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章 放弃河南,替罪羊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得知沈晨亲至,司马懿就知道糟糕。

他们原定于司马懿在南线挡住诸葛亮,夏侯渊在东线拦截关羽,然后并州利用匈奴人复叛,给沈晨沉重一击。

但没想到沈晨根本没在并州,而是出现在河南,这也让司马懿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

在汉军的眼里,并州是重中之重,直取洛阳显然是下下之选。

因为正常情况下洛阳打不下来。

洛阳是有两万守军的,只是突发意外状况,呼厨泉逃跑了,曹叡为了防止呼厨泉把匈奴人复叛的消息送给汉军,这才临时抽调兵力搜捕。

而当时箕关有数千人守着,洛阳也有数千人守着,按照曹魏的估算,虞坂道佯攻的军队最多几千人。

所以在曹魏看来,汉军依托着匈奴人打算在曹军背后捅一刀的事情,两路佯攻洛阳,主力直取并州,才是上上之选。

事情的发展也如曹魏预料的那样。

箕关道作为离洛阳最近的通道,首先遭到了进攻。

随后汉军主力进军沁水,打算与匈奴人联合。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起来。

因为沈晨在河南!

他在的话,就意味着河南的进攻不是佯攻,并州的进攻反而变为次要。

这说明沈晨改变了打法,没有选择去并州与匈奴人联合,而是趁着曹魏重心放在并州的时候,突袭洛阳!

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变打法,不去选择看上去上上之选的攻取并州,而是选择下策攻打洛阳呢?

只有两个可能!

就是沈晨其实早就知道匈奴人打算再次复叛。

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不信任匈奴人,打算利用匈奴人当幌子,搞一次声东击西。

不管是哪一种,都意味着汉军的重心都已经调整,不再是并州,而是河南。

如果曹叡没有因为呼厨泉的逃跑而调动洛阳兵马搜捕的话,那么即便沈晨调集大军围攻洛阳,至少应该也能坚持几日,说不准就能等到他的援军抵达。

但曹叡搜捕呼厨泉,导致洛阳兵力不足,迅速被沈晨给占据。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蒸笼,一层叠一层,最南面的是诸葛亮大军,接着是司马懿,然后就是在河南的沈晨,最后就是在并州的毋丘俭。

看上去大家互相夹着,可别忘记毋丘俭那边有西线汉军主力牵制,那么沈晨和诸葛亮就有可能夹击司马懿。

更重要的是丢了洛阳,司马懿就变得特别难受,腹背受敌了。

他想明白这一点后,便急忙与众将士商议,把现在面临的处境告诉大家。

“现在的形势就是如此。”

司马懿环顾四周说道:“沈晨突然出现在河南,我们洛阳的守军也坚持不住,被他们击败了,那么我们就要面临诸葛亮与沈晨的夹击,大军危在旦夕之间。”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郭淮其实已经知道是什么结果,但他还是装傻充愣,询问司马懿他们该怎么办。

司马懿就问道:“诸位觉得,我们应该如何?”

“额”

“末将以为,还是先请示陛下吧。”

“请示陛下?陛下现在生死未知,何况我们有时间再北上联络朝廷吗?”

“不如与汉军决一死战。”

“对方二十多万大军,且南北夹击,后路被断,粮草呢?人家只要围个几月,我们都得饿死。”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说该怎么办嘛”

“这”

下面乱成了一锅粥,人人脸上都是一副焦虑不安,忧愁不断的神情,但那不停闪烁的眼珠子,却是出卖了众人的想法。

现在曹叡情况不明,最重要的是他们丢了洛阳,后路被断,河南的大军就变得十分危险。

上策自然是主力退回河北,依仗河北的人口和土地,勉强还能割据一方,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魏已然是一艘破船,江河日下,再继续待在这艘船上,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

所以大家都有各自心思。

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说什么,连撤兵都不敢说。因为他们一撤,就意味着曹魏要放弃整个河南地区,将来如果曹叡没死,怪罪下来,恐怕..

司马懿看着众人谁都没有说出他想要的话,眉头紧皱了一会儿,倏地又忽然松下来,环顾四周,轻声说道:“诸位在想什么,我知道。”

他话一出来,众人就都闭上了嘴巴。

随后司马懿继续道:“现在的处境我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若是不做出应对,一旦被沈晨断了粮草,则全军覆没矣。我知道没有人想担这个罪责,若无人来,那便只有我来。但我希望大家想清楚,若我做出这个决断,那大家就都是在同一条船上,尔等明白?”

这句话已经很直白。

现在河南的军队很危险,司马懿必须趁着沈晨那边还没有开展行动之前撤兵离开,他一撤兵,不仅河南放弃了,还是卖了夏侯渊。

虽然他肯定会派人去给夏侯渊告知情况,让夏侯渊从徐州撤回青州去,但总归是没有任何商量和请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曹叡没有给他下达撤兵的命令,那他就是擅自行动,到时候若是曹叡想稳定人心,以司马懿丢了河南为借口,将他当戴罪羔羊,那么司马懿必死无疑。

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现在必须撤兵了,却无人敢说的原因。

谁都不想死,司马懿也一样。

所以他必须想办法。

把大家捆在一条船上,就是最好的办法。

众人先是沉默了一会儿,郭淮率先表态道:“撤兵的事情,是大家共同商议的。”

“不错,末将唯大都督马首是瞻。”

“我们并没有反对。”

几个人也立即先后做出了表态。

司马懿漠然地看了眼另外几个没有说话的将领,冷声道:“你们呢?”

那几个人打了个寒颤,连忙起身拱手行礼道:“末将愿跟随大都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嗯。”

司马懿微微点头。

在没有曹叡的命令下放弃河南,肯定是重罪。

可不撤兵的话,他又面临沈晨和诸葛亮的夹击,主力大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他现在没办法等到曹叡的命令,必须尽快撤离才是。

所以为了防止将来被曹叡找借口杀了,他就只能拉大家一起下水,把这个罪责一起担上。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想法,他目光一凝,冷声说道:“撤兵回去,也是为了活命,但我就怕有人会不同意。”

“谁啊?”

“我们都觉得只能撤兵了。”

“大都督说是谁?”

众人纷纷说道。

司马懿缓缓吐出几个字道:“征南将军!”

征南将军?

大家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谁都知道夏侯尚名义上是副将,但实际上却是曹叡的亲信代表。

就如同历史上司马懿虽然是主将,可却差点压制不住要求出战的众多将士,直到辛毗来了之后,大家才偃旗息鼓。

原因就在于辛毗是持使节而来,代表的是天子曹叡!

现在也一样。

司马懿是车骑大将军,但他手中却不持节,夏侯尚是征南将军,可之前曹叡赐他假节了。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旦夏侯尚不同意退兵,持节斩杀了司马懿,自己为主将,那都是被允许的范围内。

然而大家谁都不想死,撤兵才是上计。

万一夏侯尚就是不愿意撤兵,这可该怎么办呢?

贾逵环顾四周,问道:“依大都督之见,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冷笑了一声,说道:“征南将军被我派去驰援陛下,结果作战不利,全军覆没,诸位以为如何?”

“嘶!~”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但场间却陷入沉默,没有一个人说话。

过了片刻还是郭淮说道:“陛下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也会感叹于征南将军的不幸。”

“是啊,沈晨此獠凶毒极恶,先杀害了镇西将军,又杀害了征南将军。”

“这么做会不会,万一消息外泄,我们岂不是”

“怕什么,只要做得隐秘些.”

“诸位。”

司马懿看着众人说道:“我们这支力量已经是大魏最后的一支强军,现在的情况是大家一起通力协作便能活,若是大家有异心者,便一起死。”

这句话已经很明了。

意思是他们必须掌握住这支部队,才能够继续活下去,未来不管是北上回到曹魏朝廷,还是想办法成为一方诸侯,哪怕是投降汉朝,只要有军队在,一切都还有的说。

如果他们直接回去,曹叡盛怒之下剥夺了他们的军队,然后杀了他们,那大家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为了活命,首先就必须要抱团在一起取暖。

郭淮说道:“大都督的意思是?”

司马懿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道:“第一,我们必须要站在同一条船上,待夏侯尚回来后,这里的人,每个人都要往他身上捅一刀,以安众心!”

众人都是惊骇不已,有人想说点什么,可看到司马懿那狠厉的眼神,就只好把想说的话又吞了回去。

这里可是司马懿的主帅大帐,周围都是司马懿的亲卫,要是这个时候跟司马懿唱反调,不想纳投名状,那恐怕是走不出这个帐篷。

“第二。”

司马懿轻轻敲击着桌案说道:“罪责必须全都推在夏侯尚身上,因夏侯尚作战不利,导致失了河南,我们后路被截断,不得已退兵回河北,想来陛下也不会说什么。”

“还是大都督有远见。”

王凌恭维了一句。

司马懿继续道:“第三,沈晨如果出现在河南,那就说明并州的汉军根本不会上当。毋丘俭恐怕有危险,我们渡河回河内郡,驰援毋丘俭,只要能够帮他守住并州,亦是大功一件。”

“妙啊,妙啊,大都督真是深谋远虑。”

又有人说道。

司马懿最后道:“第四,我并不是想叛魏或者拥兵自立,只是想保全我以及诸位的性命。希望诸位能够明白我们目前的处境,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若想能活命,家族得以保全,就必须按照我说地去做。否则的话,我们自己死,族亦灭矣。”

一番话语出来,众人都情不自禁地点头。

其实虽然司马懿说了大家要抱团取暖才能活着,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顾虑。原因就在于他们并非孤身一人,而是有家庭,有家族在身后。

曹魏的制度很简单,你作为前方大将,家人和家族就必须留在首都。不只是曹魏的制度,后来很多朝代的制度都是如此,一旦前线将领发生哗变,或者违背命令,就立即杀其家族。

如马腾已经投靠曹操,但马超叛乱之后,曹操就把马超全家给处死。还有淮南三叛当中,毋丘俭王凌以及诸葛诞的家人都受到了牵连。

所以说虽然他们都想活命,可又担心家族被曹叡处死。

不过好在司马懿并不是要叛逃曹魏,而是打算给自己的撤兵找理由和借口。

杀夏侯尚,第一是为了团结众人,然后就是把罪责推给死人。

随后再北上驰援毋丘俭,这样就能立功。

曹叡那边即便是得知司马懿放弃了整个河南,大抵因为有一个替罪羊夏侯尚,再加上救援毋丘俭,守住了并州的功劳而捏着鼻子认下。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司马懿以及大家自保的策略,并不是打算叛逃南方大汉,或者打算割据一方当诸侯。

事实上纵然大家想叛逃或者打算割据,大抵也是做不成。

曹魏不仅对将领家属严格控制,对士兵家属也是如此,之前在洛阳的十几万人口,大多就都是士兵家属,而且在邺城还有大量士兵家属。

如果真的叛投或者割据的话,士兵们可不会跟着他们干,可能会自己散去,或者干脆把他们杀掉都有可能。

所以没有人想要投降汉朝,而是想着如何找借口逃脱掉放弃河南而带来的大罪责。

现在,司马懿就给他们找好了理由。

他们需要一个替罪羊。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侍卫说道:“报,征南将军回来了。”

话音未落,夏侯尚狼狈地走入帐篷内,向司马懿拱手行礼道:“大都督,末将未能击退沈晨,请大都督责罚。”

他说完之后,原本是想等着司马懿的宽慰。

毕竟虽然名义上他是司马懿的下属,是曹魏军中的二号人物,但谁都知道他代表的是天子皇帝,司马懿也不可能真拿他怎么样。

然而他等了一会儿,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宽慰,而是死寂一般的沉默。

夏侯尚环顾四周,看向那些同僚下属们,却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眼神,都满是异样,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想。

他们在想。

替罪羊,不就来了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