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1章 泛舟之役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紫金山,侯氏庄园。

夜间难得一场小雨,带来了久违的清凉。

蔡昭姬晨间出门,就见园中菜圃湿润,叶片之上点缀露珠。

这还是她迁入这里以来的第二场雨。

她欣赏雨后菜圃盎然新绿之际,婢女快步来见:“夫人,夫人!”

蔡昭姬回头就见婢女入门,绕廊下而来:“夫人,赵侯征兵了!”

婢女喘息:“昨夜来的令,魏侍郎要督千人北上,说是三日后出发。”

蔡昭姬疑惑思索,就问:“庄园内外守军士气如何?”

“尽皆喜悦,说是赵侯终于想起他们了。”

婢女又补充说:“听管事的说是三日后出发,五月初二日集结绛邑,要乘船北上。”

“知道了,你再去打听……先等等,拿我手书去见魏子昂。他若同意,就让人来我这里取手稿。”

蔡昭姬说着又改口:“算了,待我手书一封,你托魏子昂带到太原,交付赵侯。”

前线事务繁多,赵基应该没时间审阅她这段时间整编的教材。

婢女见此掩鼻轻笑,蔡昭姬也不以为异,转身就去书房里写信。

庄园内精华人口已经搬空,就连储备的粮食都已快空了,这里更像是蔡昭姬治书、编写教材的基地。

侯氏兄弟发展这里,念旧是一回事,交通不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现在赵基对外发展迅猛,自然不能缩在山沟一隅,自然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就连庄园之南,山沟深处的冶炼场,人手也抽走大半,等剩下铜料熔铸、锻打为马掌后,这里就会封闭、停工。

不管是襄陵还是平阳,都有更好的铁矿与冶炼基地,重新经营即可。

只要矿脉还在,恢复起来并不难。

冶炼场内,魏兴监督最后一批马掌装车,将连着铜料一起运往庄园。

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赵基命令他率人参战,魏兴又找不到合适可以接替他坐镇冶炼场的人,只好彻底停工。

熔铸的是铜器,铸造的是马蹄……这东西看着是马蹄,实际上可以当钱用。

魏兴引着几个人检查储料仓以及周围,确认没有遗留之后,引着队伍向庄园进发。

行进之际,他的伙伴、乡党各乘健马,往来监督队伍,免得物资遗落、人员逃亡。

马掌这种东西虽然他们没列装过,可侯氏本身就有钉过马掌的马匹,自然清楚这种马掌有多么方便。

对大多数骑士来说,第一次了解马掌,都是感觉这东西方便。

临阵之际,不需要给马蹄包裹什么草鞋、皮鞋,很节约时间。

至于蹄铁对突骑的增益,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

而魏兴认识到了这一点,西乡的申屠兰也认识到了。

只是这种增益并没有让突骑的威力达到质变,突骑想要发展为完全体,还差双边马镫。

所以他们两个人都围绕着侯氏庄园驻守,一个驻守山沟深处的冶炼场,一个现在驻守唐城。

车队中,魏兴的妾室刘氏坐在一辆拉粮食的车辕上,头戴竹笠垂下白纱。

如今孕相已显,两手抓着车上护栏,观察着道路两边风景。

她眺望队伍前端,魏兴比她想象的豁达。

对于赵基的征发令,魏兴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能不能再立功分一个豪强妾室,就看他这次表现了。

队伍后方,韩栋等人也骑马跟随。

对于他们,魏兴不敢带到前线,准备交给裴秀重新安置。

等朝廷走了,他们这些人才能重新露面。

而在此刻,赵基正站在湖泽堤岸上,双手叉腰看着远远航向汾水的船队。

都已满载粮食,足足十二万石粮食的船队就这么起航了,大小舟船五百余艘,很多都是只有一个船夫摇橹的小船。

甚至许多船连尾橹都没有,反正也是顺流而下,船夫能撑船控制船只即可。

想要稳定输运粮食,必须依靠大一些的运船。

北上太原时扬帆逆流,南下时顺流漂泊。

就运输量来说,第一批能运十二万石,但能扬帆返航这里的不足二百艘船,下一次也就能勉强起运七八万石。

这些粮食足够激发河东人的全部潜力,就连匈奴五部、直属匈奴都能稳定下来。

赵基观望舟船南下之际,贾诩登上堤岸:“侍中,王氏坞堡已破。只是其族裔举火自焚,燔烧蔓延,并无搜到王氏籍册,也没查到王氏金库。”

说着,贾诩看赵基侧脸:“因天干物燥,王氏族裔多葬身火海。”

赵基闻言扭头看贾诩,才伸手接住贾诩递来的公文,是王成写来的。

内容与贾诩讲述的没多少差距,弄的赵基有些分不清虚实真假。

王家子弟到底主动纵火,还是被围后被其他人纵火……这种事情,赵基没有亲自参与,也不好贸然相信王成的汇报。

想了想,赵基就问:“王氏储粮如何?”

“没有报告,说明储粮方面应该不是坏消息。”

贾诩询问:“可要派人调查?”

“不必了,有县吏在,真实情况相差不会太大。”

赵基一叹:“盐池只有一个,想在别处找一座金砖密室,实属妄想。其实翻看各家账本,也不如想象的富余。”

鲜卑在北,匈奴在侧,太原人内部兼并又很凶猛。

所以各家都在进行某种‘军备竞赛’,虽然做生意、兼并土地有盈余。

可同郡的竞争对手们都是差不多的状况,为了避免被兼并,太原人选择了两种办法。

一个就是多蓄养部曲,供养脱产的武装人口;另一个就是积极读书,把钱在求学方面。

可惜如今这样的乱世,提升学位、名望的收益已经不大了。

而武装部曲……这些也是人,你敢降待遇,这反而是自找麻烦。

所以这些年太原各家有盈余,但销也大。

甚至因为鲜卑、匈奴在侧的原因,延缓、压制了各家内部武装兼并。

也就是说钱养了部曲,但始终没打起来,又都不敢随意裁减这部分支出。

结果就是一个个虚胖,协助王柔吓住了匈奴人,但又缺乏实战经验。

到了眼前这一步,这些武装部曲缺乏组织,基本上比较配合县吏的抓捕工作。

赵基感慨完毕,又说:“等船队归来,我就渡河讨伐平陶乱军。只是太原政务冗杂,我希望先生可以帮我。”

说着赵基转身,对贾诩长拜。

贾诩没有直接答应,反而说:“侍中重造籍册,这可是一桩繁复的事情。若是完成此事,仆与侍中可就难容于天下。”

赵基本人兼并这些豪强的土地,外郡、本郡人的反应情绪不会很大,也就虎贲、朝廷会不满。

可赵基不要太原的土地,而是以缴税记录的方式反向筛选,将过去没有缴税记录的田产一并改为官田。这个过程中,就要重新检地,这是戳各地士人肺管子的大事。

见贾诩似乎比较害怕这个,赵基却说:“事到如今,不是你我遵奉朝廷剿灭他们,就是他们杀死你我。已没有他路可走,除非去当狗。”

贾诩不反驳,又问:“侍中可是要让贾某领太原郡?”

“嗯,此前就有此意,就是怕早早通报,会引发太原人不满与警惕。如今太原英杰只剩下温恢一人,先生来领太原,已无隐患。”

赵基简单讲述,还有些事情没必要细说。

比如朝廷这里也感觉自己杀戮的有些过分,打了退堂鼓,想免掉自己的郡守职务,换个人来当。

不是他们想夺取太原的控制权,而是纯粹想表达一个信号,否认朝廷在‘检地’方面的立场。

别的事情,朝廷还能装糊涂。

可检地这种原则问题,朝廷必须要跟自己划开界限。

贾诩来当太原郡守,自然不怕太原人投靠贾诩。

或许贾诩上任后,残留的太原人反而会怀念自己。

见赵基诚心邀请,贾诩确实有些不太好意思拒绝。

就如王成攻陷王氏坞堡一事,这件事情贾诩派人来做的话,就不会出这么大纰漏,弄的王成里外说不清楚。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