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81章 四方汇聚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汾水西岸,单于呼厨泉也引着骑从观察河东、河内兵马。

大泽在汾水东岸,汾水上游有支流注入大泽,大泽南端有支流与下游汾水连接。

平时大泽蓄水,洪涝时就能蓄洪。

因此环绕大泽,土地膏腴,旱涝保收。

别说太原人,就连呼厨泉也很是喜欢附近的土地。

呼厨泉观测之际,驶出雀鼠谷的朝廷船队靠近东岸后,就纷纷下船。

改由陆路护送天子前往中都,其余船队沿着支流航入大泽区域。

呼厨泉看着对岸服色齐整的汉军,不由感慨说:“就论服色军容,远胜并州各军。”

骑从贵族也多应和,河东兵的军装是拿好布料制成的。

这次虎步军、河东骑士又是乘船而来,军服、旗帜没有沾染灰尘。

隔河相望,只觉得鲜艳无比,火红一片。

杨琦等人也下船登车,对船队颇有些恋恋不舍。

比起东迁时的狼狈来说,赵基组织的这次巡视太原,就十分的迅捷。

从绛邑出发,一日时间就出郡界,当夜宿营船上;又费一天时间通航于曲折的雀鼠谷。

择地宿夜后,今日才出雀鼠谷,前后也就三天时间。

而东迁时,各种意见集中爆发难以决断,可能就要原地驻留十余日。

如果没有那么多扯皮的事情,李傕根本来不及整顿军队,也来不及策反郭汜等人。

或许东迁的时候,要么听张济的,要么听杨奉的,可能在郭汜率部加入护驾队伍之前,朝廷队伍就能过华阴,进入弘农地界。

此刻虎贲驾车,这些公卿各乘一车。

道路边不时有昔日的门生故吏,或门生故吏的子弟在路边等候,拜谒他们,递送拜帖。

太原士人做不出大路旁边送礼物的事情,就算送,也真是各种土特产、地方方物。

收下拜帖,很多事情都是要在上门拜谒时再谈,包括送礼。

太原士人如此的热情,让公卿们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此前他们在安邑的时候,可是要主动上门骚扰卫氏、范氏,才能筹措一点物资,自己吃饱后带着这些物资去养活郎官、卫士。

杨奉等人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从豪强或百姓处汲取物资、人力。

即便太原人表现的十分热情,公卿们也只是妥善应对。

匈奴人截断通道太过于巧合,如果太原人冬天时有现在十分之一的热情,出动千余郡兵南下勤王,早就解决白波军,河东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半年的苦不能白受,收拾不了赵基,还收拾不了太原宗贼?

天黑之际,公卿们抵达中都城外的天子行营。

行营位于中都县邑西郊外,背依大泽堤坝而建。

日暮之际,依旧能见大泽之上大小舟船往来运输,大营外更是各种繁华军市。

军市都是草庐、棚户,售卖各种生活器皿、副食品,也不乏对着路过骑士打招呼的汉胡妇女。

车队停在辕门处,杨琦揉着腿,片刻后才下车,双手叉腰看距离辕门大约一百五十步外的一排草庐。

杨彪也下车,观察之际,御史中丞杨众驱马而来,一跃下马拱手:“兄长。”

看着晒黑、精神状态格外好的杨琦,杨众眼睛发酸,好多事情不知该怎么提及。

伏德死了不重要,皇后名声受污也不重要,伏德把金库丢了才是重要的事情。

这是朝廷与河东人谈判的重要筹码,就那么轻易的没了。

见杨众情绪低落欲言又止,杨琦感到宽慰,故作豪迈指着远处草庐:“这是何故?此地军市怎么这般繁华?”

“兄长,太原人听说赵侯赏赐吏士颇为丰厚,故军市大兴。”

五铢钱一直是硬通货,苛捐杂税是免不了的,王朝末期更是疯狂。

拿物资、服务换取五铢钱,用五铢钱来缴税,自能免去许多盘剥。

何况来这里经营军市的,也是豪强、匈奴小帅的部曲为主。附近各县的普通百姓……你连中都都来不了,更别说来这里的军市上摆摊子。

军市有利可图,基本上就被汉胡豪强垄断了;即便是中都本地人来摆摊,也要看家族背景,也要缴纳场地费。

杨众简单讲述这里军市的信息,情绪也不是很好。

军市越繁荣,越说明太原民间积蓄丰厚;那冬天朝廷遭受的苦罪,就更不能谅解。

杨彪却说:“军市繁荣,又是各家仆僮经营,或许彼辈……”

他眼睛去看杨琦,杨琦摆手:“不要多想,我们已做了该做的事情。若有变故,遵奉天子诏令即可。”

反正现在行宫卫士都瓦解了,手里没兵,附近四方势力交织,唯独他们没资格搞事。

隔岸观火即可,即便赵基输了,他们这些被胁迫的人又有什么罪责可言?

闲聊之际,天子车驾在河东骑士护卫下缓缓抵近。

杨琦等人在辕门处等候,躬身长拜,等候天子车驾入内。

六匹马拉载的天子戎车之上,刘协也看到了繁荣的军市,他面无表情。

现在这里河东人、河内人、太原人、匈奴人聚集,谁生谁死已经不是刘协可以控制的了。

公卿们能明哲保身,天子更该如此。

军市内,王凌站在人群前排,眯眼看着火把簇拥的天子车驾驶入辕门,就问左右:“河东兵马如何?”

令狐邵回答:“军容齐整士气高昂,还在河内兵之上,本郡兵马柔弱,难以相比。”

王凌点着头,又专门问沉默的郭淮:“伯济怎么看?”

“不如虎贲,午间我等去观望虎贲军容,行军劳累,却围绕赵侯左右,如似虎狼鹰隼。”

郭淮低声回答:“以我观之,朝廷有就食太原之意。”

周围衣冠子弟普遍皱眉,他们不喜欢这种事情。

虽说朝廷暂时留在太原,他们出仕方便,入仕就是高位,能节省数年时间。

可朝廷带来那么多人,都不是好糊弄的人。

尤其是护卫兵马,吃的可都是各家积蓄。

百姓那点积蓄,根本不够支使;从百姓手里征集粮食、其他物资的成本也不小。

只有各家捐献,才能快速补充朝廷所需。

若是各个公卿衙署陆续恢复,大量官位充实人手后,巨大的俸禄包袱也将压在太原人头上。

这时候附近宋氏子弟询问王凌:“彦云,雁门、代郡如何?”

王凌没回答,去看从北面来的令狐邵,令狐邵回答:“还不知代郡,雁门申屠公已率步骑千人押解赋税、方物南下,现在应该在晋阳附近,三日后能到。”

紧接着令狐邵就问:“朝廷以赵侯领太原,明日赵侯若征辟郡中英杰,该当如何?”

附近衣冠子弟俱是观察王凌,等待王凌的回答。

郡府在晋阳,赵基征辟新的郡吏之前,原来的郡吏还能履行职责,也能主动辞官。

但这样主动辞官,等于得罪赵基,这是往死里的得罪。

若是拒绝征辟,还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得罪的不深。

对这个众人关心的问题,王凌却沉吟不语,见众人还看着他,只能说:“且先观赵侯言举,若是能勤政爱民,我等自当效力,造福乡梓。”

话虽这样说,可他没有响应赵基征辟的心思。

甚至他的敷衍情绪,就写在脸上。

朝廷、朝廷三公皆至,放着通天坦途不走,何苦去当什么郡吏?

当了郡吏,你在本郡是个人物,可天下人根本不知道你是何许人物。

唯有公府征辟,历任台阁,才能算是光耀门楣,屹立于当世。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3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