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二章 生擒孙权(三爷一路走好)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在皖口成为了江东与荆州之间的战争前线之后,陵阳就成为了大后方。

如果从舆图上看江东在长江沿线的整个布置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布防可谓是相当严谨,堪称滴水不漏。

从豫章进攻江东有两条路,一条是顺长江而下,也就是黄祖之前的进攻路线。

另外一条则是刘磐走的陆路,从南昌到鹰潭、上饶、衢州、金华、义乌、绍兴这样的道路杀到杭州。

而之所以只有这两条路,是因为长江北岸是大别山山区,南边是东南丘陵山区,无数崇山峻岭将整个长江下游平原包裹了起来,难以逾越。

再加上长江天险,使得在地理上江东甚至还要比四川盆地更加险要。

也无怪乎后来一旦中原王朝丢失了北方,就会纷纷选择往江东迁徙。从而造就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以及南宋南明等多少代帝业。

现在的形势跟后来的无数次进攻江东的方式一样。

在南线由于刘磐的陆路补给线拉得太长,江东很聪明的采取守势,选择在钱唐一带的地方防守,最终拖垮了刘磐的补给,让他不得已撤兵回南昌。

而北线江东的选择是以安庆为前沿阵地,然后是枞阳、虎林、南陵,也就是后世枞阳县、池州市这一片为后方防线。

如此一来,江东在面对黄祖进攻的时候,就处于一个阶段阻击的形势。

哪怕黄祖击破了安庆,江东军还可以退往枞阳等地继续防守,铁锁横江,一步步拖垮敌人。

这也是为什么贾诩建议刘表拿下豫章就可以称帝的原因。

因为再持续往东进攻的话可比夺取豫章难度大得多,还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

所以先取得战略性胜利,趁着兵锋正盛的时候称帝,再慢慢巩固地盘,一举夺取江东、益州,称霸南方就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陵阳。

还在枞阳虎林南陵的后方,离前线皖口有一百多公里,而且还是其中一部分粮草的囤积点。

周瑜在布置粮草安排的时候,将一部分屯粮放置在皖县,以供养皖口。

另外一部分放置在居巢,以供养枞阳虎林南陵等地。

最后一部分则是放在了大后方陵阳。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沈晨决定去陵阳,属于是误打误撞之下杀到了江东囤积粮草的地方。

船队顺江而下。

沿途过枞阳、虎林、南陵,江岸边上布满了烽火台,烽火台上的江东士兵见到打着江东旗号的船只经过,便纷纷打出旗语想要识别船只。

但因为江东水师体系的旗语和江夏体系的旗语有很大差别,所以沈晨下令懒得搭理,直接一路往青水方向驶去。

于是顿时狼烟四起。

从昨天到现在为止,鲁肃都来不及往南面通报。

首先是烽火台受雨天影响几乎没法使用,其次是他们昨天一直被围攻,且码头被人家占据,根本没办法出船。

唯一的出船方式就是从皖口的西门进入皖水,可还是会路过安庆亭,且长江还处于汛期,水位和水流速度都暴涨,小船走不了,只有大船才能走,但大船又过不去安庆亭。

所以到现在为止,江东军的后方都不知道皖口出现了敌军的消息。

此时再来通报显然已经来不及。

船只速度在水流速度的加持下飞快航行,八艘大船里就有大量的划船手,浩浩荡荡地行驶在二三里以上的宽阔江面上,宛如飞舟般向着长江下游驶去。

仅仅过了两个时辰,船队就抵达了青水口岸,相比于长江青水河道窄了很多,不过依旧有将近一二百米的河宽。

()

.2ksk.在荆州水师的优秀操作下,很快军队就驶入了河道,向着陵阳的方向而去。

从进入青水开始,两岸的平原就变成了一片崇山峻岭。

而且最关键的是沿途并没有烽火台。

相比于长江沿岸,青水的战略地位远远不能跟长江相比。

即便是从青水到太平湖,再从太平湖往下游青弋河的方向进入芜湖,能够抵达江东腹地,威胁江东的后方。

可问题在于这一路上过于险要,且还有数座城池拦截,比之长江那宽阔的水面要险峻十倍,再强大的军队也不会冒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风险走这条水路。

所以长江沿岸属于江东重点盯防的区域,青水反而防御极为空虚。特别是在江东水军主力尽出,就连后方皖口都只剩下一千多人留守的情况下。

从青水南下遇到的第一座城池叫做临城,为建安八年,也就是两年前孙权所置,为的是方便一旦皖口被破,江东水师让出一片战略地区之后,可以利用长江四通八达的水道袭击敌人后方。

此时这座小城并没有什么严密防御,沈晨站在船上眺望。

就看到在青水左岸的深山老林之下,有一座被丛林包裹起来的小城,矗立于江边,江岸上林林散散有几个江东兵正在向着这边观望,显然不太能明白为什么会忽然有几艘大船出现在了这样的大后方。

「让曲敢去把这座城占了!」

沈晨下了命令。

当下桅杆上的旗手就向后方下达指令。

曲敢率领的两艘斗舰就立即改变航线,向着临城方向冲去。

岸上的守军一直到近前才发现对方的穿着与他们的完全不同,分明是敌人江夏水师的服装,顿时骇然色变,忙不迭向着城里跑去。

过了片刻,等到沈晨大军继续浩浩荡荡南下往陵阳方向去的时候,临城总共不到二百的守军就已经逃得干干净净,曲敢领着五百人就轻松占据了这座前哨城市临城。

「将军,前面就是陵阳了。」

船只飞速航行,又过了一会儿之后,出了两岸丘陵山区,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平原谷地。

在谷地左岸上竖立着一座城池,城外的河口有一片码头,上面船只不少。

沈晨走过来观望,他发现临城和陵阳确实是一片易守难攻之地,而且这个时候江东的后防线也确实空虚,如果他的粮草补给充足,人员也足够的话,还真敢顺着泾溪,也就是后世的青弋河一路杀到芜湖去。

可惜粮草和人员都不足呀。

正想着,船队就已经离陵阳不足二里,江面宽阔,在码头上的人早早地就看到了他们,与临城守军不同,这些人纷纷吹响号角,由于双方不同体系,江夏水师也不知道他们在吹些什么。

过了片刻他们的船队依旧飞速航行,见对方没有回应,陵阳的守军顿时察觉到不对,便马上吹响了急切的号角声,惊得整座城池都慌乱了起来。

此刻陵阳城内,一名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正跪坐在县衙府邸后院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城外隐隐声响,皱起抬头去看。

「将军!」

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急匆匆进了后院,对那青年说道:「快走。」

「东部大人出什么事了?」

那青年正是孙权,他口中的东部大人叫做张纮,孙权称呼江东群臣一般多称呼表字,唯独张昭称呼张公,张纮称呼东部大人,以表示尊敬。

张纮沉声说道:「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江夏水军突袭到了陵阳,快随我走。」

「什么?」

孙权大惊失色,连忙丢下书本起身准备和张纮一起逃跑,末了又想起什么,()

.2ksk.便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印玺。

他现在的身份为镇南将军、会稽太守、吴侯,其中职务最高的是吴侯爵位,为吴县县侯,乃是金章紫授,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其它的印章不会带在身边,唯独这枚吴侯金印一直随身携带,作为下达命令时盖章用。

拿了印玺之后,孙权和张纮就急匆匆出了后院,后院和前院有数十名护卫,保护着他一路往南门方向去。

此刻城头上一片喊杀声音,仅仅一会儿的功夫,西城门就已经被攻破,敌人杀入了城内。

陵阳的守军本来就不多,只有不到五百人,沈晨又是突然发动袭击,大量的梯子直接爬上了城墙与江东军鏖战,很快就把城池拿下。

江东军溃散的士卒纷纷往东城门方向跑,往后面山里去了,唯独孙权和张纮趁乱跑出了南城门,打算顺江而下,找一艘船只跑到泾湖,也就是后世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湖去。

很快他们跑出二里远,远远地见到了南面渔村边有数艘船只,张纮大喜地走过去派人跟当地百姓交涉,要到了几艘渔船,便打算乘坐渔船保护孙权离开。

但他们才刚刚上船,船只还没划起来,两艘斗舰如箭一般飞流而下,此时再想上岸已经来不及,很快他们就被这两艘斗舰给团团包围。

「将军,快,把印玺给我。」

见此情形,张纮急中生智,将自己腰间的腰带解下来偷偷递给孙权,然后去拿他的金印。

孙权一犹豫,最终还是把吴侯印章给了他。

张纮则佯装害怕蹲在船舷边上,偷偷将印章和孙权的腰带给扔到了水里,同时低声嘱咐周边亲卫,让他们不要暴露孙权的身份。

孙权看着张纮把自己的印玺扔下水去,脸色抽搐。

这可是他最喜欢的印章,也象征了他的身份啊!就这样被沉入了江底。

这个时候硕大的斗舰上方出现了沈晨的身影,对方二十多人总共三艘小船被两艘斗舰围起来,沈晨俯瞰着下方渔船,沉声说道:「陵阳城谁是守将?」

众人几乎本能看向孙权。

但张纮刚好站在孙权身边,于是挺身而出,说道:「是老朽!」

「你是何人?」

沈晨问。

张纮答道:「老朽张纮。」

「原来是子纲公。」

沈晨语气缓和下来,拱手说道:「不知子纲公在此,多有得罪。」

张纮还以为对方要放过他,大喜道:「将军要放我离去吗?」

沈晨笑道:「我亦是儒生,最喜钻研经学之道,今日能见子纲公,当真是幸事,还请随我一同进城,我好当面请教。」

张纮是江东大儒,地位堪比荆州大儒宋忠,早年曾经跟随多位大儒学习经文,后来学成回到广陵,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人都有过征辟,是非常出名的一位经学家。

沈晨自己也研究经学,在荆州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但当时各家流派不同,像荆州就擅长古文经学,巴蜀就流行今文经学,所以遇到一位大儒,自然想探讨探讨。

更重要的是,张纮不仅是江东大儒,同时还是孙权最倚重的谋士,手里有了这张牌,周瑜等人投鼠忌器,即便回军也不敢大举进攻陵阳,到时候他选择从陵阳撤往南昌的下一棋,就怡然很多了。

「吾才学不足,哪里能教你什么呢?」

张纮面露难色。

沈晨拔出腰间的刀笑道:「在下东海沈晨,先生若愿意与我探讨经学那便相安无事,若是不愿意的话,我也只好杀了先生,毕竟现在正在打仗,各为其主嘛。」

东海沈晨?

一旁孙权顿()

.2ksk.时握紧了拳头,缓缓伸手摸向腰间的吴越剑。

与后世大家想象的菜鸡不同。

.2ksk.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