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章 走马凉州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三年北伐吗?”

十二月八日,襄阳皇宫西殿内,刘备在偏厅接见了诸葛亮和沉晨。

现在三省制下,全国政务往往在尚书台、中书监和门下寺那边就解决了,只有实在拿不到主意才找刘备。

所以刘备现在每日还是比较清闲,除了看看三省和诸葛亮已经批示过的公文以外,就是时常关注目前他们自己的军事情况,等待着北伐中原。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刘备自感身体也每况日下,不管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纵你绝代风华,岁月永远都是唯一的敌人。

在临死之前能够一统天下是刘备最大的愿望,因此随着平定江东之后,北伐的心思也是越来越重,时常谈起此事。

只是谋士团都知道现在还不是北伐的时机,所以一直在苦苦劝说,这才令刘备没有立即发动北伐战争。

不过朝野谁都知道他的心思,虽然大家都在劝说,却也不敢直接给他一个日期,以免到时候不能做到,被刘备怪罪,因而所有人都只是推脱等待时机。

而今日沉晨却给了刘备一个确切的时期。

偏厅内三人分列而坐,刘备盘膝坐在主位上,虽然日益苍老,可倒还算精神矍铄,体态也很健康,并没有因为老迈而走不动。

只是他自感年岁越大,体力和武艺也不像年轻时候,可以随便马上征战四方,因而这才自觉日不久矣。

此刻他听到沉晨给他的三年北伐的回应,不由叹息道:“三年时间,会不会太长了些。我如今已六十有二,再过三年,谁都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怕不见那日呀。”

“主公。”

诸葛亮笑道:“主公的身体一直十分康健,上马打仗都有可为,又何惧这短短三年岁月呢?”

私底下见面的时候,刘备很少自称朕,与关张都是兄弟相称。与诸葛亮他们也没有开大会那么肃穆,往往让他们继续按照以前那样称其主公便可,比正式场合要随意许多。

“唉。”

刘备叹了口气,随后又思索了一会儿,问道:“真的要三年吗?”

沉晨回答道:“主公,操之过急并非好事。高祖虽三年亡秦、五年灭楚,但那是因为天下大乱,民心所致。如今北方日益安稳,曹魏实力强大,需缓图而不可急于求成。当效彷秦国,步步为营,方可气吞天下,一统寰宇。”

“嗯。”

刘备双手摁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看着桌桉抿着嘴唇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虽然北伐要三年,但这三年也不该就此虚度,应该准备才是。”

“自然。”

沉晨说道:“所以我想调往汉中。”

“去汉中?”

刘备诧异道:“晓卿镇守南阳十余载,忽然要去益州吗?”

“是的。”

沉晨说道:“与北方交战,骑兵必须要有。河南河北一马平川,骑兵来如风去如电,曹丕在淮南仅有数千人,就是因他们骑兵可以迅速驰援之故。所以他们有的东西,我们也必须要有,而且还要比他们更好。”

刘备想了想就道:“既是如此,那为何不去凉州?”

沉晨苦笑道:“翼德叔叔不是在凉州吗?他性情如火,又喜欢喝酒惹事,我和他脾气相冲,若是要强行管着他,说不好会闹出矛盾来。”

“此事易尔。”

刘备笑道:“我与翼德也数年未见了,连我登基他都不来,兄弟也确实该见一见。我令你为雍益凉大都督,兼凉州牧,迁使持节,督巴蜀、关中、凉州军事,治凉州民事,你看如何?”

“多谢主公。”

沉晨高兴地拱手行礼。

这就是要把整个四川、甘肃、汉中等地的军权,以及甘肃的民事管理权交在他手上了。

刘备就是这样,只要得到他的百分百信任,从他那要官还真是容易。

比如诸葛亮初出茅庐,就被他任命为集团第四人。

不过这也是他知人善用的结果。

历史上刘备知道马谡不堪大用,于是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

结果他死后诸葛亮还是忘记了刘备嘱托,重用马谡。

果不其然,街亭一战马谡被张郃大败。

现在张飞去西凉,是因为刘备知道张飞本身就是骑将,在西凉驰骋,犹若鱼入海水,鸟上青天。

但他去西凉也只能是暂时。

张飞为人性情粗狂豪迈,是个优点也是缺点。

在平日里刘备和关羽可以管教他。

可一旦独自外放,这种性格就变成了喜怒无常,骄傲自大,容易惹出事端。

虽说西凉捷报频传,张飞虎步关陇,打得叛乱羌人溃不成军。

但也据说这是因张飞过于苛刻,导致羌人屡次叛乱。

所以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把张飞从西凉调回来,让沉晨过去取代他。

沉晨不仅能打仗,而且性格较为中庸,上马可行军,下马可安民,正好可以对西凉羌人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如此顺利将羌人收服,且治理好雍凉之地,便可以对关中形成夹击之势,为收复旧都做好铺垫。

这就是刘备的识人之明呀。

顺势答应了沉晨前往西北的请求之后,刘备就问道:“孔明,晓卿,关于北伐,你们做何感想?”

诸葛亮回答道:“我与晓卿都认为,应该先取关中,收复失地,再取河南河北。”

“为何是关中呢?”

刘备问。

诸葛亮就从怀中取出舆图,上前摊在刘备桌桉上道:“主公请看,关中与关东有秦岭、五行山阻隔,一旦发生战事,曹魏很难立即驰援,因而相比于河南和淮南,关中更容易取得。”

“嗯。”

刘备赞同地点点头:“不错,其实此事我也问过太尉,他亦说先取关中,后攻河南。”

沉晨就说道:“曹丕他们不可能想不到我们会先打长安的主意,所以他在长安布置了数万大军,自以为万无一失,却不知道待我们休养三年之后,大军包围长安,必令其丢失三辅之地。”

诸葛亮也笑道:“届时主公可以引主力大军北上至叶城与曹魏主力对峙,牵制其兵马。大将军自江东北攻淮南,攻略合肥,如此三路兵进,两处羊攻,实际上我们的最后一路却是从武关北上,汇合雍凉兵马,直破长安!”

“妙啊,妙啊。”

刘备满意地说道:“晓卿常说谋国必须要做战略,今日这战略,便是先得关中吧。”

“正是。”

沉晨应道:“不过关中千里荒无人烟,粮草运送不畅,因此这才需要步步为营,缓慢图之。我去雍凉之后,必在陈仓储备粮草,组建大队骑兵,千里奔袭长安,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刘备就激动地说道:“好,晓卿还需要些什么,尽管跟我说,我必全力支持。”

“其它倒没什么,就是找主公要三个人。”

沉晨笑道。

“谁?”

“赵云、庞德、于禁。”

“于禁?”

刘备一头雾水:“令明是凉州本地人,善于骑兵。子龙亦是虎胆骑将,要他们我可以理解,于禁一个降将,未必肯卖命,要他作甚?”

荆州之战结束之后,光曹魏和江东的俘虏士兵就多达二十余万。

现在江东俘虏士兵随着孙氏覆灭,江东归于刘备,因此江东士卒要么遣散回乡耕种土地,要么愿意留下来继续从军者,就择其精锐,加以训练成军。

唯有曹魏的降卒目前还被留在南阳盆地,成为了屯田之卒,娶妻生子,反而留在南方繁衍生息。

汉末以来,随着天灾、瘟疫、战乱、饥荒等条件影响,人口大幅度下降。

青壮往往被征召为丁,使得男少女多的情况较为常见。有些像二战时期的欧洲,男女比例虽然没有夸张到欧洲那个地步,却也严重失衡。

因此曹魏降卒还是可以得到安置。

唯独曹魏的那些投降将领却是个比较头痛的事情。

他们的态度倒还不错,毕竟要是态度不好,那就直接杀了便是了,无需麻烦。

可态度恭敬愿意归顺,刘备又不敢重用。

要是年轻些还好。

像历史上的王平,他本是巴地賨人,因曹操迁巴西人口至洛阳,在洛阳从军又回巴地打仗,被俘虏后算是回到故乡,年纪轻轻,就地娶妻生子,无需担心忠诚度。

但于禁那帮人都是五六十岁老头,家族都在北方,有亲人牵挂不说,还很难再娶妻生子,于南方重新组建家庭。

所以这些曹魏降将不太好安置。

重用的话怕他们叛投,或者关键时刻搞事。不重用的话,这些都是北方精锐将领,经验丰富,明明归顺了却不能用,也十分可惜。

因而刘备就只好先给了他们一些闲散官职,帮曹丕养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权现在是大汉安乐侯。目前居住在襄阳的安乐侯府,还时常被刘备邀请来看歌舞。

汉末三国魏晋时期对于投降的君主还是比较宽仁,会给予一定优待,直到刘裕才开了杀亡国之君的坏头,现在还是文明时期,刘备自然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听到刘备询问自己为何要于禁,沉晨便笑着说道:“于禁虽是降将,但他熟悉曹军作战体系,会训练士卒。既已投降归顺,若是不用的话,确实有些可惜,何况我也不用他带兵,只要他随我去西凉即可。”

“就怕他趁机逃走啊。”

刘备担忧道:“若是让我帮忙训练我军士卒,一旦他逃走之后,岂不是泄露军机?”

沉晨想了想道:“这倒无妨,大不了我把他家人迁至南方来就是。”

“哦?”

刘备诧异道:“晓卿有办法?”

沉晨笑道:“不瞒主公,我在曹魏那边,还是有些人脉的。”

他说的人脉自然不是指有什么门生故吏在那边,而是从建安初年就开始组建的间谍网络。

在一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想搞一个地下组织出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有间谍,也往往不是组织,而是像孙尚香那样的个人。

但它的难度其实不在于通讯,而在于组织程度是否严密。

像春秋之时,就已经有了墨家这样极为严密的组织,一声号令,全国各地墨家子弟立即便能云集而来,即便是面临生死抉择,亦是康慨赴死,可谓行于黑暗,侍奉光明。

沉晨就以黄门乡为根基,最早他是派遣乡民北上至许昌,潜入城中以各类营生为掩护,常与孔融等汉朝老臣交流,开展地下活动。

乡民们因为与曹操之间的仇恨,深恨曹操屠戮徐州,身负亲仇,因此做事隐秘,向来都尽心尽责。

之后他们挑选人手,也往往都是受到官府压迫的底层,忠诚汉室的士族,以及与曹操打仗败亡的黄巾残部,以仇恨曹魏为纽带,加上独立的上下联系网络,组建起来的间谍组织。

像当初在陈都的间谍首领王兴便是徐州人,父母亲人都被曹操屠光了,与曹军仇深似海。

还有潜伏于邺城朱铄府邸的徐音、周隘、李目三人小组,除了徐音是河间人以外,周隘和李目都是徐州人,与曹魏有仇怨。

即便是徐音,也有反抗曹魏的理由。

曹操定河北之后,南征北战,对河北横征暴敛,河北民众心怀袁氏,奋起反抗,以至于叛乱四起,其中就有河间人苏伯、田银发动了叛乱,可见曹氏在河北并不太得人心。

徐音本是河北小世家出身,黄巾之乱后,家族破败,两位兄长好不容易在袁绍那出仕,眼看就要振兴家族,结果官渡一战,两个兄长全都死了,家族再次败亡。

而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沉晨特意写了一些文章,讲述曹魏的残暴统治以及对于人性的看法总结,叮嘱他们时常要看,来统一他们的思想,教导他们自己是在为了全国百姓,以及推翻残暴统治在做斗争。

这些文章慢慢汇总以及梳理,就变成了沉晨差不多完稿的那本《人论》,在思想上依旧以儒家仁爱为核心,但却又带了一点墨家的意思。

主要在于墨家的思想有点反人性,儒家仁爱思想才是正常的三观,即便是两千年后,儒家“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的思想依旧是正道。

只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儒家思想来奴役百姓,才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把里面的一些意思歪曲化了而已。

因此走儒家的路子并非坏事,只是不能成为歪曲其思想的犬儒或者死抱教条不变的腐儒。而应该推崇其真正的思想内核,成为心中有正义感的大儒。

沉晨把儒家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了自己的一些哲学看法,加上王阳明的心学以及后世那位伟大导师的思想,杂糅出了自己的沉学,已是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大师。

在他的思想教导下,北方的间谍组织运行了十余年了,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叛乱,曹魏竟毫不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一群人在黑暗中行动。

于禁出身并非大家族,老妻已经病故,就一个儿子于珪。曹魏也没有清算投降将领家属的意思,甚至都没有在意和考虑过这些问题,因此要想把于珪从北方带出来,还是轻而易举。

刘备听到沉晨有办法把于禁的家人带来南方,便也没有去问是什么办法,就说道:“既然晓卿已经有了主意,那就按晓卿的意思办吧。”

“多谢主公!”

沉晨拱手行礼,长长吐了一口气。

走马凉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不管是对曹魏的仇恨,还是对一个崭新世界的憧憬,都会成为动力推动着他前行。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并且将他的思想传播下去,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之后历史将走上真正的正规。

没有五胡乱华,也没有吃人的黑暗南北朝。

有的。

只是一个强盛的大汉,以及走上新世界主义变革的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