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0章 提前预支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用时五日,壶关城东土山已成。

赵基军中善射者轮番登山,与壶关守军对射。

赵基每日也会登上土山,对着城中守军射击一壶箭。

他每日只射一壶箭,每次就他一个人站在土山箭塔上进行精准狙杀。

这种时候,城内守军已不敢与他对射,都藏在门板后面,城墙之上不敢走动。

已经有许多人用生命、健康付出了代价,普通盾牌防护面积有限,举着盾牌难以遮盖全身,依旧会被赵基射中。

因此赵基第三次登上土山时,始终找不到射击的机会。

整个壶关东面城墙上,看不到人影。

城墙上搭建了木棚挡箭,就算有人往来移动,也是抬着门扇,生怕引来赵基的射杀。

可赵基半壶箭还未射光,只能继续观察城内,寻找适合的目标。

这种时候容不得任何的心慈手软,越是快速压制城内守军的反抗意志,双方损伤反而最低。

见赵基迟迟不走,城楼之内,高干忍不住又问:“若聚集城中强弩,一同发射,可能击杀此贼?”

“甚难,赵侯不仅善射,更能徒手接箭。今城中士气颓丧,已不能再战。”

一名军吏老老实实蹲在地上,抬头讲述:“待敌众攻城器械造好……我等危矣。”

高干不服,还通过窗扇隙缝观察赵基,他也清楚,如果晋军攻城,赵基站在土山之上,那守军会十分被动。

与攻城部队搏杀,那肯定会引来土山上的赵基,或其他精锐弓手的射杀。

若消极对抗,就城墙这么大的空间,稍稍退缩不肯出力,那很快就会被对方驱赶下城。

丢失一面城墙,晋军兵力雄厚,几乎等于全城沦陷。

高干也是无奈,只能通过隙缝用锐利眼光去刺赵基,恨不得瞪死赵基。

熬到午间时,赵基饿了,走下箭塔对附近等候的军吏、弓手说:“我回营用餐,你们与守军玩吧。”

“喏!”

胡谦混在军吏队伍里,对着赵基拱手长拜。

赵基将弓递给卫士,各处休息的弓手开始抢占位置,纷纷张弓开始抛撒箭矢。

守军一开始不敢还击,待各处勇敢的守军反击后,其他人才开始跟随射击。

生怕赵基没走,混在土山弓手里乘机射杀他们。

土山,山顶处是土木混合搭建、垒砌而成。

山顶可以站人,有更高的箭塔;同时山顶构建时铺埋了原木,搭建了两层低矮空间。

这种混合搭建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土方运输量。

因此整个土山南北展开,百余步长,足足有四道射击线。

精锐弓手在箭塔上负责狙杀,强弓手在山顶平地上引强弓进行覆盖性杀伤。

而他们脚下的两层空间里,强弩手屈身蹲在这里,从射击孔进行射击。

因空间低矮,因此这些强弩都是躺在地上用脚蹬的方式踏张上弦。

赵基引十几名骑士返回北面大营,营地内已经开始组建攻城器械,主要是各种云梯。

而旁边漳水河面上,时不时就有上游打捆抛入河面的原木。

这些原木结成木排,前后木排相连,自有熟练的引排人站在木排前端撑水、引航。

一串木排抵达,大营附近的小船就上前拦截,将木排拖拽到东岸,成为打造工程器械的原材料。

营地内,已烹好抓饭。

赵基简单洗漱后,就与等待他开饭的军吏团队们一起用餐。

这里说是大营,实际上也就虎步军驻扎。

各支骑队都是分散驻屯,以方便马匹觅食,降低后勤压力。

用餐时众人围坐,赵基端着一个鎏金铜盘,另一手握着木勺大口吃着抓饭。

铜盘上还有鎏银花纹做点缀,很快他就换第二盘,这才拿起一条老黄瓜咬一口。

清脆爽口,抓着黄瓜蘸了点醋,赵基才说:“攻城就在这两日之间,若无其他变故,明日聚集各队骑士。以骑士压阵,善射者登土山,虎步军攻城。”

魏兴闻言抬头:“不等徐公明了?”

徐晃已扫清西三县,正向这里移动,押解了太多的辎重补给,也因此不得不将三县宗贼的部众一并迁徙,由这些人充当杂役。

“战况紧急,岂可因一人而延误战机?”

赵基又咬一口黄瓜,说:“袁绍使者正与朝廷公卿交涉,这段时间里他不愿激怒我,这才没有出兵袭扰。他们谈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出兵上党,只是为了安全护送天子返回雒都。”

“上党不是我的目标,贼臣高干才是。”

放下黄瓜,赵基看周围人:“虽然我很想要上党,可袁绍不可能让我直接管理。这个天下很大,我不想为了上党与袁绍连年接战。天下各处形势瞬息万变,为上党一隅之地而牵扯兵力、精力,那实在是太亏了。”

听懂的人点着头,听不懂的人也一副思考的模样。

常茂举着勺子问:“侍中,那要不要迁走上党民众?”

“我不会强迁他们,迁徙到何处,这是他们的自由,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赵基脸上没有笑容:“太原的粮食终究是有数的。”

出兵上党以来,尤其是吃掉铜鞮大姓李氏开始,全军就摆脱了来自太原的补给,开始就食于上党。

上党有积蓄,也难以支撑他们吃到冬季。

在兵力损失可以接受的情况下,目前已经达成了最初的目标……减缓太原、河东的粮食消耗。

见没有人再提问,赵基开始吃第二盘抓饭。

高干的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上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粮食。

甚至上党被拆解的宗贼,长远来看也是有用的。

从头到尾,赵基就没有主动与袁绍硬碰硬的想法。

袁绍想决战的话,他就把皇帝带到阵前,看袁绍、河北人还敢不敢打。

这也不等于会用政治手段解决上党,光靠政治手段,在袁绍内外交困之下,的确能迫使袁绍退让。

可自己不缺袁绍退让的这点东西,缺这些的是朝廷。

所以单纯用政治手段解决上党,只会助长公卿的威望与实力。

因此,政治手段成功之前,必须武力解决高干。

展示出自己的牙齿,否则公卿这伙人取得优势后,鬼知道会生出什么想法。

攻陷壶关城,是打出来给公卿、袁绍看的,也是给内部军吏看的。

必须展现出自己绝对的武力优势,否则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会被公卿、百官蛊惑、拉走,或留下什么把柄。

这种事情很难避免,能做的就是减少中招的人。

当然了,临分手时,弄死一个公卿助助兴。

否则这伙公卿全须全尾返回雒都,鬼知道会生出何等荒谬的认知。

用一个公卿的命,换自己与朝廷长达一年的感情保质期,这很划算。

否则这个冬天,朝廷可能就会颁发什么‘讨贼臣赵基文’。

实在是没心情与朝廷你一拳我一脚的反复纠缠,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算起来,自己只是提前杀公卿、预支了公卿的性命。

否则起了冲突,会死两三个公卿,枉死连累的军民更多,更别说耗费的战争物资。

赵基心平气和用餐,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对食物的敬重。

熟悉他的韩述扭头与魏兴看一眼,两个人目光接触,都感受到了赵基的那股杀意。

区区高干,不值得赵基这样沉思。

周围军吏也都习惯了,只要杀人能解决问题,他们不介意跟着赵基去杀人。

反正自应募虎贲以来的生活,他们觉得很痛快。

不仅自己过上了好生活,家人,乃至是不相关的人,都在赵基治理下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匈奴之害也被控制住,除了死人之外,其他人都在过好日子。

这样的生活值得去保卫,也就常茂神情犹豫,他很想劝赵基分兵驻守,抓住上党。

常茂虽然是河东人,可家在深山处,这地方可以说是两不管,说常茂是上党人也不存在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8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