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69章 和亲秘事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态度不够强烈,重写。”

“堆彻词藻,寻常百姓看不明白,重写。”

“不要引用太多经典,要申明太原豪强之危害。”

五个老头脸色很不好,强行忍耐着。

赵基拿着另一卷竹简,递了回去:“凡事都是得寸进尺,可能最初他们的祖先只是向匈奴人卖针,并籍此发家,供养子弟读书,得以踏上仕途。到现在,弓弩器械什么都敢卖给匈奴、鲜卑。”

抬头看杨彪,赵基继续说:“等到以后,边境平静,诸胡恭顺。可这些人的后代子孙缺钱,会怎么办?会不会鼓动诸胡作乱,好贩卖军械,以此谋乱?”

杨彪感觉这多少有些道理,总之不想与赵基辩驳。

敲断他的腿,他也没处说理。

哪怕以后跟随天子返回雒都,为了压制袁曹联盟,还要援引赵基的力量。

以后赵基自身败亡前,朝廷这里很难直接下手报复。

赵基又看其他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卖国求荣之风气也非一代人能养成。都好好写,我做好这事,做的痛快了,以后不会亏待诸位子孙。”

杨琦正涂改文字,闻言停笔,抬头正色:“我等为侍中助长声势,是为小惩大诫,防微杜渐,别无他意。”

“嗯,你高风亮节,我就不照顾你子孙了。”

赵基认真点头,就看向其他人:“须知,这些人手段卑劣,品德败坏,若是日益壮大,以后危害的可不仅仅是国家与其乡人,你们的后代也会受到他们的排挤、毒害。其他的话我也就不说了,都用心些。”

没人回应他,都只是在涂改草稿。

赵基感到无聊,就看杨彪,杨彪不像杨琦那么阴险,表情变化掩饰不及。

相对来说,赵基还是喜欢跟杨彪打交道。

于是,观察杨彪之际,赵基就说:“据我所知,有自称万年长公主的女子……”

杨彪手突然停了下来,又继续低头书写。

赵基则去观察杨琦:“我突然觉得,应该攻入单于王庭,把这位疑似长公主的女子救出来。杨公,以为如何?”

杨琦回答:“老朽以为,护送天子返回雒都才是当前之大事。我等声援侍中诛讨太原群贼,事毕之后,侍中后路无忧,也可为朝廷藩篱。待河东积蓄充盈,士马操习精锐后,再讨匈奴王庭不迟。”

“杨公,我也矢志匡辅社稷,杨公不该瞒我。”

赵基仔细观察杨琦的表情,杨琦不作回应,低头捉笔,一副专心修改草稿的模样。

见此,赵基就说:“若是天子知闻,实在不敢想象啊……”

杨琦抬头,目光死死盯着赵基:“侍中,到此为止,不要再提此事。”

“你在吓我?”

“不敢,老朽是觉得这种事情无益于国朝大事。侍中更该关心河东、太原军事、民事,而不是这市井流言、胡儿乱语。”

杨琦说罢低头,决心不再回应任何赵基的问题。

其他张喜、赵温、周忠即便不知情,此刻也低着头,当做不知情。

如果赵基这里推测的是真的,真把长公主救出来,天子绝不会饶过他们这些人,不管他们知情,还是不知情。

气氛又开始莫名焦灼起来,赵基歪头审视这五个人。

貌似不小心抓到了某个人的大尾巴,彼此之间又埋了个大雷。

刚刚才酝酿、产生的一点和睦之气就此荡然无存。

对此,赵基也只能感叹:“瞧瞧你们都干的什么事,单于于夫罗暴毙,去卑逗留河东不敢返回。”

勤王之际,几千名匈奴义从骑士,可不是去卑一个人能拉扯起来的。

没有单于于夫罗的鼎力支持,很难在短时间内聚集、动员这么多能发动远征的骑士。

见都垂首认真写作业,赵基只能安抚这些人:“单于王庭生变,或许现在出兵已经迟了。这个秘密,就让它一直藏着吧。”

没人吱声,拿长公主和亲、讨好匈奴人的事情,可以悄悄干,是真的不能声张。

没人承认,没人否认,仿佛就赵基一个人自言自语。

稍后,赵基见草稿都还可以,就取来帛书与公卿本人的官印、私印,由他们本人誊抄。都是一式三份,反正又不是赵基本人书写,多留点副本,感觉以后用的上。

毕竟要杀的人实在是有点多。

有天子与这些旧日公卿的背书,太原这边的反噬、动荡也少一些。

做完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赵基才返回寝室,盘坐在地,运转技能。

五位公卿自然留在营中,会见张杨时,还需要这些公卿出面,以消解张杨的疑心。

然后就一脚踹到尧帝陵,公卿们大义凛然,强烈请求要身体力行参与陵庙工地建设,赵基又怎么能拒绝?

天色明亮,张杨的使者大清早就来拜访。

绛邑军营驻屯的步骑规模每天都在下降,最后留在这里的只会是精锐野战力量。

今日一早也不例外,五百虎步兵在清晨钟声里,有序出营,乘船北上,他们将前往平阳参与军屯。

平阳迁来马玩三将五千余户,太多事情需要处理。

军营内,赵基早餐之后就参与练兵。

只能是旧办法练兵,除去需要军屯的士兵外,营地内留守、驻防的河东骑士、三百虎贲,五百人质宿卫,这两千人都在进行队列训练。

赵基与大部分士兵一样,都光着膀子,享受日光沐浴。

他身体恢复太快,不晒阳光,皮肤就能快速变白。

还是晒黑一些,比较合群。

这种情况下,张杨的使者送来三车礼物,以及张杨本人的书信。

赵基见这位使者时,也只是随意披着单衣,敞开衣襟。

翻看张杨的书信,赵基就说:“我与张将军同殿为臣,他要先行拜谒天子,我岂有阻拦之理?此事不必问我,天子同意即可。至于河内兵粮秣供给一事,我河东甚是艰难。我难以仓促答应,此事等张将军拜谒天子之后,可与我当面磋商。”

见赵基同意,张杨的使者薛洪致谢,就询问:“敢问侍中,济阴董昭董公仁所犯何罪,竟然身死?”

赵基脸上笑容收敛:“你是代表张将军询问,还是为谁询问此事?”

薛洪敛容,拱手:“仆无他意,实乃董公仁在河内驻留三岁,与仆等颇有同僚之义。他若因罪见诛,或是意外亡故,说明之后也好安张将军之心。”

“这要问辅国将军不其侯伏公。”

赵基看着薛洪这张三十多岁,神情之间满是小心翼翼的脸:“要说起来,董昭最初诓骗朝廷,不能如实讲述关东各方之实情,这罪在欺君。被我挑破后,董昭又一改之前言论,令辅国将军十分恼怒,故下狱拷打,欲辨其言论虚实。”

赵基说的也都是实情,继续说:“董昭性情坚韧,不改其言。我那时候就想着与张将军结一份人情,就去狱中将董昭释放,安置于安邑官舍。不曾想他伤势颇重。而安邑城内宗贼尚存,当夜纵火焚烧官舍,董昭……多少也怨我。我若不给他酒,他也不会烂醉不醒,被火烧伤。”

留在赵基身边担任主计的张瓒这时候起身,对薛洪拱手:“当时张某也在官舍中,董公仁狱中伤势颇重,饮酒才可压制疼痛。赵侍中也非有意,实在是没想到宗贼猖獗,害了董公仁。”

薛洪观察张瓒,赵基展臂解释:“此弘农张瓒,随驾东迁之功臣也。”

“失敬失敬。”

薛洪拱手,感慨不已:“董公仁国之干才,竟不想……让侍中见笑了。”

“世事无常,薛先生节哀。”

赵基宽慰一句,扭头看张瓒,张瓒就展臂邀请,将薛洪带走了。

看着薛洪背影,赵基眯眼。

现在才想起来,董昭是被伏完下狱拷打,董昭嘴硬不硬不重要,总之身边肯定有没有销毁的书信。

这些书信,肯定在伏完手里。

想了想,赵基也就释然。

哪怕董昭活着,也不会预料到自己能膨胀的这么快。

伏完与张杨就算合作,也没什么好怕的。

董昭都已经死了,没必要再分析、考虑这些事情。

张杨能往前看,那就深入合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