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43章 当代孙膑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壶关城破,破的理所应当。

赵基下土山,与张杨同乘一台战车,驶向东门。

东门内已被堵塞,俘虏快速清理。

等赵基战车抵达时,甚至还在地面撒了一些水。

高干被双手反剪,出于对袁氏、高氏门第的尊重或敬畏,羁押高干的两名虎步军也只是控制住高干,没有做出什么羞辱动作。

战车停止,赵基审视门洞前的高干,又看看门洞两侧,一边是被俘的军吏、属吏,另一边是这些人的家眷。

赵基就这么来回观察,高干反倒有些不自在,试着挣扎一下,见军士不敢用力,就高声:“足下可是平阳赵侯赵侍中?”

“是我,你便是贼臣高干?”

高干不语,赵基审视家眷队伍,看着前排妇孺,就问:“高干家眷何在?”

领队的百人督看看这些妇孺,回头拱手:“侍中,高干宗族、家室俱在邺城。”

“原来是裸身来此,难怪如此勇敢,身为落败之贼臣,见我竟敢不拜?”

赵基不满瞪一眼两个虎步军士,随车而来的韩述见状当即对随车虎贲示意,两个虎贲快步上前扯开虎步军士,一左一右抓住高干手臂只是稍稍使劲、反扭。

“啊!轻些!轻些!”

高干吃疼忍不住吃痛求饶,两个虎贲郎见赵基沉眉不语,于是更是用劲,高干疼的两腿发软,跪倒在地,只是脸上羞恼涨红,明显肝气大动。

赵基这才扭头看张杨:“如此羞辱此贼,我就担心此贼回去后发奋读书,一改往日虚荣,变的务实起来。这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张杨愕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虽然他也觉得高干有些废,但也不该当面说出来。

赵基又说:“男子三十岁读书也不迟,只要有求学之心,孜孜不倦,早晚也能治经为博士。何况高干这种自幼博览群书之辈?如今受辱,恐怕会成为伍子胥、孙膑。”

这下两个虎贲郎更是用力,反剪压着高干,高干侧脸贴在地面,咬牙以一只眼观察赵基,很是不服气的样子。

“我决定了,不杀你。你回去好好读书,治学经义。有你这样的仇敌在外,我等虎贲也要奋力读书才是。”

赵基看一眼韩述,又对高干说:“我就怕你懈怠,莫要我失望。”

随着赵基说罢,韩述从腰后拿出铜锤,几个相熟的虎贲立刻小跑上前,仿佛压年猪一样,控制住高干。

韩述手起锤落,高干一声痛声长嚎。

韩述手起锤又落,高干又是一声高亢的痛嚎声。

韩述腰后别好锤,扭头看赵基:“侍中?”

“就在东城外立个挂笼,让往来军民看看这袁绍外甥何等模样。”

做出安排,赵基又去看被俘的军吏、属吏,这些人很多都是高干以并州刺史征辟来的州吏。

高干受刑时,这些人以故吏自居,感同身受,面有悲愤、憋屈之色。

当察觉赵基望过来的时候,那点怒气、愤懑之情立刻蒸发,一个个静静低头站在那里,仿佛没有感情的木头。

赵基歪头眯眼:“张将军,我是不是有些凶残?”

“不,高干窃据国朝重器,与谋反无异,侍中只是断他双腿……未免太轻。”

张杨很公允评价,反正他这些年乖乖待在河内,各方群雄里,就数他最没长进,犯禁的也少。

“从逆,这的确不该轻饶。”

赵基看向监管这些人的百人督:“官秩二百石以上的,枭首,悬首于高干牢笼外。”

顿时十几个人瘫坐在地,立刻就有虎步军上前控制。

哪怕这些人抓一把沙土砸向赵基,都是他们的失职。

“冤枉!”

一人大呼,当面虎步军一拳就砸在鼻子上,这人疼的俯身蹲下,这虎步军很是骁猛,上前当即一肘砸下,又是几脚,打的这个州吏直叫唤。

“我若击败袁绍,冀州州吏我自不会如此处置,何也?袁绍冀州牧乃朝廷所授,虽有强迫之嫌,但终究是台阁诏命。高干有什么?你们难道不清楚这是袁绍矫诏?”

“高干有个好舅舅,我不杀他;你们有什么,也敢跟着高干作乱?”

赵基环视这些人:“安心服刑,我不会诛连尔等家眷。”

也就两个人勉强保持仪态对他拱手,其他人神情灰败,精神呆滞。

处理了这些事情,赵基摆摆手,御手扬鞭,驾御战车驶入城内。

而另一边,清扫干净西三县的徐晃已开始向壶关返回。

此刻徐晃身边只有不到三千骑,余下骑士参与押解、护送迁徙队伍、运输队。

赵基攻破壶关生擒高干的军情通告还未送来,杨琦的书信就已先到一步。

杨琦目前空有一个祖传爵位,没有任何的官职。

可谁能否认杨琦的公卿身份?

经历过东迁后,杨琦也是那种可以刷脸的人,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士人。

等杨琦重新拜为三公,这批士人立刻就能转正,成为公府掾属、杨氏门生出身。

“赵侍中奉天子诏令总督全军,停战与否自有赵侍中决断。”

徐晃看着这使者,使者也眼巴巴看着徐晃,徐晃还是咬牙说:“列位公卿皆认同此事,又怎么会擅自与袁绍议和?可见,这是袁绍离间之计。左右,将此贼斩首来报!”

“喏!”

两个卫士就要上前,这使者脸色大变,指着徐晃大骂:“匹夫!你这本性不改的贼将,焉敢杀我!我乃杨公使者,非河北奸细!”

弘农杨氏、朝中三杨的影响力是难以忽视的。

就连徐晃的两个卫士也迟疑起来,徐晃怒目去看,这两个卫士不分先后探手,抓住使者背上衣物就往后拖。

肩上使者挣扎反抗的厉害,一名军吏迈步走过去,朝这使者后颈给了一棍。

站在原地,目送卫士拖走使者,拖到路边几十步外,扒掉衣物后才进行处决。

这么好的衣服沾染了血,可就糟践了。

卫士提来头颅,这军吏接过,来见徐晃:“大兄,何不将使者、杨琦书信一起交给赵侯?”

徐晃瞥一眼高迁手里提着的扭曲头颅,目光关注于地上滴沥的粘稠鲜血:“按脚程,公卿近日会与张杨抵达壶关。嘴在他身上,送过去后,平白让赵侯难做。”

高迁想了想也只能点头,无奈说:“我也不知道这些公卿究竟想做什么?搅乱大军秩序,袁绍提兵来战,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高迁也是经历过东迁的,虽然只有二十四岁,可前后混迹战场近十年。

军中很多事情,对高迁来说不需要思考,凭着本能就知道谁厉害。

见徐晃长叹不语,高迁就说:“我去清洗这颗头。”

徐晃也只是应一声,就看高迁以矛刃挑着头颅,翻身上马,持矛挑头去溪流渠沟处。

此刻,公卿队伍已绕过羊头山、天井关,正式入驻屯留。

屯留城内,公卿们齐聚一堂,将要议事。

可左右等待,就是等不来司徒赵温。

派人去问,赵温染病,腹泻不止,已无法参加这个会议。

于是公卿们只能撇开赵温,进行集议。

这场会议辅国将军伏完在主位,次席是没有官职的杨琦。

余下还有太尉杨彪、御史中丞杨众、司空张喜,侍中种辑,卫尉周忠,谏议大夫司马防,以及刚抵达这里的少府孔融。

孔融带来了天子的指令,因此独坐于一面。

众人落座后,孔融询问:“近来陛下听闻袁绍有悔过、和解之意?”

见几个人去看杨彪,孔融直接就问杨彪:“是文先与袁绍使者接触?”

“不是我,袁本初使者徐勋来时,最先拜谒的是张司空。”

杨彪如实回答,众人目光去看张喜,张喜点头:“徐勋乃颍川后进之士,与老夫亦有渊源。”

孔融闻言,莫名松一口气,却说:“今番讨伐贼臣,由赵侍中节制各军。张公擅自与袁绍使者交结,恐非善事。还请快些上表请罪,我也好为张公周旋。”

张喜瞪目怒声:“我等为国家出力,何嫌之有?”

杨彪诧异:“文举,这是否有些苛刻?”

“文先,如今我等说了不算,擅自与袁绍交结,此罪可大可小。”

孔融深深看一眼张喜,也觉得不太合适继续逗留,就说:“此事到此为止,诸位也散了吧,免得招惹猜忌。”

已经来到赵基眼皮底下,还敢这么聚集起来议事,真是感觉脖子硬了,想要碰碰刀。

也就半个多月没见,孔融想不明白,这些人从哪来的信心?

孔融在北海没少打烂仗,再不济,也比这些公卿懂军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