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33章 风雨飘摇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许昌西郊,颖水之侧的曹操军营。

军队需要逐步动员,河北的袁绍、公孙瓒在做战争动员,陈王、曹操这里也是一样的。

只有流寇一样的吕布、张燕、陈宫、臧霸这些人能做到快速出兵、奔袭。

即便是快速奔袭,也是类似于狼群狩猎一样,无法齐整行军。

这样的军队冲杀过去,对民间的掠夺、破坏更大,也能激发当地豪强、士民的同仇敌忾。

曹军诸将也从周围驻地赶来,聚集于帷幕之中。

帷幕立在颖水岸边,开口正对着颖水河面。

武将军吏穿戴铠甲,文臣、谋士多是吏服。

待长史王必宣读陈王的檄文后,曹操环视左右,神情自定询问:“赵贼矫诏,诓骗陈王举兵来犯,诸位如何看?”

许县就与陈国紧挨着,不需要派兵去组织什么前沿阵地,在这里聚兵等待,决战之地就在这里。

目前武将之首是扬武中郎将曹洪,可曹洪还在宛口一带驻防。

与曹洪并列的是夏侯惇,目前担任陈留郡守。

因此会议位次排列时,骑都尉夏侯渊坐在前排,其次就是督将曹仁,再然后才是韩浩、王朗、刘岱、朱灵、于禁、乐进诸将军、校尉。

另一侧以荀彧为首,其次就是王必,郭嘉坐在第三。

未能迎奉天子之前,曹操无法以朝廷名义征辟班底,因此文臣班列有些干瘪。

如程昱这样的干练肱骨,必须坐镇兖州,无法留在身边效力。

兖州之乱结束没几年,吕布、陈宫这伙人上半年一直盘踞在山阳郡,与兖州士人眉来眼去的。

这种情况下,曹操的将军幕府里也不敢招纳太多的兖州士人,何况兖州士人也不乐意入他幕府效力。

今年才讨平颍川、汝南,诛杀、摧破那么多黄巾贼、宗贼,这些头目与汝颖各家沾亲带旧。

所以汝颖之士即便在野蛰伏,也不会轻易出仕曹操。

目前汝颖之士想要出仕曹操,只能被曹操的镇东将军幕府征辟,这个人身绑定太强了。

曹操无法担任豫州牧,所以汝颖之士无法以州吏的身份效力、追随曹操。

若是郡吏、县吏身份,出仕与否没有什么意思,也有些折辱汝颖之士。

事情就是这么的尴尬,就在曹操蜕皮化蛟的关键时刻,被赵基捅了一刀。

中原四战之地,没有朝廷、天子这个护身符、免战牌,谁都能上来踹他两脚。

你还想安心种田、招纳天下英才?

曹操询问在场诸人,长史王必刚落座,一众将校也不好率先发言,荀彧也不能上来就开口定调。

几乎所有人都去看新来的郭嘉,郭嘉也不悚场,拱手而起:“明公,以嘉观之,陈王传檄四方,是为激吕布、陈宫出兵。以陈王之稳健,吕布、陈宫若能有所建树,陈王才会正式出兵。故而,嘉以为聚兵于许,与陈王相持,反而会落入陈王算计。”

曹操端着酒杯沉吟,思量郭嘉的见解,就问:“那以奉孝观之,今当如何应对?”

“吕布性急,攻势凌厉,诸将实难抵挡。”

郭嘉声音洪亮,毫不在意对面一众将军难堪的神色,郭嘉才不会在乎这些人对他的看法或友谊。

说话间郭嘉微微侧身看曹操:“今赵贼挟持天子,矫诏号令四方贼臣搅乱天下。中原郡县长吏不明真相,是故狐疑。若吕布攻势凌厉,则郡县狐疑之众纷纷而起,为虎作伥。”

“我明白了,展望各方,唯有我能抵御吕布之攻。”

曹操感慨一声,又看看周围的将校,深感无奈。

别说吕布,光是那个高顺,就让曹操很无奈。

当年濮阳一战,混战之际,他就被督兵入城的高顺俘虏,若不是混乱之中随便指认了一个替死鬼,那一战他就掉脑袋了。

郭嘉说的很含蓄,曹操已经听明白了,郭嘉认为陈王就是‘狐疑之众’。

这种话又不能当众宣扬,当众说明白,固然鄙视敌人,能提高士气。

可这话传到陈王耳朵里,陈王也是要面子的,真改变策略率兵扑过来,那曹军真就难办了。

首先曹操必须本人去挡吕布,其他人都不合适,也没合适的人。

打输了,打赢了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陈王有较大概率观望战局变化,现在的陈王已经不是黄巾之乱时的陈王了,那时候的陈王血气方刚,一门心思就等着黄巾做大、灵帝暴死。

到了现在,陈王遭受兖豫士人的抵触,无法招揽名士效力,陈王心灰意冷,也就息了对外扩张的心思,专心治理陈国。

反正也无人敢招惹,与陈国吏民观望天下各处的落水者苦苦挣扎。

陈国的状态本就不正常,周围没人敢冒犯陈王,都在等陈王老死。

快五十岁的陈王,又能活几年时间?

曹操又说:“陈宫窃居沛国,有乘乱袭扰汝阴之状,谁愿前往拒之?”

以善攻、督骑兵作战出名的曹仁立刻站起来拱手:“明公,末将愿往。”

夏侯渊紧随其后,拱手:“末将请战。”

其他人都很识趣,坐在那里听候安排。

曹操又陷入为难,不管曹仁还是夏侯渊,都是以作战勇猛而称著,多是配合他作战。

缺乏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

两相对比,曹操还是觉得夏侯渊更稳定一些,就说:“妙才督本部入驻汝阴坚守,不与陈宫交战。”

“喏!”

汝阴……说是汝阴,实际上在颖水下游的南岸,与许县这里的颖水相连。

汝阴城在手,陈宫不啃掉汝阴,就不敢过度深入;汝阴背后的各县豪强、宗贼也不敢轻举妄动,会继续观望形势变化。

战争就是这样,赌的不仅仅是财富、自己的命,还有亲友的命。

形势明朗之前,没几个人敢赌上一切。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哪怕形势明朗一些,也要反复侦查确认后,才会改变立场,去捞一个安慰奖。

曹操这里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只能分兵。

夏侯渊去守汝阴,留荀彧守许县,他则负责迎击吕布。

吕布去哪里,曹操就要去哪里堵截。

真让吕布打开局面,作壁上观的各方宗贼就会起兵,到那个时候吕布势力迅速膨胀也就罢了;就连最大的那股观望的势力,也就是陈王会发动迅猛攻势。

想要稳定局势,压制内部的反抗势力,曹操只能亲自迎击吕布!

这一战牵扯进来的势力太多了,任何一个战线崩了,都会连累全局。

哪怕荆州刘表,搞不好也会出兵与张绣一起进攻曹洪,曹洪必须钉死宛口,将荆州方面的敌人挡回去。

否则荆州军出宛口,中原各郡势必振荡。

上一次荆州军出宛口,还是孙坚讨董之际。

群雄讨董分为三个战场,北面河内战场的王匡被董卓打的全军覆没;中路袁绍、曹操追击董卓时更是在荥阳遭受伏击,也是全军覆没。

也就南路孙坚持续推进,率先入雒阳。

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什么军队?

孙坚主力是平荆南之乱的荆州兵,随后又杀了刺史王睿、南阳郡守张咨,兼并他们的军队。

江夏郡守刘祥也鼎力支持,孙坚几乎是举荆州各郡精锐北上讨董!

荆州各郡,除了桂阳偏远外,其他各郡都参与进来了。

讨董一役,荆州兵跟着孙坚打出了威名。

若不是孙坚意外被射死,孙坚带着这些荆州兵驱逐刘表,早就完成了对荆州的实控。

否则仅靠孙坚养的那不到两千的部曲,何德何能与董卓麾下的禁军接连大战?

真当他们是不死之身?

因此,刘表治下的荆州兵杀出宛口,展望中原时,中原之士会本能的恐惧、动摇!

荆州兵目前真的很强,冬天时就射杀了张济。

所以名声在外,曹操也不想与刘表全面交恶。

目前,知道荆州兵是空架子的没几个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8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