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四章 新野对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建安九年六月初,刘备整顿了兵马,约两万精锐士卒,带着数千辆辎重马车,浩浩荡荡南下。

他在南阳北面的宛城地区素有德政,不仅赋税极低,还多巡查各县,帮助百姓生存,解决很多人的生活困难,在民间的威望极高。

听说刘备要走了,宛城百姓纷纷想要挽留,但刘备也没有办法,只能婉谢了宛城百姓的好意,在无数百姓的相送当中,带着大部队离开了宛城,向新野而去。

数日后,大军到达新野,刘备拜访了新野县令邓茂,于新野县衙见到了沈晨。

“小先生。”

县衙后院内,再次见到身姿已经比他还高的沈晨,刘备又惊又喜。

这两年来,他一直恪守着当初沈晨跟他说起的事情,尽量低调行事,虽然暗中也结交荆州豪杰,比如伊籍、李严、韩冉等人纷纷归附,但从不主动结交荆州名士,不被刘表猜忌。

此刻厅内沈晨早已经在等候,见到沈晨后刘备自然欣喜不已,沈晨则含笑拱手说道:“左将军,元直兄。”

刘备来拜访邓茂并未带其他人,就只带了徐庶。

徐庶和沈晨对视一眼,二人皆露出笑意。

仓亭之战时,刘备攻入颍川,徐庶就顺便带着老母和家人朋友南下依附刘备,现在多年夙愿完成,也让他十分开心,笑着跟沈晨打招呼道:“阿晨。”

三人就坐下。

刘备上下打量着沈晨说道:“小先生二年未见,似乎又变了模样,体魄壮实了很多,个子比我都高了。”

沈晨笑道:“托将军洪福,最近两年起居都可,每日勤练武艺,确实有所长进。”

“那就好,那就好。”

刘备感叹了一句,就又说道:“楚王唤我为他攻打刘璋,我顾及同宗之谊,不忍攻之,小先生以为如何?”

沈晨说道:“顾及同宗之谊固然是人之常情,但为兴复汉室大业,将军还需要有所取舍。何况刘焉刘璋父子早年就有不轨之意,曾造乘舆车具千乘,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此反贼也,何须顾及情谊呢?”

“额”

刘备想了想,就说道:“刘璋扼守巴蜀天险,恐怕难以击破呀。”

沈晨含笑道:“无妨,进攻巴蜀我没有把握,但歼灭刘璋来犯之敌倒是没什么问题。我此前已经上书楚王,令他以金帛赐予五溪蛮人,又授予官职,让他们开辟道路,将军且放心去武陵,到时我自会相随。”

“那就好。”

刘备点点头,虽然他没有去过益州,但毕竟人在荆州,偶尔也会南下去南郡拜访刘表的时候,四处走动走动,去巫县、秭归、夷陵等地看看长江天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沿着长江一路往上游走的水道已经算是比较好走的道路了,但即便如此,也非常险峻。

沿途崇山峻岭无数,悬崖峭壁连绵,据说过了巫县之后的鱼复白帝城更是天险中的天险,整座城池扼守江道,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对于这次进攻益州,刘备也是充满了担忧。

沉吟片刻之后,刘备就又说道:“当年小先生于昆阳为我谋划,如今上策已成,北方袁绍曹操相争,两虎俱败,我们可据南阳观望天下局势,届时进攻豫州,以夺基业,可如今要攻刘璋,莫非是要转下策取益州?”

沈晨笑道:“不,将军难道忘了,我还说过进可攻豫州,退可望荆州?”

“荆州?”

刘备犹豫道:“楚王?”

沈晨摇摇头道:“我观楚王有称帝之心,一旦我们攻灭刘璋派来的大军,他接连打败了江东兵马和益州兵马,威震天下,必然南面称制,难道将军要向新帝效命不成?”

刘备大怒道:“自然不可,我矢志于朝,岂能与乱臣贼子为伍?”

“这是自然。”

沈晨便指点江山道:“届时将军就可待时而动,如袁术称帝之后众叛亲离,到时将军振臂一呼,荆州云集者无数,则大事可成矣。”

当初沈晨做昆阳对,其中也说过,上策战略目标就是让北方袁绍曹操相持,拖延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

只有下策才是先占荆南,待时局变动,再想办法夺取益州为基业,三分天下。

现在他们的上策战略达成了,自然就要开始全新的计划。

曹操已经转移到了兖州,再想像以前那样出南阳就能攻打已经不太现实,所以进可攻暂时不行之后,就必须考虑退可守的问题。

恰好北方现在还未分出胜负,刘表的雄心壮志已然高涨,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先得南方是最好的选择。

是的。

沈晨其实知道到了最后曹操必然统一北方。

之所以有这个判断基于袁绍历史上早死,人生大起大落最伤人心智,有些心脏不好的人一旦太高兴或者太悲伤,很有可能一夜白头,甚至没几天就死去。

虽然这次官渡之战的结局没有惨到历史上那步田地,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十多万大军只有两万多人回到冀州,对袁绍的打击肯定很大。

因此沈晨觉得即便是多撑了两年,但估计也长久不了,最后曹操还是会统一北方,不过统一的步伐,却必然会慢了很多。

而这个争取到的时间,就是他们得到整个南方最好的机会。

特别是现在刘表日益强大,称帝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一旦称帝,那么刘备就有借口攻打他。

袁术就是如此。

称帝之后马上众叛亲离,孙策便是借着这个机会夺取了江东,奠定了东吴基业。

所以沈晨现在做的新战略,就是让刘备效仿孙策,一旦时机成熟,刘表称帝,那么他就要掀起反抗的大旗,趁机把荆州拿在手中。

如果是夺同宗基业,刘备自然不忍。

但刘表称帝的话,那么道义皆失,他就变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因此听到沈晨的话,刘备微微点头道:“嗯,小先生所言甚是,若真如小先生所言,楚王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话,我自会上表天子,兴兵讨伐。”

沈晨又道:“在此之前,将军应该立足于荆南,多向楚王要大量物资、财物、粮草、武器、铠甲,以笼络南蛮,壮大自身。否则的话,以楚王如今的兵马,想要攻下襄阳殊为不易。”

“我知道了。”

刘备抚须道:“我明日就会去襄阳,面见楚王,讨要物资。”

本身这件事他也会去做。

毕竟帮你打工也不能白打工吧,我可以出人出力,但你也得出钱出粮草,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沈晨接着说:“楚王如今也征召了我去,到时候肯定是与将军一同前往。将军到襄阳后可先逗留一段时间,由我前往武陵查探地形,了解当地蛮人情况,再与将军计较。”

“南蛮之地素来民风彪悍,那些蛮人尚未开化,不通礼数。”

刘备担忧说道:“小先生孤身前往,怕有危险。”

沈晨笑道:“这倒不会,楚王不是已经派人送了金帛结交蛮人吗?到时候我会再找楚王要一批财物,许以利诱,想必不会有事。”

“不若我让子龙子义跟随小先生前去?”

刘备提出意见。

沈晨想了想,就点点头道道:“也好。”

二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聊了很久,最终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送刘备徐庶出门的时候,徐庶忽然转头对沈晨说道:“阿晨,我听说公子刘琦自请江夏郡丞,说是要帮黄祖刘磐押运粮草,此事你知道吗?”

“我让他去的。”

沈晨含笑道。

徐庶皱眉道:“楚王素来喜爱公子琮而不喜欢公子琦,荆州世家也多支持二公子,长公子走后岂不是?”

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坏事。

因为哪怕将来刘表死了,荆州世家支持的刘琮上位,要想夺取荆州,还是得与那么多荆州世家为敌,当时世家力量强大,现在蔡瑁蒯越等人又掌握了军队,到时候计划可就不好实施了。

沈晨微笑道:“我劝楚王立公子琦为嗣,且已经提醒了他蔡夫人之事,想来只要他查查府中耳目,自会疑心。赵高李斯在前,楚王不会任由蔡瑁蒯越等人胡为。”

“既然已经劝楚王立公子琦为嗣,那又为何让他去江夏?”

徐庶有些不解。

沈晨沉吟道:“元直兄不知道公子琦如今的处境,蔡夫人蔡瑁蒯越等人恐怕有加害他之意,因而劝他去江夏避祸。将来一旦事情有变,楚王要立他为嗣,那自然会加剧荆州世家大族之间的内耗。”

“哦?”

徐庶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上下打量着沈晨,哈哈大笑道:“阿晨,以前只觉得你的计策素来堂堂正正,皆为阳谋,怎么没想到居然有了一肚子坏水?”

沈晨也笑道:“我不是不会用奇,而是大多数时候阳谋刚正,用奇过险,所以不愿为之,这也是我与曹操不同的地方。只是有的时候,偶尔用一次奇谋,并不是坏事。”

“哈哈哈哈哈。”

徐庶笑着道:“你跟孔明一个德性,好了,我们先走了。”

刘备颇有些不解地看着二人。

他只听懂了会加剧荆州世家大族之间的内耗,怎么加剧,为什么会加剧,一概不知道。

但现在也不是打听这些的时候,刘备向沈晨拱手道:“小先生,告辞。”

“将军保重!”

沈晨也回了一礼。

二人出了衙门,上了衙门口的坐骑,就往城外大军驻扎的方向去。

隐约间还似乎能听到刘备在好奇地问徐庶一些事情。

比如为啥荆州世家大族会内耗。

还有之前说的孔明,又是何许人也?

而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沈晨则回了县衙当中。

他也要准备南下出发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