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四章 蘑菇战术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徐州数十万百姓没有人能够站出来找曹操报仇。

因为他们都死光了。

没有亲人活着,没有后人会记得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人举起手中的大刀,向着他们的仇人发出一声的怒吼“报仇”!

除了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留下一句冷冰冰的“泗水为之不流”以外,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

而黄门亭缯阳聚的上百位邓沈二氏的乡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至少还有很多亲人逃了出来。

或许对于这些死去的人来说,他们也没有奢望黄门亭剩余的乡老亲族能够为他们报仇,毕竟死去的人再有怨恨,也希望自己的亲人能活下去。

只憧憬着还有人记得他们,逢年过节,有个祭祀就足矣。

至于报仇这件事,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的亲人骑着骡子,向一座大山发起冲锋。那是自寻死路的事情,不会有人希望如此。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子孙后代都死绝了,连一条根都留不下来,若真这样,即便是亡魂也不会得到安息。

可活着的人,又怎么能够遗忘掉这股仇恨呢?

沈晨内心深处最大的仇恨,其实从来都不是曹操杀害了徐州数十万百姓。

因为那些人与他无关。

也许这么说很自私,但这确实是事实。

没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一些素不相识,素未谋面的人拼个九死一生。

就好像没有人会因为他人的苦难,而慷自己之慨一样。

这個世界上或许有少部分充满了至高理想的圣人会那样做,倾尽家财,救助一方。

但至少对于九成九以上的人来说,都不会如此。

沈晨也是个普通人,或许是穿越之前天性善良,让他保持着一种对被压迫的底层人民的同情心理。

有时候也上网看一些贫困家庭的视频。

明明自己也过得一般,却见不得人间疾苦。

捐钱,当义工,做好事,生活总要积极乐观一些。

可如今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煎熬。

因为他的对手是曹操啊。

那个统一了北方,横江赋诗,魏武挥鞭的曹操啊。

死在他手里的人成千上万,自己又凭什么能够站出来为那些逝去的人伸张正义呢?

所以从一开始,沈晨也仅仅只是想劝说宗族赶紧逃难,远离徐州。

可惜人微言轻,直到灾难到来,才堪堪有一些成果。

他救不了徐州几十万百姓,只能勉强救自己的宗族。但即便是那样,也失去了很多亲人和朋友。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那么大胆子与曹操为敌。

他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宗族亲人免受伤害,让自己家人能够活下去,仅此而已。

直到后来他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时代,与很多所谓的名人交流,与那些世家门阀子弟相识。

他才明白。

封建社会,本身就是黑暗腐朽与剥削压迫的代名词。

门阀世家子弟不会把百姓当人看。

战乱年代,诸侯军阀动则屠城、劫掠,祸害的百姓数以百万计。

饥荒、人祸、瘟疫,一旦世界开始变坏起来,人命像是秋天枯萎的落叶一样不值钱。

而且即便是和平年代,也并不代表你能安全。

遇到一个好的皇帝,还能稍微安稳。

运气不好遇到一个暴君,横征暴敛,肆意妄为,就是全天下百姓的灾难。

更重要的是这还只是最上阶层,底层百姓其实根本接触不到权贵。

他们遇到的是乡里亭长、乡老、县吏之类的底层吏员,稍微不如意,就有可能被这些人整得死去活来。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

还有县里的豪强、世家、门阀,要破灭一户百姓轻而易举。

关羽后来威震华夏,武力高超,因年轻时杀了县里豪强,就被迫背井离乡逃到幽州。

臧霸曹魏镇东将军,年轻时得罪太守,逃亡进泰山深处十几年,一直到黄巾之乱天下法制崩溃的时候,才能出来。

即便是那些名门世家也不一定能安全,袁绍曹操在兖州、冀州杀的名门世家不计其数,还有河内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也杀了大量官员、名士。

这个世界烂透了。

大汉像是一座金字塔,上面的任何一层,都能压迫得底层人民喘不过气来。

除极少数以外,大部分诸侯、军阀乃至于黄巾贼寇,只要手里有兵马,有能够行使的暴力手段,他们就一定会对底层百姓进行压迫与剥削。

沈晨自小长在乡亭里,虽然因为邓沈二氏是当地大族的关系,遭受的压迫和剥削不多。

但他亲眼见过的和自己感受到的,数不胜数。

然而即便是如此,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

人不能因为善良而选择危险的道路。

同情归同情,可那时的沈晨,也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保全宗族就已经很不容易,何谈去给别人报仇呢。

一直到那一柄杀戮的屠刀,悄然降临在他头上,几乎险之又险地,从他的脖间擦过。

他才明白,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刀斧总有一天会加于已身。

沈晨从来都没有忘记过,缯阳聚那一夜的屠杀,亲眼见到隔壁七叔被人砍死,无数邓沈二氏的亲族被人当作猪羊一样宰杀的一幕。

就连他自己,也像一只老鼠一样,在大火中蜷缩在沟渠里瑟瑟发抖,祈求着曹军士兵不要发现他。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再到来荆州之后,三年的人生经历让沈晨知道。

如果自己再不做点什么,迟早有一天会生死族灭。

就如同后世著名美剧《纸牌屋》里,那位无足轻重的抗议者被捆在国会山门口,叫得再大声叫得再凄厉别人也只会把他当作透明人一样。

真正要让别人重视自己,唯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如果沈晨麾下有二十万精兵,曹操还敢屠杀他的宗族,杀戮他的亲人吗?

因此从那以后沈晨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保护自己重视的人,完成心中的理想,那么就让自己壮大!

于是他在荆州费劲心思强大家族,帮叔祖上位,拉拢不受重用的甘宁,囤积粮草,打造武器装备,便是为了今日。

湍水左岸,正是二月仲春时节,清风吹拂着岸边杨柳,已经长到没入脚踝的野草蓬蒿在风中摇曳。

沈晨立于一处离地面垂直高度大概三十多米的小山坡上。

这个位置在后世其实也就是十二楼左右的高度,离曹操并不是很遥远,双方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他骑在马背上,冷冷地注视着曹操。

对于汉朝古人的三观,他已经算是有了一定了解。

现在也明白,这些所谓的名门世家是什么想法。

因此他也没打算说服曹操以后不要搞大屠杀。

既然大家三观不太,那自然也没什么好聊下去,打就是了。

在那一声“报仇”之后,沈晨身后千余黄门亭士卒,顿时爆发出剧烈怒吼。

刹那间无数箭支铺天盖地而来,像是要撕裂虚空,将曹操位置覆盖。

“叮叮当当!”

左右亲卫立即上前举盾,掩护曹操和曹洪往后撤退。

“杀!”

曹操目光死死盯着沈晨,长剑指着沈晨道:“谁能杀死或者生擒此人,封亭侯,赏千金!”

“哼。”

沈晨冷冷一笑。

封亭侯,赏千金;曹操倒是好大手笔。

按理来说,他不过是个司空,根本没有资格给别人封侯。

但如今刘协在他手里,他还真是想给谁封就给谁封。

比如夏侯惇、曹洪、乐进、于禁等人,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受封。

因此这个许诺对于底层士兵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

一瞬间曹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往前冲,反倒是张绣的西凉军隐隐有些惶恐不安。

毕竟他们前日才大败,今天再面对曹军,难免有士气低落的感觉。

好在关键时刻,“呜呜呜”号角长鸣声音响起。

北面旷野之上,陡然出现一支军队。

甘宁成功地完成了狙击于禁的任务,回来支援了。

原来沈晨一看这地形,立即就猜到曹操肯定会选择派偏师绕道。

所以他让张绣在河边阻击曹操拖延时间,又领黄门亭士兵助阵,这样张绣的军队总数就接近八千人。

虽然还是比不过曹操,但人数基本持平,何况还是在占据有利地形打阻击战的情况下。

而甘宁则先往北去截击于禁,故技重施,在于禁偏师渡河的时候,派船只撞断桥梁,分割战场,然后吃掉一部分曹军。

等打退这股曹军的偏师之后,马上回来支援,赶到战场,立即变成以少打多的情况。

要知道此刻曹操原本是有一万五千人马,但让于禁领三千人绕道,这样身边就只有一万二千人,而且还有一部分后军没有渡河,左岸人数不过七八千。

反观甘宁抵达战场后,他那边五千人加上张绣沈晨八千人,总兵力就达到了一万三千人,在短时间内兵力居然比曹操的还多。

这套战术如果有后世人熟知我军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这TM不就是照抄几位开国元帅和大将们的打法吗?

在己方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先派小股部队牵制敌人主力,然后主力蚕食敌人的偏师,慢慢削弱敌人的力量,最终等敌人的实力严重受损,再一举将对方歼灭。

后世很多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们,都喜欢用这套战术。譬如徐帅的大胆分兵、声东击西,以及彭帅的“蘑菇战术”都是此类打法。

现在沈晨也算是有样学样,把这一套直接搬用了过来,而且活学活用,运用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上来。

这个时候他就很感谢他父亲老沈。

老沈很喜欢这些,家里买了很多讲述当年伟人以及开国元帅们如何披荆斩棘缔造新时代的书籍。

沈晨高中大学那段时间闲着没事也看了不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此刻当甘宁抵达战场后,形势顿时大变。

张绣见援军到来,大喜道:“援军来了,曹军势微,此时不冲杀他们,更待何时,杀!”

“杀!”

西凉军士气大振,发出震天怒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