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三章 北方战事渐起,曹操向世家妥协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数日后,沈晨北上回了黄门亭。

黄门亭的兵马重新进行了招募,但人数依旧是维持在三千人。

士兵们每日训练也以锻炼体魄、武艺、弓箭为主,乃是一支类似于无当飞军的精锐特种部队,号曰:“黄门兵”。

再次领兵出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类粮草、辎重、武器、箭支都要准备充分。

所以这段时间沈晨就得找刘表要物资,等准备充分了才能出发。

刘备那边也接到了刘表邀他进攻刘璋的邀请。

本来他是以同宗的名义想拒绝,奈何刘表给了他整个南阳北面,算是有一份恩情在。

在徐庶的劝说下,刘备最终勉为其难答应了。

于是领兵浩浩荡荡南下。

而在这个时间,全天下的局势也开始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扬州战场,黄祖水战是厉害,但孙权选择战略性撤退,不与他在地形开阔的彭蠡泽打,而是退入长江下游。

当时从沙羡段到柴桑段的长江水面极为宽阔,最窄处都有一两公里以上,宽处甚至有四五公里。

更夸张的是彭蠡泽,后世鄱阳湖正常水位下有将近四千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彭蠡泽在西汉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到了东汉也有七八千,是鄱阳湖的两倍。

所以在这样宛如汪洋一样的湖面上与人多势众的江夏水军交战,对于江东水师来说会吃大亏。

因此退入安庆、枞阳地段进行战略防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双方僵持不下,黄祖就只能占据寻阳、柴桑、历陵、彭泽等彭蠡泽周边的县城,重新寻找机会进攻。

而刘磐则退兵了,退至余汗一带。

他过于勇猛,一路打到了钱唐,但人家据城死守,导致刘磐军沿线补给拉得太长。

虽然沿途经过的地方都是盟友山越的地盘,不至于被劫粮道,但粮草消耗巨大,难以维系,最终只能退入了南昌附近。

这意味着江东进入了全面收缩防御的战略。

刘璋那边倒是没有什么动静,蔡瑁死守不出,虽然也发生了几次试探性接战,但也几乎是一战就走,两边僵持了将近一年时间,依旧不能寸进。

因此南方的战局就暂时处于拉锯阶段,刘表虽然以一敌二,但他的资本太雄厚,即便是以一敌二,也是完全不落下风。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口。

孙权虽然占据了扬州,但扬州南部的会稽、豫章南面一直没能拿下,而九江和庐江被袁术祸祸得人口凋零,只有吴郡、丹阳二郡情况比较好,还吸纳了徐州因屠杀而迁移过来的很多百姓。

这样孙权占据的地盘实质性只有扬州四郡半,治下人口约三百余万,只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世家藏匿的人口,不缴纳赋税的,所以他真正掌控的人口不过百万。

刘璋也差不多,他的实质地盘只有益州北部的巴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等地。

益州南部的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永昌郡、益州郡等地,也就是后世的贵州、云南一带,并不受他掌控,要到后来诸葛亮平定南蛮才行。

其中还有汉中郡就干脆被张鲁割据,再加上巴蜀世家大族亦是无数,使得刘璋名义下人口有四五百万,实质人口刨除掉汉中和益州南部,再刨除掉世家控制人口,他真正拥有的人口也差不多百万来人。

而反观刘表,他平定了荆南,派去了亲信为荆南各郡太守,实质掌控了荆南地区。又有南阳盆地,即便是把南阳盆地北方给了刘备,也还是有大片可以耕种的土地以及充足的人口。

特别是那三十多万屯田民以及数百万亩屯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屯田民就相当于刘表自己私人拥有的财产,跟世家大族隐匿的人口一个性质。

有了这些支持,即便是刨除掉世家人口,刘表治下至少有五六百万人归属于他。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益州加扬州,大概是八百多万总人口打差不多一千万总人口,但实质情况则是刘璋和孙权加起来不到三百万人口,与拥有五六百万人口的刘表死磕。

巨大的实力差距导致二人根本不可能攻破荆州,甚至在刘表西防东攻的战略下,孙权节节败退,连半个豫章郡都丢了,可谓是损失惨重。

而南方的局势大抵就是如此,北方的局势则开始动荡起来。

曹操迁都陈留,远离南阳,除了刘备偶尔北上过几次,每次无功而返之外,河南等地都陷入了一片休养生息的状态。

自从仓亭之战退军之后,河北也同样在休养生息,袁绍的身体已经不太好,历史上这个时间点他都已经死了两年了,但如今却因精神没有被击垮而病死。

只是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连曹操都五十了,更别说他。

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极端气候,北方冬天极为寒冷,年龄越大,免疫力就低下,稍微偶感风寒,就容易要人老命。

所以每年冬天袁绍的身体就每况日下,五十多岁,像是六七十岁的人。

这一日是建安九年五月下旬,三伏夏日,邺城大将军府邸,袁绍正坐在后院的院子里赏花。

在年初春天休养了一段时间的身体之后,他的精神头也好了很多。

虽然头发肉眼可见的斑白,但每日活动活动筋骨,在院子里耍耍剑,隐约还是有几分年轻时候敢拔剑与董卓对峙的风范。

院子里种满了名贵花草,旁边的池塘内金色鲤鱼游弋,袁绍盘腿坐着,感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洒下来。

今天是个不错的天气。

平时夏日会极为炎热,站在那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但此时只觉得浑身温暖,令人舒畅。

“父亲。”

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进院内,来到袁绍身边,向着他拱手说道:“高干快到了。”

“到哪里了?”

袁绍问。

男子是袁绍三子袁尚,回答道:“到赵国了。”

“呼厨泉呢?”

“他与郭援将进攻河东。”

“嗯。”

袁绍微微点头:“韩遂马腾如何?”

“也已经联络了。”

袁尚答道。

袁绍就说道:“让他们下月发兵可好?”

“孩儿这就差人去办。”

袁尚说道。

“去吧。”

袁绍挥挥手。

“唯。”

袁尚就拱手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又有一名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走入院内。

他向袁绍拱手说道:“父亲,兵马粮草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从青州南下。”

“唔。”

袁绍点点头道:“你这几日就前往青州,准备事宜吧。”

“是。”

这个中年男人是袁谭,他现在是青州刺史,这次回邺城,就是来督运粮草物资回青州,准备开战的事情。

此刻袁绍坐在席上赏花赏鱼,他临走前又忍不住说道:“父亲,我.”

“去吧。”

袁绍挥挥手,说道:“你们兄弟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今年就要攻打曹操了,此战极为关键,若你们能助为父消灭曹操,为父心中自然高兴。”

“我知道了。”

袁谭有些不甘心地离开了。

看着他走后,袁绍就站起身,脸色不喜不悲。

冀州目前的情况其实比荆州更复杂。

荆州是本土世家豪族支持刘琮,再加上刘表也更喜欢刘琮,所以才让刘琮顺利上位。

而袁谭和冀州本土派不合,与颍川派的辛评、郭图关系较好,导致袁绍麾下的谋士对袁谭袁尚的支持都非常割裂。

在这种错综复杂当中,袁绍的夫人又掺和一脚。

虽然袁绍本人也喜欢长相更像自己的袁尚,但袁绍很清楚,现在大敌当前,绝对不是贸然立嗣的时候,否则必然会加剧袁谭派和袁尚派的内耗。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袁谭和袁尚都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也当作视而不见。

不过袁谭在青州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袁尚和高干的关系不错,因此袁绍很聪明地暗示他们,谁能够更卖力一点,帮助他破曹,谁就能成为他的继承人。

这样二人自然也就更有动力地去做事。

眼下冀州到处都在酝酿着战争,休养三年,府库充盈,兵马也重新招募了十余万,袁绍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下去,必须和曹操一决生死了。

而就在北方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阶段的时候,河南的曹操也在摩拳擦掌,积极动员军事。

三年休养对于北方来说自然是兵强马壮,对于南方来说也不算差。

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人口的掌控程度。

袁绍虽然占据四州之地,治下人口接近千万,但除了并州以外,冀州、青州、幽州都有世家大族力量,隐瞒了很多人口,所以他的情况跟刘表其实差不多。

而曹操则不一样,河南多年战乱打得太残破了,连汝南袁氏这个顶尖世家都破灭,更别说其余世家大族。

其中颍川世家又全力支持曹操,曹操本人更是以百万人口屯田。

当时百姓正常赋税的话,往往是每年收获的十分之一。而屯田制则属于极大的剥削,收获的五成以上要上缴。

百姓一年的收获,基本只能保证勉强填饱一家人肚子,还得祈求是风调雨顺的年月。

在这种制度下,极大充实了曹操的府库,只是民众会非常贫困。

历史上曹魏中后期,也难怪有大量屯民造反。

不过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因为屯田制的关系,曹操即便人口远不如袁绍,可通过这样的剥削方式,还是维持了十余万军队。

袁绍在动员决战,曹操同样如此。

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双方眼下都在积极准备粮草物资,正在为决战做准备罢了。

兖州陈留郡,陈都。

这座当年曹操起兵时的地方,如今变得热闹非凡。

陈留卫氏乃是兖州巨富,早年卫兹资助曹操起兵讨董,被徐荣埋伏而死。

此刻陈都郊外,曹操再次为卫兹扫墓,身边除了跟着荀攸郭嘉等人以外,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

“公振啊。”

曹操给卫兹扫完墓之后,漫步在郊外,周围青山绿水环绕,远方还有大片农田,无数屯田户们正在田中抢割五月成熟的宿麦。

那个字公振,名卫臻的青年男子是新任的黄门侍郎,同时也是卫兹的长子,早年曹操经过陈留,住在卫家,卫臻就跟父亲说,平定天下的人,必是此人。

所以卫氏一直以来都是曹操最坚定的支持者。

听到曹操的问话,卫臻便双手笼在袖子里,把头低下来,轻声回应道:“司空,臻在。”

“当年你曾经跟你父亲说,说孤未来能够平定天下,可惜啊。如今孤让你们父子失望了,子许公战死荥阳,孤又迟迟不能扫灭袁绍,平定天下之日,何其漫长呀。”

曹操感叹不已。

卫臻却笑着说道:“高祖四十八岁才起兵,短短七年就扫平了天下。明公今犹在壮年,对手却只有袁绍一人,只需要破灭袁绍,则天下可定,又有何不能为之呢?”

“哈哈哈哈。”

曹操大笑了起来,看向远方道:“不错,袁绍虽强,然亦数败于孤手,孤自然不惧。只是如今兖州世家,多有对孤不满者,公振可有办法?”

这就是早年对兖州世家太狠的后遗症,虽然强压下去了,可背地里暗流涌动,很有可能酿成灾祸。

主要也是这些年来曹操对颍川世家最照顾,大量颍川世家子弟在朝堂占据高位,门下的谋士也多是颍川派系出身,现在迁都到兖州,自然挤占了兖州世家生存空间,让他们很不满。

卫臻自己就是兖州世家,怎么可能不知道曹操的意思,于是拱手说道:“臻愿意前去联络各大世家,游说他们出粮草武器铠甲,为司空效力。”

“唔那就拜托公振了。”

曹操微微点头,其实这三年休养,粮草辎重已经比较充足,不需要补给。

但这算是一种态度。

只要卫臻说服了兖州世家,全力支持他,不在背后搞小动作的话,那么曹操也会适当让出一部分朝堂利益给他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在向兖州世家妥协。

历史上他不需要妥协。

因为他有颍川派系的世家大族支持,陈留世家大族自然不用去管。

所以终曹魏一朝,除了陈留卫氏、任城吕氏等少数早年支持曹操的士族以外,其余兖州世家很难上高位。

甚至别说跟着曹操混,兖州世家中还有像圉县高氏、寿张张氏、浚仪边氏、濮阳田氏这种投奔袁绍、吕布,背刺曹操的豪族,差点把曹操灭掉。

现在则不一样。

曹操把大本营放在了兖州,就像在许都必须要照顾颍川世家利益一样,在陈留自然也得照顾兖州世家利益。

而曹操早年和兖州世家有仇,为了防止他在和袁绍干架的时候后院起火,就只能与世家和解。

这,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曹操远眺北方。

眼神中充满了一丝忧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