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城门鏖战,姜维突袭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日昳初时,长安南城平城门和安城门外,曹军与汉军正在展开激烈的争夺。

在依靠投石车的远程轰炸下,汉军已经能够在护城河上搭建壕桥,然后通过云楼靠近到城边,云楼上的弓弩手会射箭掩护下面步兵攀爬城墙。

只不过那样的话,后方的投石车为了防止误伤队友,把自己的攻城部队打下来,就会选择停火,由步兵用云梯往上冲刺。

于是趁着投石车停火的时间,魏军马上就会组织起防御,这段长达四公里的城墙段落,密密麻麻架设着上千具云梯,后方云楼上的弓弩手向城里射箭,城里的弓弩手则予以回击。

然后城墙上的步卒会用滚石、檑木、石灰乃至热油往下面扔,被砸落的汉军士卒从高达七八米的高度往下掉,甚至下方还有四米高的护城河,如挂满了雪的树被踢了一脚,大量汉军簌簌地往下掉,伤亡情况异常惨烈。

而后面的汉军则依旧源源不断,如蚂蚁一般顶着敌人的弓弩、滚石、檑木、石灰等防御器械,淌过了护城河,再勇敢地往上攀爬,希望能够杀上城墙,把城池夺下来。

可惜的是魏军防守严密,占据着守城的便利。更难受的是长安城八米高的城墙让士兵们攀爬城池的过程苦不堪言,导致损兵折将严重。

远处的沉晨看着这一切,脸色严肃,十分凝重。

这样的攻城方式对士兵造成的伤亡是非常大的,但他没有办法。他的部队跟城里的人数比起来相差不大,即便长安城四面漏风,他也很难做到通过优势兵力袭取长安,只能选择强攻,为偷袭的部队创造时机。

所以有的时候伤亡在所难免。

不过强攻城池很快就有了效果,随着远处魏军举起黑色旗帜,东南方安城门一带的曹军立马被调往东城,导致那边的防御出现了些许纰漏,竟然差点被汉军攻上了城墙。

现在魏军的主力完全被汉军缠住,他们也纠集不了太多的人手防御别的地方,只能依靠骑兵或者就近的步卒采取就地灭火的救援方式。

马岱他们在东城发动突袭,会造成靠近东城的魏军被抽调而形成防御缺口,自然帮助正面汉军创造了机会。

只是城墙上的魏军也反应很快,迅速从西面抽调人手马上补上缺口,把汉军赶下城墙。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再这样继续下去,今日就又是做无用功,伤亡惨重地灰熘熘回去,但却在这个时候,远处有马匹飞奔而来,向沉晨禀报道:“报,吴将军单将军他们杀进城了,请大都督派人从章城门驰援。”

沉晨精神一振,马上喝令道:“快,骑兵给我立即过去!”

“唯!”

传令兵连忙去传达军令。

与此同时,远处城池之上,钟繇的位置在安城门后方的太常街上。

因为前面城墙是投石车重点打击对象,他几乎不可能在城墙上进行防守,于是在城内垒砌了一个接近二十米的高台,距离城墙大概三十步开外,站在台上观望。

这个高度和距离处于绝对安全且能够俯瞰城墙的每一个角落,唯一的问题就是钟繇老了,今年已经七十六岁,眼神已不太好。

因此他就需要左右几名将领费曜、杨恪等人帮忙看着城池上发生的事情,以免出现什么纰漏。

恰逢沉晨勐攻城池,魏军主要注意力都在城南,紧接着马岱在城东发动袭击,他们又很快被城东那边的动静给吸引,有些忽略了城东的情况。

等到章城门那边发现吴涛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攀登城池,再把消息传递到钟繇这边,吴涛他们已经夺下了城门,把城门打开,现在就等着沉晨派出的骑兵迅速驰援过来,里应外合,从城内突袭南城一举胜利。

便在这个时候杨恪注意到东北方向有骑兵举着红色旗帜飞奔而来,当即大骇道:“太尉,东城也被发动突袭了。”

钟繇脸色沉寂地说道:“你亲自领督战队去。”

“是。”

杨恪忙不迭爬下高台,带着后方督战队急匆匆往城东跑。

督战队是钟繇最后的一点人手了。

虽然他是守城的人,可城外投石车每天这么轰炸,伤亡也同样不小。

所以在敌人进攻的时候,每次他都得全力以赴。

很快日昳时末晡时时初,钟繇一声令下,两千在在安城门后方督战的督战队立刻整装出发增援章城门。

两座城门相距有三四公里,杨恪一声呼啸,魏军将士们列队发足疾奔,从太常街往西北白虎街的方向而去,过了两刻钟的时间,他们才姗姗来迟。

此时吴涛已经彻底抢占了章城门大门,进入了城内就好了很多,虽然内城还有不少城门,难度却已经远不如外城。

更重要的是通往内城皇宫的白虎门也被吴涛占领,他派人在城墙左右两边各布置五百人列阵,防止敌人从城墙上突袭他们的后方,然后在白虎街以及白虎门的位置都安插了人手,负责身后的敌人。

这样整个章城门上方城墙,到后面的白虎街,再到通往内城的白虎门,现在都被汉军牢牢控制着,一旦沉晨的骑兵赶来,就能够直接穿过两座宫门,杀到敌人的大本营未央宫。

只是虽然沉晨派出了大队骑兵驰援,奈何他们还是要过潏水与护城河,因此速度上就不如城内严正以待的督战队快,此刻督战队已经飞快冲到白虎门前的大街。

“弓弩手准备!”

吴涛大喊。

所有士兵都掏出了连环手弩。

杨恪此时见连白虎门都已经被抢夺,大惊失色,立即下令进攻。

下午太阳悬挂在靠近西边的天空,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给人以一种不安的燥热与沉闷。

白虎门并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位置,但吴涛他们必须在后方援兵赶来之前把白虎门抢占着,否则白虎门关闭了,他们就只能往北从直城门绕一个大圈。

最先发动进攻的是魏军的中军,他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前面持着盾牌,后方探出尖锐的长枪,然后向着汉军的列阵直接冲来。

“抛射!”

吴涛毫不犹豫地大喊。

前排的士兵立即抬高手弩位置,扣动扳机,无数弩箭顿时在空中划过一道弧度,然后向下方魏军射去。

紧接着几乎不需要吴涛下命令,士兵们全都把手弩往腰间一别,掏出了环首刀。

汉军与魏军相距五六十多米,这是手弩的极限攻击距离,大部分手弩都叮叮当当地射在了盾牌上,但还是有一些倒霉蛋被抛射出去的弩箭射死。

正常情况下如果他们等敌人到五十米以内,杀死的人肯定会更多,魏军除了最前排的士卒有盾牌以外,大部分人顶多只有一身皮甲,想近距离防御劲弩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然而敌人已经发足狂奔,若是放对方靠近再打,自己阵型就不稳,实在是得不偿失。

“杀!”

随着这声春雷般炸响的叱吒,很快魏军便如潮水般与汉军撞在了一起。

吴涛和单彝冲在了最前面,魏军就听前后远近嘣嘣嘣嘣便又是一连串密集的弓弦弩臂颤动声,几十枝箭弩噼头盖脸砸过来,人才刚刚相遇,就先遭受了一波损失。

杨恪抬起头看了一眼,发现汉军居然在白虎门左右的宫墙上用云梯搭建了一排墙头攻势,数十名弓弩手在上风射箭。

而下方白虎门的门口汉军则摆出圆形防御阵,死死地将城门占据,不容魏军进攻分毫。

紧接着双方相遇,两边嘴里呼喝呐喊着掩杀过来,箭射刀噼枪戳,眨眼间敌我双方就倒了一地,但魏军倒地的显然居多,因为他们不仅要正面交战,后排还有被箭射的风险。

看到这一幕杨恪知道如果要想拿下白虎门,就必须把宫墙上的弓弩手处理掉,他当即大喝一声,左右两翼魏军马上向着宫墙方向绕了过去。

外围的城墙有八米高,可城内的宫墙就矮了许多,只有大概三米的高度,士兵一米七左右的士兵手持一米八以上的长矛或者长戟,就足够把上面的弓弩手给捅下来。

此时白虎门和章城门的布局对于汉军来说不是很有利,因为章城门上方的城墙要守着,魏军已经组织起数百人过来想要把城门夺回去。

下方章城门以及白虎门左右两侧的宫道也得守着,南面不到两公里就是太常街,也是目前魏军正在抵御城外汉军主力的位置,源源不断的魏军步卒正向着这边靠拢,导致白虎门只有五百人左右防御。

姜维和邓艾就负责左右两侧宫道,为了照顾师弟,吴涛和单彝守的是最难的白虎门,吴当和邓艾则在守着章城门上方的城墙,霍漾负责的是南面太常街的方向,姜维负责北街。

北街现在空荡荡的,一眼能看到头,大抵是没有敌人来进攻,姜维于是用云梯爬上了宫墙观望白虎门方向的局势,他看到五百汉军面对两千魏军守得很艰难。

一开始魏军一头撞上去,被弓弩射得阵型散乱,随后吴涛和单彝抓住机会,兜头率领着将士们冲锋,砍倒了几十个,魏军伤亡了不少人马。

但紧接着杨恪让左右两翼的魏军突袭了宫墙,把上面的弓弩手给打退下去,少了弓弩的压制,汉军人数劣势很快体现出来。

双方陷入苦战。

混乱中前后都是喊杀声,左右都是刀光枪影,魏军如潮水般勐冲汉军阵势,让圆形阵防御线已经在不断向后收缩。

虽然在伤亡上魏军更大,然而这里毕竟是魏军的地盘,南面城墙和宫道又有数百近千名魏军驰援过来,后方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一旦让他们把汉军压制出白虎门,甚至逼出章城门,情况会非常不妙。

姜维的位置离得稍远一些,但他却很快就被几名魏军发现,呼喝着向他冲来,几柄长戟长枪噼头盖脸地对着他戳过去,除非姜维有八只手,否则根本抵挡不住。

他不得不跟那些弓弩手一样,从梯子上跳下去,随后旁边几名队长凑了过来,说道:“军侯,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带上梯子,跟我走!”

姜维毫不犹豫地指着前面的道路道:“这条路笔直有数里之长,敌人不可能绕那么远路从这边进攻,我们守在这里无用,还不如爬过去,绕到他们后方偷袭。”

一名队长道:“可是将军勒令我们必须守在这里,一旦敌人真的从我们的防线突袭,导致侧翼溃败的话,那......”

“唔......”

姜维一时犹豫。

这就是战场将领时常要面对的问题。

自己有一个需要防御的区域,不能轻易离开,但乱军之中,忽然发现一个战机。

这个战机可能会扭转整个局面,如果选择视而不见的话,战局会陷入胶着,甚至渐渐对我方不利,最终造成整个局势失败。

但如果选择抓住这个战机的话,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防区,违反军令,一旦敌人从自己防区过去,那原本只是有可能会失败的情况,就会变成必败的局面。

因此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大多数将领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哪怕明知道这个战机很有可能让自己这边直接获得胜利,却也秉持着不做就不会犯错的理念,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唯有极少数人会选择搏一搏,就如同按照汉武帝原计划是打算让霍去病从定襄出兵,追击匈奴单于。结果霍去病抓住了匈奴俘虏,得知单于往东逃了之后,就马上改变方向,追击单于一样。

有的时候战场上更需要随机应变,而不是墨守成规。

短暂地犹豫之后,姜维就下定了决心,扭过头看向左侧方城头,却看到邓艾也站在城头上看着他。

两个人就像是心有灵犀,对视一笑,邓艾随后向他比了个手势,示意他放心去做,直城门的方向他会帮他看着,不用担心。

姜维于是向邓艾拱手行了一礼,然后毫不犹豫地道:“听令行事,若有状况,我一力承担。”

“唯!”

几名队长就不再迟疑,当即应下。

很快他所属的大约三百名士兵便集合完毕,扛着梯子匆匆往北。

此时战争已经陷入白热化。

越来越多的魏军从后方赶来,他们三千人的防守压力已经很大。

特别是白虎门的方向,杨恪不断呵斥着士卒勐攻,吴涛单彝的防御阵线在往后收缩,已经靠近城门的方向。

而在这一片混乱中,谁都没有留意到,此时姜维已经带着将士们往北面宫墙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