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曹魏灭国,曹植之死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建兴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河内荡阴一带驻扎的魏军,正式向大汉投降。

在投降仪式上,诸葛亮夸赞了司马懿与诸多魏军将领识时务、明天时的机智精神,也表达了对司马懿仪式前忽然病发的惋惜。

一系列祭祀、发誓、禀报上苍等活动结束之后,诸葛亮当场宣布,将向天子上表,为诸多投降的曹魏将领请封。

请封名单自然是事后由王凌上书提供,秘密参与处死司马懿的人,基本都会得到一个正四品职务。

其余被蒙在鼓里,直到司马懿死了才醒悟的将领们,不由得纷纷埋怨起王凌。早说诸葛亮想让司马懿死,那他们也个个都会踊跃参加啊。

不过为了堵住悠悠之口,王凌事后也承诺,只要大家守口如瓶,统一口径说司马懿是暴毙而亡,那么将来大家一起进了汉朝,就抱团取暖,一定会为大家争取利益。

一番安抚之后,这件事情也算是随着司马懿的死而结束。十多万魏军就地投降,接受汉军的整编,老弱病残该放回就放回,青壮之时临时整编成军队北上。

然而这个时候再北上其实已经没多大意义,因为早在十一月中旬,还在涉国的曹植听说夏侯渊自杀,关羽击破东线曹军的消息,就连忙退兵回邺城。

同时襄国的兵马也全都撤了回来,他希望能集结一些部队,在邺城与汉军打一场最后的防守战役。

可曹植还在路上,兵马就散了大半。

曹魏如今的兵马多是世家兵马,汉军现在都快打到邺城城外,司马懿那边也已经接受投降,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河北,诸多世家再蠢也知道,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所以带队的世家将领纷纷带着各自手下逃跑,曹植能带回邺城的,就只剩下几千死忠。

而关羽、沈晨、诸葛亮那边,每日世家送来的书信更是数以百计,大量河北世家纷纷上表请降,表示愿意归顺大汉。

此刻曹魏彻底没有了翻盘的可能,曹植回到邺城之后,基本上就只剩下不到三四千人。现在整个邺城都兵荒马乱,大量的世家权贵逃离,百姓也疯狂离开,邺城乱作一团。

曹植没有阻止百姓的离去,曹家有一些人逃跑了,也有一些人自杀了,他这个皇帝现在变成了孤家寡人,皇宫内很多人都在逃离,混乱充斥了整个城市。

到十一月下旬的时候,赵云、马超以及关羽的军队就包围了邺城,邺城城门紧闭,该跑的人也跑得差不多,整个城池变得空荡荡起来。

“丞相、晓卿(骠骑将军)!”

“大元帅,车骑将军,卫将军,子龙(叔)。”

邺城南门外,距离城池大概十余里的乡间道上,正有车队缓缓而来。

关羽带着张飞马超和赵云就在道边的亭舍下等候。

待车队抵达之后,诸葛亮下了马车,旁边骑马的沈晨也翻身下马。

六人互相见礼。

张飞之前一直是在诸葛亮那边为大将,是诸葛亮手下头号猛将,在与司马懿颍川对峙时,屡次率领大军前去挑战。

这次诸葛亮和沈晨收降十二万魏军的时候,他听说关羽已经打到邺城,便急急忙忙先行过来。

在收降了十二万魏军之后,因大军臃肿,又有很多善后的事情要处理,诸葛亮便打算先处理这些事情,让关羽那边先攻下邺城,再北上横扫河北、幽州,直取辽东。

结果没想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寺发来了刘禅的诏书,要他去一趟邺城。

如今刘禅已经到了洛阳亲自督战,虽然还未迁都洛阳,但三省部台也已经跟着天子銮驾抵达了东汉旧都,因此消息传输速度还是非常快,几乎三天就能送个来回。

得到刘禅的诏书之后,诸葛亮便令吴懿暂为主将,留下周不疑、马良、黄权、蔡笃等人辅佐,自己和沈晨只带了几千人马不停蹄地前往邺城。

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曹植给刘禅上了表,愿意投降归顺,这也是为什么关羽马超赵云他们围而不攻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刻众人汇聚。

沈晨抬起头看了眼一年多未见的关羽。

他看关羽真的需要抬起头,因为关羽身高是两米零七,而他的身高则在一米八六,跟诸葛亮差不多,人家高了他一个头。

然而以前的时候,关羽站在沈晨面前,沈晨就会觉得对方像是一个巨人一般,充满了压迫感。

如今却完全没有了这样的感觉,关羽头发和胡须发白了,皱纹爬满了脸,原本挺拔的身躯和腰杆,不自觉竟有些佝偻,让他两米多高的身躯,似是矮了那么几公分。

岁月不饶人,时间会冲淡一切,也会改变一切。即便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最后,也不过是一捧黄土,不会与别人有任何区别。

“云长叔。”

沈晨看着关羽,说话有些迟疑。

关羽笑了笑,同样拍了拍沈晨的肩膀,没有说话。

他已经六十七岁了,就连张飞都六十三岁,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很多事情,其实早就已经看得开。

“走吧。”

关羽说道。

一行人便沿着道路,向营寨方向而去。

汉军此时在邺城外的人马十多接近二十万,营寨连绵,旌旗遮天蔽日,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

到了主帅营帐内后,众人分列而坐,没有人坐主位,这里全是巨头,就连小一号的马超和赵云都一个是卫将军,一个是前将军。

理论上来说,关羽虽然是大元帅,但这个职务是荣誉职,实际上他的职务还是大将军,也就是大元帅兼大将军,在汉朝的官员品秩里,这两个职务都是正一品。

而诸葛亮的丞相职务也是正一品,两个人应该是平级关系。

然而丞相是百官之首,拥有全国的政务和军事权力,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羽还要受到诸葛亮的调遣。

只不过诸葛亮比较谦让,因而就没有设主座,大家依照位置的高低顺序互相对坐着,汉朝以右为尊,诸葛亮坐在右边第一个位置,其次是沈晨,他的对面是关羽,沈晨对面则是张飞,接着是马超和赵云。

众人坐好之后,诸葛亮才开口问道:“大元帅,如今邺城已经变成如何?”

关羽就说道:“曹植逃回邺城,偌大城池百姓纷纷逃跑,我们并没有阻拦,也没有伤及百姓,现在城内变成了如何,我们倒还不知晓,一些逃出来的官员说曹植人就在皇宫,各城门也并没有人把守。”

“是啊,陛下非让我们先围住城池,不然按俺的意思,直接杀进城里,把那曹植小儿绑了送去洛阳,哪还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做什么,直接就能收复天下了。”

张飞双手一摊,嚷嚷着道:“现在咱们还在城外等着,搞得好像那曹植小儿还是什么大魏皇帝似的,要这么麻烦吗?”

诸葛亮笑道:“翼德毋须急躁,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

虽然曹植上表愿意投降,但古代皇帝投降都有一套流程,就像历史上刘禅和孙皓被灭国的时候,都有一番表示。

首先是要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领亲族降臣出城。接受投降的人要过来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这一套仪式才会结束。

诸葛亮现在就是代表了刘禅过来接受曹植的投降仪式。

当下诸葛亮就派人前往邺城向曹植发出通知,而此刻邺城当中,曹植依旧一个人坐在皇宫大殿之中,下面有三十多名大臣,以及他的妻子妾室儿女,总共五十余人。

过了片刻,一个小黄门急匆匆地进来,向他禀报道:“陛下,诸葛丞相带着汉天子的诏书到了城外。”

曹植长叹了一口气,站起身道:“走吧。”

外面用于仪式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曹植本应该脱下衣服,双手捆绑着,嘴里叼着玉佩,然后牵羊,但他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一个少年代替他。

五十多人缓缓走出了皇宫,大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唯有远处城门口的方向,站着排列成两行的汉军士兵。

一个汉朝中年官员在士兵们簇拥下走了过来,先向曹植行礼,然后引领着他们走出了城去。

城外诸葛亮等人已经立于北风当中,最近这段时间雪停了,但天气还是十分寒冷,那个代替曹植脱下衣服的少年才十多岁,冻得瑟瑟发抖,曹植见状,叹息了一声,将他搂在怀里,继续向前。

很快他们就到了近前,那个中年官员指着曹植对诸葛亮道:“丞相,这位就是魏天子。”

诸葛亮有些疑惑地看了眼曹植,问道:“公这是何意?”

曹植凌然而立道:“大汉三兴,天命也。魏不得天命,灭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这皇位,是曹叡临死之前逼着我做的,要我做亡国之君,但我并不欠曹丕父子,所以今日我已将皇位传给我侄儿曹霖,希望你们能善待他。”

诸葛亮皱起眉头。

他觉得曹植的人品有些问题,灭国之前把皇位传给侄儿,显然是不想当亡国之君,这么做似乎有些不厚道。

然而沈晨却比较理解曹植,他在诸葛亮耳边说道:“曹丕父子对曹植颇为苛刻,不仅严防死守,还屡次打压,差点要他性命。七步成诗之事,兄长有所耳闻否?”

“原来如此。”

诸葛亮这才明白曹植为什么这么做。

曹丕父子对曹植这么差,曹叡即将灭国了,还想着迫害自己这皇叔,把皇位传给他当亡国之君,曹植虽然碍于曹操的情分勉强接受了,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可不想继续当怨种给曹丕父子背锅。

所以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不过原本应该曹丕曹叡父子承担的责任,却被迫摁在了曹丕的幼子,曹叡的弟弟曹霖身上,也确实是有些可怜。

本来正常情况下是要先宣读刘禅的诏书,然后再继续流程。见此情形,诸葛亮就上去帮曹霖解开捆绑的绳索,接受了玉玺,让人给曹霖穿上衣服,焚烧掉棺材,这才宣读诏书。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首先是说大汉受命于天,是为天命所归,曹操谋逆,曹丕篡汉,罪不容诛。但正所谓天命归有德,有德者不降罪于愿意投降者,且曹操曹丕等首恶已死,所以不会降罪于曹植,封其为归命侯云云。

曹植代曹霖接受了这个诏书,曹家以及诸多降臣跪地叩谢,仪式结束。

诸葛亮正准备命人将他们送往洛阳,曹植看着他腰间的佩剑说道:“丞相,植有一事相求。”

“归命侯何事?”

诸葛亮问。

曹植苦笑着,抬起头看着天空,轻声说道:“曹丕是我一母同胞的兄长,但我这一辈子为他所忌,过得如履薄冰,如今大魏灭亡,我反倒是轻松了许多,这归命侯,就请封给我那侄儿吧,子嗣无辜,请丞相善待。”

诸葛亮沉声道:“汉乃仁义礼仪之国,既然接受了你们的投降,那自然不会害他们,请归命侯安心。”

“如此,我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曹植走到诸葛亮身前,整理好了衣冠,向他拱手一礼,说道:“丞相,请借我腰间的剑,允许我自裁。我父亲食汉禄,却对不起大汉。我兄长受父亲遗馈,对不起万民百姓。他们都死了,那自该我来承担这个罪责,以谢天下。”

诸葛亮惊讶道:“公何至于此?”

曹植摇摇头,坚决道:“植死意已决,纵使丞相不答应,我也会走上那城楼跳下去,请丞相借剑一用。”

“唉。”

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一心求死的人怎么劝都没有用,便解下腰间的佩剑,双手递了过去,也算是对曹植的尊敬。

一旁沈晨看着曹植,曹植也看向他,眼眸当中满是死志。

他随后双手捧剑,向沈晨弯腰行礼道:“骠骑将军,曹家对不起你们邓沈二氏。那年我虽才两岁,但后来也听说了父亲屠杀徐州之事,曹家能有今日,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希望骠骑将军能看在植自裁以抵罪的份上,莫要为难其余曹氏子孙。”

沈晨冷冷地道:“你们曹家人我杀得够多了,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亲手斩了曹操老贼的头颅。你觉得你这脑袋,能抵得过我缯阳聚百余乡亲,以及徐州数十万百姓的血债吗?”

曹植叹了口气道:“那将军如何才能放过曹氏子孙?”

“.”

沈晨被他反问一时犹豫,不知道说什么。

屠杀徐州的直接仇人基本死光了,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乐进等人,其中有好几个都是被他亲手处死,曹家的二代也被他杀了不少,仔细想想,或许也的确没什么仇人了。

在庞会开灭门复仇先河之前,当时的风气上如果是诸侯交战或者国家交战,基本不太流行赶尽杀绝。即便是袁绍的子孙后代也没有被曹操杀光,袁谭袁尚袁熙等人子孙后代有不少存活了下来,如后来唐朝宰相袁恕己就是袁熙的后代。

所以如果在直接仇人已经杀光,还迁怒于仇人子孙的话,在后世可能被人诟病斩草不除根,但至少在汉代这属于滥杀无辜,毕竟当时除非谋逆大罪要被灭族,否则基本上不会祸及家人。

想到这里,沈晨叹息了一声道:“我终究不是如曹贼那般残暴之人,屠戮徐州的主谋和实行者基本上都已死了,我不会为难曹家子孙后代,但你必须把曹贼的墓告诉我。”

曹植惊讶道:“将军打算剖棺戮尸吗?”

“这是曹贼欠我的。”

沈晨冷漠地看着他,自己不一定剖棺戮尸,但凭什么曹操可以风光大葬,徐州几十万百姓就得当泗水浮尸?

至少也得把他的尸骨扔出去,丢在路边让他成为自己诗中的“白骨露於野”方消心头之恨。

曹植面如死灰,最终还是说道:“好,我告诉你。”

说着他就把地址告知了沈晨。

最后他退后几步,对沈晨说道:“希望将军能够信守承诺。”

“嗯。”

沈晨点点头。

曹植便双手举剑,走到了邺城南门外,仰着头,看着这座曹魏都城。

忽然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许多感慨。

这座城市曾经是袁家的治所,后来被曹家霸占,成为魏国首都。如今,又到了该它谢幕的时候。

自己,从未亏欠过曹氏。

曹植回过头看了眼妻子,略微有些不舍,但他死志已生,这些事情早就告诉过妻儿,让他们别伤心,用自己一条命换曹家子孙后代安宁,也是值得的事情。

可惜啊。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错过,最终还是要替父亲和那个处处迫害自己的兄长还债,这世上,真没什么天理。

曹植毫不犹豫地拔出了剑,对准自己的脖子重重地抹了过去,没有任何犹豫。

“噗嗤!”

这柄刘备赐给诸葛亮的利剑瞬间划开了他的喉咙,割破了他的颈部动脉,鲜血喷涌而出。

“夫君!”

曹植的妻子虽然早知道夫君要自杀,可见到这一幕,还是伤心欲绝,冲了过去扑倒在曹植的身上。

曹植倒在地上,还未气绝,双眼柔柔地看了眼哭嚎的妻儿,片刻后就没有了声息。

“我走了,兄长帮忙善后吧。”

沈晨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索然无味,有些兴致阑珊的感觉。

曹家这笔血债,就这样一笔勾销似乎有些便宜曹操。

但抬起头看着这天地。

这世上已经没有跟他有仇的人了,基本上全死光,甚至还有很多跟他的仇怨无关,只是姓曹的人遭殃。

在这一瞬间,沈晨颇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道要向谁复仇的感觉。

难怪当年伍子胥要剖棺戮尸。

只有一部分仇人死在自己手里,首恶曹操却自然病死的那种感觉,确实不好受。

可这就是人生,不是吗?

沈晨踩在湿润的泥地里,向着营寨的方向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