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22章 利用价值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襄阳东郊,襄水侧旁,习氏庄园。

娄圭作为吕布使者,出使襄阳。

他已经不满足推举南阳、荆南人入仕大将军幕府,他来这里是想拉拢南郡、江夏士人。

他与旧日友人习授同乘一车,出庄园向东而行,欲渡船前往沙洲之上拜谒庞德公。

途径鹰台时,见刘表父子聚集士人在鹰台上宴饮。

远远观望,鹰台附近旗帜如林,一派欢乐气氛。

习授见此,感慨说:“父子如此,何其快也。”

娄圭闻言也斜眼瞥视,回头看习授:“大丈夫居此世间,当自为之,何观他人哉?”

习授缓缓点头,就问:“州里人不知大将军、大司马高下,子伯如何看?”

“大司马行举轻率,弃天子、朝廷不顾,富贵还乡看似英雄,实乃守家犬也。”

娄圭对赵基并无好感,继续说:“明年他西征关中诸将,袁本初又岂是坐视?大将军拥护朝廷,护卫天子于中原,四方窥伺,实难救援。我料,明岁大司马腹背受敌,治下匈奴又岂会顺服?以我观之,实难持久。其兴速,败也速。”

习授不做表态,就问:“那大将军如何?”

“大将军躬杀董卓,威震中外。神武能断,忠诚为国,备受兖豫之士推崇、亲近。”

娄圭神情庄重,说道:“如今大将军携破曹操之大胜,端坐顾盼,远近无不畏服。”

他说的也有道理,几番运作之下,荆州成为了吕布的粮仓。

习授只是点着头,却另说:“奈何刘镇南太近,只恨大将军太远。”

对这样的婉拒,娄圭也不失落,没有断然拒绝,那就是还有回旋的余地。

真当中原大军席卷而来时,那么习氏就有可能进行策应。

策应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举兵的,也有搞破坏的,也有在刘表身边进言献策的。

而鹰台之上,刘表父子喜好狂饮,用特制的酒爵饮酒,这种酒具称之为雅。

伯雅盛酒七升,中雅六升,季雅五升。

因赵基、裴茂的崛起壮大,在荆州不怎么显眼的裴潜也成了刘表的座上宾。

虽然裴潜很不想这样做,这跟他的避乱理念有些冲突。

可拒绝刘表,那就跟生存原则有剧烈冲突了。

在此之前,裴潜与赵俨、杜袭等人结伴隐居……都是逃难来的,没有多余的财产,又不肯巴结刘表,无法出仕也就没有额外的收益。

所以这帮人维持简朴的集体生活,相互鼓励扶持,砥砺志节,一派清介风气。

然后赵俨、杜袭等人已经受邀返回颍川……相对于残酷嗜杀的曹操,赵俨这些人对吕布的抗拒反而没有那么大。

人在不同时期,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同,甚至会背道而驰。

曹操征汝颖黄巾贼、宗贼时,解决了自身匮乏的军资问题,这个过程里,赵俨、杜袭等人亲族、乡党难免流血又流泪。

同样是与朝廷联合的中原新朝廷,他们可以躲避曹操,却不会拒绝吕布。

如果是曹操与朝廷联合,为了避免被曹操、朝廷征辟,又不敢拒绝,能做的就是离开繁华的襄阳,去荆南隐居。

这样曹操找不到他们,征辟令下达后无法传递到本人手里,也就不会连累生活在汝颖的亲族、乡党。

现在不需要跑了,匡扶朝廷的是吕布,这比曹操好说话的多。

他们走了,可和洽、裴潜没有走。

裴潜不可能放弃赵基后去投吕布,去了吕布那里,吕布敢信任他?

而去投赵基……怎么说呢,裴潜对赵基的印象不是很好。

虽然他也与自己老爹裴茂关系不好,几近决裂,各过各的;可还维持着表面和睦。

可赵基父子呢?在裴潜的认知里,赵基某天突然趴在路边,一弩射杀其父都是合乎情理的。

所以赵基发动安邑兵谏,推行维新之政……怎么看,都是一种造反。

你维新了,旧人怎么办?

父老长者,哪个不是旧人?

赵基用兵更是肆无忌惮,挟持天子诓骗太原、上党大姓,前者被扑灭,后者被迁离故土。

这仇很大,随时可能在赵基身边爆发。

这种时刻,裴潜是真的不想返回家乡。

既要先看赵基的脸色,又要承受那未知且凶暴的内乱。

而这段时间里,也就裴秀、裴征给他写信,邀请他返乡一起创业。

始终没有拿到裴茂、赵基的信,这让裴潜返回河东的念头越来越弱。

此刻,却因为赵基、裴茂的原因,裴潜一跃成了刘表座上客。

隐居的山野草庐,也是车水马龙,许多荆襄士人前来拜谒,咨询赵基的旧事,俨然将他视为赵基在荆州的代表。

裴潜还能怎么办?

裴潜酒量不怎么好,轮到王粲行酒令之际,察觉王粲眼神盯着自己,裴潜也只能赔笑求饶。

王粲手持特制宽大的酒令,他五短身材,容貌古朴,右手持令神情威严,不似平日嬉笑模样。

酒场如战场,酒令如军令。

哪怕刘表父子,此刻也只能等候王粲的酒令规则。

王粲持令踱步,身后堂兄王凯捧着伯雅酒器,兄弟两个绕鹰台各处桌案,构思着酒令。

只是王凯一边走,一边将一枚枚竹简酒筹放在各人桌案上。

王粲回到台中位置,环视诸人笑说:“诸位不必紧张,适才我兄已藏红筹于桌上。持黑筹者揭举红筹,若能中,红筹满饮;若不中,自罚一爵;若不能举出红筹,则黑筹加饮一爵;若是红筹尽数举出,我与红筹同饮。请看筹。”

他语音落,台上三十几人才伸手取筹,以袖遮住。

裴潜见自己的是黑筹,却紧绷面皮,又去观察其他人。

随着众人放下酒筹,相互观望之际,突然一声鼓响。

刘表端坐上首目光观察诸人神态,想要找出红筹之人。

有的人故作惊慌,有的人回以微笑,还有的目光游离。

真真假假各种神情汇入刘表视线内,他又去看王凯,王凯则转身背对他,不给表情提示。

刘表观察片刻,气氛紧张,伸手从仆从手里捉住笔,就问:“仲宣,红筹者几人?”

“黑筹三十三,红筹三人。”

王粲回答完毕后,刘表捉笔书在黑筹上书写他眼中的嫌疑者。

其他人也是捉笔书写,有的人迟迟不肯动笔,观察周围人的神情变化。

酒令游戏有很多,规则有成熟的,也有临时发明的。

今天的酒令就是王粲临时发明的一种猜谜,考验的是众人的演技。

你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三个嫌疑者。

中了,对方饮酒;不中,你自己多饮。

王凯是真的随机发筹,好在酒令的规则是公正的,王粲不能在酒令规则上作假。

随着众人书写完毕,就进入验筹环节。

刘表不胜酒力,只写了他觉得有嫌疑的一人,未能猜中,当场饮一爵酒。

很快轮到蒯良、蒯越、蔡瑁、刘琦等人;得到红筹被揭发的人,也只能咬牙抱着伯雅仰头猛灌。

伯雅七升,酒液大约四罐330毫升的小罐啤酒再多一些。

算上豪饮时从胡须滑落、溢出的损耗,大致与四罐啤酒类似。

红筹被第一次被猜中,是伯雅七升;后面每猜中一次,就多饮两爵酒。

酒场之上也有自信、不怕喝酒的人,一次揭举多人,举错一人,对这些酒蒙子来说不过是多饮一爵酒。

这一轮酒令过后,三个红筹尽数暴露,畅饮后明显状态不行了。

王粲也跟着端起伯雅酒器,咕嘟咕嘟畅饮下肚,坦然落座,等待下一个人来行酒令。

这次负责酒令的是刘表的侄儿刘磐,选择投壶饮酒,并制定他自己设计的规则。

刘磐设计了带有严重惩罚的酒令规则,拒绝参加的自饮一爵。

参与进去的,起步就是三爵;只有最终胜者可以免饮。

裴潜主动认罚,自饮一爵,夹菜吃着,观看其他人投壶。

这时候王粲举杯坐到裴潜身侧:“文行兄,何日北上?”

“仲宣何以如此询问?”

王粲看一眼上位的刘表,对裴潜说:“我将奉命拜访大司马,代成武侯向皇后进献荆州方物。若是可以,想与文行兄结伴同行。”

裴潜放下筷子,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也感觉吕布对荆州的压榨、勒索有些太过分了。

见裴潜不语,王粲主动说:“大将军索取无度,又再三策动荆南各郡,刘镇南颇感忧虑,欲与大司马交好。文行兄乃大司马少年至交、亲戚兄长,切不可推辞。”

裴潜也察觉刘表举杯掩饰神情,目光似乎在观察他。

也看到王粲脸上忧虑之色不似作假,曹操都败的那么惨,荆州上下真有些怕吕布。

荆州大归荆州大,刘表核心城邑就一座襄阳。

吕布从南阳而来,围了襄阳,指不定江夏黄祖、荆南张羡会帮谁。

这就是控制朝廷的好处,征战的时候不必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想要跟吕布对抗,一定先要解决掉张羡。

否则张羡举兵呼应,黄祖首鼠两端,这对刘表非常的不利。

可直接对张羡动手,无法快速剿灭,又会引来吕布干涉……属于得不偿失。

想要弄掉张羡,就要想办法转移吕布的注意力,让吕布无法干涉荆州。

同时,还要拉拢赵基,孤立吕布。

吕布越是处于孤立环境,越是不敢有大动作。

这段时间刘表一直在等赵基的使者,结果赵基没心思搭理荆州。

实在是没办法,处于被动地位的刘表只能主动派人去晋阳谈判。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