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24章 董卓衣钵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为迎接刘表使者,赵基也是提前几日返回晋阳。

刘备使者孙乾还在晋阳逗留,他们是真的带来了四百余车货物,正持续售卖,交易他们需要的马匹。

等到春天各处草木生长,利于马匹迁徙时,孙乾这支商队才会返回徐州。

这段时间里,前将军蓟侯公孙瓒与右将军伉乡侯袁绍始终相持于信都,公孙瓒偏师未能攻克南皮。

随着天气将要转暖,公孙瓒又等不到张燕、赵基或吕布、张杨的策应,向朝廷上表表达不满后,也开始从信都撤兵。

再不撤,等到河水解冻,沼泽湿地泛滥时,公孙瓒的军队将陷入泥泞中,难以快速撤退。

天气转暖,冰雪消融,道路稀烂的环境下,也不利于大军、马匹健康。

久在边郡,又在河北与袁绍打了数次的公孙瓒毫不拖泥带水,前脚上表朝廷表达不满,后脚就开始撤兵。

再不撤,道路环境变差后,袁绍可就不会眼睁睁看着他缓慢撤军。

只要能全须全尾撤回去,明年冬季,公孙瓒还能召集现在或更多的部队南下,以就食于敌,顺带抢点东西。

对苦寒的幽州汉胡豪强、吏士而言,冬季能南下冀州去吃饭,自然能减轻家里的粮食负担。

公孙瓒也非没有缴获,前后掳掠两万多户人口北撤。

有亲友在外的人,或许还能被赎走;否则的话,部分人会分给汉胡豪强,部分人会被公孙瓒扣留,在易水两岸执行军屯。

明年再爆发战争的话,这些被掳青壮也会成为公孙瓒麾下一份子,参与作战。

北海的臧霸也识趣退兵,他想全据青州,那只有一个大前提。

那就是公孙瓒在这个冬天野战时重创袁绍,使袁绍、曹操无法兼顾青州方面。

现在再不撤,不需要袁绍出手,仅仅是曹操、袁谭联军而来,就能压垮臧霸。

不过臧霸是朝廷任免的青州刺史,即便退回琅琊,也能时刻发挥影响力,积蓄反攻的力量。

至于孙策,进兵济南国后就地休整,他们不习惯冬季作战。

作为调整,袁绍也免去了袁谭的青州刺史,转为勃海郡守,另以逢纪为平原国相。

随着公孙瓒退兵,袁绍也能挺直腰杆子,开始向晋阳派遣使者,探讨俘虏赎回一事。

晋阳城,赵基与蔡昭姬阔别将近一月时间,又是厮磨一夜。

晨间时分,杜氏引着几名婢女入内侍奉赵基洗漱,她已经见怪不怪了。

蔡昭姬也是当世名宿,没有名分,就这样与赵基搅合在一起……杜氏也不觉得奇怪。

至于蔡昭姬当甄宓、吕绮的老师,她更不觉得奇怪。

偌大的晋阳城,已经没有女人能拒绝赵基。

赵基想怎么弄,几乎无人能管。

甚至迁到雒都执政的赵彦,还派遣使者去琅琊搜寻家乡适龄女子,要给赵基充实内庭。

因要会见刘表使者,赵基也就洗了洗头发。

他仰躺在摇椅上,杜氏坐在摇椅后为他梳理头发,赵基的发量格外茂密粗壮,她还需要一名婢女协助,才能束发。

戴好一顶紫金小冠,另一名婢女捧着铜镜让赵基观看,赵基扭头看杜氏:“天下间,谁有我好看?”

杜氏正收拾篦子,回头回答:“奴若做男儿装扮,不亚君侯。”

“嗯,明日你就做男儿打扮,若是好看,就做我的捧剑女官,年俸三百石。”

赵基说着起身,垂目看了看她黑红两色襦裙胸襟,比蔡昭姬壮丽一些,更显白腻。

杜氏还吸气收腰,扭头瞥一眼帐帘后的床榻。

赵基只是笑笑,手就不受控制搭了上去,几个婢女捂嘴轻笑。

杜氏也收好木盒,扭腰走了,明显鼓起来的腹部并不妨碍什么,依旧光彩明艳。

她们离去时留下一盆冒热气的水,蔡昭姬也起身,询问:“她是何人?”

“本是宫中貂蝉女官,乃杜陵杜氏。雒阳大乱时为王允收留,迁到长安后献给董卓,董卓赐婚给了相府内的宜禄秦谊。”

赵基没什么隐瞒的,他与蔡昭姬是更亲密的关系。

蔡昭姬只是撇嘴,论姿貌她只是中人,胜在气质……但是跟真正的国色比起来,气质也不如。

听杜氏当过貂蝉女官,就知道杜氏也是士人家庭出身,寻常宫人无法担任貂蝉女官。

看杜氏年龄,大概十六七岁时当女官,那也是很优秀的那批宫人。

被安排当貂蝉女官,就断绝了后宫冒头当皇帝近侍的资格,应该是被排挤使然。

关中贵戚早已衰败,中常侍多出自关东,关西艳丽宫人并不受他们亲近、信任。

貂蝉女官与列位侍中日常往来密切,根本不可能擢入内庭。

哪怕皇帝喜欢,也只是用一用。

蔡昭姬自行洗漱,说:“王粲是我父衣钵传人,人未来,使者已送拜帖到妾身门下。他若有所请求,应如何回复?”

“小事你自决之,大事再与我商议。”

赵基说着来到墙壁前,伸手取下一口宝剑挂在左腰,又披上一领貂裘过肩的白色熊裘大氅,转身对她说:“这个春夏,吕布忙于治下军屯,不会侵攻刘表。我与文和先生、军师商议时,断定刘表会促使吕布讨伐袁术。王粲若是为此而来,答应即可。我出兵关中时,希望刘表也能出偏师走武关道,声援策应我军。”

“喏。”

蔡昭姬应下,上前到水盆前掬水,突然抬头看赵基:“君侯这是要继董卓衣钵?”

“聊做消遣吧,看着她,心情也会好不少。”

赵基笑了笑,蔡昭姬也不以为意,躬身洗脸,赵基则转身绕过屏风走出寝室。

来到外厅,许多幕府掾属已经抵达,正准备开饭。

赵基喜欢众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处吃饭,可冬季以来时常有人伤寒感冒,赵基也就顺应众人呼声,保持尊卑秩序,执行分餐制度。

见他进来,众人起身拱手:“臣等见过大司马。”

“免礼。”

赵基应答一声,坐在主位,观察前排几个座位:“文和先生呢?”

韩述回答:“早间时候文和先生的卫士来报,说文和先生伤寒,今日告假。”

赵基点头,就说:“若有咳嗽、头晕脑胀身体不适的,告假就是,不要勉强。现在府内政务也少,不必带病奉公。”

“喏。”

韩述与众人拱手,很快卫士就端上早餐,赵基食量颇大,不仅是胃口消化好,他的体型也注定要吃三人份量的伙食。

所以众人都是一份餐盘,赵基则是餐盘盛菜,主食装盆,再用小碗自己分取。

赵基先端起茶吹了吹,突然看向长史张昶,说:“稍后刘镇南使者抵达,先生可识得其副使傅巽?”

张昶拱手:“早年识得,只是不曾亲近。”

“那如今倒是可以亲近亲近,北地傅氏也是大族,若是能留在这里为我效力,也可为刘镇南周旋。未来荆州方面之事,我也好委托他往来奔走。”

“喏。”

张昶立刻应下,这是给他送人情,自然要答应下来。

坐在他后面的裴秀抬头看一眼赵基,赵基只是对他点点头,裴秀也就不言语,拿起筷子用餐。

正式接见前,双方私下都要相互走动,把该谈的谈清楚,正式场合走个过程就行了。

裴秀还想让熟悉荆州方面的裴潜负责这方面的外交,混熟了再做调整。

没想到赵基另有决断,选了一个外人傅巽。

不过也无所谓,就彼此的交情,裴潜肯来,起步就能拜为中郎或从事,与裴秀同班列。

甚至建安二年的河东孝廉名额,裴潜也是可以运作一下。

不过孝子一项有些难度,想要那廉吏,就该将裴潜安排到河东担任郡吏。

赵绪这里肯定会给面子,只是这样周期有些长。

建安元年,河东的孝廉名额已经敲定,孝子选的胡班,廉吏选的柳孚。

柳孚已经去雒都担任尚书侍郎,熬一段时间就会调过来。

三十岁的年纪,外放当个小郡郡守勉强也能说的过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5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