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六章 收回拳头再出击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章武七年七月五日,大汉皇帝刘备于襄阳皇宫后园驾崩,享年六十七岁。

消息昭告天下,南方百姓无一不哀伤悲恸。

就连很多北方心系汉室,一直在等待王师归来的魏民,亦都是痛苦哀嚎,悲伤不已。

刘备不仅仅是在北方有仁义的名声,同时也确实给北方百姓带去过实惠。

他在平原国爱民如子,在徐州和豫州都惠及过不知道多少百姓。

更重要的是几次北伐,都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还会赠予钱粮给底层贫民,让他的名望传遍寰宇。

可以说刘备本就是因名望而乘风起,在他陨落的时候,也因名望而令天下人哀泣。

北方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得知他的死讯,为刘备竖起明旌,奉起木主。

木主从商周开始的风俗,便是后世通俗讲的供奉灵位牌,家家户户供奉刘备,可见刘备的死令无数人悲恸。

而最伤心的自然是南方百姓和群臣。

为此,丞相诸葛亮摆朝三日,在皇宫内外升起灵堂,供南方诸侯、官员、将领、世家,甚至是百姓吊唁。

从平原国起,刘备的府邸就对百姓不设防,只要有事找他,通禀后自可畅通无阻。

因而朝廷在皇宫外面也挂起了素縞白幡,建设灵堂会场,将刘备的衣冠放置在一个棺材里,全城百姓可自行前来。

一时间皇宫外排起了长龙,数以万计的百姓每天都来会场吊唁刘备。

除此之外,南中宁州、荆南湘州、岭南交州、东南越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蛮夷部落,亦是有大量首领亲自前往襄阳,为刘备哭丧。

关中、河南、淮南的前线将士闻知消息,三军无不哀恸。南方举国皆丧,前往襄阳吊唁者络绎不绝。

一个月后,刘备正式下葬,被葬在了荆南岘山的惠陵,太子刘禅登基为帝,时年二十一岁。尊吴皇后和生母甘皇妃为两宫太后,大赦天下,并未改元。

汉时新皇登基可以当年改元或者第二年再改,比如刘协登基时就延续他父亲年号中平六年,直到第二年才改元初平。

而后来曹丕和刘禅登基的时候,就改元黄初以及建兴,因此改元或者不改元都可。

这次刘禅延续了章武,并未立即改元。

八月十一日。

襄阳皇宫的德阳殿,在刘备下葬之后,刘禅召开了朝廷会议。

刘禅坐在主位上,穿着汉天子袍服,下方诸葛亮、关羽、沈晨、张飞、马超、蒋琬、马良、杨仪、董和、邓洪、周林等数十群臣左右分列而坐。

这次会议其实是有许多大事要商议,比如谥议、军议、政议、农议等等,按照议题,谏议大夫尹默率先提出问题。

“先帝谥议。”

他说道。

刘禅环顾左右道:“丞相。”

诸葛亮略微疲惫,这段时间一直没怎么好好休息,轻摇羽扇道:“臣与大将军、骠骑将军商议过,先帝谥号当取为“昭烈”。”

这是谥号不是庙号,汉朝的时候庙号评选是非常严格的,两汉总共才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

而且不是说想评选就评选,需要立庙。

立庙是个比较长的过程,比如修建庙宇,木主摆放,功臣祭祀等等,都有讲究。

如汉武帝刘彻在汉代皇帝里也算是雄才大略,但他的庙号不是在他儿子汉昭帝时期所上,而是等到曾孙汉宣帝刘病已登基之后才被追封,过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还有汉宣帝刘病已同样是西汉出类拔萃的皇帝,他的庙号则一直到西汉末年的汉平帝,以及东汉初年的光武帝时期,才两次被追封为中宗。

所以历史上刘备其实一直只有谥号为“汉昭烈帝”,庙号一直要等到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才给他追封为“烈祖”。

眼下南方汉朝继续延续了两汉时期严格评选庙号和谥号的方针,决定先为刘备修建庙宇,等到庙宇完成之后,再追溯刘备一生的功过,最后为他评选出一个庙号来。

这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现在是谥议,而不是庙号议。如果将来刘禅能一统天下,也许就能给刘备追封庙号了。

听到“昭烈”这个谥号,刘禅看着下方众人说道:“诸位可有异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众人纷纷应下,觉得这个谥号没有问题。

当下尹默又道:“军议。”

诸葛亮起身说道:“陛下,臣想撤回河南的兵马。”

新任虎贲将军来敏说道:“丞相,先帝一生北伐,死前都高呼北伐大业,怎么能此时退兵呢?”

诸葛亮皱眉道:“如今北伐近两年,我们已经取得了关中和淮南,现在先帝病逝,军心士气低落,粮草也有些不继,再僵持下去,并非好事。”

“哼!”

来敏冷哼道:“粮草不继难道不是丞相的责任吗?陛下坐拥整个南方,荆州、江东、巴蜀无处不是产粮之所,咱们数年励精图治,仓禀富庶,粮草就应该充足,岂会不继?这就应该是丞相治理无方所致。”

他的话一出来,很多人都很惊讶地看着他,万万没想到来敏胆子这么大,居然指责其丞相来。

要知道丞相可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国家大事都系在丞相身上,他哪来的胆子?

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来敏之前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因为刘备尚在,不敢与诸葛亮相持,但现在刘备一死,刘禅登基,他就立即狂妄了起来。

主要是来敏本就是老臣,今年六十三岁,且一直担任刘禅的帝师,刘禅也非常听他的话。

他自忖自己是汉朝老臣,又是帝师,地位就不应该在诸葛亮之下,结果刘备却没有将他视为托孤大臣,因而十分不爽,便想挑战诸葛亮权威。

诸葛亮抬起头看了刘禅一眼,见刘禅左右为难,便照顾刘禅的颜面,不好发作,只能耐心解释道:“关中的粮草从汉中运过去,路途有千里之遥,且道路狭窄运粮不便,损耗极为巨大,如今国库盈余已经不多,再打下去,徒增损耗。”

来敏又口出狂言道:“关中现在不是已经调集百姓去种粮食了?淮南有江东供应粮草,合肥打下来,水路畅通,怎么能说无粮呢?陛下,臣弹劾丞相治国无方,导致前线粮草不继!”

“砰!”

沈晨拍案而起,喝道:“够了!来敏,你不过是一无知腐儒,从未上过战场与敌人厮杀,也敢妄谈军事?”

“沈晨你!”

来敏被他呵斥,只觉得奇耻大辱,说道:“堂堂骠骑将军,在陛下面前,安敢咆哮?还有没有把陛下放在眼里?”

沈晨冷笑道:“你少拿这些说事,蜀道艰难,运粮耗费何止是平原十倍?就算是临时种粮,人口上不去,还是要从南阳或者汉中运粮,你真以为行军打仗完全靠你的想象吗?”

“纵使如此,难道也该退兵吗?”

来敏愤而说道:“先帝一番苦心,就要毁于尔等手中。”

“咳咳咳。”

新任司徒邓洪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咳嗽两声,说道:“虎贲将军,骠骑将军南征北战多年,为先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你岂能这般说?丞相要退兵,自有丞相的道理,还请虎贲将军莫说了。”

“呵。”

来敏瞥了眼邓洪,耻笑道:“你邓家不过是依靠关系进的朝堂,你又有何作为?”

这话可是得罪了一片人。

要知道沈晨和邓洪耕耘荆州已久,荆州世家大族与他们关系都好。

眼下朝堂荆州世家势力最强,三公九卿,三省部台,荆州籍贯者不计其数,说邓家靠关系,那不是把荆州人都给骂了?

一时间众人群起而攻。

“陛下,臣弹劾虎贲将军来敏口出狂言,侮辱我父亲。”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邓洪的长子邓晏,他是沈晨的舅父,小名阿丑,今年都三十二岁了,现在正在尚书省当尚书郎,听到来敏的话,当即大怒弹劾。

“陛下,丞相想退兵,并非丞相自己考量,而是与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商议过。难道来敏比骠骑将军和大将军还会知兵吗?若是陛下听信了来敏的话,岂不是把国家大事都葬送了?”

“不错陛下,臣也认为来敏此番用意险毒,国家大事,就应该交予有能力的人来承担,岂能在那里坐而空谈?请陛下治他的罪过。”

“请陛下罢来敏!”

众人纷纷起身向刘禅请奏。

“陛下,我.”

见到自己被大家都攻击,群情激愤,来敏瞠目结舌。

他性格狂妄情商低,在朝堂根本没什么朋友,又说什么靠关系,得罪了大批荆州世家,自然被众人嫌弃。

刘禅一时左右为难。

来敏情商是不高,平时教导他读书的时候,一副指点江山天下无英雄的模样。

但总归是自己的老师,刘禅还是比较尊师重道的。

历史上他对教过自己的老师都不错,像来敏即便是如此狂妄,也是在诸葛亮死后马上起复,可见他比较怀旧。

“陛下。”

最后还是诸葛亮见他为难,便说道:“来敏虽狂言,但终究是书生意气之见,请贬三级即可。”

刘禅便说道:“那便依丞相之言,贬三级吧。”

“陛下.”

来敏还想说点什么,但看着满朝愤怒的群臣,最终也只能闭口不说了。

“丞相,退兵回来,那何时才能北伐啊。”

直到这个时候,张飞才询问。

他和关羽一直不说话。

虽然之前开会的时候,沈晨和诸葛亮已经说服了他们。

但关羽和张飞其实都不太想退兵。

主要是他们年纪也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再加上北伐一直是刘备的夙愿,就想一直打下去。

只是现在刘备一死,确实军心士气低落,加上粮草有些困难,这才不情不愿答应。

而且还只是退河南的兵马。

关中和淮南肯定不退,继续在长安以及合肥与曹军对峙。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便是下次北伐是什么时候。

诸葛亮沉声道:“河南主力的兵马先退回南阳休整,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在关中与淮南固守为主,曹魏是不会把主力调往别的地方的,一旦河南空虚,南阳主力便能一路杀到洛阳去。还请大将军、车骑将军放心,退兵回来,受损的会是曹魏,我们稍微休整一两年,便能再次北伐了。”

“一两年啊?”

张飞痛苦的揪着头发道:“还要那么久吗?”

“不用太久的,不用太久的。”

关羽闭上眼睛,喃喃自语道:“若是我在淮南能击破曹军,曹军说不好就要调集主力来了。”

“能胜自然不用太久。”

沈晨也环顾众人说道:“只是现在河南兵马俱为疲惫,还是以休整为主。我在关中已经休整一年,可以先与曹魏打打局部战争,若能夺取河东,威胁并州,则可让曹魏惊惧,也许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大军主力就能再次北伐了。”

“若是如此就太好了。”

刘禅连连点头道:“那就依丞相之言,先把河南的兵马撤回南阳来,此事就交予丞相了。”

“唯!”

诸葛亮俯首拱手应是。

之后众人又进行了政议和农议,商谈起了今年的政务以及农业情况。

目前经济上来说,南方保持得非常不错。

因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汉朝自己铸造了五铢钱在南方流通,加上蜀锦、布匹、烈酒、粮食、铁器等硬通货的产量还不错,所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特别是手工制造业蓬勃发展,以南阳、长沙、江夏、蜀郡、巴郡、吴郡、丹阳等地为核心基点,长江为航运,东西流通顺畅。

甚至北方的曹魏民间都用南方汉朝的五铢钱作为货币,这比还处于以物换物的北方来说好得实在是太多。

除此之外由于南中和交州的平定,沈晨在交州番禺建设港口,积极开拓近海。又派遣队伍从永昌郡沿着茶马古道,探索西南掸国、汉越、发羌、车离以及东南亚吕宋岛等国。

汉人与当地人进行贸易,用汉朝产的瓷器、铁器与东南亚的土著换取金银铜铁还有香料物资,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就从汉朝开始。

菲律宾和缅甸都出土国汉朝五铢钱、蕈状铜钺等文物,甚至后世的越南全境,就是汉朝的交州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之所以没有继续扩张将整个东南亚给收编,还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救了他们。

要不是古代东南亚瘴气漫天,瘟疫流行,崇山峻岭,热带丛林,不利于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汉朝就已经打到印度去了。

不过虽然东南亚不利于行军,行商还是可以。

那里物产丰富,资源富饶,依托茶马古道和近海贸易,就能够进行一定的商业活动。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岭南和南中地区还是开发不足,人口太少,道路状况也不行,目前也只是开拓出了商道,实际对外贸易量很小,经济主要依靠荆州益州和扬州之间的内部循环。

农业上南方解放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通过占城稻以及沤肥技术,生产力大大提升,生产关系也随之大大改变。

原来的生产关系结构十分不利于国家发展,人口和土地都被大地主大世家控制。

但随着刘备集团在南方打压世家,解放人口,自耕农的比例目前占据国民人口的八成以上,比以往只有一半甚至低于一半的自耕农比例高得太多。

地主阶级不能说没有,可已经少了许多。世家大族拥有的土地和隐户比例小得可怜,纵使是有人口,也多是雇佣人口。

所以在农业上南方已经不比北方差。

关键在于供应速度。

道路太差,运输缓慢是根本因素。

就好像历史上季汉一直不缺粮,诸葛亮每次北伐,前线打仗却一直受困于粮草不足屡屡退兵一样。

河南战场肯定是不缺粮的,受粮食困扰的主要是关中和淮南战场。

准备了三年时间,才能支持沈晨从汉中一路打到长安,沿途的损耗可以说是比曹魏高得太多,汉军一天用粮都够长安曹军数日用度了。

不然的话曹魏一开始也不可能采取坚守战略。

只能说要不是沈晨神勇发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打破了长安,缴获了曹军物资的话,曹魏再坚守一段时间,他大抵就只能因粮尽而撤兵了。

因此关中和淮南还是要面临这个问题。

好在沈晨正在解决。

他通过官府政策吸引百姓去关中开垦,又让军队闲暇时进行军屯,增加产粮。

关羽那边也可以征召百姓去淮南种粮食,就地耕作来补充军粮,以缓解粮草供应不足的情况。

另外趁着这段时间把主力从河南撤回来,就可以巩固长安和淮南。

通过南阳往长安运送粮草,再通过长江水道往淮南运粮,先存储一批粮草,过个一年半载,储蓄得差不多,自然可以再次开启北伐的道路。

所以总结来说。

从河南退兵并不是停止北伐,而是把事情先放缓一段时间,将军队和粮草问题重新整顿好再出兵。

就好像打架的时候,一拳打出去,打完之后,要收回来,缩紧拳头,积蓄力量,然后再挥下一拳。

沈晨和诸葛亮,就打算在这一拳又一拳当中,将曹魏活活打死!

这天气,白天毫无精力,从下午五点开始才算是有点精力了。本来想明天再发的,但想想已经答应今天两更就更了,明天到周末还是单更,然后周一继续双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