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攻心之计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魏县城东的亭舍叫做南乐亭,后世这一代叫做旧治乡,再往东北大约十多里就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县城所在。

南乐亭周边数个乡野,村庄连绵,道路纵横,田开阡陌,有桑林池塘之美。

汉军从东面元城方向的官道徐徐而来,道路两侧房屋中的百姓都紧闭门窗,不敢看外面的队伍。

唯有在抵达南乐亭的亭舍时,才有数名老者在村民扶持下,于路边等候,眺望着汉军。

关羽此时徐徐而来,他年迈老态,头发胡须灰白,不过高大的身躯还依旧如从前那样,给人充满了压迫感。

胯下骑的并不是赤兔,而是一匹黑色健壮的战马,赤兔马在旁边被周仓牵着。

这匹宝马今年都四十岁了,马的年龄一般也就是三十五到六十岁之间,四十岁的马已经是高龄,何况还是经常使用的战马。

因此赤兔马同样老态龙钟,瘦弱不堪,已经不太能驮动体重二百斤的关羽,甚至后背都压下去一个凹陷的弯。

可是关羽每次出征,想把它留在后方营地,让马夫精心饲养之时,赤兔马都发脾气绝食不吃东西。

为此关羽也只能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让它常年陪伴在自己左右不离。

周仓牵马,裴元绍抗着青龙刀,一群老头子加上几匹老马,这就是整个东线汉军的指挥系统所在。

东线汉军将领普遍都属于高年龄,高级将领中年级最小的关平都快五十岁了。

因为关平是关羽在跑路前所生,关羽跑路的时候都二十三岁了,这就意味着关羽最晚是在二十二岁生的关平。可如今关羽都已经六十八岁,所以也就是说关平最低都四十六岁。

其余魏延、周仓、裴元绍、廖化、赵累个个都五六十岁,甚至连作为随军参谋,如今已经升为正四品的门下右仆射陆逊今年都已经四十五岁,老龄化严重。

一群糟老头子骑着马徐徐前行,大军缓缓抵达了南乐亭,在靠近亭舍之后,关羽就翻身下马,向着乡老们走去。

乡老们在乡间德高望重,也往往要承担起一些责任,除了负责评判乡里的道德标准以外,遇到上面的官差或者沿途的大军,也都要上来询问情况。

汉朝有尊老的传统,基本上再恶劣如曹军一般也都不会对老人下手,结果乡老们上去,看到一群跟他们一样的老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还是为首的老者先开口道:“这位老将军,不知道尊姓?”

“某乃关羽也。”

关羽抚须说道。

老者肃然起敬道:“原来是云长将军至了,当年将军万军中斩颜良,威震河北,天下人无不敬仰。”

“哈哈哈哈哈。”

关羽得意大笑,他这人属于顺毛驴,你顺着他夸赞他,特别是说起他最得意的事情,他就会比较高兴。

见他大笑,老者就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关将军兵临河北,粮草可否充足?”

老头是见过大世面的,知道关羽从江东一路过来,路途千里之遥,如果后续粮草不能抵达,军队就有可能陷入缺粮的危险,而要是军队缺粮,那遭遇的恐怕是.

关羽自然知道对方的担忧,便沉声说道:“某自江东来,粮草准备一年有余,岂能不充盈?那夏侯渊从青州退兵之际,还纵兵劫掠青州百姓,为某驱逐镇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才不至于出现人食人之惨状,尔等休要惊慌,某大汉仁义之师,自不会对百姓动手。”

老者大喜过望,心中一颗不安的石头就落了地,连连拱手说道:“将军信义海内皆知,我等小民自然清楚,此番来是因汉军之仁义,愿意为大汉效劳,若是粮草不足,我等虽食寡粟少,亦愿意为大军尽绵薄之力。”

关羽笑了笑,知道对方是在说场面话,不过河北作为曹魏的大本营,汉军所到之处,百姓愿意纷纷归顺,就说明曹魏已经人心皆失,这对于大汉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他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等粮草充沛,自是不需要尔等帮忙。不过目前城内魏军情况我尚不知晓,尔等可知道?”

几名老者互相对视,犹豫许久,为首者才轻声说道:“确实知晓。”

“哦?”

关羽顿时来了兴趣,说道:“怎么回事?”

老者就把情况说了一下。

原来魏军还剩下四万余人,分别驻守魏县、繁阳、斥丘一带。

由于这些魏军大部分都是河北人,所以有不少就是这一带出去的士兵,回到家乡,自然会与家人联系。

恰好南乐亭下面一个村庄中有一名魏军军官在退守繁阳的时候,路过自己村子,就回去了一趟。

如果是普通士兵肯定要受到惩罚,但那人是带队的军司马,那部分一千五百人都归他管,因此也没有人管到他头上。

回到家待了半天,那名军司马随口与家人说了一下他们之后的部署和动向,村里的族中长辈刚好在那个时候作陪,自然也知道了这些。

现在夏侯渊主力布置在魏县城里,由于魏县并不是一座大城池,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因此城中大概有一万多人。

除此之外,在北面魏县与斥丘之间清河对岸则驻扎了一万左右的曹军。

接着就是南面的繁阳。

大概呈现一个三角形对东面来袭的汉军以防御姿态。

三角形的尖端就是魏县,是防御汉军的主力前线,而两侧则是繁阳以及斥丘。

按照夏侯渊的部署,一旦关羽对魏县展开猛攻,那么由他来抵挡住关羽的进攻,两翼繁阳和斥丘的兵马,找准时机发动突袭,形成一个两翼包抄之势。

这是很常规的战术打法,在正面交战当中,只要稍微有点能力的将领,一般都会这样进行部署。

如秦灭楚、灭赵,以及刘邦韩信灭赵,都发动过这样的攻势。

只是能否成功,就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这个战术打法极为考验将领的临阵指挥能力,秦朝那一批将领王翦、杨端、李信、蒙恬都是高手。

刘邦韩信不用多说,很多人以为刘邦很菜,然而刘邦的实际能力大抵也就不如韩信项羽等少数人,在秦末还是比较厉害的存在。

因此这种打法在高手手里自是如鱼得水,包括沈晨也多次使用这样的战术。

夏侯渊作为曹操早期就跟随的宿将,能力还是有的,试图利用这样的防御反击战来阻拦关羽的兵马,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关羽得到这个情报,十分高兴,又与乡老们聊了一会儿。

此时汉军已经抵达东城外,开始在一片空旷的平原上修建营垒,等到下午时分,一个简陋的营寨初具雏形。

不过营寨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善,因而现在也仅仅只是把外围的栅栏和帐篷搭建起来,并且布置出错落分布,互为犄角的营垒,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守势。

安抚了地方百姓之后,关羽回到营中,各级将领现在正紧锣密鼓地对自己本部营寨进行修缮,他就没有召开大军会议,而是只召来几名重要将领。

很快陆逊、魏延、关平、廖化等几名将领参谋就汇聚在关羽的主帅帐篷中。

关羽高坐主位,环顾下方,然后才沉声说道:“在我军攻势下,夏侯渊连连败退,已退入魏郡,如今丞相和骠骑将军在河内、并州对邺城采取围攻之势,我们也不能落后,今日大军才刚刚抵达魏县,倒是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说着他就把之前从老者那得到的消息告知大家,最后又说道:“我已经派了斥候去侦查,验证其所说是否属实,若是属实的话,就意味着魏军的部署已经全部被我们知晓,诸位觉得如何?”

在打仗的时候能够得到敌人的全部部署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情报。这一点即便是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也都是关键信息,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天上卫星了。

得知这些事情,魏延惊讶道:“君侯,这也太巧了吧,我们才刚到魏县,就能够知道对方所有的部署,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廖化笑道:“我军仁义之师,所过之处,百姓无不以迎王师,万民敬仰君侯神威,此非人心所向乎?”

关平也点点头赞同道:“如今曹魏大势已去,百姓们自然该清楚好歹。”

“若是夏侯渊故意设下的计谋呢?”

魏延反问。

“额”

廖化和关平对视。

魏延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

百姓或许确实会向着汉军,但要是夏侯渊故意派那位军司马来散布假消息,误导汉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关羽想了想,扭过头问陆逊道:“参军,汝以为如何?”

现在陆逊除了本职是门下仆射,还是大元帅参军,因为当初设计灭了曹休,立下大功,所以从原本的从七品尚书郎,一路飙升,在朝廷地位是三相中门下卿副手,在军中也是参谋长。

陆逊稍微沉吟了片刻,说道:“君侯,卑以为不太像是夏侯渊设下的计策。”

“哦?”

关羽问道:“如何见得?”

陆逊说道:“若是夏侯渊设下的计策,那么夏侯渊想骗君侯什么呢?诱敌深入?声东击西?亦或者只是单纯想拖延时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计策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额”

这下轮到魏延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现在关羽手底下的汉军实在是太强,用兵强马壮来形容都不足为过。

十万大军,全都是精锐。

这批部队曾经消灭过江东孙权,然后北上打过合肥,消灭过曹休,臧霸吕虔之流,都被他们一一击败。

可以说不仅仅是百战之师,还是一支几乎没怎么输过的精锐之师。

而夏侯渊的魏军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四万残兵败将。

双方人数、士气、军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两个月来,汉军出淮南,所过之处,这支曹魏兵马可以说是望风而逃,几乎不敢与关羽的军队正面交战。

那么问题来了。

四万士气低落军心全无且人数极少的军队,该设下什么计谋才能击败一支士气旺盛、军心高昂且人数众多的精锐之师呢?

至少陆逊觉得把自己放在夏侯渊那个位置,除非有像巴蜀或者江东之地那样的天险,否则不可能打得过。

“伯言之言,甚有道理。夏侯渊纵使设计,能奈我何!”

关羽抚须大笑。

魏延挠挠头道:“他会不会正是利用我们这般轻视的心理,设下陷阱呢?”

“兵骄者灭,前提在于恃强凌弱。乃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陆逊说道:“然我大汉自弱胜强,一步一步一统天下,乃是人心所向,并非恃强凌弱,而是扶正驱邪,拨乱反正。军心勇猛无匹,知道自己为何而打仗,自是战无不胜。”

这就是骄兵必败以及胜利之师的区别。

骄兵必败是指自恃强大,士兵们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对方的心态,于是去欺负别的弱小国家,蔑视对手,自然有可能会被对手利用这种轻视,从而击败对方。

但胜利之师是士兵们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就少了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会比较重视对手,自然也就不会因轻视而被敌人击败。

关羽觉得陆逊的分析很对,于是说道:“嗯,我以为确实如此,那伯言觉得,我又该如何出击呢?”

陆逊笑道:“既然夏侯渊想以魏县作为阻拦君侯的根基,然后再让斥丘和繁阳的军队伺机待命,从两翼袭击我们。那我们不如攻其心,先破其两翼,再集中消灭夏侯渊。”

“攻心之计?”

关羽忙问道:“这是何解?”

陆逊说道:“我观一路走来,魏军战意都不高,如今他们守卫河北,恐汉军在自己家乡作乱,因而才愿意作战。但若是收集敌人士兵家书,投至繁阳与斥丘魏军营中,再拉拢其军队校尉司马,瓦解其军心,则二地解破矣。”

“妙啊。”

关羽稍微思索过后,觉得很是不错,微微点头道:“那就依计行事。”

当下汉军驻扎于魏县城外。

十多日后,汉军派出去的斥候也的确侦查到了斥丘与繁阳一带的魏军,于是关羽命令关平和廖化分别领两万人,各自前往斥丘和繁阳包围两地敌人。

同时让陆逊负责派人去附近数县各乡亭、村庄,探寻有士兵在魏军的家属,收集他们的家书。

这些人愿意写家属,劝自己家人弃营逃跑或者归顺者,都有赏赐。

一时间汉军将整个魏县周边全都包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