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一章 冠礼,曹刘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建安十一年,天下大势自有变动。

北方冀州,袁尚虽然不是名正言顺,可他当时就在袁绍旁边,冀州主力皆被他所得。

其实当时袁绍也已经隐隐知道了要把子嗣的问题解决清楚。

但一来他最爱袁尚,手心手背都是肉。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哪怕他当时确实有病在身,可死前如果多活几日,是可以把后事安排好。

结果打败曹操之后,心情一个激动,当时就吐血昏迷,然后很快就病死了,没有来得及把袁尚的军权给剥离,让袁谭继承位置。

这就导致袁尚拿到了军权,袁谭就得了个大义名分,以青州兵不过数万,难以和袁尚抗衡,节节败退,即便是用田丰郭图之计,也仅仅只是自保青州而已。

其中又有另外一个不稳定因素,田丰因得袁绍的遗书,所以坚决支持袁谭,郭图和辛评也是如此,而且还是带了一部分袁军前去支援袁谭。

可郭图和沮授不和,再加上沮授是冀州本土世家,不愿得罪袁尚,所以支持袁尚,这样审配、逢纪、沮授站在了袁尚这边,田丰、郭图、辛评站在了袁谭这边,互相攻伐,僵持不下。

而袁尚势力强大,屡次进攻袁谭,想要统一冀州。奈何曹操时而出兵相助袁谭,阻止袁尚的统一大计,双方就这样持续对峙当中,冀州自然也由是纷乱中渐渐开始破败。

兖州曹操这边则是慢慢地收拢了洛阳、豫州、兖州、徐州等地,占据了相当于后世的整个河南省,不断收拢难民,开垦田地,休养生息,反倒是壮大了起来。

不过曹操并未立即主动出兵,反倒是陈兵于颍川,对外宣称刘表称帝,有失大义,兴兵讨伐,除了在袁谭要被灭的时候出手,绝不插手冀州之事。

这让袁谭倒是松了一口气,袁谭其实已经和曹操结盟,还把女儿嫁给了曹操之子曹整,但他既怕曹操不帮他,又怕曹操来吞并他。所以做起事来瞻前顾后,一直不敢与袁尚决一死战。

现在曹操主要精力在南方,也在兖州边境陈兵不少,随时会出兵相助,因此反倒开始大胆起来,不断入侵渤海清河国,想要夺回自己的冀州。

二袁僵持不下,曹操按兵不动,关中之地则是韩遂开始势大,渐渐占据关中,马腾等人则被逼得去了河东。

益州的张鲁大举南下想要趁着刘璋虚弱的时候一举夺取益州为基业,但刘表也有这个心思,所以派遣蔡瑁以缔结宗室为名,实则想要吞并益州。

但这种吞并必须和张鲁分出胜负才行,甚至没有打败张鲁之前,刘表也不敢直接杀到蜀郡去。

因为当时成都坚固,蜀郡也有一些天险,除非刘璋投降,否则短时间内肯定难以攻克,一旦陷入持久战,对于刘表的后勤极为不利,张鲁也会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蔡瑁占据巴郡之后,就顺垫江北上至宕渠,与张鲁在宣汉县,也就是后世达州市一带交战。张鲁则占据汉昌,双方于巴河两岸对峙。

至于刘璋则是退守广汉和蜀郡,让巴郡太守庞曦退兵至江阳、汉安等地,东防张鲁,南防刘表,固守成都。

孙权于乌岭惨败之后,退守丹阳、吴郡,控制长江下游沿线,防止黄祖再次来袭。

大家都在舔舐伤口。

而沈晨于建安十一年三月底,接到家书,回新野黄门亭。

黄门亭此刻张灯结彩,宴请四方宾客。

普通人家的孩子及冠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权贵来说,那就是交流感情和趁机聚会的好时候。

邓洪刘先等人纷纷到场,就连刘表也派人送来了礼物,很多世家都派人出席。

比如马氏就派了同样是今年及冠的马良过来与之道贺。

因为马良今年及冠的时候,邓氏就派人去送了贺礼,沈氏虽然不是大族,可邓氏随着邓洪发迹而渐渐壮大,再次成为新野豪族。

很多新野邓氏纷纷依附于他们,就像今年十岁的邓艾母亲就成为了黄门亭招募的养蚕桑女,赚钱辛苦养育邓艾。

只是由于邓艾现在的名字叫做邓范,沈晨虽然偶尔打听族内有无叫邓艾的,却是一直没有所获罢了。

不过黄门亭开设有学堂,免费教授邓氏子弟读书,邓范就在其中,显然是未来可期。

沈晨因为邓氏之故,再加上他本人也是炙手可热,刘表重用他只是迟早的事情,因此荆州诸多世家纷纷愿意与他们结交,一时热闹不已。

诸葛亮、徐庶、庞统等好友,还有王粲、潘濬、王涵、周盛等同窗,以及谢晖、张黎、胡沔、霍漾、吴当、吴涛、单彝等学生,纷纷前来祝贺,一夜之间黄门亭门庭若市,来者络绎不绝。

请帖在十天前就已经发了出去,因为冠礼筹备时间非常长,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所以到四月中旬,冠礼才正式开始。

四月十日,冠礼举行之日,来的宾客如云,即便本人没有到场,也送了贺礼过来,像刘备和刘表刘琦黄祖等人,都送了厚礼。

沈晨从一大早就穿上了礼服,然后一一会见宾客,等上午食时过后,宾客们吃饱喝足,仪式正式开始。

数百人聚集于沈氏祠堂宗庙外,主持冠礼的“大宾”必须由外姓且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一般为乡三老,但如今新野最德高望重的就是新野县令邓茂,因此他来当最合适不过。

然后就是“赞冠”,是举行冠礼时候的司仪,这个职务仅次于大宾,要由大宾来选择。当时司马徽也接到了邀请,老头惯爱热闹,被邓茂请来当赞冠。

大宾和赞冠以及主人,也就是沈晨的父母都要穿上礼服,于宗庙祠堂参加仪式,其余宾客则在祠堂之外,看着整个仪式过程。

此刻祠堂之外,众人齐聚。沈晨跪坐在祠堂前,面对沈家列祖列宗,他的身前是邓茂,右边是司马徽。

其余沈真、邓氏、邓洪、沈忠、邓昭等近亲在身后站立。

诸葛亮徐庶庞统王粲等好友则在人群当中观望,还有甘宁、娄发、沈弥等将领,以及诸多学生、荆州各大世家的代表云集。

随着一声礼始,大宾邓茂就拿了一个黑色布冠,也就是布帽子走到沈晨的面前,开始为他戴上这顶布冠。

司马徽高声唱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沈晨就向着祠堂磕头行礼。

礼毕之后,邓茂就再次走过来把布冠取下,又拿了一个鹿皮制作的皮弁,也就是皮帽子再次给沈晨戴上。

司马徽继续唱道:“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沈晨继续向祠堂磕头。

礼毕之后,邓茂走过来又把皮帽子取下来,再授以爵弁。这个帽子跟皇帝用的帽子一样,但区别于皇帝的帽子加了缫旒,也就是前后珠串,爵弁则是黑色礼帽。

司马徽最后唱道:“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沈晨第三次磕头,这才算礼成。

当下鼓乐吹奏,沈晨依次拜见父母亲人,然后邓茂和司马徽走了过来,司马徽微笑着看着他道:“阿晨,受你父母所托,我为你取字晓卿,你看如何?”

当时取字其实不是父母家人决定,而是由主持仪式的大宾和赞冠商议决定。

晨这个字可以是早晨,也可以是“辰”这个字的同义字。

所以取晨和辰相关的所有字都可以。

比如光武帝刘秀的姐夫邓晨字伟卿,因晨通辰,而辰又在当时是日月星辰的总称,太阳又有大辰之说,所以取字伟卿,取的是太阳的伟大之意。

沈晨的取字则是直接取的晨,并未通辰,因早晨为破晓之时,《说文解字》有云,晨,拂晓天明也,因而取字晓卿。

只是晓卿.

小青?

沈晨心中腹诽,这字取得好像有点问题呀。

不过既是长者赐,不能辞,只好向他磕头行礼道:“多谢德操先生赐字!”

“晓卿!”

司马徽双手虚抬道:“请起。”

“多谢先生。”

沈晨这才从地上站起来,环视众人,然后向宾客拱手行礼,最终礼成。

礼仪结束之后,诸多宾客就自由散去。

黄门亭庄园后院,沈晨又召集诸多亲朋好友举行了小型宴会,到了傍晚才送别了王粲潘濬吴当谢晖等同窗学生,最后留下诸葛亮、徐庶、庞统三人。

四月初夏,夜晚月明星稀,宅院内林木森森,还有蝉鸣虫啼,萤火虫翩翩飞舞,蟋蟀的叫声不断,却是令人有些心旷神怡。

沈晨在后园亭内与三名好友喝酒谈事,如今他总算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喝酒了,与三人今日要畅饮一番。

“晓卿,来。”

徐庶笑嘻嘻地举起酒杯:“喝一口。”

这字取得.

沈晨直翻白眼,总感觉白娘子在喊自己似的,举起酒杯道:“今日冠礼,多谢诸位,来,共饮之。”

三人举起酒杯一同畅饮。

庞统看向沈晨,略有些羡慕道:“晓卿如今名震天下啊,北拒曹操,东破孙权,楚王称帝,伱怕是至少一半的功劳。”

“何止一半,若无晓卿,楚王别说称帝,称王都不敢。”

徐庶笑着打趣道:“偏偏晓卿还极力反对楚王称帝,这难道不是你为幕后主使吗?”

沈晨摇摇头道:“我为楚王效力是因为楚王对我有恩,但不能因为我帮助楚王打败曹操孙权,就说他称帝是我怂恿。难道梁人种的瓜好,楚人就应该偷吗?这是本末倒置。”

“适才相戏嘛,这么认真做什么。”

徐庶开着玩笑,然后又转头看向庞统说道:“士元,如今孔明已经投奔了左将军,你看什么时候过来啊?”

庞统笑道:“尔等都是大才,我只是个愚陋之人,哪里能像你们这般呢?”

“水镜先生可是予你凤雏之名呢。”

徐庶酸溜溜地道:“我与水镜先生相交莫逆,他都不给我取字号,你们却是卧龙凤雏,更过分的是晓卿给他取了两个字号,虓虎银狐,却还在说自己愚陋,真是岂有此理。”

“哈哈哈哈哈。”

三人大笑了起来,说起来司马徽的性格是比较老顽童的,徐庶的性格也挺好,史料记载二人没事就去庞德公家打牙祭,把庞德公家当作自己家一样。

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可谓是非常好,偏偏司马徽给诸葛亮庞统沈晨他们三都取了字号,却不给他取,让徐庶很是不爽。

不过他也知道三人之才确实在自己之上,因此徐庶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并未当真。

沈晨看向诸葛亮道:“兄长今仕于左将军,感觉如何?”

诸葛亮手里拿着羽扇轻摇道:“左将军心怀大志,有治国安民之心,当年徐州之事,我亦是亲历,安能让曹贼此等暴虐之人得了天下?自当予怀以仁德之心的君子。”

“左将军确实仁义,他对我亦有救命之恩。”

沈晨点点头,对诸葛亮说道:“如今左将军缺的是一块自立之地,我观巴蜀就很不错,兄长以为如何?”

诸葛亮微笑道:“不错,我也是建言左将军西图巴蜀。”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沈晨沉吟着说道:“如今楚王春秋鼎盛,西图巴蜀,东谋扬州,然而这种繁华只是暂时的,楚王年纪很大了,一旦他死,则荆州之业瞬间分崩离析,南方,需要一位英明神武的明主来统率!”

“你们都看好左将军?”

庞统望向二人。

徐庶说道:“左将军正当壮年,且志在天下,士元难道觉得不可?”

庞统沉思许久,微微点头:“左将军确乃为雄主也。”

“看来士元将来也会和我们成为同伴。”

徐庶大笑了起来。

唯有沈晨轻声说道:“天下纷争已到了尾声,将来南北二治,便看谁为敌手!”

他的目光看向远方天空,刘表此时虽然强盛,可正如烟花最后的绽放一样,盛极而衰,他的年龄实在是太老了,如果年轻十岁,则大业可成。

可惜未来并不属于这样的垂垂老者,人生来恢弘,但也就只有这一刹那辉煌,到头来,终究是破灭。

因此将来之天下,则属于曹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