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九章 步骑对射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阿晨,怎么样?”

甘宁骑马赶来,此时后方的黄门亭士兵已经整列队伍,在沈晨的指挥下,一部分人藏匿于左侧紫云山里,另外一部分人于道路结阵。

沈晨也骑在马背上,在一处大概两三米高的土丘上观望,听到甘宁的话,他说道:“是曹操的骑兵来了。”

甘宁沉声说打:“我已经让将士们立即原地结阵了,但我就怕敌人只是围而不攻。”

“肯定是这样。”

沈晨点点头道:“骑兵无法正面冲阵,他们必然是游而不击,拖延我们撤退的时间,等到后方的步兵抵达,此地离昆阳已经不远,我们且战且退,互相掩护。”

“好。”

甘宁说道:“我立即回去列阵,你自己小心。”

“放心。”

沈晨点点头,骑兵确实强大,但在唐宋以前,骑兵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六韬》曰:“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

也就是说一名骑兵的战斗力还不如一名步卒,一直到唐宋以后,骑兵的重要性才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就在于西晋之前,由于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尚未问世,骑兵在马上缺乏稳固可靠的着力点,所以无法使用后世那种强力的冲击性长柄兵器,如大斧、大刀、马槊、破甲锥等。

像当时的猛将之所以能够成为猛将,就是他们的骑术极为高超,可以完全只依靠双腿的力量就夹紧马腹,强行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给上半身做着力点。

别人无法用大斧、大刀、马槊、破甲锥进行冲阵,他们却可以达到,一人一马万军丛中拼杀,如项羽、关羽。

别看后来的猛将兄也挺猛,如李存孝、杨再兴都是百人斩猛将,可换他们缺乏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情况下,未必能取得历史上那般骄人的战绩。

因而这就是为什么有王不过霸,万人敌关羽的美名。

所以,西晋之前的骑兵,实际上还没有进化为后来的那种可以以雷霆万钧之势,正面冲垮步兵大阵的冲击型重骑兵。jújíá?y.??m

而是那种偶尔使用戈戟、枪矛、环首刀等操作难度不高的近身战兵器、着重使用弓箭的骑射型轻骑兵。

也正因如此,当时的骑兵,主要是用来执行侦察、警戒、巡逻、偷袭等辅助性作战任务。

如官渡之战,曹操领五千骑兵直奔乌巢,到了乌巢之后,实际上是下马作战打败淳于琼,烧了乌巢粮草。

而从秦到东汉,所谓天下无敌的匈奴骑兵,就有多次败仗。

譬如蒙恬、李牧大破匈奴所采用的的战术就是步兵+战车+弓弩,其攻坚无力的弱点暴露无遗。

即便是到了汉武帝晚期,匈奴几万骑兵面对李陵区区五千步兵结成的大阵竟一度束手无策,其最后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军用完了弓矢。

因此结合种种,足以说明当时的骑兵面对结阵的步卒,很难形成杀伤力。

他们在正面战场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已方步卒与敌方步卒交战的时候,从两翼进行包抄。

这种战斗例子在西晋以前,包括秦汉,以及罗马帝国的战争当中,都是如此,还从未出现过骑兵正面突进的情况。

正因如此,面对汹涌而来的曹军骑兵,沈晨其实并不是很担心。

只是曹军骑兵显然不是为了跟他们正面对垒,而是要从侧翼骑射牵制他们,等到后方步兵上来,再从侧翼绞杀。

对于这套战术,沈晨没吃过猪肉但算是见过猪跑,之前看《史记》的时候就见识过匈奴人的这种打法,所以他必须做出应对才行。

“列阵,列阵,列阵!”

高昂的呼喊声遍布整个旷野,各级军官的哨声催促声不绝于耳,士兵们纷纷将开始整齐队列,将矛头指向北方。

便在这个时候,雷鸣般的铁蹄声音呼啸而来,仿佛地动山摇一般要将前方的一切碾为齑粉。

曹操亲领骑兵,已经追至紫云山一带,这里对于骑兵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地方,因为官道比较狭窄,沈晨军的左侧,曹军的右侧就是紫云山,一片伏牛山余脉。

而沈晨军的右侧,曹军的左侧,则是一片旷野,有农田有村庄有丛林,虽然也有部分草地,可阡陌交错的田地还是给予骑兵快速进攻造成很大影响。

中原腹地即便是一片平原地区,也会因为农耕文明的开垦而给骑兵造成一定麻烦。后来无数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一点。

此刻曹军骑兵如一朵阴云一般压来。

沈晨就在紫云山脚下一处小山坡上观望,远远看到北方的地平线上先是冒出一个黑点,然后是数十个,上百个,最后变成了密密麻麻一排,像是把整个地面都占满,一直到二里外才停下。

没有人动。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极为沉默的对峙,原本嘈杂的马蹄奔跑声,高昂呼啸声,大地轰鸣声,渐渐平息,除了偶尔甩着尾巴的战马发出声声嘶鸣以外,空气都安静下来。

黄门亭最前排的士兵们一个个都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平日里再如何训练,真正到了战场上,正面遇到敌人大股骑兵部队,心里发虚肯定是有。

而在这种紧张的对峙当中,沈晨军率先打破了这种沉默。第一排的士兵忽然接到了一个命令,要他们从左右两边往后撤离,往后排去。

士兵们顿时松了一口气,立即整列开始往后跑,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不断地以前排继续保持战斗姿势,然后向后挪移的姿态向后撤退。

三千人本来就不多,后世随便一个初中高中四五千学生开大会的时候,队伍都比他们密集。

只是因为要分开站列,所以占据的面积还是不小,约大半个操场的面积。

而最前排的士兵一般只有二百来人,这种小规模的快速移动不仅保持了高效率,而且还让敌人骑兵难以直接进攻,一旦他们动手,其他列队的士兵就能作战。

见到此情形,远处的曹操挥手道:“放箭!”

“放箭!”

传令兵大声喊道。

呼啦啦上千骑士将悬挂在马身侧的弓箭取下,然后策马向着沈晨军方向疾驰。

严格来上骑射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比如最著名的胡服骑射,但问题在于缺少马鞍和高桥马镫,是不可能做到一边骑马一边射箭的。

这种人需要极高的骑术,还需要高明的技巧。整个三国正史记载,也就只有刘备、董卓、公孙瓒、吕布等少数从小生长在边疆地区,马术极为强悍的将领能够做到,普通士兵根本不行。

因此这些人基本就是骑马冲过来,然后到了离沈晨军大约一箭之地的位置,开始拉弓放箭。

问题是这跟双方对射也没啥区别。

李陵五千人,在山脚驻扎,靠着弓弩和盾牌,压着三万匈奴骑兵打,然后在八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之下,且战且退,打了几天几夜。

要是换成有马镫、有重铠的重骑兵冲撞,李陵大抵早就凉了。

由此可见汉代骑兵除了机动性外,战斗力跟步卒没啥区别,只有特别猛的猛将,才能够驾驭得了。

眼见对方并不是拿长矛马槊发起冲锋,而是手拿弓箭向着这边冲来,显然是打算放箭,黄门亭士兵阵中一片骚乱,军官们不断呵斥才安静下来。

沈晨立即喝道:“长矛手后退,刀盾手向前,弓弩手准备!”

三千黄门亭士兵是以大汉标准的一个小规模军校集团进行武装,后世看过汉朝士兵装备图片的人应该知道,汉朝士兵是分种类的,有拿盾剑的,有拿盾矛的,有拿弓弩的,有骑马拿短剑的。

分别为剑盾手,枪盾手,弓弩手,轻骑兵以及不拿盾的剑斧手之类。

不过那是西汉,到了东汉武器装备更加丰富,随着环首刀的量产,西汉的剑盾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转变成为了刀盾,到东汉末年的甚至还出现了钩镶盾。

只是黄门亭士兵并没有组建这种钩镶,当时的盾牌也不是全铁,多是木盾最多上面镶嵌铁皮,而且体型不大,长0.6米到0.8米的都有,重量较轻易于携带,打仗的时候遇到射箭,人可以蜷缩在盾牌后面抵御箭支。

现在曹操命令骑兵来放箭,不是蒙古兵那种放风筝骑射,其实并不会占到什么便宜。

当下在沈晨的指挥下,各兵种立即开始了列阵,长矛手向后撤退,往后方的紫云山方向跑,刀盾手向前,掩护弓弩手进行反击!

他放箭,我们也放箭,就对射!

“放箭!”

随着一声呐喊,尖锐的哨声响彻了苍穹。

“放箭!”

两边几乎是同时下达了射箭命令。

“咻!咻!咻!”

箭支的声音撕破虚空,双方距离刚好一箭之地,也就是一百四十多米的样子,都是仰射。

顷刻间双方人仰马翻,黄门亭这边损失不小,曹军损失更大。

毕竟他们没办法在马匹上举盾。

“撤!”

曹军叮叮当当的鸣金声响起。

骑兵们纷纷开始撤退,扔下近百匹战马和士兵的尸体,调转马头撒丫子往后跑。

撤兵的命令是曹操下的,他眉头紧皱,心疼地上的那些马匹。

骑兵当时对付步兵就是这么尴尬,所以这就是为啥自秦汉以来,农耕文明打得游牧民族找不着北,等到马镫和高桥马鞍出现之后,形势就会逆转的原因。

现在沈晨原地结阵,和他互射。双方虽然都有弓箭,可因为都不是在营地或者城池,辎重部队也没有跟上,基本就只有随身带的箭支而已。

像李陵那样有大车作为营,实际上是带了一定辎重的,这才能多坚持几日,他们这些人可没有车辆跟随,估计几轮射击就没了。

所以曹操一来心疼本就非常缺少的战马,二来携带的箭支数量不多,三来甘宁已经整军向着这边压来,因此他没办法让五千骑兵全都一拥而上,把所有携带的箭支全部射光。

“带上同伴尸体,走!”

眼见曹军撤退,沈晨立即抓住机会往后退。

此时甘宁也已经列好了队伍前压,掩护沈晨队伍,很快黄门亭士兵就往南退去。

许褚在身边问道:“司空,就这么放他们走吗?”

曹操目光看向紫云山,摇摇头道:“此地地形对我们极为不利,他们背靠山峦,旁边又有策应的军队,一旦被他们缠上,后果难以预料。”

“那该怎么办?”

许褚问。

曹操指着前方道:“过了这片山峦,还有数十里才到昆阳,沿途一片平坦,我们便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从四面将他们包围起来,我就不信他们的转向速度能比我们快。”

不得不说,曹操的临阵战术指挥确实是天才级别。

骑兵的劣势很明显,不能冲阵,不能骑射,只能站撸射箭,就相当于是一群有高机动性的弓箭手,即便换成环首刀近身和步兵肉搏,都不一定占到便宜,需要配合步兵才能发挥出实力。

但在平原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对付步兵,他们是五千骑兵对付八千步卒,完全可以尝试分兵包围。

骑兵们人人有弓箭,但八千步卒当中弓弩手的比例其实并不高,比如李陵的五千人马其实才一千多弓弩手,之所以能够击败匈奴骑兵是占据了山区地利的因素。

一旦骑兵在平原上对步兵形成包围圈,哪怕是站撸对射,步兵当中的弓弩手不足,再加上要应付多个方向的射击,必然无法面面俱到。

到时候沈晨军将会彻底成为靶子。

因此现在沈晨背靠山区的时候,骑兵没有任何作用,无法阻拦他们后撤,可等到出了紫云山山区,情况就会急转直下。

所以曹操就指挥着曹军骑兵先稍微后撤,一直像吊车尾一样跟着他们。

见到这种情况,沈晨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曹操什么想法?

当下他找来甘宁道:“兴霸叔,我们现在在山脚下,有山林掩护,曹军只能从一个方向进攻。但出了山区,曹操就可以让骑兵围着我们射箭,我们的弓弩手不可能每个方向都能还击,到时候损失必然惨重,几轮箭雨,队伍溃散,他们就可以进行追杀。”

“那怎么办?”

甘宁皱起眉头,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

沈晨就说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留下一股部队牵制他们,其余部队回昆阳用辎重马车掩护队伍后撤,你现在就派人立即回昆阳,让娄发把马车准备好,派人前来接应我们。”

这个办法不是沈晨想的,而是他看《史记》里记载,在卫青打定襄北之战,汉军主力在离定襄数百里外的北面草原偶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卫青就是以辎重车做掩护,以强弩疾射,歼灭匈奴数千,然后回军定襄休整。

包括李陵在浚稽山之战的时候,也是利用辎重大车做营寨堡垒,击退了数万匈奴骑兵。

因此野外骤然遇到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找掩体,防止骑兵射箭之后再左右包抄分割战场。现在他们依靠紫云山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到了后方平原上就不行,所以就必须回昆阳拿辎重车。

但甘宁却说道:“我的部队人数较多,若我回去的话,他们必然会选择绕开你不与你缠斗,直接来追击我。步卒跑不过骑兵,等你赶来我肯定损失惨重,还不如我在这里坚守断后,你先回去,等取了辎重车之后再来掩护我。”

“唔......”

沈晨稍微琢磨,一想也是,便点点头道:“好。”

人少目标也小。

曹操肯定是想围剿沈晨的主力,甘宁留五千人在这里,曹操不可能会放过这块大肉,因此大概率会放这三千人离开,顶多是分兵个一两千骑追击。

不过也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曹操选择前去追击,放弃留守在山区的甘宁,跑去追赶沈晨。

所以甘宁为了给沈晨断后,就必须把整条道路给堵住。

襄城人都知道,南方的紫云山山区西面分别有令武山、白石山、紫云山等山区,东面则有首山,是一片连绵十几公里的小山脉。

这意味着这片山区左右两侧都有山脉,但问题是中间隔得也有点远,有十几公里,所以两片山区没有形成山谷,骑兵是完全可以绕开甘宁的阵型。

好消息是由于两侧的农田村庄实在太多,严重地阻碍了骑兵追击,因此只要甘宁铺开阵型,敌人就算想追也必须绕很远的路,到时候甘宁还是可以往后撤跟上沈晨进行支援。

当下甘宁和沈晨开始分兵,沈晨的部队陆陆续续穿过甘宁的部队抵达了后方,甘宁则原地列阵,五千人不再是分成几排,而是如一字长蛇般铺开,严正以待。

而远处的曹操也看见了这一幕,但他又不知道沈晨在哪里,毕竟离了那么远,只是看到敌人分兵,有两三千人往后方撤去,显然是想掩护着回昆阳。

“沈晨这次过来,没有带什么辎重,弓箭数量想必也不是很多,此番分兵,我料他一是回昆阳调集后方援军,二是回去拿辎重车辆,届时箭支充足,也就不必惧怕我们了。”

曹操分析说道。

许褚就道:“司空,那我们为何不绕开那些堵路的,追击歼灭那些分兵的呢?”

曹操摇摇头道:“不可,这紫云山连绵数十里,即便我们追过来,他们立即像现在这样依偎着山峦,此时前军回援,反倒是我们有危险。”

“那......”

许褚一想也是,骑兵必须出了山区才能发挥出实力,人家还没出山区呢,到时候继续依靠山区防御,然后前面拦截的部队再回去,岂不是他们就要被包夹了?

正在这时关羽说道:“司空,既是如此,何不分兵追击呢?”

“分兵的话......”

曹操沉吟片刻,看了眼许褚,许褚骑术一般,恐怕难以充当骑将指挥骑兵作战。

这也确实是事实。

纵观许褚一生的战绩,前期都比较差,与徐晃联手还被关羽击退,几次与张飞打都落入下风,一直到后期马术高超,才能与马超一战。

由此可见,他至少目前来说,步战不下于典韦张飞,可骑战就差了一个水平。

至少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超一流武将许褚和一流武将张郃对战,居然是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说明他的骑战目前顶多是一流甚至弱一流水准。

见到曹操犹豫,关羽主动说道:“末将愿意为司空分忧!”

“唔。”

曹操思索起来,许褚的骑将水平一般,但关羽很强,应该能担此重任。

只是如果关羽不在身边的话,他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曹操有些狐疑地看了眼关羽。

但关羽却是很认真地看着他。

曹操忽然醒悟过来。

云长素来忠义,绝不会偷偷离开,于是说道:“好,云长你领一千五百人追赶。”

“唯!”

关羽呼啸一声,领命而去。

当下他骑着赤兔马,带着一千五百骑士,向东绕路往沈晨离去的方向追赶见他离开,许褚就说道:“司空,关羽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

曹操摇摇头:“无妨,云长乃是忠义之人,不会如此。”

“那是末将多言了。”

许褚就不再说话。

曹操则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甘宁军的方向。

他倒是不知道沈晨就在离去的那支军队里,但无所谓,只要再拖延几个时辰,这支军队离不开颍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