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09章 交底安抚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雒都之北,孟津。

等赵基抵达时,天空开始飘雪。

负责前军的徐晃已经准备好了渡船,吏士、俘虏,随中军移动的女营已在岸边等候,正有序渡河。

颍川之行,赵基的女营又扩大了三千多人,如今八千余人。

行军途中,也遇到了返乡的司马防父子。

赵基也担心某些人故意刺杀司马防父子栽赃给自己,也就派了一个什队保护他们一起行军。

可能吕布不屑于做这种事情,其他人也没有在他眼皮底下行动的实力。

赵基登上岸边的瞭望塔,整个人疲态不再掩饰。

队伍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人拖家带口跟随军队迁徙。

前军膨胀有限,他的中军就多了大约七千余家灾民、流民;而赵云、张郃负责的后军膨胀更是厉害,过汜水关时据说已有近两万家灾民。

甚至后军之后,还有如涓涓细流汇集而来的灾民。

携民北归,增加了全军的累赘,也增大了今年冬季、明年春季的负担。

好在这样的外州灾民,进入并州后只能依附赵基,强化赵基自身的影响力,与匈奴义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返回河东、太原,要处理的就不再是单纯的敌我矛盾,而是内部分配矛盾。

身处上位,享受的自然是顶端的,但要处理的也是各种碰撞产生的高端冲突。

赵基观望两岸往来的船队,徐晃开口:“晋阳侯已遣使传令,说是大司马抵达晋阳后,晋阳侯才会与刘侍中、台中书监启程奔赴雒都。”

“实不该令祖父如此奔波、辛劳。”

赵基感慨一声,扭头看徐晃:“汴水一战,以及前后战事、行军诸多庶务,都委屈公明了。”

“不敢,能追随大司马平定乱世,某之幸事也。”

徐晃态度端正,也就打上党的时候,前期让他单独统兵,麾下五千余骑好不畅快,更是一度单独掠地。

再到真定一役时,徐晃就负责守营;汴水决战时,始终充当压阵的角色。

很多突阵的任务交给了赵云,虽然突阵凶险异常,可最能立功,也能打出名望。

就比如现在,军中赵云的影响力后来居上,几乎与徐晃不分上下。

赵基回头看河面舟船:“待军民安置妥当,我会劝说祖父辞谢侍中之职。明年征讨三辅贼臣,只能请祖父坐镇晋阳。否则还得劳累公明,这样的话,我过意不去。”

徐晃闻言沉默,反问:“晋阳侯若从门下省退出,可会惹出祸端?”

“暂时不会,祖父退出时,我会从孙策麾下征黄盖、太史慈入朝听用,并征张纮入朝,再举张纮为侍中。”

赵基语气细微,感情流露:“吕布都敢以许汜、王楷领侍中之位,我家祖父与彼类同伍,实在是自轻身份,也不利于我膝前尽孝。侍中种辑到时候也转任别处,我再举诸葛玄接替。”

格局要放大一些,自己目前是大司马、尚书台左仆射,门下省的重要性已经没有那么强了。

真有乱命,自己这里就能卡住,不做执行。

让老爷子跟许汜、王楷之类同堂议政,实在是有些丢份,好像自家真控不住局面一样。

再者,门下省五位侍中,老爷子岁数、资历最深;若出了问题,责任也最大。

老爷子退出来,门下省出了问题,收拾其他人也没那么多顾虑。

赵基这是向徐晃交待接下来的核心调整,徐晃也耐心聆听。

就听赵基说:“待返回晋阳,我会稽核前后功勋,公明叙升迁拜护匈奴中郎将。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我会安排张绣接替。明年征讨关中贼臣,公明督匈奴义从,为我偏师。”

不干涉徐晃,给徐晃独立行动的指挥权。

发挥的好,能服众,以后就是方面大将。

徐晃神情凝重,也只是轻轻点头,没有急着感激、谢恩。

彼此是深度合作关系,赵基与赵云是同宗,与他则是同姓。

当初徐晃以解梦试探,卫觊一番解梦,算是成为了赵基、徐晃之间的担保人。

长远未来之后,徐氏家族自称赵基的宗室别枝也不为过。

徐晃又有些好奇,就询问:“大司马欲如何安置赵子龙?”

“我很想引他为心腹臂膀,就担心返回太原后诸人嫉恨。此番途径河东时,我会引子龙拜谒祖父,祖父入雒都执政时,迁子龙为武卫都尉。明年五月,就一起回太原。”

赵基又说:“高宠留在祖父身边亦有历练,明年我会留他在帐前听用。”

出征时具体能不能立功,就看高宠的运气和具体发挥。

徐晃点着头,不发表异议。

他身边也没几个能用的旧部,就高宠、高迁还像点样子。

此前他也有很多同乡与像样的部属,跟随朝廷东迁后,活下来的十几个军吏里,也就高宠、高迁有点校尉才器。

以后能不能成为将军,真要看命。

至于以后赵基返回晋阳怎么组建大司马幕府,这个问题太过于机要,徐晃虽说好奇,但也不会询问。

想要跟吕布的大将军幕府抗衡,就要在大司马幕府上面着重用心。

至于并州州部衙署,这个反倒不怎么关键,用中流人才就可以了。

又不需要他们真的负责并州全局,他们就是个传声筒。

真正管理雍凉并三州郡县的,就是大司马幕府。

赵基手里还攥着虎贲名额,还有门下省一系列黄门郎、侍郎做周转池;尚书台里的六部尚书、尚书侍郎、尚书郎,也可以成为赵基的蓄水池。

所以未来三州郡县主官,都可以在这些水池里来回过渡、选拔。

赵基自身的大司马幕府,征辟来的士人,就是典型的公府出身,正经的仕途,与孝廉出身齐平。

只要有耐心选才,赵基、赵彦的故吏、门生就能将三州填满。

吕布也掌握着类似的蓄水池,就看吕布能不能沉心经营。

对于吕布,赵基也不期望他自己垮台,反倒希望吕布能稳住,多给自己争取时间。

时间越久,自己洗出来的门生故吏就越多。

何况,徐州也是自己的人才池、蓄水池;对吕布来说很不幸的是并州早就荒废,又被赵基抓着,吕布严重缺乏后续乡党的补充。

时间越拖,吕布就算洗出来一大堆门生故吏,但这些人的含吕量很成问题。

这样算下来,赵基掌握四个州的官位流转;至于刘备,能实控东海、下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面的县令长,刘备也不可能自行任命。

如果不想被困死,刘备最好主动跳出来,换个地方发展。

而吕布,目前也就掌握兖豫二州的郡县官位,青州勉强也能让给吕布。

荆州也交给吕布去操作,同样是四个州,但刘表、曹操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南阳人、汝颖人以及梁沛人,也不会老老实实接受吕布的安排。

就连陈留士人,也不会倾力支持吕布。

自己虽说根基比不上袁绍、袁术、曹操,但比起吕布来说,已经扎实太多。

时间越拖,自己这里越扎实。

赵基在这里与徐晃交底后,就安排徐晃渡河,赵基自己坐镇南岸,监督各营渡河。

渡口处,许褚带着千余壮士与家眷送别。

雒都已经空了,赵基要在这里安排足够的护卫力量。

许褚有足够的人质,所以选出一千二百人留在雒都;等后军渡河时,赵基也会选出两千人,跟随许褚一起守雒都。

未来这两千人,会交给赵云节制,与许褚所部一起保护赵彦。

至于在雒都安排军屯人力,就现在吕布那股窘迫劲,后续怎么可能给雒都运粮?

这个冬季,许褚、赵云以及雒都百官的俸禄、口粮、冬衣、柴炭,还需要赵基这里想办法。

想要军屯,明年开春前调人来雒都就可以了。

现在要尽可能压缩雒都的官方供养人口,这样才能降低运输消耗。

反正消耗也可以承受,运粮的是军队,他们不管干什么,都是要消耗粮食的。

无非就是干活的时候要吃饱一些,不干活时可以降低口粮,耐饿一些。

家眷、灾民队伍乘船渡河时,司马防父子混在其中也一起渡河。

司马朗额头、鼻尖创痕已经结巴,顶着大孝子的美好名声,这一路上也受到了赵基军中吏士的优待。

就连此刻渡河,也安排司马防乘坐大船。

司马防坐在甲板上,身上披着陈旧羊裘毯子,观望细碎雪,一个人独自思索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5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