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四章 孙权密谋,新的局势

书名:三国之银狐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章武六年六月底,对于襄阳百姓来说,最大的新闻自然是陛下北伐取得捷报频传的事情。

西线关中收复,大汉还于旧都,很多人都议论纷纷着,说陛下很可能会迁都长安,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不是迁都长安的时机,所以陛下不会立即迁都。

这个观点对于明眼人来说确实是正确的,最近也没有朝廷的风声对于迁都长安的事情有任何推波助澜,襄阳百姓还是帝都子民。

不过很快又有另外一则消息传遍南方,在继西线战场之后,东线的淮南战场,大将军关羽也取得了胜利。

虽然不像骠骑将军那样收复了关中,但击败了曹休,又继续围攻合肥,这使得合肥城已是摇摇欲坠,淮南收复回来,也是指日可待。

一时间对于北伐的形势,汉朝百姓都处于极为乐观的估量。人人都兴高采烈,想要参军的年轻青壮更是如过江之鲫。

只是百姓往往看的是表面,真正有眼光的人,看的还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曹魏真正的底蕴。

襄阳安乐侯府,往日清闲的安乐侯此刻就坐在后院看着邸报,上面有诸葛亮的亲笔文章,一手《北伐表》才思敏捷,洋洋洒洒千余字,道尽如今刘备集团一片大好的形势。

在孙权身边还有一人,这人是安乐侯府的管家傅骏,之前也是孙权在建业吴侯府邸的管家,是孙权家卷内宅的亲信。

自司马家背信弃义,以及刘裕开杀先朝皇帝先河之前,汉末对于投降的诸侯皇族还是比较友善。

像曹操历史上接纳的张绣、张燕、刘琮、马腾、张鲁等诸侯,除了马腾因为马超叛乱被杀,其余下场都还不错。

还有曹丕对待汉献帝刘协,以及之后司马昭对待刘禅,都还可以。

由此可见,在汉末还是有信义着世,面对前朝的旧君臣,新朝往往不会大开杀戒,而是以安抚为主。

孙权也是如此。

刘备本来就仁义有加,自然不会暗害他,不仅赐予他宅邸,还让他允许把当初吴侯府邸的仆从全部带到襄阳来服侍他。

那些江东旧臣愿意归顺的就在大汉出仕,不愿意归顺的也都赐予了宅邸田土,让他们安享晚年。

像张昭张子布就不愿意出仕,目前就与孙权一样,住在襄阳城西的宅院里。

此刻安乐侯府中一片静谧,最近襄阳在下雨,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在亭阁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孙权面色红润,在襄阳休养这几年,竟然愈发圆润,每天大吃大喝,不用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反而让他身体健康。

傅骏跪坐在他旁边,皱起眉头道:“吴侯,曹丕连战连败,刘备势头正勐,恐怕将来还真让他一统天下。”

孙权笑着摇摇头道:“你只看到了曹丕表面上败了,但你却忽略了曹丕拥有整个北方。他现在出兵不到三十万,你以为这就是整个曹魏的所有兵马吗?”

“吴侯的意思是?”

傅骏诧异道:“曹丕在隐藏实力?”

“他没有在隐藏实力。”

孙权说道:“他只是在消耗刘备的兵马,现在看似两路都败,可即便刘备得到关中和淮南又如何?两地千里没有人烟,继续北上攻打河南,曹魏后方主力尽出,刘备是不可能北伐成功的。”

这是任何一个曾经参与过争霸天下的人都能够分析得出来的局势。

看上去曹丕现在惨败。

问题在于曹丕在洛阳、河南、河北还有大批预备役,主力在河南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

现在的形势只不过是曹丕失去了关中这个防线,东线方向曹休被打败了,但合肥依旧如一根钉子一般镶嵌在淮南腹地,关羽尚未得到整个淮南地区。

因此刘备已经是拼尽了老命,曹丕却只是出动了不到三分之二的兵马,将防线固守在自己的边境,等待着刘备耗费钱粮兵马北伐。

即便是现在西线溃败,沉晨真就能够千里迢迢强攻潼关吗?

显然是太困难。

曹军底蕴尽出,加上以逸待劳,沉晨即便再厉害,强行攻打潼关,大抵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所以孙权认为,即便是淮南丢失了,曹丕还有倾尽全国一战的机会。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南汉与北魏生死交战之时。

“那曹丕......”

傅骏犹豫道:“曹丕派人找我,要我跟吴侯说起联络旧部的事情......”

孙权抚须沉吟,片刻后目光森然道:“这件事要办。”

“真的要办?”

傅骏说道:“可是现在南方已经被刘备尽数掌握,万一被他察觉岂不是?”

孙权叹息道:“这是孤最后的机会了,若是能够抓住机会,孤还能回到江东,坐拥整个东南。”

“真的吗?会不会太冒险了?”

傅骏有些担忧。

现在虽然是阶下囚,可至少衣食无忧,刘备也没有把他限制得太死。

除了不能回江东以外,至少襄阳周边还是能走一走。

“自然。”

孙权说道:“你想想,原本曹丕与刘备交战,曹丕以逸待劳,加上兵马众多,胜负大抵是三七之数,曹丕得七,刘备得三。”

“嗯。”

傅骏赞同地点点头,北方的底蕴和国力比南方强大是公认的事情。

“但现在沉晨和关羽大胜,就逼得曹丕消耗刘备的打法已经不再适用,他必然会想尽快把刘备的主力击退,然后驰援关中和淮南,将防线重新给夺回来。”

孙权分析说道:“那么一旦曹丕急于开战,把他北方的兵马尽数调到南方,双方就是彻底进行国力比拼,胜负就只是五五了。一旦刘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孤就永生永世都不得翻身,孤岂能坐以待毙?唯有让曹丕获胜,孤才有机会重返江东。”

傅骏说道:“可是如今我们在江东的旧部很多都出仕于刘备,像诸葛瑾陆逊那些小人,如今都已经成为刘备的侍郎,常伴随其左右。我们能够找的江东士族,又有谁能够为我们效力呢?”

诸葛瑾,陆逊?

提到这二人的时候,孙权脸色微变,眼眸中闪过一丝恨意。

诸葛瑾其实还好,因为他是到了绝境才投降,而且还是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刘备才没有为难他。

但陆逊这个小人却是早早准备,还把他最后的一点兵马给葬送出去,害得他即便是想往北逃,前去投奔曹丕的时候,也没有军队保护,被关羽生擒。

现在每次想起陆逊,孙权都恨不得杀之。

奈何人家陆逊确实有才干,在刘备麾下如鱼得水,现在已经混到了尚书省的中级官员,跟在刘备左右出谋划策,深得刘备看重。

所以即便孙权想杀也杀不到他了。

“无妨。”

孙权听到傅骏的话,咬咬牙道:“江东豪族数百,这些人视田土为命。刘备不是一直在找借口剥脱他们的土地吗?孤就不信,这些人当中就没有不怨恨刘备之人。”

傅骏想了想道:“吴侯,我倒是知道有不少人不愿出仕刘备。刘备现在以官职换土地,出仕南方,就要交出不少田产和人口。一些世家大族,宁愿不出仕死守祖业,也不把田地人口交出去。但刘备还是抢夺了他们不少田产丁口,兴许确实会有不少人,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在想,如果若是去联络这些人的话,又如何能保证这些人不出卖吴侯呢?”

傅骏说道:“吴侯想想,现在刘备正在北伐的关键时刻,若是后方出现大乱,肯定会影响到他,曹丕说不好就有可能取得大胜。所以后方会不会乱很重要,如果我们要发动起事,那些世家豪族说不好就可能会将此事向刘备告密,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出卖孤?

孙权顿时陷入了沉思。

傅骏说得没错,刘备后方稳定事关北伐,肯定是十分重视。

如果他这个时候掀起叛乱,确实会对他北伐的形势造成不利,甚至还可能会让曹丕趁势对他取得胜利。

所以要是有人能够在后方检举叛乱,那势必会对那人重赏,因此在这样的利益纠葛下,说不好就有人哪怕对刘备心怀不满,也依旧会选择倒戈叛变。

毕竟江东世家不满者有三,一是刘备集团对他们的土地和人口进行剥削,打压他们的基本盘。

二是江东世家加入得太晚,政治地位太低。

三则是刘备对待他们的态度并不重视,有荆益世家,无需要江东世家。

因而一些江东世家对刘备集团抱有抵触心理也很正常。

但要是检举了孙权,这三者自然就变得不同了。

刘备肯定会对检举者大举提拔,同时也会放宽他们的田地和人口,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届时不比已经垮台的孙权混强得多?

甚至可以说,真这么做的话,肯定有不少嘴上说着不出仕刘备,怀念孙氏的世家选择倒戈。

作为与世家融合度最高的孙吴政权领导者,孙权比谁都懂世家的尿性。

想到这里,孙权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认真地点点头道:“不错,伯良所言甚是,孤差点一时心急,坏了大事。”

傅骏便问道:“那依吴侯的意思,我们还联络他们吗?”

“联络!”

孙权沉声道:“但不能以孤的名义,我列几人名单,都是孤信得过的忠义之士,到时候让他们出面,以曹丕的名义联络他们,而且此事要尽量做得隐秘,越少人知道越好。”

“是。”

傅骏应了下来,现在孙权被囚禁在府邸,也只有他能够利用采买的机会出府去联络人手了。

当下到了翌日,傅骏就马上出了安乐侯府,开始按照孙权部署行动。

而到了七月份,北方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曹休大败之后,曹丕知道现在再想韬光养晦,以逸待劳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只能调动后方预备役兵马,向南方增兵。

河南前线曹军战兵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众,淮南也增兵了八万,加上潼关、河东以及并州的守军,曹魏四十余万大军,除了一部分留守在北方边境的之外,几乎全部出动。

甚至就连在河北、青州等地用来平叛的兵马都调了回来,以至于后方民乱愈演愈烈,有十余股大大小小的力量在曹魏后方作乱,让他的后方很是不稳。

只是相比于大规模叛乱,这些叛乱都只是各地小规模民乱。如今北方世家大族基本都支持曹魏,因此这些小患曹丕都交予了世家处理。

虽然这无疑又是给世家一次壮大的机会,毕竟世家平叛后俘虏的人口、攫取的土地都不会收归国有,最后会落入他们的口袋,但总好过让民乱发展势头越来越勐,威胁曹魏的统治强得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皇权没办法把世家压制得太死,只能勉强做到平衡。

现在曹魏底蕴尽出,与刘备正式展开国力之间的拼死交战。

双方体量太大,几乎都用上老命。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南方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征召士兵的工作就越来越繁重了起来,每天都有很多青壮应征入伍,随后被编入队伍开始训练。

青壮入伍得太多,又势必会造成农业发展受阻,使得底层百姓生活质量比前两年相对较差,生存也愈发艰难起来。

唯一的好消息是休养生息这几年刘备积攒了大量的粮草,后勤压力倒是不大,只是总得来说,双方直接动用的人手都已经超过了百万,青壮劳动力大量被送到前线,对于汉魏两国的国力是一个严重的损耗。

一直到章武六年,黄初七年下半年,也就是公元226年11月,双方依旧在僵持。

沉晨将骑兵都派去了河南,自己带着数万步卒占据着长安,威胁河东。关羽打退曹休之后,继续包围合肥,合肥城池摇摇欲坠,已经有被攻破的风险。

而河南方向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兵,特别是在沉晨把两三万骑兵送过去后,刘备在平原上的机动性大大增强,实力飞跃增长。

这使得原本曹丕急于决战的心理也渐渐平息下来,到了年底,他的身体反倒是出了问题,亦是时常咳嗽不断。

便就在双方紧张对峙的时刻,荆州南郡,汉朝首都襄阳丞相府。

诸葛亮获得了一封密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