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四章 谋取淮南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章武七年九月,诸葛亮率领主力退回南阳。

紫云山一战他仅仅以损失数千人的代价,大败曹军,俘虏万余,斩杀两万,可谓大获全胜。

携着这胜利的威势,大军浩浩荡荡回到南阳。

一时间南方大汉朝堂原本质疑诸葛亮的声音,一下子就被一扫而空,朝堂上的风言风语,几乎绝迹。

群臣向刘禅上表恭喜的奏折不计其数,再无人弹劾诸葛亮不懂军事。

诸葛亮让张飞和甘宁、吕常、吴懿等将领先驻守在宛城等地,自己与法正庞统徐庶等人回襄阳向刘禅复命。

九月下旬,一行人抵达了襄阳。

刘禅带着文武众臣亲自出城在码头迎接,庆祝诸葛亮的胜利归来。

满城百姓得到消息,蜂拥而至,挤满了整个码头。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诸葛亮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一路护送到了襄阳皇宫。

直到进入皇宫内,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百姓们实在是太热情了,知道诸葛亮打了胜仗,举城轰动。

沿途所过之处,可谓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不绝于耳,整个街市都沸腾不止,纵使有军队站岗,也阻止不了百姓的热情。

众人来到了皇宫内,刘禅高坐主位,请众人各自坐下,厅内诸多大臣脸上笑容洋溢,高兴不已。

刘禅笑道:“此番大胜,丞相大涨军威,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再次北伐了。”

“嗯。”

诸葛亮含笑地点点头道:“陛下,先帝之夙愿,臣一刻也不敢忘记,北伐道路漫漫,但还是要砥砺前行才是。”

刘禅又说道:“只是如今我们撤兵回南阳,是不是应该休养生息,国家大事还需要丞相。”

诸葛亮就说道:“确实要休养生息,不过臣打算前往宛城准备军务。”

“哦?”

刘禅惊讶道:“难道丞相打算明年就立即北伐吗?”

“不是。”

诸葛亮摇摇头道:“先帝将大业托付给臣,臣也不能懈怠,因而臣会在南阳积极整顿兵马,随时再次北上河南。”

刘禅担忧道:“可是国家政务,还需要丞相辅佐才是啊。”

这段时间没有诸葛亮在,刘禅是一个头比两个大,虽然也有马良、蒋琬、杨仪、尹默、费祎、董允、霍弋等人帮忙处理,但总归是不像以前那样,不需要他来管。

以前诸葛亮在的时候,不仅国家大事井井有条,连各地官员任命、兵马布置,也都是诸葛亮在处理,无需刘禅来考虑。

结果诸葛亮一走,刘禅这才知道管理一个国家有多麻烦。

大到官员任命安排、各地粮草税务征收、农民土地分配、全国死刑犯的审核、各地情报上传处置,小到仓库修建、道路维护、粮食播种甚至官员因为某些事情发生纠纷,都要找他来解决。

一时间刘禅头皮发麻,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诸葛亮回来,没想到诸葛亮又要去南阳,那他可怎么办?

诸葛亮就只好安抚道:“朝廷还有其它重臣,季常、公琰、威公、文伟等皆大才也,朝堂的事情,若是陛下有不能决议的地方,自然可以询问他们。”

“但是他们不能像丞相一样立即做出决断。”

刘禅找了个理由道:“何况他们有的时候意见也并不相同,朕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唯有丞相做出的决断,才令人信服啊。”

“这”

诸葛亮皱起眉头,沈晨经常劝他不要太过操劳,做一件事的事情就专心做一件事情就好,别总想着所有大事小事全都包揽。

刘备驾崩之后,中路南阳主力就无人统帅,沈晨就举荐他承担起这个责任。

所以诸葛亮觉得如果要他亲自带兵北伐的话,那他自然要一直在军营里,否则若是不能训练士卒,紧抓军务,岂不是就变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

可现在刘禅又希望他能够处理政务,这就有点矛盾。

一时犹豫间。

刘禅想到了一个天才点子,他笑嘻嘻地说道:“反正宛城离襄阳也不远,丞相不如在宛城设丞相府,天下政务全都送往宛城去,丞相不就能够做决断了?”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宛城和汉水有淯水相连,坐船从宛城到襄阳也就两天,襄阳到宛城则要四五天时间。

更重要的是两地有信鸽基地相连,如果遇到紧急的事情,很快就能传递消息。

但诸葛亮又要管军务又要管政务,属实是把他当铁人。

下面今年从南阳调到中央为侍中的周不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陛下,师君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丞相也是人,以往他处理国家大事,就已经很疲惫了,现在又要执掌军务,北伐曹魏,一心难以两用啊。”

“是啊陛下,臣以为丞相一边要操持军务,一边还要处理政务,难免有错漏之处。这对于军务和政务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因而臣以为,还是应该分开,政务就留在襄阳。”

“臣也觉得是这个理,丞相虽然能够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然而若事事都由丞相处置,那还要满朝大臣做什么?陛下还是应该信任其余诸臣才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诸多臣子纷纷反对刘禅把政务也甩给诸葛亮。

倒不是他们怀疑诸葛亮,怕他军政全抓,成为一代权臣,像曹丕那样篡汉。

在现有的体制下,诸葛亮如果真这么做,恐怕立即就会被消灭。

关羽还在,张飞也还在,甚至诸葛亮本人也是常自谈忠义于汉,效忠先帝,他这么做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因此没人怕诸葛亮大权在握。

主要是诸葛亮一走,南方朝廷就会出现权力中空。

原来他们这些大臣只能听从诸葛亮,现在就能够自己掌握政事,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诸葛亮自己也不想如此劳累。

历史上他是没有办法,但现在南方人才济济,没必要自己全都抓。

于是他也说道:“陛下,诸公所言甚是,如今三省副相也都回归朝堂,臣若要北伐,三相皆能为陛下分忧,又何必要臣在呢?”

“那那好吧。”

刘禅勉强应下,但表情显然很是失望,看来什么事都不用干,每天只需要躺平的快乐日子,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马良说道:“丞相,如今大军撤兵回南阳,曹军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若是对淮南关中动兵?”

诸葛亮含笑说道:“无妨,我早有对策。这件事情,大家就请宽心吧。”

说着深邃的目光看向东方。

曹魏想借着刘备之死,举国皆哀的时候趁机谋夺淮南关中,他可不会给对方这么好的机会。

汉章武七年,魏黄初八年九月,魏帝曹丕于洛阳皇宫吐血晕厥。

翌日他才悠悠醒转,卧病在床,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西宫当中,殿内焚香,曹丕刚刚喝了汤药,整个人十分虚弱,脸色惨白到了极点。

下方陈群、董昭、刘晔、蒋济等主要谋士陪伴。

“仲达回来了吗?”

曹丕扭过头,艰难询问。

陈群答道:“已经在路上了。”

“等仲达回来,让他立即来见朕。”

“是。”

“再传诏,将夏侯渊押回洛阳,即刻问斩。”

“陛下。”

董昭大惊道:“不可啊,骠骑将军乃国之重臣,万不能自毁。”

曹丕大怒,正欲咆哮,却觉得胸闷不已,剧烈咳嗽道:“咳咳咳什么重臣,几害我大魏全军覆没,朕绝不轻饶他。”

“陛”

董昭还想说点什么,旁边蒋济拉了拉他,示意曹丕现在正在气头上,不要说了。

见此情形,董昭也只好闭口不言。

还是陈群劝说道:“陛下,这件事情,还是等仲达回来再商议吧。骠骑将军毕竟在军中颇有威望,现在就斩杀,军心士气恐怕.”

“咳咳咳咳.”

曹丕嘴角溢血,艰难摆摆手道:“那就这样,等仲达回来再说。”

说罢让众人下去,他现在太难受了,只想好好休息。

两日后,司马懿风尘仆仆地回来。

还未进宫,陈群等人就把曹丕准备杀了夏侯渊的事情告诉了他。

司马懿表示明白,随后去见了曹丕。

曹丕那边的情况很是不好,大病在床,见他过来,还是强撑着病躯询问情况。

司马懿就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告知了曹丕,曹丕听完愤怒不已,说道:“夏侯渊该杀!”

“自然该杀。”

司马懿淡淡地说道。

旁边陈群、董昭、蒋济、刘晔等人心中一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司马懿居然会顺从曹丕的意思,一时间惊愕地看着他。

曹丕说道:“仲达也以为夏侯渊该杀?”

“是的。”

司马懿拱手说道:“臣也劝过将军,奈何他不听。”

“好。”

曹丕点点头:“那就把夏侯渊押回洛阳斩杀。”

司马懿却又道:“除了骠骑将军之外,还请陛下杀夏侯尚、贾逵、郭淮、王凌、陈群、董昭、蒋济、刘晔等。”

那边陈群等人更是震惊不已,但片刻后又很快明白过来,一时间便沉默不语。

“为何?”

曹丕不解。

司马懿说道:“这些人都认为可以出击,那自然与骠骑将军同罪。是他们轻视了诸葛亮,难道仅有骠骑将军一人承担罪责吗?”

这话一出来,曹丕一时僵住。

因为即便是他也认为可以追击,那岂不是说明他也得同罪了?

毕竟谁也没有料到,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居然如此强悍,能够原地指挥数万大军,抵挡住了曹军进攻,等到了张飞援军到来。

所以这件事不只是夏侯渊判断错误,大家都判断错误了。如果只追究夏侯渊的责任,确实对夏侯渊不公平。

想到这里,曹丕也只能说道:“那便算了吧,不过死罪可免,夏侯渊贬为庶人,暂时令夏侯尚代领前线主将,之后朕再挑选合适人选前往南方。”

“陛下英明。”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向曹丕拱手。

曹丕剧烈咳嗽不已,用手帕捂住嘴,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道:“现在大败,还能谋夺淮南关中否?”

司马懿却说道:“陛下,正是时候。”

“为何?”

“陛下想想,刘备新丧,南方国力又衰减的厉害,他们已经没有与我们决战之心,若我们不败,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怎么想?

曹丕思索道:“若是朕,恐怕会担忧我们趁机集中兵马攻取淮南或者关中之地。”

“不错。”

司马懿点点头道:“但现在我们新败,敌人肯定料不到我们马上就能出兵,因而这是他们最放松警惕的时候。”

“咳咳咳”

曹丕咳嗽了几下,喘着粗气,轻声道:“此言有理。”

司马懿就说道:“臣听闻关羽已经回了淮南,而且最新的消息是说今年秋天的粮食马上就要收割了,如果趁着这个时候攻打淮南,再让孙权在后方叛乱,让扬州不能收割粮草,那么前线的军粮必然匮乏,兴许就能在短时间内击败关羽,夺回淮南之地。”

“只是如今诸葛亮已经把兵马退回南阳,如果他从南阳走水路驰援,那可如何是好?”

曹丕又问。

这个问题他们之前商量过。

本来是打算南阳兵马要是去救援淮南,他们河南的主力就会趁机入侵。

但现在河南大败,自己这边主力能否入侵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曹丕很是担忧。

唯有司马懿说道:“臣请将幽州骑兵调至河南。”

“幽州骑兵?”

曹丕皱起眉头:“田豫、阎柔等人手中确实还有不少骑兵,但那些都是镇守边境之用。鲜卑乌桓未能完全克定,若是把边疆兵马全都调走,那幽州岂不是”

司马懿说道:“兵贵神速也,这一战乃是奇袭淮南,兵马千里强袭,就是要趁敌人不备之时,果断出击,令他们防不胜防。到时候若能攻克关羽,即便北方有乱象,也能立即回去抵御。”

“嗯”

曹丕沉吟许久,最终点点头道:“好,那就听仲达之言,调集北方边境兵马南下,再派人传信给孙权,我们即将进攻淮南,让他做好准备。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若是不能抓住时机,他将永无翻身之地。”

“唯。”

众人拱手应是。

谋夺淮南的计划,终于要开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