打断掉,紧接着,就听到了家丁亲随的喝斥声。

孔颖达不乐意地掀开了窗帘,正要喝问怎么回事。

就听到了一个稚童的嗓音响了起来。“快看,那就是孔让梨。”

“”孔颖达一脸懵逼地看向那边,就看到了几个小娃娃一脸兴奋地冲这边指指点点。神特么的孔让梨,老夫是孔颖达

好在随着家丁与亲随的驱赶,总算是把那些小娃娃还有百姓们给驱散。

孔颖达的车驾前行不远,终于来到了府门前停了下来。步下了马车之后,下意识地左右一张望。

就看到了周围那些街坊四邻表情诡异地朝着这边指指点点,总之不是敬佩与仰慕。

孔颖达满头雾水地步入了府中之后,抬手招来了管事。

“怎么回事府门外面,怎么围着那么多的市井闲杂”

“老爷,小的也不太清楚,要不,小人派人去把他们驱散了”

“去吧,对了,顺便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管事领命快步而去,孔颖达则抚着长须缓步而行

孔颖达已然换下了朝服,穿着便装,跟前摆上了一壶已经煮好的菊花枸杞茶。

这玩意是陛下所赐,据说这玩意不但有清肝明目之效,还能养生。

特别是冲泡的时候,茶碗里边会浮着一朵很漂亮的菊花,又有枸杞点缀,份外地漂亮。

呷着菊花茶,抄起了一份长安文集,仔细地欣赏着上面自己特别创作的一篇文章。

这是关于对于尚书的点评还有对于尚书内容的理解,可以说,这一篇文章,绝对是自己这些年来,针对于尚书创作出来的精品之作。

作为一位文学家,又是一位博学鸿儒,孔颖达当然也很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

但问题是,不知为何,每一篇文章,都绝对是大唐的饱学之士,博学鸿儒的呕心泣血之作的长安文集。

原本孔颖达还觉得自己的文章一出,必定会令长安城震动,无数文人士子弹冠相庆,为能够拜读到这样的好文章喜极而泣。

结果除了自己的学生之外,也就只有一帮子同僚给自己频频点赞。

想象集一出,万人空巷的场面,根本没有出现。

每一期六万份长安文集,总是要卖上几天的光景,才会卖光。

反倒是听说程处弼那个粗鄙武夫办的那份不知所云的长安旬报,每一期的销量据说都有十来万份的样子。

而且还有不少的商家现如今都是哭着喊着拿着财帛想要在长安旬报上打上一个广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376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