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叡驾崩,曹植登基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历史上曹植最后封陈地,为陈王,就藩的位置在陈国。

不过封陈王是在他死前没多久,还未来得及就藩,曹植就死在了他原来的封地东阿,所以最后也是葬在了东阿鱼山。

而如今曹植封地在赵国,不是历史上的东阿王,而是赵王,因此现在人就在魏郡。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曹植多次上表请愿。

历史上曹丕处处打压曹植,曹操的其他儿子都封了王,就曹植一直是个安乡侯,两年后才被封为鄄城王,可见曹丕对他的提防。

等到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曹植就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以至于连冷酷无情的曹叡都差点对他重用提拔。

可惜的是到最后曹叡还是忍住,只是给予曹植口头上的嘉奖,并未有过任何重用,甚至还对他严防死守,让他的处境十分尴尬与微妙,最终忧郁而死。

而现在大魏已经不是那个坐拥整个北方的大魏,随着前线屡战屡败,曹植自然是十分激动,曹丕去年死后,曹叡继承大统,成为新皇。

当时的曹植就像历史上一样,以为新皇帝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他不计前嫌地重用,所以从今年年初开始,他就多次向曹叡上表,对南方的局势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得到曹叡的采纳和起复。

结果曹叡对他的提防就更重了,甚至不愿意他离开自己的控制区域去河南地方就藩,先是封他为谷城王,将他变相软禁在洛阳,等迁都邺城后,又封他为赵王留在身边。

这就是为什么陈群会找上他来的缘故。

因为曹操的其余子嗣都在外地就藩,甚至不少目前在河南之地,有的在河南沦陷后逃到了河北,有的战乱中不知所踪,还有的干脆投降了南方大汉。

至于曹彰?

他病逝于黄初四年,死了快六年,坟头草怕都三尺高了。

所以宗室德高望重者只有曹植还在。

然而现在曹叡即将病死,要传位给赵王曹植,曹植此刻心里却是想骂娘,看陈群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

早不重用他晚不重用他,偏偏在这个时候不仅重用,甚至还把皇位传给他。

什么意思?

巴不得这个亡国之君的名头按在自己头上?

曹植近乎咬牙切齿地向曹叡说道:“陛下,臣愚钝不堪,如何能继承大统?且陛下尚有子嗣,万不能如此。”

曹叡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仰头看着曹植,勉强说道:“国家破败凋零,非有大才者不能居也。朕的子嗣,仅有穆一人尔。”

“臣不过是在家看书的闲人,何德何能可以承担起挽救大魏于水火之中的重任?何况陛下还有兄弟在,东海定王前段时间不是已经从青州回邺城了吗?”

曹植坚决拒绝。

开玩笑,之前国家还算安稳的时候把他防得跟敌人一样,现在国家快灭亡了才想起他,这不是找背锅侠吗?

曹叡声音已经很微弱了,轻声说道:“皇皇叔素来智谋过人,伪汉猖獗,此番虽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大魏亦尚有二三十万人马,朕朕相信皇叔能够力挽狂澜,救大魏于水火之中。”

曹植摇摇头,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大魏,纵使太祖复生,恐怕都不一定能扭转乾坤,何况是我?而且按法理来说,臣也不能继位,还是请陛下子嗣登基吧。”

自秦汉开始,继承法就是父死子替,而不是兄终弟及,更别说曹植还是曹叡的叔叔。

所以按照法理,曹植是曹家第二代,曹叡是第三代,曹叡死了,皇位就应该由曹家第四代继承,也就是曹操的曾孙辈。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曹家明明还有不少成年宗室,曹叡病重前,却被迫选了年幼的曹芳当继承人的缘故。

然而曹叡听到这句话却怒了。

法理?

在这个时候你跟我说起法理?

若你真在乎法理,当年又凭什么跟我父亲这个嫡长子争夺储君之位?

曹叡眼中露出一抹杀意,但转眼想到自己在这个时候威胁,即便逼着曹植上位,等自己死后恐怕也控制不住他。

稍微犹豫,他便散去了那股凶厉,哀声道:“皇叔.你应该知道,如今大魏已是危如累卵,要是选一个孩子继承,恐怕大魏顷刻间就会崩塌。”

“唔”

曹植面色沉吟,心中却不置可否,曹魏的崩塌,关他屁事?

曹叡见他面无表情,就继续说道:“朕知道你心中有恨,但如今国家已危在旦夕之间难道你就眼睁睁地看着太祖打下来的江山,毁于一旦吗?”

这是在打情亲牌和苦肉计。

陈群也劝说道:“赵王,现在国事糜烂,南方咄咄逼人,非不能有明主继承大统挽救江山。太祖子嗣中只有赵王为天纵之才也,至于其余子嗣,皆不在邺城。何况陛下之子.”

说着他看了眼毛皇后拉的那个孩子。

曹叡一生当中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但他的子嗣都早夭,长子清河王曹冏前年夭折,繁阳王曹穆夭折于公元229年,也就是明年,幼子安平哀王曹殷生于公元231年,夭折于公元232年,现在都还没出生。

毛皇后拉的那个孩子就是曹叡的次子繁阳王曹穆,历史上他明年就夭折了,纵使现在还没死,可他只是个三四岁的幼童,基本上坐上了皇帝这个位置,跟葬送江山没什么区别。

所以曹叡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陈群挑选曹植来,除了曹氏其余宗室多不在邺城以外,最重要的是曹植确实有才能,且现在正值壮年能坐稳这个皇位。

归根到底。

世家大族们不在乎皇帝是谁,在乎的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能不能得到保存。而他们与南方大汉有天然的利益立场矛盾,那自然只能支持曹氏。

如今曹魏即便是江山破败,摇摇欲坠,但因为世家惧怕南方的大汉剥脱他们的人口和土地,所以还是在对曹魏鼎力支持,就像江东世家支持孙权一样,现在曹魏还有二十多万人马。

要是曹植能够坐上皇位,并且依靠残存的这些兵马打一些奇迹般的战争,获取喘息的时机,那么曹魏未尝不能苟活下来,江山就能得以保存。

但如果曹氏上了一个三四岁的皇帝,世家大族们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曹魏要完蛋,还不如趁着现在早点投诚。

兴许现在投靠过去,还能利用出卖曹家以及上缴绝大多数人口土地,得个一官半职换取家族有人在南方汉朝为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家族利益。

毕竟一个有才干的壮年皇帝和一个三四岁的孩童皇帝,谁能稳定人心,不言而喻。

因此实际上以曹叡的聪明,临死之前已经能够想明白,要是他传位给自己儿子曹穆的话,大魏肯定要亡国。

所以还不如把皇位让给曹植,万一他就保住了曹魏江山呢?

但他们这么想是一回事,曹植现在愿不愿意接这个位置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曹叡知道自己要死了,临死前传位,可谁都知道,下一个接手皇位的人,接到的不是执掌天下的权力,而是一个烫手山芋。

因为如今曹魏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基本上谁接了这个位置,当曹魏亡国之君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曹植根本不愿意。

何况这些年来被曹丕曹叡父子的打压心头上也是满满有了怨恨,怎么可能还想当他们父子的替罪羔羊,到时候若亡国了,他就是名列青史的亡国之君。

因而听到曹叡和陈群的劝说,曹植还是摇头道:“陛下,臣自然是愿意为大魏赴汤蹈火,然陛下子嗣尚在,传位给臣,名不正言不顺,世人怎么会服呢?还是请陛下传位于繁阳王,有长文等国之栋梁辅佐,必能保佑大魏渡过难关。”

“皇叔.咳咳咳咳”

曹叡剧烈咳嗽,双目眼神逐渐涣散,声音已是很微弱,近乎哀求地说道:“难道皇叔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大魏咳咳咳咳朕与父皇确实对不起你,可太祖和太皇太后.皇叔就真不念旧情?”

说到最后,嘴角溢出血来。

众人顿时骇然,知道曹叡是真的已经到了大限,陈群急忙对曹植劝说道:“赵王,还请赵王以大局为重啊。”

“我”

曹植看到曹叡那可怜兮兮的模样,一时就变得无比犹豫起来。

扪心自问,对这个位置有过渴望吗?

自然是有的。

不然当年他也不会和曹丕争夺储君之位。

但这些年被曹丕曹叡父子的打压,以及对父亲后来抛弃的怨恨,也让他对曹魏已经感受不到太多归属感。

再加上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一直被曹叡敷衍了事,对他的慷慨激扬全当看不见,等到濒临灭国才想起他,同样消磨掉了曹植最后那点爱国之心。

所以面对这个烂摊子,曹植已经不想接手,只希望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

然而真当曹叡求他的时候,曹植还是有些心软。

虽然曹丕父子确实不是好东西,但这毕竟是他父亲打下来的江山,曹植做了一辈子权贵公子,对曹魏渐渐失去了归属感,可对于曹家本身而言,他还是极为眷恋。

不仅仅是荣华富贵的问题,如果只是贪恋荣华富贵的话,曹植相信自己即便投降过去,肯定也是锦衣玉食。

关键在于曹操这个人纵使冷酷无情,但对亲情还算是比较看重。

对于自己的过失造成曹昂之死,曹操悔恨不已,因此将这份对曹昂的愧疚,基本上都给予了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人,对他们颇为宠爱。

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父亲,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曹操的亲自教导。

现在曹叡利用曹操和卞太后打亲情牌,也确实让曹植有些为难。

他可以去埋怨兄长和侄子,但却没办法对自己父亲一手缔造的曹魏江山置之不理。

想到这里,曹植只能长叹道:“唉,那便.如此吧。”

“拜拜托皇叔了。”

曹叡的声音已经极小,双目混浊最后失去了神彩,然后慢慢就没有了气息。

几乎是在曹叡死的瞬间,毛皇后就嚎啕大哭了起来。

外面的曹叡嫔妃们听到声音,亦是同样冲进殿内,紧接着哭嚎声音响彻了整个寝宫殿堂。

周围陈群、卫臻、王思、刘放、孙资等一大票官员纷纷跪拜在地上。

有侍从上前将曹叡的遗体整理好,开始铺撒花瓣。

皇帝以及其余皇室成员驾崩都有一整套符合规格的流程,内侍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安排。

唯有曹植依旧站在原地,略微有些茫然地看着周围哭嚎的妃嫔大臣以及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侍从宦官宫女。

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跟他没什么关系。

曹植不知道自己选择是不是正确,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会怎么样。

但在这一刻,他只觉得人生好像很荒诞,精神也有些恍惚。

肩上挑着担子,却不知道为什么,前所未有的轻松。

曹植扭过头走出了内殿。

他没有搭理周围吵闹繁杂的人,这个时候他只想静一静。

陈群笃步跟了过来,到他近前低声道:“赵王,哦不,陛下,如今国家大事,都由陛下作主。”

“呵。”

曹植冷笑了一声,抬起头看着天空,轻声道:“我接手这个位置,可不是为了曹叡和我那害我的兄长。”

陈群苦笑道:“大魏毕竟是太祖留下来的大魏,陛下还是.”

“长文。”

曹植略微有些奇怪地看了眼陈群说道:“颍川如今已经沦陷,陈氏宗族都已经迁移至河北,你在家乡的土地和人口也都没了,对这大魏还忠心耿耿做什么?”

陈群深呼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尽忠职守,是为臣本份。”

“我记得你当初曾经做过刘备的从事。”

曹植看向他道:“如今刘备建立起来的基业眼看就有吞并天下之势,你心中亦是不好受吧。”

被曹植戳破了心思,陈群反倒释然,笑道:“臣投降过去,总归是能保住一条命,可陛下投降过去,太祖留下来的基业便彻底没了。”

“哈哈哈哈哈。”

曹植仰天大笑,大摇大摆地向着宫外而去,只留下一句:“那就试试吧,成了就成了,不成就不成。这大魏,生死存亡,与我何干。”

魏太和元年七月,魏帝曹叡驾崩,传位于曹植,曹植在数日后,未等旧帝下葬,也未改元,简陋的新皇登基仪式结束后,便亲自领军直奔涉国,因为汉军已经通过滏口陉,向着涉县杀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