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三章 勾连世家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司马懿、董昭以及毌丘俭进入殿内的时候,殿内的气氛明显比较凝重。

陈群和卫臻坐在下面,表情肃穆。

曹丕时期的主要谋士是司马懿和陈群,然后还有董昭、蒋济、刘晔、朱铄、吴质等几名次要谋士。

但朱铄和吴质只是因为是曹丕东宫时期的臣子,所以得到重用。

而现在一代天子一代臣,本身他们的能力就只有这么大,因此曹叡上位之后,就摒弃他们不用,只剩下司马懿、陈群、董昭、蒋济、刘晔。

至于卫臻和毌丘俭则是他在东宫时期就陪伴左右的重臣,因而目前曹叡的谋士团就是之前曹丕留下的几人加上卫臻和毌丘俭。

不过现在蒋济和刘晔还在淮南,刘晔为中领军,蒋济为中护军,在淮南帮助新上任的骠骑大将军夏侯渊稳定局势。

所以现在厅中就只有司马懿陈群等人以及新被曹叡引为心腹重臣的卫臻和毌丘俭。

众人分列而坐。

曹叡脸色很难看,看着下方众人说道:“诸位应该想必都知道到了吧,沈晨从左冯翊突袭了河东郡,如今徐晃朱灵被包围,赵云在华阴牵制住了子丹,河东孤立无援矣。”

下方毌丘俭立即说道:“陛下,宜应该遣援军相助。”

“哪里来的援军?”

曹叡愁眉苦脸道:“朕还打算今年休养生息,过两年再继续扩充兵马。但如今汉军来得急,临时征召,恐兵马还未到洛阳,就已经叛乱四起了。”

“唉。”

卫臻长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这半年来北抚鲜卑乌桓和公孙渊,南抵刘汉,在内想要休养生息,本该再过两年就能缓解此时局势,偏偏在这个关口.”

司马懿沉吟道:“南方应该也猜到了现在陛下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艰难处境,因此这才想急于出兵,若是能够抵挡住他们的攻势,未来数年或许南方就再也无力北伐了,这是一次危机,但同时若能渡过这次危机,陛下的处境就会好太多。”

曹叡现在想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从世家大族那里搞一些粮草和人口暂时补充军用。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大抵也就那么几年时间,曹魏应该就能恢复一些元气,与南方汉朝再次进入势均力敌的状况。

但南方汉朝显然也清楚一点,所以是想趁你病要你命,趁着曹魏青黄不接,百姓还未休养恢复,内部还处于极度不稳的时候,立即出兵对他们进行讨伐,想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那朕该当如何是好?”

曹叡问道。

卫臻立即说道:“陛下不若即刻发布诏书,招揽人才和士兵,各大世家谁出粮草多,兵马多,家族就擢升为上品!”

“不可!”

司马懿几乎是本能想要反对。

曹叡皱起眉头道:“舞阳侯难道另有妙策可以缓此时兵临城下之急?”

“额”

司马懿一时语塞。

他当然不是认为这个办法是个坏办法,而是这涉及到了自身利益。

九品中正制虽然让中小世家以及寒门都能入仕,但本质上来讲依旧是顶尖世家贵族的狂欢盛宴。

上品几乎被顶尖世家大族给垄断,像司马家、荀家、钟家、陈家、王家、崔家、卢家、郑家、杨家等等都是其中的翘楚,瓜分了品阶蛋糕。

剩余的中下品级才能够被其余中小世家捡取。

卫臻家族出身兖州世家,虽然早年对曹操有恩,可家族人才比较凋零,只选了个中下品,所以支持曹叡用粮草和兵马换取品阶。

但司马家在朝中子弟很多,属于既得利益者,自然不希望别的家族跻身上品世家来抢夺他们的席位。

要知道即便九品中正制,刚开始的时候曹魏还是十分谨慎的,并没有分发太多,只有家族确实有比较好的人才,加上本身就是名门望族才能够被评选上。

即便是颍川郭氏这样的名门望族,随着郭嘉的去世加上人才凋敝,导致家族没有被选上上品,落得个中品,子嗣就只有个散骑常侍郭敞。

如果曹叡选择让其余中小世家用粮草和兵马换取品阶的话,那势必就会有大量人才比较多,且家族较为兴旺的中小世家上位。

这些人一来会挤占原本的上品世家的生存空间,抢夺原本属于他们的官职。二来上品世家之所以是上品世家,地位崇高,本身就是因为数量稀少,来之不易所致。

现在用钱粮就可以买,无疑会造成上品世家的含量金暴跌。正如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连三公九卿都可以交易买卖,公卿自然变得不值钱起来。

因此司马懿作为上品家族目前的领军人物,肯定是不希望曹叡开这个口子。

但问题是现在曹魏确实困难。

要是不开这个口子的话,那兵马粮草从哪里来?

曹魏都灭亡了,再去想这些有什么用?

所以犹豫了片刻,司马懿还是说道:“陛下尝闻桓灵卖官鬻爵之痛,就应该知道要是如此的话,那朝廷法度信义丢失,贻害无穷啊。”

曹叡冷声道:“现在朝廷已经到了关键时候,若是世家大族不出兵出钱粮支撑打仗,大魏灭亡,你就不怕南方刘汉得了天下,伱们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口和土地,全都要被他们收缴了过去吗?”

“这”

司马懿苦笑了起来。

这就是世家大族的根本利害关系了。

曹魏虽然不像江东那样与世家绑定在一块,但也差不了多少。

至少目前曹魏大半以上人口被世家大族掌握,在籍人口不足三分之一,远不如南方大汉。

虽然曹魏朝廷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世家大族的发展,想从他们手里夺来土地和人口,但方式还是比较温和,不像南方那样简单粗暴。

因此在家族利益上,北方的世家大族显然会更支持曹魏,而不想支持南方大汉。

那么司马懿陈群这些上品家族的人就得考虑一个问题。

是放中小世家进上品家族圈子,将原本比较稀少高贵的上品世家变成大路货色。还是死保着上品世家的尊严脸面,让曹魏缺兵少粮,最后被南方大汉消灭?

答案显而易见。

曹魏要是灭亡了,那什么九品中正制就都得被废掉,上品世家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尊严脸面?

所以司马懿就只能说道:“陛下,九品中正事关朝廷法度信义,若是大量世家跻身于上品世家,弄得上品世家遍地,那朝廷的法度信义何在?因而臣以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谨慎,可以采取名额益价的办法。”

“哦?”

曹叡来了兴趣,问道:“舞阳侯的意思是?”

司马懿说道:“此次可以说朝廷正在招揽人才,因而开放品阶,原本被评定为下品者,可以上缴钱粮看是否能评入中品。中品者上缴钱粮,看能否评入上品。每品名额有限,价高者得,且不仅要出钱出力,还要重新进行家族评选。”

“不止如此。”

陈群也接过话茬道:“家族和人才的品阶若是花钱能买,那置朝廷脸面于何地?因而若是下下家族想变成中品,花费的钱粮要更多。中下和中中想变成上品家族,缴纳的钱粮必须要比中上家族出的钱粮倍以上方可。”

九品中正制本质是通过评选而来,朝廷会在各州郡派大中正和小中正,相当于考核官员,通过对各大家族的评选以及考核之后,将人才以及家族进行划分等级。

而司马懿和陈群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为了防止一些财大气粗的小家族直接从下品家族通过花钱变成上品家族,就得进行严格选取。

一是只能下品变中品,中品变上品。甚至如果原本被评为中下品的家族想变成上品,得花更多的钱财。

二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议价。

这样为了抢夺上品和中品家族的名额,那些中小世家恐怕会打破脑袋。如此一来不仅保住了他们这些上品世家的脸面,同时也能防止过多的中小世家进入上品家族,稀释他们的含金量。

曹叡听了之后微微点头,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便说道:“嗯,甚妙,那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去办。”

卫臻在旁边有些不高兴,他原本是想借着这次机会把家族变为上品家族,但通过司马懿和陈群一顿操作,要想抢夺到这个名额恐怕要花费不知道多少钱粮,一时揶揄道:“中品和下品世家要花更多的钱粮才能晋升为上品,不知道本身上品世家要缴纳多少钱粮呢?”

司马懿和陈群脸色微变。

他们这一套操作压榨的是中小世家,但中小世家无论从规模、财力以及拥有的土地人口上都远不如他们这些原本的上品世家。不然的话评选等级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晋级高位。

而人家中小世家都出钱出力了,那你们这些本就是上品的顶尖世家大族,坐拥那么大家业,难道就一分钱都不出?

“不错。”

曹叡马上接过话茬道:“中品和下品世家都出钱了,上品世家也该出钱出力才是,如今大魏若是不齐心协力,恐有灭顶之灾,朝廷养士,在此关键时刻,诸位就更应该相助才是。”

这番话说的是诸位,但这群人里就司马家和陈家是上品,无疑是在跟他们说话。

司马懿就只好表态道:“臣回去之后,就立即修书回河内,让子侄抽调部分宗族奴仆,组建成兵马,带着一些粮草辎重来洛阳听从陛下调遣。”

“臣也愿意为陛下分忧,回去后同样写信回颍川。”

陈群同样回答。

听到他们说出了自己想要的话,曹叡满意地点点头道:“甚好,那此事就拜托给二位了。”

董昭见曹叡已经从世家大族那刮了粮草和人口,便说道:“陛下,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解除河东之围。现在沈晨突然动手,恐怕他们另有图谋。”

“什么图谋?”

曹叡问。

董昭说道:“一,此事可能是沈晨打算先取河东,南方并未有立即北伐之意,等到沈晨得了河东之后,到时候南方再开始北伐,沈晨进攻并州,围堵洛阳。诸葛亮和关羽则从南阳以及淮南出兵,进攻中原腹地。”

“嗯。”

曹叡点点头。

“二,也有可能南方决定便在此时大举北伐,沈晨先进攻河东,然后诸葛亮和关羽则马上出兵河南。”

董昭又道。

曹叡思索起来。

虽然好像董昭说的是一个意思,但其实不是。

第一个是刘汉并未全军出击的意思,只是想等沈晨攻下河东,南方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随后再大举北伐。

如果是这样就比较好办,他们可以集中力量先对付沈晨,把沈晨打退之后再防御南方。

第二个意思是现在沈晨出兵,诸葛亮和关羽接着出兵,南方准备全面北伐。

要是这样的话,那曹魏就面临着三线进攻压力,他们就无法对河东进行支援,因为一旦南方镇守的兵马抽调走的话,河南空虚,诸葛亮和关羽就会趁虚而入。

所以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首先搞清楚南方是局部进攻还是全面北伐。

司马懿说道:“陛下,臣以为不管只是沈晨想先取河东,还是对方大举入侵,我们都不能即刻抽调南方的兵力去驰援河东。因为一旦被抽调,哪怕对方只想先取河东,河南兵力一少,对方也会马上改变策略大举入侵,因而还是应该谨慎为好。”

“仲达所言有理。”

曹叡听到司马懿要缴纳钱粮人口,连称呼都变得亲昵许多,点头同意道:“但若是不抽调兵力的话,等到各大世家粮草和兵马集齐的时候,恐怕河东已经被沈晨攻下了,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懿思来想去,沉声说道:“兵贵神速,陛下不若立即抽调部分骑兵,哪怕只有数千不到万人,先从中条山至河东解敌人之围,等打退沈晨之后,再马上回河南防御。”

“可是之前仲达还说不能抽调南方的兵力,何况就数千不到万骑兵,能够对河东造成什么影响?沈晨大军十万,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击退。”

曹叡反驳道。

“陛下。”

司马懿说道:“兵多兵少,都能够牵制。最重要的是南阳虽近,但诸葛亮想要立即发动突袭,也没那么快,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让徐晃坚守得更久,这就足够了。等到各大世家的兵马派上来,我们就有足够的兵力应付。”

“唔”

曹叡沉吟许久,最终说道:“好,那就这么办,命令孙礼领八千骑兵,即刻驰援河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