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番外一,雪夜入辽东(1)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曹叡这个无能之辈!”

幽州,辽东襄平县太守府邸,厅堂内传来一声怒吼。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砸东西的声音,宣告着怒吼的主人心中充满了不甘。

建兴元年十一月,大汉消灭了最后的一点曹魏抵抗力量,主将夏侯渊自杀,东线溃败。

南线曹军主将司马懿见大势已去,最终选择投降,自此曹魏再也没有兵力,汉军包围邺城,曹植自杀,曹魏被消灭。

由于邺城距离辽东十分遥远,有一千多公里,再加上消息流通不便,往来基本都要靠双方互派使者。因此在十一月曹魏被消灭的时候,远在辽东的公孙渊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

他甚至还以为曹魏能够抵挡住汉军的进攻。

一直到十二月份,诸葛亮派遣赵云马超北上至幽州,又令使者千里迢迢前往辽东,给公孙渊两个选择——投降,或者战死,公孙渊这才知道魏国已经没了。

虽然他早就知道魏国作战不利,但没想到曹魏败得这么快,以至于公孙渊都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当初答应曹叡出兵相助的请求就好了。

六七月的时候曹叡就派使者过来,希望公孙渊出兵相助他,并且提出唇亡齿寒的概念,只是当时公孙渊颇为犹豫,没有应下。

主要是他自己的原因。

公孙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辽东之主,他也是去年年初通过和叔叔公孙恭斗法,最终软禁了公孙恭,这才成为辽东王。

结果才刚当辽东王不久,内部还未稳定的情况下,曹魏那边就要他出兵相助。

这怎么能出兵呢?

要知道公孙恭毕竟在辽东经营十多年,根深蒂固,威望也高。虽然因为得病无法生育,但经营那么多年的底子还在,辽东还有不少忠于他的人。

如果当时候要相助曹叡的话,公孙渊那点家底肯定要他亲自带人过去,他一走,万一公孙恭掌权,将来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这一点于夫罗应该深有体会。

当初汉朝征召南匈奴来打仗,结果于夫罗到并州后,部落发生内讧,于夫罗的父亲羌渠单于被杀,自此于夫罗就回不去了。

所以当时公孙渊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出兵相助,原本是先想着曹魏应该能撑一会儿,等自己稳固一下看看形势。

结果万万没想到曹魏直接被消灭。

这下公孙渊就傻眼了。

曹魏没了,强盛的大汉又回来了,他那辽东一亩三分地,兵马不过几万乌合之众,怎么跟大汉打?

因此现在一时无比暴怒,厅堂内的东西被砸得到处都是,让众人战战兢兢。

厅中公孙渊诸多部将齐聚,部将贾范说道:“明公,如今曹魏被消灭,大势难以更改,现在朝廷的大军和使者过来,不若早降!”

“早降?”

公孙渊阴沉着脸色看着贾范。

贾范解释道:“明公,辽东偏远,且天气寒冷,朝廷也不希望大动干戈出兵。若是早降的话,还有封侯之位,岂不美哉?”

“呵呵。”

公孙渊笑了笑,从席上站起来,缓缓走到下面,边走边说道:“将军之言,确实有理.但汝却不知.”

不知什么?

贾范略微有些疑惑。

公孙渊走到贾范身边,猛地抽出剑来,一剑刺中贾范胸膛,狞笑道:“汝却不知,若我投降,我一家都要去洛阳任人鱼肉!”

噗嗤!

贾范睁大眼睛,不敢置信,吐出鲜血来。

厅外顿时诸多卫士冲入,一个个虎视眈眈地看着众人,众将士一时心戚不已。

“把他的首级剁下来,挂在西城门。”

公孙渊拔出剑来,冷笑道:“其余若有再劝谏者,如同贾范!”

卫士上来砍下贾范的头,将尸体拖走。

公孙渊冷冷地看着众人,被他看着的几名部将顿时胆寒。

开玩笑。

他去年才从公孙恭手里把辽东夺下,辽东王的屁股还没坐热,还没有享受权力给他带来的快乐,眨眼间就要投降?

要知道汉朝朝廷给他开的条件可是让他带着全家老小去洛阳,说是去享福,可谁都知道是软禁。

相比于在辽东做土皇帝,公孙渊可不想一家老小被送去洛阳当人家案板上的鱼肉。

“明公.”

另外一名部将纶直见到公孙渊的样子,知道这厮是打算负隅顽抗了。

他可不想跟着公孙渊死,但现在不稳住对方自己就要死了,所以连忙说道:“投降自然是不能投降的,只不过如何对待朝廷,还是要从长计议。”

“哦?”

公孙渊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纶直说道:“若是斩杀对方使者,必惹怒朝廷,如今曹魏被消灭,大汉气势正盛,边疆胡人纷纷归顺,皆不敢造次,此时与朝廷交恶,引得其大军来攻,下场必然如曹魏。因而只可智取,不能力敌。”

“嗯,那你觉得该如何智取好?”

公孙渊这次倒是冷静地点点头,他杀贾范只是不想投降,但却并不代表他蠢到真以为自己可以依仗着辽东这一亩三分地就能与整个大汉抗衡。

所以纶直的话还是很能入他耳朵。

纶直见他赞同自己的话,顿时精神一振,说道:“我们应该善待使者,并且对于投降之事,先含糊其辞,佯装应允,拖上三五个月,等使者等得不耐烦,想要回去复命,再送他离去。”

“若他离去就带兵来呢?”

公孙渊问。

纶直说道:“有一点贾范说得没错,辽东偏远,朝廷也不一定想大动干戈。毕竟攻打辽东,辎重补给极长,大军来犯,得不偿失。所以朝廷很有可能还是以安抚明公为主,只要明公不确定想要顽抗,大抵对方还是会派人来劝说。到时候明公只需要表现出想投降的意思,但却因为不满意朝廷的封赏而一时迟疑,与使者多多交谈,再拖三五月,使者估计也没什么办法。”

“是啊明公。”

另外一位部将杨祚也说道:“这样拖延着,几年很快过去,到时候即便最终谈妥,明公也可以找其它理由继续留在辽东。比如生病不能回去,思念故土之类,请求朝廷封明公为辽东太守,岂不能永在辽东?”

“唔”

公孙渊沉吟了片刻,觉得二人说得很有道理。

历史上他野心很大,不仅割据辽东,还自称燕王,想要称霸东北,在三国之外再立一国。

但历史上曹魏两线作战,要与东吴和蜀汉打仗,这才一直没顾得上他,直到后来司马懿腾出手,就千里奔袭把他秒掉。

而现在形势比人强,大汉统一了全国,随便派个幽州部队就能把他处理,更别说大汉的主力部队无比强悍。

要真和大汉硬碰硬,恐怕要不了多久他脑袋就得搬家,所以纶直这一招拖字诀,想来也是唯一的办法。

“嗯,纶直之言,甚合我心。”

公孙渊点点头:“既然如此,纶直你便为说客,去说动使者,每日带使者游览辽东,拖延他回去的时间。”

“唯。”

纶直心中大喜,便立刻奉命而去。

公孙渊有了主意,当下就也没有在意,而是继续称王称霸,做他的辽东王。

事实上他也不担心汉军会突然对他发动袭击。

因为辽东太远了。

现在又正直冬末春初,东北极为寒冷,辽东正在下雪,这样的天气,就算汉朝发兵,至少也得三五月才能过来。

到时候公孙渊完全可以从容应对,不管是朝廷出兵,还是使者来回洽谈,他都有足够的时间。

只是公孙渊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纶直与贾范关系很好,贾范劝说公孙渊的时候,纶直也帮腔,结果二人一起被公孙渊杀了。

这次纶直还未来得及说话,公孙渊就先杀了贾范,让纶直心惊胆战不已,有了别的对策。

他得到了陪同使者的命令后,很快找到了诸葛亮派去的汉朝使者,告诉了他公孙渊拒不投降,打算继续在辽东顽抗到底的事情。

使者得知这件事后,假意陪纶直做戏演给公孙渊看,实则偷偷派人立即回幽州向马超和赵云禀报此事。

很快,十二月底,新年还未到,马超和赵云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幽州辽西郡临渝县,马超和赵云驻扎的地方其实不一样,马超负责渔阳郡和上谷郡以北,这里胡人众多,镇压在这里,是为了边疆安宁。

而赵云则负责右北平到辽西郡这一带,原来这一带被乌桓占据,后来曹操奔袭白狼山,张辽斩蹋顿之后,就收归曹魏。

辽西以东便是辽东属国,历史上在曹魏正始五年改为昌黎郡,眼下属于大汉和公孙渊之间的缓冲地带。

赵云驻扎在辽西郡,自然是为了对付公孙渊。没有继续进军辽东,则是给公孙渊时间。

要是威逼得太急,恐公孙渊狗急跳墙,毕竟正如贾范说的那样,对于诸葛亮来说,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他也实在不想动刀动枪远征辽东。

只是没想到这厮还是不识天数。

临渝县便是后世山海关,马超这几天刚好来给赵云送粮草辎重。

按理来说这事不需要他动身,但他在渔阳挺无聊的,原本幽州乌桓鲜卑就被曹操打得服服帖帖,现在来个更狠的,边境胡人一个个比兔子还老实。

没仗可打,每天无所事事,马超就一直觉得辽东可能会打仗,所以就找机会往这边蹿,反正离得也不远,就在隔壁郡。

恰好有一批粮草要送过来,要送去辽西就得路过渔阳,马超就跟了过来。

临渝县县衙府邸,赵云和马超互相对坐,去年年底赵云就因军功升为镇国上将军。

目前朝廷只保留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这三个最高级大将,取消了卫将军军职。

马超改为威武上将军,其余甘宁、庞德、魏延等人也都升为上将军。

这样三大将之下,就是上将军职。

按照沈晨提出来的改制,将来要实行军衔,除大元帅荣誉衔是最高元帅职以外,三大将为大将,前后左右级为上将军。

四安四镇四征四平为中将军。

杂号将军为少将军。

这些东西倒不是他首创,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武将是这个序列,文官则分为上卿,中卿,少卿。

到了历史上蜀汉时,也曾分过上卿,比上卿,次上卿等职务。

所以目前赵云和马超军衔相等,在其它品级、散官、勋官、封爵上赵云还略微高马超一点。

毕竟资历比马超深,战功也比马超强,马超能一直在高位,还是早年刘备需要他帮忙夺取凉州,否则没那么高政治地位。

此刻二人齐聚,下面两名士兵向他们汇报情况。

汉朝使者当然不是一个人去,而是带了数十人卫队,纶直告知使者情况后,使者就派了卫队的几人偷偷回来。

得知公孙渊负隅顽抗,马超顿时说道:“子龙,这一战让我来,我久在边疆,战事我熟。”

赵云笑了笑,他已经六十多岁了,马超比他小十岁,倒也无需跟年轻人争锋,便说道:“孟起愿意去就去吧。”

马超大喜道:“好,刚好新拨的粮草到了,大军即刻出发。”

“不急!”

赵云摆摆手道:“丞相和骠骑将军回去之前,曾经给了我两个锦囊,他们都说若公孙渊反,则打开看看,现在正是时候。”

说着他从怀里摸索了一会儿,掏出两个锦囊,马超疑惑,便凑了过来,与赵云一起看。

第一个锦囊是沈晨的,上面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有一句话“若公孙渊反,则轻骑万人,带二十日干粮,日夜疾驰,直取襄平!”

“骠骑将军这是让我们突袭辽东啊?”

马超挠挠头。

对面的情况他们一无所知,这么莽过去真的合适吗?

“看看丞相的锦囊。”

赵云就把第二个锦囊里的信拿了出来。

就看到诸葛亮的信件内容就丰富了许多,里面有百来字。

“公孙渊年初才刚从其叔父公孙恭那夺取辽东之主位,根基未稳,民心军心皆不归附。”

“且其人自以为远在辽东,天高地远,我们大军长途跋涉进攻不易,必然心中怠慢,不怎么警惕。”

“若是公孙渊要反,可轻骑数万,只需带好干粮,突袭辽东,所过之处,敌必望风而降。”

这里面的内容诸葛亮指出两点。

一是公孙渊今年年初才从公孙恭那抢了位置,威望、军心、民心都太低,百姓和士兵不一定支持他。

二是他觉得公孙渊以为自己在辽东天高皇帝远,又是寒冬腊月,汉军肯定不会过来,就算要过来攻打他,也要准备很久的时间,足够他做出应对,所以突袭肯定能赢。

“原来如此,丞相和骠骑将军还真是神机妙算。”

马超大喜道:“既然如此,我即刻点齐兵马,骑兵突袭辽东,杀到襄平城下!”

“嗯,那这事就交由孟起去办吧。”

赵云说道:“我会率领大军,前往辽东属国,在后方接应孟起。”

“好。”

马超便立即起身离开。

很快,数日后,一万多汉军骑兵,便带好了武器装备,迎着风雪向辽东而去。

有朋友说又是这种统一后就马上结尾的情况,我上本倒是没这么做,写了很多统一后的事情,结果被骂水字数。实际上统一后差不多就该结尾,少留点骂名最好。至于统一后的时期,完全可以安排番外,把东西交代得差不多,再写个尾声,写点后世人对主角团的评价以及之后朝代发生的事情足以,没必要拖得那么长不是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