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5章 得失之虑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大约五万余各类青壮汇聚晋阳城东,参与筑城。

其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每次船队从平阳北上时,还会输运两千多青壮,以稀释太原人。

这些运来的河东人哪怕从事劳役,也能增强对晋阳的控制。

整个去卑节制的右部王庭五个部落,陆续释放、赎回的男女最初安置在平阳五县。

现在后续赎买,从单于王庭、左部王庭赎买的人口都往晋阳、汾水流域安置,执行民屯、官屯。

苛捐杂税太多,三十税一只是传说,汉末朝廷财政枯竭,就连百姓穿好鞋子都要缴纳一笔小税。

执行官屯,赎回来的百姓、大姓隐户本就没有地产,就地转为官佃。

减少中间剥削,降低收税成本,自然利于官仓积蓄,也能让下面人喘口气。

因此汾水之上,两支船队往来不歇。

主要运输船队由相里暴节制,负责将太原的粮食运往平阳、绛邑,再从绛邑陆运到桐乡装船,再通过涑水输运补给给安邑,与前线的蒲坂。

河东人饿了两年,黄金是虚的。

赵基从太原敲来的粮食,才是真的!

第二支小船队则负责向晋阳输运粮食,以供这里男女、老少八万余人食用。

随着船队往来,这里人口还在上涨。

通过筑城的方式,赵基也在锻炼自己的执政、指挥队伍。

这里不是前线,可以相对安全的培养军吏团队的协作能力。

为了能稳定吃一口饭,赵基这里匈奴义从规模更进一步上涨。

他也只能择优整编,平阳东岸的各匈奴小部如今都自称是赵部。

原本就有三千义从跟随北上,是晋阳一战的主力。

战后例行赏赐后,赵基反而压缩征召规模,只留下两个千人队。

全部收编王柔的义从营后,又从单于王庭、左部王庭摊派兵员,凑了一个匈奴义从营。

单于王庭、左部王庭各摊派了一个千人队,也都陆续抵达。

一共五个千人队驻屯在晋阳汾水东岸,在这里闭营训练队列,马匹则放牧、休养。

北上的河东虎步军也从最初的五千人,上涨到目前的一万两千人。

其中立功奖赏马匹的,也都编给徐晃,将徐晃的河东骑士营凑到了两千三百余骑。

为了方便牧马,河东骑士营驻屯郡北阳曲。

太原新旧三批郡兵也进行严格选拔,赵基只留三千人为郡兵,安置在晋阳湖之南闭营训练。

除此之外,郡北移民举兵响应的有四千多人,赵基留下两千,也留在晋阳,与郡兵一起操训。

整个太原郡兵,目前五千编制。

其他被裁汰的郡北义兵,千余人南下投奔张扬;赵基又从俘虏中选了一批外地籍贯的,也都一并补给张扬。

这些外地籍贯的部曲俘虏,与郡北义兵,更像是张杨的本部、子弟兵。

将张杨所督兵马扩为五千,算是给予的回报。

陆续补给张杨的两千人,对张杨本人来说有特殊意义,他终于有了压制河内各军的底气。

此前他更像是河内各军的盟主,虽然能指挥河内兵,但缺乏足够的威望,行为被限制。

现在不一样了,张杨强化了对河内的控制。

而一万两千多的河东兵,赵基只留下八千虎步兵编制,就在筑城工地里闭营训练。

多出来的四千人,与后续抵达的河东人、被赎回的河东、西河、太原或其他边郡百姓留在工地,参与筑城。

因此整个晋阳汾水两岸,东岸五千匈奴义从,新城八千虎步军,城北五千郡兵闭营训练。

另有俘虏、民壮、雇工两万多人,以及健妇、老少两万人参与筑城。

整个军队的上下组织力正在成长,从各家抄获的工匠也都集中到大陵县北的冶炼场,在这里锻造工具、农具。

扣掉晋阳城的八万多人,也不影响太原各处的夏收、秋收工作。

他不计成本在晋阳增筑新城、训练军队、整备器械,对外影响是很大的。

附近匈奴人立刻老实了很多,面对赵基的兵役摊派,被扣留单于的单于王庭,以及相对虚弱、不稳的左部王庭,也都将指标凑齐。

也不情不愿的接受赎买,释放了部分被掳的边民男女。

当河东处于上升势头之际,内部人事矛盾反而快速下降。

梁兴、李堪、成宜、程银这四位流民帅也被赵基启用,就连宗帅马玩也得到机会,带着十几人来晋阳听用。

在整备军队时,赵基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或许也不能称之为天赋,他本身就有远超当世的数学能力,又有极高的军事威望;又有虎贲下放虎步百人队的制度在,全军吏士都有积功升迁县令长的希望。

哪怕残疾的军吏,也会被赵基收留安置在平阳侯国、晋阳侯国;对伤兵更是不留余力救护,相较于各方,这已值得吏士卖命、奋战。

纵然取得晋阳,俘获那么多大姓、豪强女眷,赵基也不接纳,而是组织起来去集体纺织,给军队制作军服、鞋袜。

而他日常轨迹更是十分固定,往来于三座军营,要么视察一处处工地。

别说军队,就连俘虏苦力也能安心做事。

没别的原因,他们能吃饱干活。

赵基只想等今年蝗起,扑灭蝗灾,保住夏收后,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下一步行动就两个方向,要么去西河郡武装行军,联合匈奴三王庭威慑屠各匈奴;要么去上党,敲高干一榔头。

原本代郡汉胡豪强还拥护郡守王泽,现在代郡的联军还没来得及南下,王泽察觉气氛不妙,就弃军逃亡,投奔高干去了。

不弄死王泽,赵基也不安心。

而打高干,也能剪除侧翼隐患,间接也能威慑屠各匈奴。

至于中原行动,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军。

而且也没等来吕布的回应,一切要谈好,才能率兵护送朝廷上雒;然后奉朝廷大义兵出虎牢,与吕布会师,给吕布把断腿续上。

就在这晋阳三日一变、热火朝天的时刻里,赵彦使者送来书信。

徐晃不在,赵基先询问裴秀:“臧洪清名我早有听闻,自去年八月被围于东武阳城,想来如今已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城中吏士男女誓死相随,可见臧洪确有过人之处。我若出兵,就恐道路难行。”

比起救臧洪,他更想去打高干。

这方面好处太多了,剪除袁绍的羽翼,伸张朝廷的威信,威慑屠各匈奴、雁门、代郡汉胡豪强也能一并威慑。

同时也能间接牵扯袁绍的兵力,说不好能让袁绍撤东武城之围,同时也能激励公孙瓒,并交好张燕。

这是地缘所决定的,只要攻势够猛,袁绍想要保住外甥的话,那必须救援高干。

裴秀没想那么多,只是说:“中原干旱,东郡乏困。东武阳城破就在旦夕之间,袁绍即便撤离大部兵马,以臧子源之力,也难破围。以其心性,更不会弃城而走,辜负满城士民。”

裴秀边走边说,突然停下来,严肃看赵基:“阿季声名不显于关东,今救臧子源,如昔年刘玄德救孔文举、陶恭祖。此声张大义于天下之举,何故迟疑?”

见赵基驻步沉思,裴秀又说:“以井陉道之险,李堪督兵三千,足以抵御高干万余兵马。再者留徐公明镇守榆次,为李堪之后。高干越井陉而来,以徐公明之深沉勇毅,纵不能大破,也能击走高干。”

至于晋阳留守,只能由裴秀负责。

张杨要率五千人护送朝廷上雒,在不调动虎步军的情况下,想要疾驰救援东武阳城,最佳的办法就是率骑士出击。

只要承诺在袁绍境内放开劫掠限制,以赵基目前的胜率,可以额外再动员一批匈奴人。

别说去卑的右部王庭五个大部,大概率屠各匈奴都想派人探探风。

胜率有保障的情况下,从匈奴这里拉兵,真的很简单。

可赵基还是担忧太原丢失,不一定会丢在外敌手里,被朝廷拿走也是丢失。

没有回应裴秀,两人步行来到贾诩这里,当面咨询此事。

这已不单独是赵基的事情,也关乎朝廷,与周围各郡都有关系。

乱世就是这样,内部规划永远会被外部因素干扰。

而赵基顾虑的是自己重蹈刘备丢徐州的旧路,虽然刘备现在还没丢。

可自己这里稳不住吕布,吕布一旦出手,刘备保不住徐州。

刘备跟自己类似,没有那么多可靠、又经验丰富的人独当一面。

以小吞大,自己这里消化不良,刘备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7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