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6章 前景堪忧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邺城也是曹操重要的军情获取节点。

自年初讨平颍川、汝南宗贼……黄巾贼后,曹操就将大本营迁到了颍川。

兖州与袁绍隔河相望,对曹操来说过于凶险。

终究是自幼一起长大的伙伴、朋友,曹操从来都不敢小觑袁绍。

万一袁绍突发奇想并立刻付诸于行动,那曹操根本没有反制、应对的机会。

大本营迁到颍川,就能避免袁绍的突袭。

许县之南,许田之侧。

曹操独自驱车视察,他对许田抱有极大的期望。

许田开垦的终究有些晚,错过了春耕,补种的小麦大约七月上旬才能收获。

种植时间前后误差半个多月,已陆续有小麦开始收割。

许田所获的粮食,才是曹操自己的粮食。

这不同于各郡、各县的官粮,调这些粮食还要看郡守、县令长的态度。

与豪强的粮食也不同,借了豪强的粮食,就要还这份人情。

你不还人情,以后谁还给你借粮?

这与青州兵的储粮也不同,青州兵招降谈判之际,曹操耍阴招在谈判之际诱杀了绝大多数首领。

所以青州兵规模虽大,却已经没有了可靠的领袖。

这么大的池子里,早晚也能养出大鱼……曹操要做的就是防止大鱼出现。

失去统一领导的青州兵就安置在东阿、鄄城一带,自行开垦屯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以给曹操服役的方式免税。

曹操也不想过于细致的管理青州兵,维持这样粗糙的管理办法,那么半自治的青州兵就能单独向他一人效忠,与兖州、豫州官吏没有什么纠葛。

这种管理办法也不算新奇,不过就是边郡治理诸胡的老办法。

择地安置,册封首领,以征调义从的方式服役;紧急时也可以进行深层次动员,这种动员更像是雇佣军。

到目前为止,曹操家族的命运已经跟这支青州兵牢牢绑定,青州兵的存在可以巩固曹操的地位,曹操的地位保证了青州兵可以维持这种能生存,也能外出征战、参与劫掠的生活。

也是青州兵的效忠,让曹操可以压制兖豫二州的士人,让曹操看着像一个大汉的封疆大吏。

曹操的统治基础从来都不是个人魅力,也不是曹氏家族的威望,更非汉室朝廷的授权,而是杀孽滔天的青州兵!

曹操又不想过度依赖青州兵,因此今年的军屯政策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转型试探。

军屯也不新鲜,边军玩剩下的东西。

全面军屯,将百姓军事化管理,施行耕战一体,如似战国时期一样,那曹操自然能摆脱对青州兵的依赖,用另一套制度来控制郡县。

可他在兖州人那里吃了血亏,以至于不敢全面清算衣冠郡望、大小豪强。

因此军屯之外,还有民屯做补充……若不是顾忌豫州士人反戈驱逐他,那么曹操眼中兖豫之民都是红名,都该抓起来编为军屯!

他巡视之际,这种美妙想法也就在脑海里盘旋了一阵,就被他驱逐一空。

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可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妙。

“报~!”

使骑勒马于曹操车前,一跃下马将手中帛书递上:“明公,荀司马急报!”

郭嘉在车前,上前拿起帛书递给曹操,曹操拿起扫视,又递给郭嘉,感慨说:“那赵氏小儿所言不假,满朝公卿皆是无能之辈!”

语气恨恨,曹操恨不得抓住赵基,乱刀砍死。

他对豫州始终就没有实控过,也是冬季时才正式对颍川、汝南用兵;陈王刘宠就镶嵌在这二郡与兖州之间。

偏偏他又没有讨伐、攻击陈王的正当理由,一个沛国人是没资格当豫州牧的,他拿陈王没办法。

袁术委派的陈国相袁嗣虽然被他迫降,可这个陈国相就是摆设,人家陈王有自己的陈相,陈国各县至今忠诚于他们的王。

尤其是今年旱灾、蝗灾俱起,陈王积极赈灾,兖州、豫州灾民都往陈国跑。

陈国不到十个县,每个县都是大县,关东混战也没影响到陈王。

如今的陈国算上灾民,户口不下百万,把陈王惹急了,一口气能武装出十万大军!

还有一个原因让曹操不敢惹陈王,曹操是沛国谯县人,谯县位于沛国最西边,紧贴着陈国。

陈王顺流而下,眨眼间就能屠掉谯县。

陈王屠掉谯县,追随曹操的谯县乡党会癫狂,也会恨曹操。

至于陈王敢不敢屠谯县……灵帝壮年之际,陈王就敢带着国相到郊外祭天,还有什么陈王不敢干的?

朝廷、灵帝委派到陈国,监视陈王的国相,竟然被陈王折服,跟着陈王一起胡闹……灵帝也就只能很大度的宽恕陈王。

而不是像处理渤海王刘悝那样,下狱逼迫刘悝自杀,再弄死满门百余口人。

这位渤海王刘悝是现在平原王刘硕的亲兄弟,都是桓帝的弟弟。

灵帝不想逼反陈王,因为陈王真有造反的勇气和实力。

黄巾之乱时,冀州黄巾军抓了两个藩王……战场上打的热闹,朝廷还得派人接触张角,将这两个藩王赎回来。

陈王刘宠这里就简单了,整个陈国的太平道信众知道自家大王的厉害,没有敢响应的。

陈国的县令长们也不敢听从朝廷的诏令,去捕杀太平道嫌疑份子。

陈国太平道信众没有参与造反,也没有官逼民反,所以陈国人口、经济没有损耗。

群雄讨董之际,陈王也装模作样起兵,见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也就识趣勒兵固守,不参与外界纠纷。

各郡都已残破,就越显得陈王英明、果断……越是这样,关东士人其实越抵触陈王,越不能容忍陈王壮大。

如陈王这样的人成了汉家天子,那很多人都要倒霉,还要被反复鞭尸。

士人们嘴上喊着忠诚,造反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就是受够了两汉的分配体系,他们想要的更多,而朝廷不能给,反而抽了士人两耳光,把士人打醒了……那只能抢!想尽办法去抢!

深层次来说,主体士人与黄巾军一样,都想灭亡苍天,另立新天。

而公卿们的确表现的有些无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无能,反正控制不住局面。

可公卿们表现的也不是真的无能,当关东群雄打累了,后继乏力,关东吏民厌恶战争的时候,当李傕、李蒙等人率领的朝廷军队杀到陈留、东郡的时候……董卓被公卿们弄死了。

总之,公卿控制之下,朝廷很难从全局调度力量,眼睁睁看着二袁壮大,曹操也跟在袁绍屁股后面,通过打袁术获得了容身之地。

可现在赵基胁迫朝廷,以矫诏的方式策动各方,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组建了围攻袁曹的联军包围网。

这让曹操,怎么可能保持从容?

而现在邺城方面又传来可靠的信息,那个小贼挟持天子出征上党。

打完上党,与河内的张杨联合起来,岂不是就要与张燕、公孙瓒一起围攻袁绍?

袁绍若是挡不住,他曹操又该如何自处?

他的军屯大业才开始,总不能放弃豫州,跑到东阿,去跟青州兵抱团取暖,并与河北的袁绍唇齿相依?

曹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望着北面神情忧愁。

袁绍这里还有个棘手的臧洪没有解决掉,围攻东武城的袁军各部主将在感情上不想沾染臧洪的血。

袁绍终究不是朝廷,杀死臧洪,袁绍能给他们什么像样的赏赐?

河北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各将不依赖袁绍的赏赐、分配,他们有相对更高的自主性。

不想杀臧洪,就是不想杀。

哪怕是袁绍本人,也有浪漫的一面,也其实不怎么想杀臧洪。

还想通过长期围城,让饥饿、死亡来迫使臧洪屈服。

为了满城军民男女的性命,臧洪应该请降,不能为了张超一人之仇,而让东武城男女死绝。

袁绍在等臧洪投降……臧洪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是袁绍不肯发兵救援张超,导致曹操杀了张邈、张超兄弟三族!

假设,如果袁绍准许臧洪向曹操复仇,并赦免东武城的吏民,那臧洪会不会投降袁绍?

所以袁军围困东武城将近一年时间,就是袁绍在熬鹰。

成功后,臧洪就是对付曹操的利刃!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围城期间,公孙瓒击破鞠义,鞠义又被袁绍杀了,弄的袁绍发展陷入停顿。否则北面稳固,肯定会向曹操亮刀。

有臧洪这样的道德标杆,兖州人势必再次举兵!

曹操了解袁绍,了解臧洪,也很了解兖州人。

而现在赵基这里极有可能将臧洪释放出来,让臧洪去接管兖州。

赵基还没有击败高干,可曹操已经预见袁绍、自己即将遭受围攻的凄惨场面。

种种发展计划都将被打断,一切都将支离破碎!

当袁绍挡不住的时候,包围东武城的袁军各部……极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军,要么往冀州打,要么跟随臧洪接管兖州。

天下大乱以来,什么离奇的事情都会发生,曹操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郭嘉看着帛书中的内容,也是神情严肃。

他与曹操,都是知微见著的人,几乎已经预见兖州二次叛乱的场面。

不是赵基多么厉害,也不是朝廷大义多么有号召力,纯粹是内部矛盾过于剧烈,属于一点就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