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八章 迁都北上,封其为王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三月十一日,曹操主力大军南下,张允得知消息,连忙撤兵。

但大军臃肿,兵至襄城还是被曹操追上。

张允立即派人联络文聘和刘备,于襄城一带迎战曹操。

因为城池容纳不下八万人,所以除了城池有两万多人以外,其余都在野外扎营。

曹操引主力步兵击溃张允放置在城外的前部士兵,又令左右骑兵包抄冲杀,大破张允前军三万,斩杀荆州军不计其数。

但文聘和刘备并没有跟张允一起驻扎在襄城,而是一个在襄城后方的汜城,一个在襄城北面的南汝乡。

趁着曹操主力在猛攻张允的时候,文聘和刘备果断出击,趁势掩杀,大败曹操左右偏师。

战局显然胶着,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

不过张允颓势尽显。

主要还是张允打水战挺猛的,曾让周瑜忌惮。

但陆战和水战是两个概念,而且他的对手还是曹操,陆战上的军事天才。

要是让曹操跟张允在水里打,张允能把曹操打出屎来。

可南方战争跟北方战争差别很大,荆州军将领习惯了以船只为主导的战争,很难适应这种以弓箭、马匹、战阵为主导的打仗方式。

这就导致张允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好在他虽然不行,刘备和文聘倒是勉强能顶一顶,二人根本就没有与他兵合一处,而是屯兵于襄城左右十余里外。

趁着曹操主力猛攻张允的时候,文聘和刘备袭击了曹操的偏师,总算是挽回了一些颓势。

之后刘备又以徐庶之计,设下八门金锁,击败了来救援偏师的曹洪。

战争打了两三日,曹操撤兵回颍阳。

张允立即收拢城外被击溃的曹军兵马,向着昆阳方向撤离。

不料曹操却是以退为进,于紫云山一带半路杀出。若非文聘和刘备前往来救,恐怕大军就要濒临崩溃。

到了三月十五日,在文聘和刘备的掩护下,张允剩余的六七万兵马撤回了昆阳县。

曹操提兵攻打文聘,击败文聘于瓦亭,又南下大败刘备于巾车。

三方纷纷退兵至昆阳舞阳,刘备有徐庶帮助,本人又多年军伍,退兵时从容有序。

而文聘则稍显散乱,但也还算指挥有方。唯有张允就几乎是溃败,整个旷野到处都是逃跑的荆州兵,毫无秩序可言。

曹操审时度势,认为应该多歼刘表主力,于是亲领大军向昆阳追击张允。

又派于禁追击文聘,派夏侯惇追击刘备。

张允大败而归,七万大军又折损了一万余兵马。文聘则勉强击退于禁,撤回南阳。

刘备于叶县北面的闾涧设伏,击败夏侯惇,撤回了堵阳城,于堵阳又阻拦曹军半月,掩护队友撤退,这才退至南阳。

到了三月底,曹操亲至堵阳,追至博望坡。而刘备则撤回了博望县,据城而守,于曹军遥遥相对。

博望坡上,曹操骑马远眺南方城池,城头旌旗招展,刘备驻守博望,文聘驻守舞阴,将曹操进攻南阳的道路堵住,粮草兵马也难以逾越。

“明公。”

郭嘉荀攸程昱三人缓缓催马而来,到了曹操身后。

曹操旁边还有曹洪夏侯惇。

此刻周围博望坡下俱是曹军,似乎是等待着一声号令,就要把远方城池踏为齑粉。

“后方损失如何?”

曹操问。

程昱苦笑道:“刘表军纪不堪,肆意践踏麦田,沿途毁我二十余万亩田地。”

“哼!”

曹操冷然道:“待五月时,我必南下平南阳,尽夺刘表南阳新麦以做补偿。”

程昱郭嘉荀攸三人互相对视,郭嘉便向曹操进言道:“明公,昨日我们商议一夜,有一策献给明公。”

“什么计策?”

曹操问道。

郭嘉便说道:“先北后南。”

“先北后南?”

曹操皱眉。

郭嘉点点头道:“不错,刘表虽然可恨,但却像是一根针刺在我们背后,只是痛,却不会伤我们的性命。然袁绍就像是一把刀,已经对准我们的胸口,因而必须要先破袁绍,夺取整个北方,再南下荆州。”

“可就像今天这样,即便我们选择进攻北方,刘表还是会从后方袭击我们。”

曹操苦恼不已。

这是他最头痛的地方,被双方夹击,非常难受。

郭嘉说道:“我们可以借刀杀人,刘表在荆州祭祀天地,出行天子乘舆,多有僭越,我料他必存不轨之心,所图无非是称帝,我们就满足于他。”

“你的意思是?”

“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

“难道我还能将他册封为皇帝不成?”

曹操哑然失笑,郭嘉的话都把他给逗乐了。

郭嘉却摇摇头道:“这自然不行,然我们可以迁都北上,封其为王。他若为王,必惹刘璋孙权不满,届时可让二人与他纠缠,我们往北迁都,离南阳稍远一些,脱离其进攻范畴,专心北方,以此避免今日之危急。”

有人觉得刘表这次冒然北上,是失智之举,但却看不到刘表的出兵时机以及他的出兵战略。

贾诩曾经跟他说过,称帝不能急于一时,应该步步登高。

出兵曹操,如果没有袁绍掣肘,就不能急于与曹操决战,而是占据颍川南阳入口一带各个城池,或者结营坚守,与曹操打持久战。

如果僵持日久,曹操就会暴露粮草不足的弱点,必然撤兵。或者袁绍应邀请来袭,曹操也只能选择离开。

等其退兵之后,他们就可以宣布胜利。从而以此次大胜为借口,顺势自立为王。

简单来说,就是刘表这一战是要打出威风。

就像刘备打完汉中之战,就马上自立为汉中王是一个道理。

但事情并未如贾诩预料的那样。

因为袁绍比刘表先出兵,导致曹操的主力北上了。

不过情况虽然不如贾诩预料的那样,可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此时曹操后方空虚,刘表就可以趁虚而入,威胁许都,这比单纯地击退曹操有影响力得多。

更重要的,万一曹操后方实在是空虚得离谱,刘表甚至还心怀憧憬地想着。

他的大军打败曹操留守的军队,杀入许都城内,暗害天子,占据整个河南,他就可以跨过称王,直接称帝了。

不要觉得刘表会丧失理智到这个程度。

一个想称帝的人,年逾六十,眼看机会就要来临,就像是溺水之人遇到的救命稻草,谁都希望搏一把。

但可惜的是,事情发展永远都不会向着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反而会一波三折。

张允能够成功打到许都附近,并不是他多强大。

他是水军将领,打水战能让周瑜感觉到威胁,可陆战却不是很在行。

真打起来,张允领八万大军摆开阵型和曹军三万后方人马打,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于是本身张允不擅长陆战,再加上整个三国能够同时指挥十万级以上大规模兵团作战的人,只有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以及曹魏后期的杜预。

连曹操都不行,因为汉末三国曹操指挥的战争基本都是十万以下,唯一一次十万以上的还输了,就更别说张允。

因此这就说明张允属于那种陆战能力不足的人。

结果刘表得知曹军收缩兵力,还以为是他们给予的压力太大,便连忙催促张允尽快包围许都。

于是在这种本身能力不足,又有刘表催促的情况下,张允仓促进兵,大军臃肿,指挥调度失衡,导致他到了颍阴城外,还差点被夏侯惇突袭而兵败。

张允又不敢把这事告诉刘表,只是跟他说自己成功地到了颍阴,离许都不足七十里。

然后刘表是高兴了。

可袁绍却成功地被欺骗,上了曹操的恶当,兵败被迫退兵。

所以与其说刘表失了智,还不如说人家曹操雄才大略,敢于下血本险中求胜。

后世人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刘表有问题,却不知道除了主将选择,以及没有料到袁绍会败得这么快以外,人家现在也许都已经达成战略目的,威胁许都,威震天下,进位楚王了。

而哪怕是唯一的问题,选张允做主将,也都是最佳选择。

本身荆州有能力的大将屈指可数,就只有黄祖和张允还看得过去。

张允能够让周瑜感受到威胁,可见其本身拥有一定统军能力。

可惜他擅长水战而不擅长陆战,吃了这个硬亏才没办法。

而黄祖文聘虽然有能力,可他们一个镇守江夏不能轻动,一个并非刘表亲信。

刘磐虽是从侄,可其一来年龄小,不能服众。二来他性格勇烈,属于冲将而非统帅大军的帅才。

其余黄忠霍笃之流,更只是中下级军官,几乎不可能被刘表火速提拔为十余万大军统领,因此张允为统帅,是最合适的选择。

正常情况下,曹操如果没击败袁绍的话,张允为统帅,又有文聘刘备为策应,他们必然能打败许都后方守军。

只是曹操出了奇招,自然也就没有办法。

而郭嘉素来擅长把控人心,刘表想要什么,他一清二楚。

刘表看似拥众接近二十万,西挡刘璋,东阻孙权,北上还趁虚袭击了曹操。

但南军陆战的实力远不如北军。

因此郭嘉认为,袁绍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刘表,为了能够腾出手来,干脆顺了刘表心意,让他南面称王,让孙权和刘璋他们去与他狗咬狗。

等曹操在北方与袁绍决出生死,再南下破灭荆州也不迟。

听到郭嘉荀攸程昱三人商量出的战略,曹操目光悠长,微微点头道:“唔,奉孝公达仲德之意,孤明白了,确实有理。先北后南,方为正道。只是去岁屯田休养一年,才勉强有些余粮,此次再迁都,恐山穷水尽呀。”

郭嘉苦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颍川离南阳实在是太近了,除非我们占据南阳。可如果大举南下的话,袁绍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雄踞北方,家底厚实,我们与他消耗不起。”

“嗯。”

曹操亦是苦涩说道:“好,等回许都之后,我就与文若商议迁都事宜。”

前年曹操官渡之战虽然赢了,可也损失不少。好在沈晨没有丧心病狂地毁坏他的农田,才让他没有弹尽粮绝。

去年整整一年曹操都在关注农事,没有出兵打仗,部下兵马大多就地屯田,又大量迁移百姓到颍川周边种地,积攒粮草,使得现在的府库稍显富余。

可迁都之后,不仅要花很多钱修缮城市,还要重新迁移百姓,开垦田土,到时候甚至可能耽误耕种,让他感觉到非常烦恼。

只是郭嘉他们商议的战略也不无道理,继续留在许都,颍川离南阳太近,他攻打南阳,袁绍来袭。他北拒袁绍,又恐刘表像这次一样骚扰后方。

这次是他下了血本再加上运气不错,才勉强获胜。下次袁绍就不一定会上当了,所以迁都往北,也是无奈之举。

想到自己竟然还要被刘表这种虚名无实的人逼着迁都,曹操就觉得心情很是不好。

不过又想到迁都确实有好处,心情又稍微好了一些。

他的目光森然地看向北方,悠悠地说道:“迁都之后,恐怕又要休养一两年,才能与袁绍再动刀兵了。不过袁本初损失比我大,官渡折了七八万人,仓亭又折了两万,想必再想南下,也不行了吧。届时换成我攻他守,必让其灭亡!”

“明公神武!”

郭嘉荀攸程昱齐齐拱手,心中充满了对曹操雄才战略的敬佩。

我因为上本解释过多,所以我这本书尽量少写点解释。但很抱歉这一章有大半都在解释为什么刘表会敢北上进攻,最近看大家评论真看得我脑淤血,大家都认真看书了吗?书里有说刘表为什么敢北上啊。刘表想称帝这是历史记载的吧。他历史上没这么强都想称帝,现在比历史上强了那么多,难道还不想称帝?他也听贾诩劝了打算一步一步来,且曹操主力在和袁绍仓亭大战,他凭啥不敢北上包围许都,威震天下,以此达到称王的战略目的?

大家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刘表敢北上是弱智,但你们仔细想想,这里面逻辑通不通?难道刘表的部署有问题?难道不是人家曹操雄才大略发挥好才让刘表没有得逞?大家从来不考虑曹操强不强,只考虑刘表弱不弱智,我是真的无语,很不想解释,真就被你们逼着着一通解释,大早上给我自己气糊涂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