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3章 两篇短诗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平阳,小行宫。

伏完吃了个闭门羹后,怏怏而去。

其他公卿也不好介入此事,就连写信规劝皇后也非常的不合适,只能故作不知。

伏完走后,诸葛瑾才来拜谒赵贵妃,送来一套酿酒器具。

赵贵妃白粉敷面,观察垂首行礼的诸葛瑾,只觉得这个人脸有些长。

这段时间诸葛瑾吃饱肚子,脸上有肉,形象已经正常了很多。

赵贵妃翻阅赵基的书信,看着末尾的短诗,就问诸葛瑾:“赵侯可有言语嘱咐?”

“并无,只是命仆仔细挑选,务必选上乘酒器。”

“嗯,稍后自有回信,足下北上晋阳时,可来取信。”

“喏。”

诸葛瑾拱手长拜,就在宫人引领下从门槛外转身离去,他能来到门槛前答话,已经是很给赵基面子了。

目送诸葛瑾离去,赵贵妃听到大门关上的声响后,就起身持赵基的手书去见伏寿。

这份手书并不重要,关键是酿酒的器具。

葡萄酿酒耗费时间,赵基肯送来酒具,就说明默许她们待在平阳。

离开这里后,她们生命就会失去保障。

不是伏寿恶意猜测,她读书颇多,所以一贯没有安全感。

她阅读赵贵妃转递来的手书,看着信件末尾赵基与赵贵妃交流的短诗,就说:“赵侯所做两篇短诗言之有物,字句凝练又直白易懂,造诣已不亚曹操、陈琳。”

这两篇短诗,一篇叫做《蚕妇》,另一篇叫做《陶夫》,男女相应。

伏寿、赵贵妃虽然感性,但也清楚她们身上的好衣服是怎么来的,居住的高大屋舍是怎么来的。

她们这段时间也纺纱、织布,这更多是一种生活消遣,而非赖以谋生的生计,更不会有人剥削她们。

还有此前伏寿借赵贵妃身份,与赵基交流的短诗,现在已理解赵基在太原大肆杀戮衣冠的本意。

真不是有仇,更不是给传说中的卫氏寡妇复仇,纯粹是赵基治理下的土地上,容不下这些衣冠、豪强。

与其未来造反、敌对,还不如抓住机会,直接打死。

这也注定这次上党之战,上党豪强会死力抵抗……不管这些人如何抵抗,大概率会被赵基扫荡一空。

不抵抗,配合一下,多少还能有谈判、斡旋的余地。

抵抗,就是对抗天子,就算成功,也会背负恶名;如若失败,唯有灭其九族才能对得起大汉天子的出场费。

这种纠结之下,上党豪强、衣冠有十成力量,也发挥不出一半。

见伏寿读完短诗后沉思,赵贵妃就问:“皇后,该如何回应这两篇短诗?”

“不必回复了,他志向高远,我等实难相对。”

伏寿将手书递还给赵氏,说:“以你的名义,给那位卫氏寡妇写信,与她交流诗赋。我要看看,她是否知晓这些短诗。”

伏寿说着露笑,这样精妙又短的好诗,她不相信赵基会自己藏着。

如果赵基与那卫氏寡妇真如外界流言说的那样,那么双方早就交流过这些短诗。

赵贵妃想到窘迫的场面,也不怕事大,她也好奇赵基与卫氏寡妇的具体关系。

这两篇立意高深的短诗,就是很好的见面礼,投石问路,立刻就能砸出水。

伏寿这里给自己生活找乐子,另一边赵基的二兄也返回桐乡。

一身鎏金华丽铠甲,引着十几个骑从,立刻引爆了乡人的舆论。

虽然赵基显贵后拉扯两个兄长是必然的事情,可赵垣这里变的终究有些快。

但都听说赵垣要去河内做人质后,也都不怎么讨论了。

乡老们消息灵通,借此则向乡人们讲述袁绍、公孙瓒翻脸、交兵的原因。

只是这些乡老们的信息也都变形了,在他们口中,五年前公孙瓒派从弟公孙越率数千骑士去南阳助战袁氏,结果二袁相争,公孙越战斗时被袁绍的人射杀,引发了界桥之战、幽冀二州大战。

如果赵老二在张杨麾下意外战死,极有可能引发河东、河内之战。

总之,乡老们不看好赵老二。

他们影响舆论观点,也没人眼红赵垣身上的官位。

桐乡君府邸内,见老二出息,裴氏先是喜悦,当听闻老大还在当大头兵后,就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咒骂道:“这竖子非要杀我大儿不可!”

老大才是她的心尖子,泪水止不住流淌:“他怎么能这般绝情!”

小裴氏站在边上很是紧张,只能驱赶仆僮,生怕自己姑姑的话传到太原去。

赵垣也劝:“母亲不要再说了,若有歹人把这话传到阿季耳朵里,那大哥真就要遭殃了。”

“他敢!”

裴氏瞪目,可想到那种事情发生,她就慌的站不稳,跌倒在地,一身宽大锦袍两腿乱蹬,哭天喊地,悲伤无助又很是愤恨,不停咒骂。

赵垣听着心里发慌,看一眼牵着儿子、有孕的妻子,又看一眼紧张望着他的阿喜。

咬咬牙,对小裴氏说:“母亲这里就托付大嫂照顾了,我会写信请人照料大哥。阿季不是那种人,大嫂不要忧虑。”

小裴氏还能忍住,可现在耳朵里满是姑姑的咒骂声,生怕活活将自己男人咒死。

赵垣当即转身就走,妻子快步跟上,阿喜则将赵垣的儿子抱起来,紧随其后。

跑到偏院后终于清净了,赵垣一本正经、认真解下盔带,将头盔放在桌案上,随意打量这处屋舍:“母亲近来如何?”

妻子、阿喜都不言语,看着模样,赵垣就能想到母亲趾高气扬的模样。

随即就对妻子说:“阿季借张杨之手给了我一个出身,你们留在这里只会惹祸,阿喜跟我去河内,我安排人护送你们母子去仲祖父那里。”

他妻子接连点头,她已经受够了。

原来干的就是家里奴仆的工作,现在家业壮大猝然显贵,裴氏招了雇工又不舍得用,反而将她役使的更频繁了。

自己受一些苦也就罢了,关键是儿子,也不受裴氏喜爱。

现在主心骨回来了,又做出安排,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

想到即将脱离苦海,当即就红着眼睛扑到赵垣怀里痛哭,恨不得将这段时间所受的委屈尽数宣泄出来。

赵垣只是默默承受着,没有开口安慰什么。

他活了二十二年,家里每个人是什么德行,他难道不清楚?

原来还要看母亲、老大的脸色,可赵基给了他一个机会,马上要去赌命做人质,还受这委屈做什么?

出去做人质死了,现在受委屈毫无意义;若是就此显贵,以后帮赵基做点事情,他也能自开一脉,何必低头做老大的奴仆?

等妻子哭罢,赵垣就问:“父亲北上代郡时,母亲怎么没有同行?”

妻子神情犹豫,赵垣扭头看边上欲言又止的阿喜:“你说。”

“是父亲又带来两个小寡妇,母亲争吵不休,父亲也没留手,关起门殴打了母亲。”

阿喜放低声音:“我娘,阿兰她娘也都跟着父亲走了,现在桐乡就剩这些人了。”

“散了也好,各过各的,省的被人一夜灭满门。”

赵垣嘴里也没什么好话,身形松垮坐在那里:“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都走吧。免得母亲追出来,到时候闹的外人知晓,反倒不美。”

嘴上这样说,他想站起来,就是腿软使不上劲。

长这么大,他感觉今天格外痛快,就是骨头有点酥软。

从小就他挨揍最多,挨揍的理由与赵基不同。

赵基是确实顽劣,有自己的想法,老赵打呢打呢岁数也大了,反而没那么重手。

赵垣不一样,虽然听话可不够机敏,这其实更让老赵看着窝火、生气,逮住机会就动手。老赵又是正当年的岁数,等赵垣十八岁时才不再轻易动手。

虽然不动手,可平日里也没少使脸色,已经让赵垣形成了条件反射。

有时候一个眼神,带给赵垣的压力比揍一顿还严重。

而赵基快十五岁时,就摆脱了毒打,更是赌气搬出去自己住,连脸色都不看。

特别是赵基能射山中鸟兽补贴家里时,更是敢呛老赵,老赵也能包容。

就这样,等小裴氏闻讯跑过来时,赵垣的小庭院里早已没了人影,连贴身衣物都不要了。

若不是赵垣还存在理智,他真想一把火烧光眼前的一切。

赵垣直接带妻子来桐乡渡津,住宿在渡津处的百人规模小军营里。

他有一种预感,老大这里获得官位后,肯定会带着妻子跑的远远。

赵基肯定有办法让老大远离河东,到时候这偌大的桐乡君封邑里、府邸里,除了母亲裴氏外,她将孤伶伶一个,找不到一个可以叙事的旧人。

赵垣参加过晋阳之战,清楚战场有多么残酷。

他都不想受这些气,赵基那里承受那么多压力,怎么可能会委屈自身?

他比赵基大五岁,基本上是看着赵基长大的。

赵基真的怕老赵的打?

怕都不怕,又能记恨多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5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