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九章 进位汉中王与南北对立的开端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太史慈的忽然离世让刘备充满了悲伤,让沉晨十分意外。

原本以为他躲过了历史轮回,将会开启新的篇章,没想到终究还是死在瘟疫之中。

霍峻和太史慈是刘备安排在僰道的后方伏兵,兵马都由荆州抽调而来。

当时淮南瘟疫流行,感染至赵云、黄射军中,以至于西陵军和江夏水军,还有江夏围湖造田的百姓死伤惨重。

也许那个时候瘟疫就是顺着长江而上,一路波及到了江州、符节、江阳、僰道等地,进而扩散至巴蜀。

刘备军团中除了太史慈和霍峻两位高级将领以外,中层军官也死伤不少,底层士兵也有大量感染。

唯一的好消息是沉晨控制得及时,没有让疫情再次扩大范围,及时制止了更大的灾难发生。

可霍峻与太史慈还是病死了。

但这就是人生呀。

刘备伤感不已,亲自回了蜀郡,厚葬了二人,善待他们的子嗣,又令黄忠为将,统领这支军队。

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瘟疫,令汉末最后的三大诸侯都偃旗息鼓。

曹操后方瘟疫横行,以至于田地无人耕种荒废,粮草渐渐难以维系,不得已放弃西凉,撤兵回了长安。

刘备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瘟疫造成人人自危,特别是前线粮草。

如果要保障武都粮草供应,荆州与益州之间又必须持续通航往北运粮。

可淮南和南阳持续输入疫情,随着长江又流入巴蜀,霍峻与太史慈就是因为从荆州传过来的瘟疫而病死,导致后方安置的七万伏兵,损失了差不多一两万人。

在这种局面下刘备也无力再争夺凉州,只在武都安排了少数兵马和官吏进行治理,撤兵回了汉中,积攒粮草准备下一波大战。

孙权那边的情况跟曹操差不多。

虽然曹军前线大将李典也在此时染病,至年末时病故,合肥只剩下薛悌和张辽驻守。

江夏水军统领黄射也感染了瘟疫,好在幸运的是在病死之前,张仲景及时赶到,成功把黄射救回来,而江夏水军和西陵守军死伤了小半。

但周围敌人遭重,孙权也好不到哪里去。

淮南是疫情重灾区,鲁肃凌统相继得瘟疫病死,军中染病着十之四五,治下人口也大规模衰减,使得他难以维系,退兵回建业休养生息。

一时间,原本各路人马都已经造势,为即将而来的大战做准备,却因突如其来的大瘟疫,导致战事陷入停顿。

当初曹操以郭嘉之计,打算先攻孙权,令孙权取信于刘备,再引孙权攻打偷袭荆州。

孙权也是顺势而为,做好了偷袭荆州的打算。

而刘备也是将计就计,故意在西凉关中与曹操决战,做出主力都调往北方,荆州空虚的假象引诱孙权来攻。

但眼看戏台子都已经搭好,演员也即将就位,突然席卷天下的瘟疫却令三方都措手不及。

即便是大概知道历史走向的沉晨,又如何能预料得到这种事情发生呢?

毕竟他只看过《三国演义》,也没看过史书。

所以他只能做最大努力。

好在经过大半年的行动,荆益瘟疫基本被控制住,到建安二十三年年中的时候,北方瘟疫也慢慢平息了下来。

沉晨派出去很多医师,带着药方行走北方,如逆行者,四处往疫情发生之地而去。

他们每到一处,便抓药救治疫民,旁人问起来,就说是南阳大医张仲景找到了对症药方,南阳大儒沉仲子不忍天下疫民受苦,派他们来救治。

仲子在古代的含义是次子的意思。

沉晨有一个亲哥哥叫做沉忠,所以沉晨为自己取沉仲子为大儒名号,他着作的书籍流传于北方,都是用这个名号刊印在封面上,表明作者是谁。

但世人谁不知道沉仲子就是南阳沉晓卿?他十余岁就悟到“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天下读书人所推崇。

因此虽然曹魏百姓与他为敌对关系,却自此被魏国百姓所尊敬。

曹操当然不知道什么叫文化入侵。

当时也没什么文字狱,大儒学者抨击皇帝官府是常有的事情,有汉以来只有一个文字狱,那就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处于腰斩。

就连党锢之祸都不是文字狱,而是太学生跟着三君杀进皇宫要处死宦官失败,导致皇帝对外戚和党人大肆打压。

孔融也非文字狱而死,他早期骂曹操的时候太多了,天天骂也没见曹操弄他。

他的死是因为自身属于汉献帝刘协的保皇派老臣,阻碍了曹操中期权倾朝野的道路,大批保皇派被清洗,剩下朝臣全变成曹操爪牙。

所以沉晨的书经在北方流传,书中对于底层的剖析,对于世家大族的利弊解析,也在北方传阅。

甚至因为对于世家大族圈禁土地,豢养奴仆以至于造成国家的衰败进行了批判,反被世家大族认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从而被他们禁止对外或者向民间流传。

倒是曹氏等统治阶级却非常认可他书中的话,曹操以前时常把他的书交给曹丕、曹植等人观看,默写并背诵全文。

毕竟沉晨在书里说过,最高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底层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统治者与底层民众才应该是相辅相成,君离不开民,民也离不开君。

只有官僚阶级和世家大族阶级利益才一致,都是为了自己家族利益,选择剥削百姓。

这样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国家越来越衰败,最高统治阶级,如曹魏的曹氏,季汉的刘氏,东吴的孙氏将失去人口、土地、粮草,世家利已而害国,从而让国家被外敌吞并。

因而曹操不仅认可沉晨的话,还希望能够在北方进行这样的变革。

只可惜他早期对颍川和兖州士族妥协,以至于北方士族力量再次兴盛起来,世家力量空前强大。

而且他还需要世家大族的力量帮他支撑起朝堂,免除后顾之忧。像他魏王麾下的臣子几乎全是世家,根本没办法学刘备打压世家。

孙权那边也一样。

几次大败让孙权不得不更加倚重江东士族。

甚至孙氏几乎和世家共治吴地。

江东世家里每天叫嚣着让孙权投降曹操的不胜枚举,让孙权头痛不已。

要不是刘备在荆益之地打压世家,拿走他们的土地人口,估计江东士族早就掀翻了孙氏投奔刘备,而不是让孙权投降曹操了。

因此种种,曹操孙权只能推广沉晨的学说,想要把这些打压世家的学说深入人心,以培育寒门子弟。

却不敢真地打压世家大族。

这导致沉晨的学说渐渐发扬光大,在荆州已经是开了一派宗师,在其它地方亦被尊为一代大儒,多有寒门及底层士人自称沉氏弟子。

一时间北方到处都流传着沉晨以及张仲景的医者仁心。

建安二十二年就在这场大疫中渐渐落下帷幕,一直等到建安二十三年年初,荆益之地疫情基本平定,刘备才趁机再次出兵,夺取了西凉。

韩遂此时已经病故,阎行之前反叛了他,投奔了夏侯渊,但之后曹操势力因疫病退出西凉,在韩遂死后,西凉就没人占据。

作为三家中率先平定疫情的人,刘备趁此机会,立即派张飞、马超、李黑等人为将,自己亲至天水,夺取凉州。

马超所到之处,西凉望风而降,贾诩法正建议刘备迁移凉州百姓至汉中,刘备深以为然,遂尽迁陇西、金城、汉阳三郡汉人百姓回了汉中,留下大量羌人。

曹操也迁民了。

但他当时占据的地方是汉阳郡、安定郡和北地郡,由于汉阳郡属于前线,曹刘交战,不便迁民,且他还需要征调民夫运粮,使得他当时未迁汉阳民众。

在汉末的汉阳郡,也就是后来曹魏的天水郡冀县,有一名十七岁的少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沉晨的经义。

历史上在他成年之后,郡里考虑他父亲的功绩,于是征召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之后又召为凉州从事,赐官中郎参军。

如今却因刘备开始与曹操争夺西凉,并且在曹操退兵之后,夺取凉州,而跟随大部队迁移至了汉中郡。

少年姓姜,名维,字伯约。

曹操在一个多月后才得知凉州已经被刘备占据的消息,于是连忙准备出兵。

建安二十三年年中,曹操尽起大军十万,加上镇守关中的十万大军,总计二十余万人马,浩浩荡荡,开赴西凉。

双方再次于街亭对峙。

但由于北方疫情还未完全平定,以至于曹操仓促起兵,在对峙了三个月后,后续粮草没有及时跟上,不得不又撤回长安。

刘备派张飞马超追击,又令关羽兵出褒斜道,夹击曹操大军,取得了陇关大捷,郿县大捷。

两次战斗曹军死伤了不少人马,狼狈逃回了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靠近西凉和关中的汧县、渝麋、雍县、陈仓、郿县、杜阳等地,皆被刘备占据。

一时间刘备军声势大振,颇有一举吞并关中之势。

而趁着这次大捷,群下劝进刘备为汉中王,刘备于是在汉中进位,并上表汉献帝,请他批准。

然后在汉中沔阳设立坛场,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三军整齐列队,众臣肃穆陪同,读罢众臣的上表,给刘备带上王冠,称汉中王,治所设在江州。

其中汉中王向汉献帝刘协劝进刘备的表奏当中,有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长史领中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镇军将军沉晨、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建威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横波将军黄射、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人,送至陈都,由汉天子刘协定夺。

只是这封劝进表当然到不了刘协手里。

现在大汉名义上的首都是陈留郡的陈留县,名为陈都。

但实质首都是在冀州魏郡的邺县,号为邺城。

所以这封上表很快就到了曹操手中。

他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刘备,也要恶心刘备,因此就让人写了以刘协口吻的呵斥诏书,盖了传国玉玺,又发送了回去。

可惜这封诏书才刚到郿县,还没有送到汉中去,就被张飞撕碎,权当无事发生。

于是刘备就在汉天子刘协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为了汉中王。

就像刘协根本不想封曹操为魏公和魏王一样,这个时候即便是孙权给自己自封个吴王,他也已经再没有插手的权力。

这对于刘协来说,未免不是一种悲哀。

但这就是事实。

也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

刘协被曹操控制,挟天子以令诸侯,形如傀儡。

早期他还有用处,可以帮忙招揽人才,获得大义名分,吸引流民和世家来投。

可等到汉末三足鼎立格局出现的时候,刘协的用处就已经越来越少,曹操对他的态度自然也是一落千丈,完全不当回事。

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

乃以关羽为前将军,赐假节,坐镇关中。以马超为后将军,坐镇武都。以张飞为右将军,赐假节,坐镇凉州。以沉晨为左将军兼太子太傅,赐假节,坐镇南阳。

同时令法正为右丞相兼尚书令,诸葛亮为相国,庞统为中丞相,贾诩为御史大夫兼汉中王长史,徐庶为左丞相兼汉中太守。

其余太傅许靖,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张松,宗正刘琰、廷尉王谋,太仆周林,大司农李恢,尚书刘巴、杨仪、蒋琬、邓芝,侍中马良、廖立等等。

之后就是各地长官,荆州除了桂阳郡以外十郡太守,益州北面十四郡太守,除了安汉将军糜竺、建威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横波将军黄射等少部分人以外,大多都进行了重新封赏。

连魏延都因为平定汉中有功,被封为镇远将军,兼上庸太守。

不过虽然糜竺黄忠赵云黄射等人没有分封,却有赏赐。

主要是糜竺在排班次的时候,位在相国之上,仅在太傅许靖之下,地位高超。

而黄忠赵云黄射等人没有立太大功劳,所以暂时未升迁。

但三人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高于普通杂号将军,仅在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下,且基本都兼职地方太守,在将领当中,也算是很高地位,因此并不算特意打压。

刘备分封群臣,跟曹操一样,按照的是西汉诸侯王的规格制度。

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嗣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自成王国,其下官员基本是照搬了中央朝廷,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左右丞相以及相国的问题。

丞相和相国并非一个官职,而是两个,并且在西汉初年之时,相国的地位要比丞相要高。

因为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恢复了一些秦制,设立相国及其副手左右丞相。

比如楚汉交锋时的相国韩信,他的左右副手为右丞相曹参,左丞相陈涓,随他一起进攻项羽。

到汉朝开国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萧何正式成为汉朝建立之后的第一任相国,他的左右副手为左丞相樊会,右丞相尹恢。

后来还有吕产为相国,左右副手为左丞相审食其,右丞相陈平。

在萧何与吕产之间,还有曹参、傅宽、樊会、周勃等人都担任过相国,并且都配备了左右丞相等副手。

甚至不止左右两个丞相,还有一个中丞相。因为萧何就当过中丞相,因此汉初一度有一相国,左右中三个丞相的局面。

地位上,皇帝最大,相国次之,再次为左右丞相。

所以在西汉初年,最后一任相国吕产死之前,相国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地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左右丞相就相当于副相,属于相国的副手。

之后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及其副手丞相,等到汉文帝继位之后,发布诏令,让各诸侯国撤销相国职务,并将丞相改称为相。

在后世出土的汉朝金文中,国相一般称为“相邦”,文献记载作“相国”,当是后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

也就是说,刘备是彷照西汉开国初年的诸侯王,设立了一个相国,左右中三个丞相。

在地位方面,许靖的地位最高,糜竺次之,然后是相国丞相以及九卿。

但他们只有超高地位而无实权。

实权方面诸葛亮最高,法正、庞统、徐庶次之。

原本因贾诩献计有功,刘备是打算任命他为左丞相的,但贾诩执意不肯,最终只能为御史大夫。

将军方面。

关羽地位最高,沉晨次之。

前后左右四个将军,以前将军最为尊贵,后将军次之,然后是右将军,最后是左将军。

因汉朝以右为贵,所以左将军本应该是地位最低的才是。

但架不住刘备当过左将军啊。

再加上沉晨还有个太子太傅的文臣荣誉衔,有超高地位。

所以在排班上,沉晨如果在文臣列表里,应排在许靖、糜竺之下,九卿之上,为秩中二千石。

如果在武将列表里,仅仅排在关羽之下,位在马超、张飞、黄射、赵云、黄忠、魏延等人之上,乃是诸将之次,地位还是非常高。

而就在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刚刚打退了曹操,顺势进位汉中王的时候。

此时在陈都的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认为,曹操现在远在关中,且曹军大败,士气低落,应该趁机发起内乱。

于是他们联络南阳的沉晨,准备夜晚发动袭击,杀死曹操安置在陈都看管刘协的万潜、王选等人,与沉晨里应外合,一举消灭掉曹操布置在河南的兵马,引刘备军入陈都。

沉晨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倒是知道这一幕,只是他清楚吉本、耿纪等人有些想当然了。

因为曹操在陈都布置了重兵,在颍川汝南等地还有曹洪十万人马。

就算吉本他们成功了,沉晨立即出兵攻打颍川,短时间内也根本杀不到陈都去,到时候陈都的兵马轻松可以将他们消灭掉。

所以沉晨马上回信,希望他们能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即便要动手,也应该摸清楚具体状况,比如曹军在陈都的所有布置,杀了哪些人可以控制一些兵马等等。

但吉本等人心意已决,执意要行动,不过好在听劝,没有立即贸然开始动手,而是配合沉晨布置在陈都的密探,开始探听曹军在陈都的情况。

根据他们的情报,曹军在陈都有两三万人马,统帅为典农中郎将严匡,为曹洪属下,主要负责河南等地粮草,给曹洪运送粮食。

杀了严匡控制典农军肯定是不行。

因为严匡每日都待在防备森严的军营里,他们基本没有能力杀进去。

而实质控制陈都城防、皇宫宿卫以及各城门数千兵丁的人为曹操的魏王长史万潜以及尚书王选。

历史上是王必,但王必被沉晨斩杀,所以跟王必一样早年为司空长史出身的万潜,成为了目前陈都的实质控制人。

吉本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能够迅速斩杀万潜和王选,控制陈都皇宫宫门的话,就能抵御严匡的进攻。

届时曹洪得到消息,肯定会大惊失色,调兵回陈都平叛。

此时只要沉晨大军出动,立即奔袭陈都,必可将曹洪严匡等人一举拿下。

只是这个计划......完全是个自杀计划。

因为给沉晨的信中有说过,他们能够调动的兵马只有家奴一千余人而已,即便加上沉晨在陈都布置多年的密探、间谍,也不到两千人。

靠着这点人,防御两三万典农军都够呛,更别说曹洪主力大军十万。

汝南近而南阳远,等沉晨赶到的时候,估计吉本他们尸体都凉了,根本不可能撑到南阳援军的到来。

所以整个反叛密谋筹划十分草率,吉本他们的力量也十分有限,完全翻不起什么风浪。

但吉本等人回信说不畏死,愿死明志。

沉晨也只能无奈希望他们的行动能够更晚一些,等他准备充足了再动手。

没办法。

劝也劝过了。

劝不动能怎么办?

可这未尝不是秦汉以来,义士们的魅力所在。

为了大义,有伍孚刺杀董卓。

有董承谋衣带诏。

有伏皇后密图刺杀曹操。

最后就是吉本、耿纪、韦晃、金祎等人愿康慨赴死。

虽然沉晨知道他们的赴死毫无意义,但亦不能寒了义士之心,于是积极准备响应。

到了建安二十三年下半年秋九月,吉本见机会来了,因为再过数日,就是他们观察到的严匡要运送大批粮草前往颍川前线的时候。

此时陈都较为空虚,只有数千看管刘协的宫门宿卫、城门兵丁以及城外数千典农军在,人手并不是很多。

因此吉本立即派人传信给沉晨布置在陈都的探子,让他们马上给沉晨发消息准备动手。

沉晨得到消息,也立即回应,命令文聘为将,领五千人镇守丹水,防止曹军从武关进入南阳支援曹洪。又亲领大军,以甘宁、张绣、吕常为部将,尽起大军五万,北伐中原。

只是谁也想不到。

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原本这次叛乱仅仅只是一次小规模骚乱,并未引起轰动。

但随着沉晨出兵,性质就变了。

一夜之间,三方俱动,也为原本三方都因疫情而放下的谋划,再次重新拾起。

从历史上三国争霸,最后以季汉灭东吴,与曹魏南北对立而结束。

史称南北对峙开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