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三章 曹叡亲追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建兴元年六月初,曹魏迁都邺城。

正如沈晨预料的那样,曹叡并没有疯到走孟津渡口从河内郡去邺城的路,而是走相对安全的往东过虎牢关,至酸枣,然后北上到原武、白马,从黎阳渡河回去。

董卓之乱后,洛阳彻底残废,到刘协东归,刘表派人去修缮过,将原本残破不堪已是一片废墟的洛阳修筑起一点宫殿。

等曹丕篡汉时,因为洛阳的特殊地理,被曹丕定为首都,他才正式开始大兴土木重建。

经过数年修葺,洛阳又慢慢有了曾经的一点样子,之后曹丕又大量迁徙人口以及在洛阳周边屯田,开垦田地,吸纳流民,让洛阳聚集百姓。

史料记载,到三国后期,曹叡曹芳这段时间,洛阳的人口大概在三十万上下,因此在此时洛阳又渐渐恢复了一些繁华,人口也有那么十多万到二十万人。

曹叡东迁回邺城之时,洛阳恢复得还不如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如现在这个时代的襄阳,但在北方也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所以搬迁工作还是非常麻烦。

不仅财产和物资要迁走,还有人口也要离开回到邺城。也幸好去年宿麦是在今年四五月份成熟,上半年的收成就可以带走,不至于留下什么损失。

但即便如此,浩浩荡荡的迁都队伍也还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离开。等到六月十日的时候,曹叡才刚刚抵达白马渡口准备渡过黄河。

此刻白马以北,广袤平原上,河堤高矮有坡度,如果站在高坡上远眺,就会看到西面沿岸连绵不知道多少里,至少有十几万人的规模正在顺着河边缓缓向东北方向前行。

渡口处密密麻麻无数船只并列,前面的人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登船,后面的人则继续向着渡口挪动,而在渡口南面的一处高坡上,曹叡正远眺黄河岸。

他的身后是天子銮驾以及数千护卫曹军,今日按照计划至少要渡过去三分之一人,然后在接下来几天内,所有人都要渡过黄河回邺城。

曹叡在这里不仅是视察整个渡河工作,同时还在等待着各地公文战报,以防止在他渡河时有关键信息遗落的问题。

要知道曹叡也不算是无能昏君,历史上他也曾两次亲征,虽然两次亲征一次因马谡失利,他才刚到长安诸葛亮就撤兵。一次因孙权无能,他还没到淮南满宠就帮他击败了孙权。

但不可否认的是,曹叡跟他父亲和祖父一样,是一位能干大事的明君。现在已经到了曹魏极为关键的时刻,他必须随时知道前线的情况,以做出应对。

哪怕他的底牌已经快空了,哪怕现在曹魏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但他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至少也必须做点什么来挽回局面。

密谋西线汉军,就是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毌丘俭还没消息吗?”

曹叡问。

他身边的是尚书台的徐宣,原本全国政务是归司空兼录尚书事的陈群在处理,这样的公文也会由陈群来做。

但现在陈群已经提前去邺城安排新都城的事宜,所以他身边只有卫臻董昭和徐宣。

徐宣回答道:“陛下,镇北将军之前回信,已经控制住了刘豹刘去卑等人的家眷,他们也愿意继续联络汉军,引汉军至沁水,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回禀的。”

作为曹叡最信任的亲信之一,毌丘俭之前是洛阳典农将军,负责的是洛阳守备部队以及屯田兵马,现在派去并州,被委任为了镇北将军。

曹叡还是脸色没有任何变化,现在他对北面来的消息是又期待又紧张,期待的是希望计划能成功,紧张的是汉军强悍,如果计策失败了的话,又失了并州,那连带着洛阳、河内、河南等郡恐怕都守不住。

到时候司马懿的主力要面对汉军西线和中线的两路夹攻,夏侯渊那边又没办法支援司马懿,一旦夏侯渊那边行动,关羽那边也会马上进攻,到时候三路汉军打两路魏军,万事皆休。

所以曹叡眼下的心情十分复杂,他已经输不起了,再输下去,丢完关中丢淮南,丢完淮南失河东,接着就是洛阳、河南、徐州、青州、河北,再就是没得输了。

因而这次也算是孤注一掷,利用匈奴人的叛变进行反制,也不奢求能全歼西线沈晨军,只需要打退他们,把他们打回关中,让曹军有个喘息的时间,等再过个三五年,新军能训练出来,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

“唉。”

曹叡长叹了一声,背负着双手远眺黄河岸。

正是盛夏时,黄河波涛滚滚,南岸绿草坡地被风吹得飘飘荡荡,密密麻麻的人群徐徐经过河岸,涌入渡口,乘船向着北面的黎阳渡口而去。

炽烈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清风徐来,将曹叡的衣角吹得猎猎作响。他迎着东边朝阳看向北方,目光不喜不悲。

山坡下忽然有一骑飞奔而来,急匆匆来到山脚,验明身份之后,骑士满头汗水地到了曹叡身后,单膝下跪向他禀报道:“报,陛下,并州急文。沈晨主力数万大军,向端氏进发,往沁水去了。”

“确定是沈晨主力吗?”

“是的,不仅旗帜是“沈”字大旗,军队数量也连绵十余里,至少有五六万之众。”

“好!”

曹叡蓦地回过头看向众人,脸上大喜道:“沈晨上当了。”

董昭和卫臻连忙拱手道:“恭喜陛下。”

骑士又道:“但是他们有一支偏师,从中条山东垣县进发,我们在箕关的斥候侦查,打的是“庞”字旗帜,应该是敌将庞德,人马约一万余人。”

“唔预料之中的事情。”

曹叡微微点头,沈晨佯攻洛阳的事情他和他的谋士团都能猜到。

对方不可能不分兵佯攻洛阳。

就好像围魏救赵这个经典成语一样,实际上齐军根本没有包围魏国大梁,而只是派了小股部队做疑兵佯攻,引诱魏军回来。

这次曹叡他们的谋士团也是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沈晨如果想强攻并州或者洛阳的话,一定会遭到毌丘俭的强力阻击。

虽然不一定能输,但既然有匈奴人这个内应保证赢,他肯定不会选择可能打不破并州或者箕关攻取洛阳的策略。

所以如果把他们换到沈晨那个位置,必然会选择联合匈奴人里应外合,先拿下地理至关重要的并州再说。

毕竟攻打洛阳需要面对魏军的严防死守,攻打并州则有匈奴当内应帮忙,面对曹军的胜算非常大。

而且现在曹魏已经迁都邺城,洛阳的作用没那么大了。

相反并州更具有战略意义,一旦并州到手,别说洛阳,整个河北都要遭受到汉军的威胁,因此沈晨不可能蠢到不想得并州。

但既然要联合匈奴人实取并州,那么肯定不能把战略意图摆得那么明显。因而沈晨大概率会分兵突袭箕关道和陕县,佯装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引曹军回援。

曹叡以及他的谋士团都想到了这一点,那么现在得知有一支偏师出现在洛阳,他们自然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唯一让人觉得有点奇怪的是,汉军难道就没有从陕县发动进攻吗?

按理来说,真要佯攻洛阳,做戏做全套的话,肯定是两路同时出击才对,崤函古道那边也不可能没动静。

当然。

也有可能目前情报还没有送上来。

汉军的动向离并州和箕关比较近,魏军斥候探马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对方的行动。

而崤函古道那边由于魏军全面从潼关撤离,导致目前也就只有在新安和渑池一带有那么几百魏军看守,消息有些延迟也正常。

想到这里,曹叡沉声道:“告诉仲恭,要他务必小心。哪怕是对汉军设伏,也要谨慎为主。特别是匈奴人,一定要看紧他们。万一他们在关键时刻没有向汉军倒戈,而是对付我们,那就糟糕了。”

“唯!”

骑兵信使立即回去。

等他走后,曹叡才像是松了一口气,环顾左右道:“现在只需要仲恭能够看紧住匈奴人,必让他们不敢再叛,那就万事皆安了,相信这一次沈晨不会再有那么好运。”

卫臻说道:“现在沈晨根本不知道匈奴人复叛,等他兴冲冲地到并州,以为可以联合匈奴人突袭我们,却被伏击的时候,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心情。”

“哈哈哈哈哈哈。”

曹叡想到这一刻,顿时心中阴霾尽除。

沈晨多年伐曹,对曹魏势力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已经成为宿敌。

他们祖孙三代每一代都要和沈晨打仗,从曹操开始就不是很顺利,到曹丕和他这一代,几乎没赢过。

如果能够大胜沈晨,甚至除掉他的话,那对于曹魏势力的士气提升,恐怕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一想到这次他能够获胜,就不由得高兴了许多。连日来的忧虑,也得到了缓解,心情比之前,却是好了不少。

但旁边董昭却泼了一碗冷水道:“陛下,沈晨诡计多端,就怕他即便兵进并州,也没有按照原定部署行动,万一他屯兵在沁水,疑而不进,该如何是好?”

“我相信仲恭会有办法的。”

曹叡环顾几人说道:“我们定下计划是让汉军至高都县,让匈奴人在城外,然后他们佯装叛投,汉军与匈奴人合围高都,等攻打城池的时候,匈奴人突然再叛,进攻汉军,此里应外合,打败汉军。朕就不信,沈晨会看着唾手可得的并州疑而不进。”

“沈晨为人狡诈,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希望一切顺利吧。”

卫臻叹道。

“嗯。”

曹叡点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骑士疾驰过来,向曹叡汇报道:“报,陛下,百官公卿登船的时候,发现呼厨泉不见了。”

“什么?”

曹叡皱起眉头道:“怎么回事,没有看到吗?”

骑士说道:“迁徙的时候太乱,我们的兵力又必须维持秩序,很难一直看着。”

十几万人迁徙,纵使有魏军维持,那也势必会造成极为混乱的局面。

所以曹叡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派人看着呼厨泉,更何况呼厨泉身边还有几十名族人作为家眷,除非那点魏军完全不去维持秩序了,全都盯着呼厨泉一个人,否则根本不可能跟二十四小时盯着他。

归根到底,还是魏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导致兵力严重不足,不然的话,若曹魏根基尚在,迁徙的时候至少有好几万中央军维护,不可能让呼厨泉跑掉。

得知呼厨泉不知所踪,曹叡大怒道:“此獠果然有异心,立即派人去延津和孟津渡口,一旦抓到,立即斩杀!”

“唯!”

骑士便马上离开。

等他走后,曹叡才气恼道:“匈奴人果然不可信。”

唯有董昭狐疑道:“陛下,臣不解。”

“哪里不解?”

“匈奴人既然已经被我们知道了他们打算叛投的事情,呼厨泉要是聪明的人,就乖乖跟我们联合才是,他为什么要逃跑呢?”

“这还不简单。”

曹叡冷笑道:“刘豹刘去卑等人密谋投汉,完全不管呼厨泉的死活,他大抵是知道他在匈奴人当中权力已经被架空,恐怕已经对刘豹等人心灰意冷,不敢有所奢望,害怕被朕清算,这才逃离吧。”

“那就更不该跑了。”

董昭说道:“若呼厨泉已无实权,他就不应该想着回到部落里去,而应该跟紧陛下,央求陛下惩治刘豹刘去卑等人,好夺回自己的权力,怎么能离开呢?”

卫臻得到提醒,顿时睁大了眼睛,说道:“这说明呼厨泉一开始就不想继续留在大魏,他一开始就是想投汉的!”

“可是现在刘豹刘去卑他们如果他投汉,那他们的家眷和族人?”

曹叡挠挠头道:“这些呼厨泉都不管了吗?”

董昭皱起眉头道:“刘豹刘去卑都不管呼厨泉的死活了甚至可能呼厨泉本就是投汉的幕后主使,他早就想趁着迁都混乱的时候逃离,只是没想到我们的人会截获他们准备投汉的消息而已。”

“若呼厨泉就是幕后主使,他们的家眷已被擒拿,难道完全不顾质子死活?”

曹叡同样皱眉不解。

但卫臻却道:“匈奴人,蛮夷也,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岂有亲情乎?何况沈晨也不一定会在意匈奴人的死活,若是呼厨泉一心想投奔伪汉,他必然会把消息送出去,那.”

曹叡顿时醒悟过来,喝道:“必不能让呼厨泉回去,朕要亲自去追!”

说罢翻身上马,对左右亲卫说道:“走!”

当下数千魏骑,浩荡西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