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道路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沈晨下山了。

宋忠对外宣称沈晨经义已超过了他,自己没有什么可教他的了。

所以这不是被赶出山门,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年师徒情分,也算是给个体面的离开。

只是对于沈晨来说,骤然离开了待了三年的地方,难免有些失魂落魄。

回去的马车上,五岁的周不疑抬起头看着十二岁的沈晨盘膝坐在那里,低着头默然不语,就问道:“阿晨兄。”

“嗯?”

沈晨扭过头看着周不疑道:“怎么了?”

“你不想离开书院是吗?”

周不疑问。

沈晨笑了笑说道:“何以见得?”

“因为你并不高兴。”

周不疑说。

沈晨想了想说道:“不高兴不代表我不想离开,虽有不舍,但终究道不同不相为谋,早些离开也好。”

周不疑就问道:“那兄长的道在何方?”

沈晨认真回答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便是我的道。”

“什么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学到的知识,你要亲自去检验。就好像书里说海是咸的,你只有去品尝之后,确定它是咸的,才能认为学到的知识没错。”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可是人们总是觉得书里就一定是正确的,往往会不去亲自检验,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受到其它的影响,即便明知道是错的,也会固执己见。”

“那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利益。”

“利益?”

“是的,先哲让我们忠君爱民,但人们总是嘴上这么说,行事却从来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对自己有利就忠君爱民,对自己不利就嘴里说着忠君爱民,实际上却欺辱天子,屠戮百姓,你觉得这是对的吗?”

“自然不是。”

小不疑摇摇头,认真地说道:“书里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若只是嘴上讲而没有行动,或者说嘴上讲的和行动自相违背,那当然就不是君子所为。”

沈晨笑道:“你真聪明,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却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遵守,一旦涉及到自己利益得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性忽略掉这一点。所以我们没办法去管别人,就只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便是知行合一。”

“我明白了。”

周不疑认真地点点头:“我一直觉得兄长说的很有道理,以前听那些人说解经义,却只会死板译读,丝毫不知道其深意。唯有与兄长在一起之后,我才明白那些大道理,所以我宁愿离开追随兄长,也不愿意待在这书院里。”

沈晨摸了摸他的脑袋,微笑着说道:“我不敢保证你做的选择是对的,但至少我不会让你误入歧途。始宗先生说让我照顾你,但却不知道他愿不愿意让你追随我,还是先问过先生再说吧。”m.jújíá?y.??m

周不疑却说道:“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学,我虽年方五岁亦志于学,不管学什么,都是我的志向。舅父虽是长辈,却不可夺我志,这是我的心中向往的事情。”

“好家伙,我算是知道你为什么叫不疑了。”

沈晨大笑道:“孔子四十而不惑,你尚不过五六岁,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志向,无愧为不疑,比我小时候厉害。”

“嘻嘻嘻。”

周不疑弯着眉毛傻乐,眼睛眯成了月牙。

西汉的时候是有双名的,但到了东汉以后,双名却变成了贱名。

这是因为王莽时期双名贱成了陋习,最终被东汉继承了下来,一直到两晋南北朝才被打破。

可周不疑却是很罕见的双名,他的舅舅是荆州别驾,家族也非贫民,不可能不知道双名在当时容易受到歧视。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周不疑最开始没有起名字,或者只有小名。

等他过个两三岁的时候,渐渐增长了智慧,因为周不疑非常聪颖,像曹冲一样,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这才取名不疑。

在当时这倒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古代的小孩刚出生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取名字的,顶多取个小名或者乳名,什么狗蛋黑猪之类的贱名好养活的说法从春秋战国就有。

到汉末三国时期,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比如汉宣帝刘询小名叫病已,曹操的小名叫阿瞒,臧霸的小名叫奴寇,李通的小名叫亿万,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吕蒙的小名叫阿蒙,沈晨的小名叫阿晨。

另外还有文鸯的真实姓名其实叫做文淑,“鸯”是他的小名,结果后人都以为他叫文鸯,不知道他的本来名字,这就像大家把曹操的名字叫成曹瞒,刘禅的名字叫刘斗,臧霸的名字叫臧寇一样离谱。

因此周不疑能够冒着当时单名贵,双名贱的习俗取不疑两个字,就足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从小就是神童,如孔子四十不惑。

难怪后来去了许都能跟曹冲这样的天才玩在一起,两个人都是高智商,放在两千年后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水平,自然物以类聚,成为了童年玩伴。

马车缓缓行驶,约半个时辰后,车停在了邓洪家门口。

沈晨现在也没地方去,自然只能回叔祖家。

得知他回来,蔡氏抱着沈晨五个月大的舅父出来问道:“阿晨,怎么回来了?”

“祖母,我下山了。”

沈晨凑过去,看着自己那舅父逗弄道:“阿丑又长漂亮了,粉嫩嫩的,看来应该换个乳名了。”

蔡氏咯咯笑道:“是啊,刚出生的时候皮邹巴巴的像个老头,就给他取名阿丑,几个月下来,却是愈发的好看,对了阿晨,吃饭了没?”

“倒是有点饿了。”

“那我去吩咐后厨给你准备些吃的。”

“好,谢谢祖母。”

沈晨扭过头看向周不疑道:“不疑,先跟我去后院吃点东西,晚些我带你去你舅父家,说说这事。”

“嗯。”

周不疑点点头。

二人去了后院沈晨的房间。

虽然他在襄阳的时候要么就住在书院,要么就到处和王粲他们一起访友住在外面,但邓洪家永远都给他留了一间屋子。

位置是在后院的主卧边上,独立的一栋院子,外面是个书房,里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

里面有很多都是没有注视的普通儒家经书,其它大儒注视的经书倒也有,不过非常稀少,这种东西即便是市面上和世家大族也不多,很少能够弄到。

周不疑四处扫视,看到书房七八个书架,琳琅满目的书籍,大为惊讶道:“阿晨兄,你这里有好多书啊,我家都没有这么多书。”

沈晨笑道:“这些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在书院抄的,还有的是买来的,不过倒不是什么珍贵的书籍,只有那边那几套比较稀少,有一套子国公的《古文尚书注》,季长公的《老子注》,子良公的《论语章句》,都是我从书院摘抄下来。”

两汉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大儒学者,但顶尖大儒的著作却非常稀少珍贵,即便是世家大族,能有一两套真迹就足以当作传家之宝。

沈晨当然搞不到真迹,就只能自己抄写临摹,这也是他闲时做得最多的事情。

周不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在进门口左侧最里面的书架上摆了数十套竹简,就问道:“我能看看吗?”

“当然可以。”

沈晨说道:“你随便看吧,我刚好要想一些事情,就在院子里,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过来问我。”

“好。”

周不疑点点头,欣喜地向着书架走去。

他自幼聪明过人,2岁就已认字,4岁的时候就看了很多书,现在虽然不过五六岁,却已经算是博览群书,有了自己理解,这为他将来十几岁就能写文论四首奠定基础。

沈晨也非常欣赏他,要知道后世大部分小孩的认字年龄是3-5岁幼儿园开始,6岁上小学就开始正统学习,可这并不代表天才就要循规蹈矩。

11岁上少年中科大的天才也不是没有,因此像周不疑这种千万人里才出一个的顶级天才,确实难得一见,要好好培养。

见他看书去之后,沈晨自己则出了书房,来到院子里。

院子中央有一颗树,虽然不如书院那颗千年老树那么硕大,却也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正是春日,阳光暖暖洒下,徐徐清风吹拂着树梢,树叶微微晃动,发出婆娑声响。

沈晨让外面的奴仆找了一张席子,然后盘膝坐在了树下,脑中开始思索。

在书院三年,一朝与曹操为敌,却是没想到被赶下了山。

这种情况倒也不奇怪,别说是他,就连刘表都无数人劝着投降曹操,每次与曹操为敌,都有不计其数的人起来反对。

还有像长沙太守张羡那样,因为更愿意效忠于朝廷而不愿意效忠刘表,在官渡之战前夕,发动叛乱,导致刘表无暇顾及北方,最终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胜利的情况。

如果说没有汉献帝刘协这张王牌的话,张羡是不可能发动叛乱的,一旦刘表出兵,曹操官渡之战必败无疑,可见刘协这块招牌为曹氏带来多大利益。

只不过刘表能够压制住投降派的原因在于他是荆州牧,只要他不想投降,投降派势力再大也拿他没办法,反而会被他反噬杀了不少人。

而且蔡瑁蒯越等人虽然也是投降派,但因为与刘表牵扯过深而无法明着劝他投降,所以只能在他死后劝刘琮归附曹操。

沈晨没有像刘表那样的势力,如果公然在荆州这个投降派扎堆的地方高喊抗曹大旗,估计得被锤到土里去。

因此他必须给自己找一条道路,否则在荆州这片土地上,可能会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这就是现实。

那么他应该走哪条道路呢?

沈晨闭上眼睛,在心中迅速思索起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