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73章 不弱于人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雨云过境,并未降雨。

陈留城头之上,夏侯惇、韩浩并肩而立,都在观望远处牵马行军的并州兵。

这段时间并州兵不仅在汴水制造芦苇筏、木筏,还搜集许多车辆。

只有少数是牵马步行,多数骑士穿戴铠甲乘车而行,战马就跟随车辆左右。

这就导致并州兵行军纵队拉的比较长,甚至嚣张到只有三百余骑警戒陈留城内的驻军。

并州兵有这个嚣张的本钱,自驻屯酸枣以来,就依赖众多的骑士,成功掐断陈留城的内外交流渠道。

陈留城已跟外界断绝了四日书信,夏侯惇也是无奈。

派出去的信使基本跑不远,就会被并州斥候追击、射杀。

夏侯惇目力极好,指着汴水南岸上游出现的一支白袍白旗步兵:“元嗣,那是何故?”

韩浩凝视去看:“不知……或许是兖州叛兵。”

“我也是如此猜测。”

夏侯惇不由叹息一口,对于臧洪,他个人是敬重的。

韩浩不语,只是望着那支头扎白巾,举着白色旗幡的步兵。

陈留紧挨着睢水,在睢水南岸;睢水上游、汴水上游入水口都皆在鸿沟,也就是现在阴沟。

睢水偶尔闭塞、断流,但依旧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河渠。

睢水过陈留之后,就是雍丘、滑亭,然后就是曹操前线储粮的襄邑。

夏侯惇观望片刻,就对韩浩说:“点燃狼烟,向襄邑示警。”

“喏。”

韩浩应下,转身嘱咐其他军吏去执行,不仅要点狼烟,入夜后还要点烽火。

今日阴天,浓黑狼烟升空之后并不显眼。

陈留东南方向,到处都是荆州兵骑士,现在只能通过狼烟示警。

而在荥阳,四营河北兵沿着既定计划向酸枣进发。

朝廷公卿既不敢裹挟河北兵南下颍川,也没有那个裹挟的力量。

这支河北兵除了淳于琼、张郃、韩猛三营外,还有此前袁绍派到雒都参与营建工作的一营士兵。

合计一万一千多人,队伍前后相连,推搡车辆顺着驰道逶迤而进。

车辆多是空车,他们的口粮补给已不足三日。

三日时间够他们抵达酸枣、陈留,却不够他们去颍川。

哪怕淳于琼等将校愿意去颍川,可广大的河北籍贯士兵不愿意去。

强迫军队饿着肚子南下,有哗变的风险。

因此按着既定计划去酸枣与赵基汇合,反而风险最小。

毕竟赵基在上党、真定硬撼河北后还能全身而退,跟着赵基行动,明显比朝廷那里靠谱。

行军之际,赵基的传令使者抵达,淳于琼等人更是立刻书写军书,委托使者将这些军书带给赵基。

整个河北军的士气,反而开始稳定、恢复正常。

他们可以跟着赵基去打曹操,只要是胜仗,那什么都可以谈。

而朝廷突然南下颍川,实在是让他们没有信心。

若不是赵基渡河,对着朝廷抽了一鞭子,那现在所有人还待在雒阳嗷嗷待哺,等着袁绍、刘表投喂。

稍稍有点见识的人都清楚,现在应该跟着谁走。

朝廷那里实在是缺乏长远规划,赵基抽一鞭子就风风火火开拔、出关;刚走到荥阳,又出其不意要去颍川,实在是打了河北诸将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派来的应劭也支持朝廷的决断,淳于琼等人总不好强迫朝廷前往酸枣。

就这样两万余的朝廷大军一分为二,在荥阳分手,朝着各自宿命一路狂飙。

就在这样阴沉的天色下,汝南豪帅李通应邀来见赵岐。

赵岐端坐上首,张绣引着李通入内,二人长拜:“卑将拜见台卿公。”

“二位将军请坐。”

赵岐指着桌上一封帛书说:“朝廷诏令,命我军顺荆豫驰道,直趋颍川。”

张绣二人互看一眼,张绣试探性伸手,不见赵岐反对,就拿起帛书阅读,又仔细端详印迹后,才将这封诏书递给李通。

李通授官奉义中郎将,上次见诏书,还是诏拜他为中郎将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见朝廷诏书。

这是第二次,双手恭敬接过,仔细辨认材质、印迹,与上次见过的诏书一样。

肯定是真诏书,赵岐这里还有几封空白诏书,想要什么样的,都可以权变一番。

李通将诏书递还给张绣,张绣折迭后放回原位,落座询问:“台卿公,可是赵侍中如此指令?”

“嗯,颍川屯粮甚多,陈宫与夏侯渊、曹洪鏖战于汝阴,我军就在颍川之侧,正好击其腹心,使其首尾难相顾。天子亲征,已自荥阳而来。”

赵岐继续说:“襄城、颍阳二县已遣使顺服,唯有颍阴阻路。老夫督后军,须要二位将军分兵,一人将众进围颍阴,另一人直扑许县。许县已有义士,见朝廷王师到,自会开城接应。”

诏书是空白诏书上临时所书,许县义士自然也是假的。

可襄城、颍阳周围几个县倒戈,却是真的。

张绣、李通闻言后都陷入思索,思考自己更适合做哪个任务。

显然进围颍阴的风险最小,只是包围、半包围即可。

天子御驾亲征抵达时,肯定会先与包围颍阴的将军会面,自然会给与厚赏。

李通眼红这个任务,可他也知道张绣与赵岐感情深厚,虽然很不情愿,也只能主动表态:“台卿公,卑将所部吏士善于奔走,可奔袭许县。”

“嗯,许县之南有许田,颖水、许田之间有贼军所建储粮邸阁。将军率军抵达,可分兵收复邸阁,此功不小,老夫会在天子当面为将军表功。”

赵岐画下一张大饼,张绣闻言凝视李通,又挪开眼神,略不甘心的样子。

李通拱手:“是,卑将明白。”

他太清楚这些粮食的重要性,抢夺这批粮食的功劳,必然比攻破许县高。

手里抓着这些粮食,他自然就掌握了接下来的主动。

这时候就见赵岐安抚张绣:“将军统御南阳之众,身负朝廷期望,切不可自轻。”

张绣神情略烦躁,还是拱手:“台卿公所言甚是,某知轻重。”

“既如此,二位将军整顿部伍,各自行动。”

“喏。”

两人起身,再次拱手,后退几步,转身走出屋舍。

并肩行走在不怎么宽阔的陈旧走廊下,张绣欲言又止,还是主动开口:“李将军,许下之粮十分重要。将军麾下骑士不及五百,我愿调拨劲骑三百,以助将军袭夺许下邸阁。”

储粮百万石的邸阁,修建工程本身就不小。

这处邸阁就修在颖水东岸,方便粮食转运。

对许县守军来说,搬运粮食去城内官仓,是一件十分繁复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城内没有现成的仓阁,这么多粮食运过去,保存不好就会朽坏、霉变。

百万石规模的粮食,不是十几万石。

许县本来就不是颍川大县,自身官仓规模有限。

面对张绣的好意,李通神色欣喜,急忙转身拱手道谢:“仆正有此意,只是不知该如何提及。还请张将军宽心,待仆袭夺许下邸阁,必与将军对半均分。”

“不敢,李将军分我五万石即可。”

张绣指了指头顶:“朝廷、赵侍中、吕蒙侯都将遣使来此,我与李将军能留三十万石,已是万幸。”

抓住这些粮食,能养活军队,还能吸纳其他灾民。

用粮食吸纳来的灾民,立刻就能转为自家部曲……这是不需要跟其他头目分润的!

如果可以的话,李通也想在豪帅这条路上深入发展。

他现在部众万家,以后的汝南郡守肯定视他为政绩,不想惹麻烦就该主动切割。

可若是有部众三五万家,汝南这么大,他占七八个县又怎么了?

甚至到时候,为了避免他继续膨胀,拆分汝南,给他析分新建一个小郡也是合情合理的!

看看赵侍中的出身与发展……这种当代现象正在激励每一个寒门豪帅。

再看看流民帅臧霸,还不是被赵侍中祖父扶植,摇身一变,成了朝廷拜授的青州刺史?

赵侍中、臧使君都可以,他李通不弱于人,凭什么就要低头于高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