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番外三,威震漠南,控制西域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建兴二年一月初,马超千里奔袭襄平,襄平守将杨祚、纶直、公孙珩、韩起等人反叛,公孙渊父子被活捉。

之后城外驻扎的公孙渊大将卑衍投降,数万辽东军齐卸甲。

甚至都没有真刀真枪地打一场,汉军骑兵冬日冰天雪地,忽然杀到襄平城外,辽东就投了。

没办法,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公孙渊也是寄希望于朝廷不会在冬天对他大动干戈,想继续拖延着他被送去洛阳当猪仔圈养的时间,这才不愿挪窝。

但没想到因为杀了贾范,弄得下面一群人人心不稳,最终被纶直杨祚等人里应外合拿下。

到二月份,赵云和马超派人将公孙渊父子送往洛阳,自此辽东既平。差不多到三月份的时候,汉朝派来官员治理,天下就彻底统一。

唯一没有收复的或许就只有西域。

但西域实在太遥远,距离长安都万里之遥。现在大汉才刚刚收复,百废待兴,更需要投入时间建设和休息,而不是继续出兵,穷兵黩武。

所以朝廷也没有急着对西域动手,而是在建兴二年四月,刘禅正式迁都洛阳,全国各地派遣科举官员,开始休养生息。

彼时对于大汉来说,正是最好的休息时间。虽然正处于第二次小冰河中期,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不少。

百姓需要的是稳定的生存环境,再加上汉末动乱,打破了世家庄园体系的发展,刘备和刘禅父子致力于土地改革,打压世家豪强,还田地于百姓。

种种有利条件下,天下三千多万汉民百姓,大部分都变成了有土地的自耕农,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王朝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顶峰是宋朝,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出现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加上手工业蓬勃发展、海上商贸通航,使得经济极为繁荣,堪称是历代封建王朝经济典范。

但它这样做牺牲的是大量无地农民,很多人无家可归,变成流民,以至于宋朝成为历代王朝里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各种正史野史杂史加起来,将近上千次。

这样畸形方式换取的经济发展过于粗暴,造成的后果就是宋朝被迫要吸纳大量流民进入厢军,使得军队战斗力低下,最终被金国消灭。

而目前大汉则没有走那么畸形的道路,主要还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然后鼓励民间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这么做经济发展虽然远远比不上宋朝,但这才是正规的方向。

就好像后世新时代,也是先发展农业,然数亿人口能够吃得起饭,才开始改革开放,大搞经济是一个道理。

于是到了建兴五年的时候,经过数年蓬勃发展,全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大幅度提升,粮价从汉末时期几千钱一石甚至上万数十万钱一石,直线下降到了一二百钱,然后到了三四十钱一石。

这还是朝廷在特意控制的结果,从民间大幅度收粮,并且适当提高了一点税收,将粮食收入各地粮仓,否则的话,就可能会一路下降到汉宣中兴时,五钱一石的情况。

五钱一石粮食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十多克铜能买到223汉斤,后世27公斤的粮食,换算一下就是后世几毛钱能买27公斤大米。

虽然生产力不同,这十多克铜价值不能完全跟后世几毛钱对等,但差别不是特别大。

所以谷价太低会伤农,朝廷就大肆收购粮食,把粮食稳定在一定程度。

有粮食之后怎么做?

搞钱!

粮食充足,人口大幅度增长。

沈晨早就进行了规划,开了地质部,大量招收地质人才,在全国各地找金矿、银矿、铜矿以及铁矿。

一代人做一代事情,现在想搞工业革命还是为时尚早,他目前也只能铺路。

因此朝廷将所有矿产收入国有,大肆开采。

由于钢铁产量大幅度提升,使得钢铁农具、工具也渐渐普及,开采效率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大汉鼓励民间发明创造,虽然高效率蒸汽机还是没有搞出来,但几年下来,还是有不少有用的发明创造报备官府,获得了专利,向全国推广。

除此之外,沈晨除了对全国发展进行规划以外,还专心写书,推广数学、格物学、化学等,规定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之类,同时发现了力学、万有引力、电磁力等等。

他的名言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整个宇宙”。

一时间短短数年间大汉蓬勃发展,在经济、文化、政治、学术上大幅度提升,颇有些文景之治、汉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的新气象。

唯一不能比拟的就是汉武盛世。

因为汉武盛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其实不如其它盛世,但武德太充沛了,打得四方蛮夷服服帖帖,甚至远征大宛,干到中亚去了,如今的大汉确实不能比。

只不过汉武帝能这么搞是厚积薄发,靠着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所致。

而大汉这边有两个情况不能学汉武帝大涨武德。

一是目前刘禅刚结束大乱不过短短几年时间,积累的家底远不像汉武帝那样有文景之治四十年的底蕴。

二是现在也没什么仗好打。

西域在西汉的时候最多有五十多个国家,慢慢变成了世人熟知的西域三十六国。

等到东汉的时候国家就只剩下十多个。

而如今季汉就更少,只剩下六七个,在季汉消灭曹魏的第三年,就纷纷派使者过来表示愿意臣服。

因此目前实际上季汉就像历史上的曹魏一样,派人去了西域做西域长史。

但因为离得实在太远,一收不了税,二征不了兵,也就是名义服从,实际上各国还是各管各的。

西域表面臣服,北方草原的鲜卑、乌桓、南匈奴也全都上表称臣。建州南蛮现在都快变成大汉子民了,天天在云南各地采矿送到蜀中去。

还有山越、百濮、賨人、羌氐、五溪蛮等等少数民族,全都服服帖帖,接受大汉的统治,甚至首领都接受汉官。

不过西南建州的统治还是属于羁縻统治,由各部落首领臣服大汉,为大汉上供。

其余像山越、百濮、賨人、羌氐、五溪蛮之类,基本都生活在大汉腹地,如山越在扬州东南丘陵,百濮和賨人栖息在巴蜀之地,羌氐在西凉,五溪蛮在荆湘。

因为离汉人地盘特别近,导致他们的统治受到汉人的影响也很大,再加上首领臣服,渐渐与汉人相互融合,成为了后世汉人先祖之一。

所以整个大汉内部,实际上已经少有胡人叛乱的事情发生。

周边外部势力也基本平定。

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南方航运商贸也发展了起来。

消灭江东之后,南方的江夏水师就近乎失去了用武之地,没办法再参加北伐的战斗。

因此当时沈晨命令他们从漓水南下,在南海郡的番禺县修建港口,建立大汉水师,船队所过之处,东至夷洲,南至吕宋,西到交趾,穷极南海。

甚至更远的麻逸、苏禄、胡洛等地,也已经有了大汉船只的足迹。他们在沿途海滨建立补给站,对东南亚进行大规模的探索。

而这些行动早在刘备定鼎南方就开始,所以南海水师探索进度非常高,不仅收复了交趾郡,还在向孟加拉湾进发。

等到建兴三年的时候,大汉内部稳定,经贸农业发达,朝廷再次扩充了水师,在青州以及辽东修建港口,号为东海水军,开始对三韩之地以及日本进行远航。

目前探索行动除了收复交趾,建立汉人统治以外,倒没有其它动作。

主要也是汉人在当地没有统治基础,本地蛮夷不一定服从他们的治理,而国内汉人目前处于人口少的情况,还难以向外移民,没办法去其它地方建立起基业。

因此别说殖民,就连羁縻统治都很难做到。人口少、科技能力低依旧是大汉的薄弱之处,需要很多年时间发展,才能向外扩展。

不过向外探索也不是全无收获,虽然不能对外扩张,但却可以进行地质勘察以及商业贸易。

地质勘察就是绘制地图,将大汉以及周边所有蛮荒之地的图纸绘制,并且会有随船的地质学家到处勘探土地,将那些各地土著无法开采的矿产标记起来,为将来做打算。

并且东南亚物产丰富,土著众多,通过陶瓷器、丝绸、桑麻、铁器等大汉特产,在东南亚可以换取大量的金银铜铁矿石,还有香料、木材、皮毛、药材、朱砂、硫磺、硝石等等,让大汉收获颇丰。

除此之外,早在建兴元年的时间,火药配方就已经成功完善。

大汉为此成立火器局,专门研究火器制造与开发,之后在数年内,火枪、火炮等东西接连问世,甚至还有能工巧匠在沈晨提点下制造出了撞击式燧发枪。

撞击式燧发枪本身就是公元16世纪中叶产生,非工业革命的产物。只要火药配方完善,工匠完全可以想办法做出来。

火器经过数年发展,到建兴十年,也就是公元237年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大批装备。

新式武器的诞生显然给大汉的武力值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建兴十年大汉拥有的精锐兵团大概是二十多万,分为五个军区,为幽州军区,南海水师,东海水师,以及中央军和凉州军区。

基本上每个军区都已经组建了一部分火器营,人数在数千至万人不等。

随着火器出现,原本就臣服于大汉的草原民族就彻底载歌载舞,在建兴九年的时候,因为这一年漠南冬天实在太冷,冻死了很多牛羊,让许多小部落生存艰难。

这些小部落就联合起来,自认为这些年通过与大汉的贸易,有了更多的钢铁武器、马鞍、马镫、马蹄铁,可以与大汉一较高下,于是南下寇略。

结果才刚进入长城不久,在雁门、上谷等地,就遭遇了幽州军区派过去对付他们的汉军,几轮骑射,鲜卑胡人彻底退出关外。

此次胡人南下给汉朝还是造成了不小影响,因为大汉已经平静多年,一片四海升平的景象,却忽然动了刀兵,令刘禅大怒不已,下令幽州军区直接兵出塞外,彻底歼灭这些鲜卑部族。

但没过多久,这些部族纷纷投降,然后向朝廷禀报,告诉朝廷这背后是有柯比能、步度根等势力撺掇。

得知此事,朝野震动。

季汉立国以外,武德虽然不像汉武帝那么充沛,但周边各胡族基本都已经打服,全都向大汉俯首称臣,因而这才没有出兵塞外。

可没想到大汉承平数年,实力越来越强,反而有人开始作死,显然是小觑了大汉国力。

一时间出兵塞外剿灭鲜卑人的声音喧嚣尘上。

这下步度根和柯比能傻眼。

他们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朝廷的实力,以为大汉即便再强,面对诸多部落数万胡人南下,应该没那么容易招架。

若是汉朝实力强大,他们就装作和事老出来劝说,请大汉赐予点粮草,帮助鲜卑人渡过这次冬天。若是汉朝只是虚有其表,那就干脆开始反噬,自立为王,南下开始劫掠。

然而大汉甚至都没有调集主力部队,只是派了边境一个军区不到两万人马,就轻松杀得胡人大败,甚至都没有任何损伤,让他们惊惧不已。

现在阴谋暴露,柯比能和步度根连忙上表请求朝廷原谅。

但朝廷仁慈也不代表软弱可欺,内阁会议之后,最终决定由幽州军区出兵,马踏塞北,必须要柯比能和步度根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平息大汉之怒。

一时间漠南胡人乱作一团。

很多部族本就不敢与大汉为敌,完全是被裹挟,在大汉兵马所至之处,投降的不计其数,更有很多鲜卑、乌桓部族一路往北逃遁。

柯比能与步度根二人一个被赶到了大鲜卑山,也就是大兴安岭以西北,一个则被赶到了北海。

大汉威名自此震动八方。

而趁着此次大胜,季汉朝廷就正式开始对西域用兵。

有了马蹄铁后,马匹可以长途跋涉,又经过十多年发展,粮草充沛,凉州军区分出一万多兵马,向西域进发,要将原来的名义统治,变成彻底统治,将西域走廊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样一来,最近这些年因为大汉稳定而重新恢复商贸的丝绸之路,也将在大汉的控制范围内,这样通过收取商税,将为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等到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9年的时候,大汉就彻底控制了漠南和西域,武德之充沛,比之汉武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