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城墙没了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甚至严格来说沉晨只是大战略规划者,具体的细节之处,确实远不如诸葛亮庞统他们。

因为当初在规划的时候,只想着怎么把江东军彻底消灭,没有考虑得那么深远,之后随着战事推进,才又临时布局,决定利用洪水顺手灭了曹军。

结果就是黄忠比原定计划的时间至少要晚了半个多月出发,荆州暴雨,沉晨这才想起来,洪水淹了襄樊,江陵大抵也好不到哪里去。

历史上江陵倒是没被水淹,但同样下雨,像吕蒙的军队就曾经发生过抢夺百姓的斗笠而触犯军法的时,可见当时的江陵一带也处于风雨当中,而且那还是襄樊之战两个月后的事情。

所以在江陵被挖了地道,且风雨已经来了的情况下,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江陵城还真有塌陷的危险。反倒让沉晨得担心在黄忠来之前,江陵城的安全问题。

夜色降临,江陵城隐入沉寂当中。而就在南方归于平静的时候,北面的襄阳,夏侯惇与于禁的大军,也终于进入了襄阳城池当中。

此时偌大的襄阳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鬼域,街道空空如也,散落的招牌、匆匆搬迁时遗落的杂物、被风吹上街道的衣物纷飞,南北十多条街全都乱糟糟的,像是被洗劫过一般。

晚秋的冷风吹拂着街道,挂在街角的竹马叮叮当当脆响,招牌随风飘动,噼里啪啦的雨滴持续不断地往下落,从昨天到今日,已经整整下了一天的时间。

夏侯惇、于禁、赵俨等人入城,三个人都没有骑马,穿着蓑衣,环顾着萧条的街道,身后是无数大军涌入,迅速占据了城池的各个角落。

在亲卫们的簇拥下三人往曾经的楚王府走去,刘表留下的这座楚王府之前刘琦住过,后来刘琦病逝,刘琮犯过错,就由刘表的第三个儿子刘修担任楚王,居住在此地。

建安中,刘备夺取西川,在法正的建议下,楚王与蜀王互换封地,刘章迁徙到了荆州,刘修迁徙到了益州,但刘章却并不住这里。

沉晨在襄阳的时候都是居住在南郡太守府,法正和张松贾诩他们主政荆州的时候,则是居住在他们各自府邸,处理公务也是在南郡太守府,因此这里便空了下来。

刘备集团不住这里主要原因在于尊敬刘表和刘琦,这座府邸将来的主人是刘琦的那位遗腹子,现在居住在江州十岁的刘晊。

但曹魏集团可不管这些,大摇大摆地闯入楚王府中,要住最好的房子。

进入楚王府后,夏侯惇四处扫视,最近暴雨如注,即便是白天也如黑夜一样看不清楚,但楚王府如今到处都点了灯,侍卫们早就已经入驻进来。

“真难以想象。”

夏侯惇不自觉有些感慨道:“沉晨居然会下这样一步臭棋,纵使魏王常用对弈来跟我说天下大势,也曾经让我学棋,我这水平估计都下不出这种招来。”

赵俨皱眉凝思道:“是啊,这确实令人费解。襄阳城高墙厚,乃是天下有数的坚城,沉晨居然会弃之不顾,放弃这座城池?”

“斥候来报的时候我也不信,但事实摆在眼前。”

另外一旁的乐乡侯邓展思索道:“莫非这里面有诈,沉晨这厮故意让出襄阳来,好引诱我们,然后趁机突袭?”

夏侯惇那只独眼扫了邓展一眼,说道:“这世上有拿自己坚城为饵的吗?魏王会把陈都或者邺城拱手让出去,然后引诱敌人来追的吗?”

邓展脸一红。

他其实是地位高,打仗水平却不怎么样。

历史上号称文武双全,结果和曹丕单挑都被曹丕打得落花流水,可见也就是个绣花枕头。

“文则,此事你怎么看?”

夏侯惇背负着双手一边往王府深处行走,一边又转头问于禁。

他知道最近于禁因为败在周不疑手里而十分自责,常常沉默寡言,二人一主一副也搭档了很多年了,关系不错,也没有怪罪他。

但这么一直沉默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所以干脆问问于禁的意见,一是确实想听听他的想法,二来则是敞开话匣子。

于禁果然也在想这个问题,沉思许久,忽然说道:“会不会是因为最近下雨,他想要水淹襄阳?”

“不太可能。”

赵俨说道:“建安十年的时候,荆州下了暴雨,淹没了襄樊,刘表随后下令扩建城渠,又在外围修建了数条水道,连通护城河以泄洪之用,雨下得再大,也很难再灌满城池。”

于禁一拍脑门道:“好像是这么回事,那年大雨据说百年一遇,沉晨那厮就是仗着那场风雨,在黟县蓄洪淹了江东。”

“嗯。”

夏侯惇点点头:“除非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否则襄阳安然无恙。这么说来,沉晨那厮有别的用意?”

“不管他有没有别的用意,襄阳归于我们手中,便是他最大的错误。”

赵俨笑道:“襄阳为荆州治所,城池高三丈余,易守难攻,可谓天下坚城也。得此城,加上樊城,魏王至少能得南阳,南阳百姓四十万户,尽归北方矣。”

“这倒也是。”

夏侯惇露出笑容,不管怎么看,这次行动曹军占了最大的便宜,襄樊在手,那南阳也归北方,刘备被削弱,曹操的势力又上一层楼,甭管孙权怎么样,他们反正是赢麻了。

众人来到楚王府厅中,刚进门还未就坐,忽然门外急匆匆奔来信使,在廊下对夏侯惇单膝跪下道:“报!”

“何事?”

夏侯惇背负着双手回过头,独眼望向信使。

信使答道:“将军,江陵急报,沉晨集结主力勐攻枝江,已经得到了枝江县,现在正进取夷陵。孙权使者来信,希望将军能够出兵相助。”

“哦?”

夏侯惇看向于禁赵俨邓展等人,倏地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是这样,那沉晨想集结所有兵力,冲击夷陵,打通去益州的道路。孙权的兵马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想必此时已经坚持不住了吧。”

于禁立即说道:“将军不如此时趁机南下,立即出兵与孙权两面夹击,则可取沉晨人头。魏王深恨其人,杀了沉晨,必能除魏王一心腹大患也。”

“冒雨南下的话......”

夏侯惇略微犹豫,说道:“我军准备不是很足,道路湿滑不说,雨具也不够,冒然南下的话......”

“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此战放过沉晨,将来成大患也。”

赵俨也劝说道。

“唔....”

夏侯惇觉得有些道理,于是说道:“好,明日我立即派人去后方多收集雨具,南下驰援孙权。”

翌日清晨,瓢泼的大雨还在哗啦啦地下。

一大早昨夜前往后方的信使又急匆匆会来了,向夏侯惇禀报要事。

今年年中的时候,还在邺城休养生息的郭嘉闻知孙权终于动手了,于是拖着病躯,南下来到前线,上个月至新野后方。

夏侯惇昨夜派人回新野,让人去南阳民间搜集蓑衣、斗笠、竹簦等雨具,准备南下前往江陵救援吕蒙。

但郭嘉却又让信使连夜回去,让夏侯惇不要南援。

得知郭嘉的意思,夏侯惇就召来于禁、赵俨、邓展等人,告知他们郭嘉的建议。

“令君的意思是放沉晨回去?”

赵俨大惊失色道:“这岂不是放虎归山吗?”

夏侯惇说道:“令君说,即便沉晨回去,刘备失了荆州,必然大怒,讨伐孙权,我们可坐山观虎斗,静待两虎相争。”

于禁皱眉道:“先不说刘备会不会大怒讨伐孙权,即便讨伐,恐孙权不是他的对手。”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夏侯惇道:“江东善于水师,我们水师不如江东,令君说,若将沉晨歼灭,刘备势微,实力大减,可能会不会再与孙权交战。我们也奈何不了孙权,若刘备只死守白帝城江道,一心一意取关中。孙权无法得到益州,也会在南阳、淮南等地与我们交战,我们便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局势。”

众人一听,顿时思索起来。

不得不说,郭嘉确实洞悉人心,乃是一位有智谋的绝顶谋士。

他知道要是沉晨没死,荆州军的实力得以保存,刘备一定会想办法夺回荆州,与孙权死磕,双方会持续大战,消耗实力,从而让曹魏从中渔利。

可沉晨一死,刘备势力大幅度衰减,又很难在江面上与孙权占到便宜,那么他很大可能会选择隐忍,与孙权握手言和。

到时候刘备一心一意取关中,孙权则攻伐南阳和淮南,曹魏两面作战,对曹操来说极为不利。

历史上就是这样。

关羽死后,刘备虽然发疯,为了给兄弟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但他死后诸葛亮还是延续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最终让魏国接下来几十年一直处于两面作战的形势,处境一度十分不妙。

现在的情况就与这个很类似。

郭嘉虽然不知道历史,但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唯一算错的地方只是刘备非曹操那般可以隐忍的枭雄,不管是沉晨死还是关羽死,他都会选择出兵报仇,还是会与孙权干一架。

但干一架之后不管结局如何,至少双方总归还是会联合在一起与曹魏抗衡。因为只有两个弱者联合起来,才能够抗衡拥有整个北方的曹操。

因此郭嘉明白,沉晨不能死。他需要沉晨带着荆州军回到益州,从而让刘备发起对孙权的战争。

这就是谋国者与孙权这样只有眼前小利者的区别。

也无怪乎后世人对于孙权的评价极低,有人粉刘备,有人粉曹操,甚至有人粉孙坚孙策,却几乎很少人粉孙权。

就在于他的格局实在是低得可怜,只顾蝇头小利,却没有雄才大略。

得知郭嘉的分析,众人思索了一会儿,赵俨率先开口道:“令君说得是对的,若是我们真把沉晨逼入死路,刘备实力大减,就有可能只守住江道,一心一意夺关中了。”

“嗯。”

于禁也点点头道:“是啊,江道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刘备只需要派精兵把守,孙权就夺不了益州。他们罢手言和,就得谋取北方,对我们确实不利。”

“那就这样,咱们绝不出兵,让他们狗咬狗。”

夏侯惇拍板道:“反正理由也有,不是我们不想救友军,奈何这大雨天气,雨具不足,不能前行啊。”

众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虽说这是调侃,不过当前的战略是对的。

真按照这样战略走,确实将来会让孙权和刘备内讧打起来。

但这个战略有个前提条件,沉晨真的已经到了绝境。

那么,他到了绝境吗?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晨,大雨已经下了三四天了,长江的水位也在疯涨。

今日清晨的江面上没有任何雾,但暴雨滂沱,浩瀚长江波涛滚滚。

吕蒙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面容有些憔悴地站在江陵城门上,远眺着北方,他看到沉晨军的营寨,此时冒雨无数密密麻麻的黑影出了营门。

这样的大雨天气根本不适合打仗,即便是穿着雨具,加上甲胃以及蓑衣吸水,怕是路都走不了多远。

但不知道为何,沉晨还是出门了,数万大军冒雨开始向江陵进发。

“快快快。”

江陵城楼上原本稀疏的士兵们纷纷开始向上拥挤。

在早上发现敌人异动之后,原本判断敌人不会出兵的吕蒙只能立即让士兵们从军营中出来,穿上雨具上了城楼准备作战。

其实今天早上还有个坏消息,那就是随着江水暴涨,城内的内河也因水门的水流涌入而蔓延,灌入了城池。

东城的地面在昨夜暴雨中地基下陷了一部分,竟然露出了一个地洞,原本结实的夯土被雨水冲刷,变成浑浊的淤泥,大量水流从地洞中冒出来。

那是之前沉晨挖的地道,原本是想着偷袭江陵,奈何他推迟了计划发动时间,改为暴雨来时再动手,弄得地道被水灌入而塌陷。

唯一对吕蒙以及沉晨来说都好的消息是目前仅有一座地道倒塌,另外几个地道,以及城墙目前还好像较为稳固。

因此吕蒙不用担心城墙塌了沉晨打进来,沉晨则不用担心城墙塌了把吕蒙吓跑。

二人各自都有小心思,自然不知道互相在算计。

等到上午食时刚过,暴雨还在倾盆下着的时候,沉晨的大军就毫无阵型地向着南方江陵的方向冒雨艰难前行。

地面湿滑,很多士兵踩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水洼,鞋子里都进了水,甚至摔倒的人比比皆是。

但大家都没有说什么,闷头前进。

因为沉晨在半个时辰之前,告诉大家,益州的援军到了,今日就至江陵,覆灭吕蒙,便在今日。

因此哪怕谁都知道雨天不适合打仗,将士们也毫无怨言地向着江陵进发。

而此时沉晨也与士兵们一样,步行前进。

前日趁着夜色,有诸葛亮派来的使者突破了孙皎的封锁,从崃口,也就是后世宜昌市北面的山区走陆路到了麦城,将黄忠已经出发的消息告知了沉晨。

虽然大雨出战对于船只来说也不是很有利,但历史上关羽也是在暴雨当中乘船大败曹军,可见风雨里也并非完全不能行船。

只是危险还是很有危险,毕竟长江风浪更大,连后世大船都有倾覆的危险,更何况古代木船。

但风险大就意味着收益更高,这一战最大的收益便是消灭江东和曹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让刘备集团消灭江东的时候,孙权无法抵抗,曹操无法支援。

所以哪怕有风险,也得硬着头皮上。

正如现在一样,沉晨披着数斤重的蓑衣,豆大的雨滴打在斗笠上,发出那种噼里啪啦的响声,还能感觉到雨点的重击感,让人都抬不起头。

雨水顺着斗笠往里面流淌,流到了沉晨的脸颊上,又汇入下巴滴落,他左右看看,士兵们全都闷头赶路。

虽然没有阵型,但至少无人掉队,也无人逃跑,谁都在为今日一战做着准备。

这令他稍觉欣慰的同时,还是心情十分紧张。

终究是到了决战的关口,就怕他们冲到江陵城外,万一按照原定计划用城外地道进去,地道塌陷了。或者像滑铁卢时一样,黄忠来晚了,那可就不妙。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谋划会不会顺利进行,人力有的时候,终究不能胜天。

沉晨抬起头看了眼天空,暴雨倾盆,大地一片汹涌。

江陵城外此时长江和彭蠡泽的水向着城内蔓延,水位已经涨了一丈多高,黄忠如果来的话,只需要把艨艟斗舰开到南城外,通过长江水路驶入护城河,就能从船上登进城里。

他们在外围的作用,便是拦截住吕蒙的溃卒。今日他们必须要把吕蒙消灭掉,然后再回头处理孙皎,顺江而下直取孙权,最后沿汉江北上消灭曹军。

这一仗任务艰巨啊。

沉晨艰难地挪动步伐,在半个多时辰之后,大军终于抵达了江陵城外,距离城池已经不足百步。

这个距离是箭失弓箭范围之内,可这样的大雨,弓箭起不了作用了。

城头上密密麻麻都是紧张的江东军。

谁也没有说话。

原本这个距离双方喊话是听得到的。

但在无比嘈杂的自然音面前,即便是几千人喊,也可能听得模湖不清,根本不知道对方在喊什么。

因此双方都陷入了沉默。

世间就好像只剩下瓢泼大雨,以及滚滚闷雷的声音。

“轰隆隆!”

两边对峙了大概半个多时辰之后。

忽然天地间爆发出一声巨响。

紧接着一股滔天巨浪从南面长江涌来。

江陵城内好像出现了一个爆炸般的声音,惊天动地。

所有的江东军都吓得手足无措,纷纷回过头去,因为那声音来自城内。

然后他们在灰暗的光亮下,隐约看到了南城方向,有浪潮涌入,城内地面,更是水流不断上升。

之前沉晨挖的几个地道,终于承受不住,全部坍塌。

而在巨大浪潮汹涌过后,露出了南城一角,令包括吕蒙在内,所有人都心中凉了半截。

江陵城东南方,靠近彭蠡泽与长江的那一角,地基塌陷了,小半边的城墙彻底倒塌,长江的水正呼啦啦地往里面灌。

城墙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