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一章 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食时刚过,眭亭就已是人山人海。

除了因立场不同,想来砸场子的荆州各大世家以外,其他来看热闹的人也不少。

周边乡亭的百姓,来荆州避祸的普通士人,以及沈晨的朋友。

是的,秦桧还有三五好友呢,沈晨也有朋友。

王粲潘濬他们都来了,虽说宋忠和沈晨也立场不同,但师徒一场,大家只能算是好聚好散,没闹什么太大矛盾。

因此岘山书院也有一些人过来,他们已经在山上和沈晨辩论过,自然也就没打算过来参加。

王粲他们也只是来看看沈晨今日情况,不至于帮场子,但也不至于砸场子。

除此之外,其他普通士人数量更多,甚至能有三四十人。

如徐庶、石韬、孟建、崔均等人都在。

他们在荆州士林地位不高,只是外来荆州避祸的普通士子,所以即便各自有立场,也难以掺和进来,索性过来观战。

而沈晨虽然也是外来普通士子,但他依托于邓氏,有新野邓氏和刘表站台,加上邓洪娶了蔡瓒的女儿,水涨船高,地位自然与他们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也有重量级嘉宾,那就是庞统。

庞统在司马徽来之前其实名气不大,要到明年,也就是公元198年司马徽南下到荆州之后,逢人便夸庞统是荆州名士之首,他才声名鹊起。

但他背后的家族却不容小觑。

乃是目前仅次于蔡氏和蒯氏之下的襄阳庞氏。

庞德公的影响力遍布整个荆州,因此他的到来,也令有些人揣摩莫非是庞家要下场参与?

“庞公不是向来不理政务的吗?刘使君曾经几次希望让出仕,庞公都没有答应,庞统来了,莫非?”

“别瞎猜,庞公德高望重,怎么可能会来掺和小辈们的争论。”

“但那不是就说明庞公也觉得刘使君......”

“闭嘴,你想死别害我们。”

几个士子低声谈论。

唯有此时站在徐庶身边的庞统注意到那边议论纷纷,只是目不斜视,懒得搭理。

庞德公寄情于山水,确实没有参与时政的意思。

蔡瑁和蒯越见他屡次拒绝刘表征辟,以为他是同道中人,也想依附于曹操,去年就去找过他,问能不能劝服刘表归附,结果庞德公笑着避而不谈。

后来也证明他确实只想做闲云野鹤,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就想征辟他入仕,却被他拒绝,隐居鹿门山去了,根本没想出山。

所以庞德公是不可能派庞统来代表庞家表态。

这次庞统过来,也只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看看沈晨的才学。

庞统是个喜欢评论别人本事的人,后来才冠荆楚,名气很大,就时常评论杰出人才。

上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沈晨的观点就比较独特。

大家都以为曹操迎接天子,是周公霍光,能够以奉天子征讨四方贼寇的名义匡扶汉室,唯独他认为曹操乃是王莽董卓,令人诧异。

不过他虽然和众人的想法有所出入,但庞统还是想看看,沈晨的才学是否能支撑起他的论点,因此才过来围观。

当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下马车的时候,就看到了他们在不远处的亭舍外搭建的凉棚下休息,于是缓缓走了过去道:“元直兄、广元兄、公威兄、州平兄、阿统兄......”

他一一向众人打招呼。

这几个月来诸葛亮和沈晨也时常会拜访庞德公,徐庶他们和庞德公关系不错,和庞统的关系也很好,因此大家互相认识,只是目前还不算熟。

特别是庞统,到现在为止诸葛亮和沈晨也就见过他几面。

因为颍川名士司马徽在颍川开设学堂,名气很大,所以前几年庞统就去拜访司马徽去了,一直到去年才回来,双方的交情也只能算点头之交。

不过交情虽然一般,但双方毕竟是亲戚关系,因此肯定要过来一趟。

而且由于庞统不像诸葛亮因为没有长辈而提前取字,因而诸葛亮只能称呼今年十八岁的庞统小名,这样才不算失礼。

徐庶这人比较自来熟,对诸葛亮笑道:“孔明,你也来了?”

诸葛亮点点头,看着不远处正站在宅院门口的沈晨微笑道:“阿晨今年要开设学馆,我自然也要来看看。”

“你莫非也觉得曹操是王莽董卓?”

徐庶纳闷。

今天来这里砸场子的,大半都是因为沈晨对抗曹操,又怂恿刘表割据,坏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来搞事。

但他们这些底层普通士子,由于没有背景,也不会因为刘表归附曹操而得到重用,因此反倒没有利益关联,更能从其它角度看问题。

之前沈晨认为曹操是王莽董卓,众人觉得偏激了一些,现在看到诸葛亮过来力挺他,徐庶才觉得莫非诸葛亮也这么看?

诸葛亮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但至少从徐州一路过来,尸积如山,血流漂橹,令人畏惧呀。”

“曹操确实杀戮过重了些。”

徐庶点点头,这一点不可否认,只是杀戮归杀戮,白起还坑杀四十万降卒呢,只要他能够匡扶汉室,为朝廷效力,在这一点上就属于瑕不掩瑜,世人也会选择原谅。

二人正说着,沈晨就已经从大门口走出来,在门外除了邓洪和刘先这两个刘表派来帮忙站台的以外,还从黄门亭调来了二十护卫维持秩序。

此刻门外已经有不少人,粗略看去,约有二三百,其中一部分是带小孩过来读书的家长,有部分是周边看热闹的乡民。

其他的就是砸场子的士子,来围观的普通士子,以及像诸葛亮王粲潘濬等来密切关注此事的友人。

沈晨出来后,外面诸多家长喊道:“沈小郎,我带孩子来读书了,还带了束脩礼。”

“小郎,是今日开课吗?”

“小郎,我家非常贫困,连一根腊肉都没有,只能带了两块饼过来相送,你能收下我儿子吗?”

“我家孩子已经十七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就学。”

诸多乡民纷纷上前。

他们身边都带着孩子,有的五六岁,有的七八岁,大部分都在十岁左右,甚至还有十五六七岁的青少年。

古代的识字率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在纸张都没有普及的汉代,受限于,人们读书习字,往往要靠竹简和名师教导。.jújíá?y.??m

所以能够读书,最少都要是寒门豪强级别,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才可以读书,最普遍的则是世家有自己的家族内部教育。

而广大乡民百姓则完全没有受教育的土壤,因此七老八十都不识字者比比皆是,周边乡村平民和贫民子弟,稍微有些卓越见识者,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因此抓住时机,送孩子过来,哪怕是已经青少年,也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沈晨笑着说道:“诸位放心,先贤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不管是任何人,都应该有学习知识的权力,孔子也是十五而志于学,不管任何时候读书习字都不算晚,而且礼物不在于珍贵,即便是两块饼,也能来读书。”

“那就好那就好。”

乡民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顿时放下来,他们能送自己子嗣来读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怕沈晨不收。

正在这时,有人忽然说道:“子曰:“有教无类”,然“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既无束修,何谈礼耶?如此无礼,耶能收徒,岂不见笑大方?”

沈晨皱了皱眉头,看了过去,见是个年轻士子,心道你这厮才无礼,遂说道:“诸位要想辩经,待会进来自便,现在请容我招收学生。”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那士子强硬道。

沈晨顿时脾气上来,拂袖道:“束脩,礼之薄者,道尊而后知敬学也,人皆知《礼记》云:正心诚意。乡民虽无束脩,乃能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此莫非谓之心诚否?便是先师亦能免颜回之束脩,你这厮却只在乎此番俗礼,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当时收学生需要十根腊肉作为礼物,注意是礼物而不是学费。因此如果没有给腊肉的话,就会被视为无礼。有句话叫做“古闻来学,未闻往教”,而这束脩,其实就是代表着你诚心求学的一种态度。

所以当时如果没有给束脩做礼物送给老师的话,老师会很生气,值不值钱另说,至少会让老师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这个学生求学态度不是很好。

而那名士人指责沈晨的地方,就在于乡民不送束脩,他却开心地收学生,不管是对乡民来说还是对沈晨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没有礼仪的人,又如何能够收学生呢?必然会被大家嘲笑。

可是他不会去想,底层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十根腊肉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年到头一块肉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底层来说,拿十块腊肉做礼物,那是很大的负担。

因此这种人,完完全全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心态,自己恬不知耻,却跑来指责沈晨这样免大家送礼,免费教授百姓读书的人,显然是一个只知道死磕礼法书籍的腐儒罢了。

本来沈晨还想着给他点颜面,到时候进去再谈,结果他非得在大庭广众下继续追问,那沈晨自然不客气,上来痛骂他一顿。

这种人简直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那士子被驳斥得一愣一愣的,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结果周围人倒是一片叫好。

“好,说得好。”

“这话倒是不错,乡民们虽然没送礼物,可人家是抛弃了家中农业前来读书,宁愿饿着肚子过来,这难道还不够心诚吗?”

“正心诚意,正的是心,诚的是意,人家沈小郎是对的,那人倒有些舍本逐末了。”

为沈晨叫好的大部分都是寒门或者底层人出身的士人。

他们虽然阶级要比平民和贫民高一点,但至少是离底层会近一些,知道底层人的生活有多艰难。

人家拿不出束脩,本身就代表了家境已经非常贫困。

即便是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却愿意在这个时候不去从事农业生产,而来沈晨这里求学,还不能够证明求学的心有多诚吗?

所以那人被骂也只能是活该。

这边沈晨骂完之后,就招呼外面的学生家长们进来,一一登记,写下姓名、籍贯、年龄等等,送来的束脩都一一收下,因为总有家境稍微富裕一点的,给得起见面礼。

而那些家境特别贫困者,很不好意思地空手而来。沈晨不仅没有收礼物,还说如果孩子学得好,他还会奖励一些东西鼓励他努力读书。

一时间众人想法不一,各有念头。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