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9章 疯狂扑蝗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蝗虫成熟基本上没有几天的时差。

飞蝗铺天盖地过邺城之计,赵基已通过安邑、平阳、中都三个蝗虫收购点的支出数据得到了预判。

中都九县围绕的九泽还未枯竭,周围水泽湿润,蝗虫并不喜欢这里。

在平阳,自太行山而来的蝗虫前哨部队已经抵达。

然而平阳的汉胡百姓、奴隶们都已开始张网以待,等待这些钱飞入准备的网墙里。

就连孩童,也都准备了抄网。

赵基是真的乐意发钱,有多少蝗虫,平阳收购点就收多少。

只是因为附近蝗虫长大的原因,汉胡百姓捕获量颇多,因此收购点需要的蝗虫要压实。

也就是过去三石半,压实一些,能抵现在的两石。

收购的蝗虫运回安邑,或混合泥土夯实为蝗神庙的地基;要么混合其他一些东西,夯实阴干做成砖。

伏德放弃的金库,赵彦也只是派人监管,至今不曾开启。

前线仅仅是太原的抄获,就足够军队支用,还有多余的钱币、粮食运到平阳、安邑。

蝗虫收购真正支出的钱币没有多少,百姓换取钱币后,又会购买高价粮,进一步压缩了收购蝗虫的成本。

斗粮百钱,比黄巾之乱前的粮价高了五倍;可天下大乱以来,拿着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

去年同期三辅大乱时,斗粮几十万钱。

赵基、官府没有义务免费发粮食;赵基更没有那么多的人力以赈济的方式组织灾民捕蝗。

赈济灾民捕蝗,效率那就那么一回事。

可若是用钱收购飞蝗,再让他们拿钱买粮,多少能有盈余,也能通过其他方式剥削外地百姓……这效率真的很高。

这段时间已经发展出了协同捕蝗的团队,只要太原的粮食能稳定运输到河东,只要他们捕获的飞蝗能换来钱,那这种捕蝗队伍不仅能生存,还能有余盈余。

更是因为太原粮食输运稳定,百姓经过最初的抢购后,已经冷静下来,多是按需购粮,尽可能的储备五铢钱,以便粮食生产稳定后用来购买工具或别的什么东西。

平阳城西北,临近尧帝陵庙的一处庄园内。

伏寿正在纺织,也只有专心纺织,才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董贵妃就坐在旁边的织机,突然一阵干呕,引的赵贵妃、宋美人都停了下来。

几个踩旋车缫丝纺线的宫人也察觉不对,立刻起身去了门外廊下。

董贵妃神情窘迫,不知该怎么解释。

伏寿气的脸色发白,紧咬下唇,双目含着水雾。

赵贵妃也是时不时观察董贵妃神情,她也倒不觉得有什么好生气的。

只有她们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所以董贵妃所怀的自然是天子的。

可自她们入宫以来,很多事情都在克制。

生下个皇子,会威胁到天子的性命。

所以伏寿很是克制,她也要求其他侍奉天子的宫人克制。

就连天子本人,都在伏寿这里很是克制。

伏寿是真没想到,这才吃饱几天,天子、董贵妃就背着她率先受孕。

就这样的世道,董承又掌握军队,若是个皇长子,那以后还有她什么事?

这一刻,伏寿恨不得生撕了董贵妃。

悄悄抢在她前面怀孕,这跟谋杀、背叛她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十几个呼吸里,董贵妃从最初的窘迫难堪,情绪态度也强硬起来,也回瞪伏寿。

都是一起入宫的,伏寿也不是家中嫡女,凭什么入宫就是正室?

而赵贵妃、宋美人也都站到伏寿两侧,伏寿强忍着愤怒:“贱婢,待孤上奏天子!”

闻言,董贵妃真松了一口气,她生怕自己被殴打、重伤。

见董贵妃圆润鹅蛋脸露出庆幸释然之色,伏寿扭头看赵贵妃:“架住她,如若抗令,殴之。”

“唯。”

赵贵妃上前,略犹豫还是将没有反抗的董贵妃双手反剪。

伏寿拿起机杼上前,见董贵妃恐惧向后倒退,却被更高一些的赵贵妃死死反制,不能动弹。

“皇后饶命,此非臣妾之过啊!”

董贵妃哀声求饶:“是陛下所为,臣妾岂敢违背陛下?还请皇后看在天家骨血的份上,饶过臣妾!”

这一刻伏寿想拔下她的舌头,一棍戳破董贵妃的肚子,最不济也想狠狠撕扯董贵妃的头发,用鞋底抽打她的脸。

可她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怒气,持机杼抵在董贵妃额头,声音因怒颤抖且冷厉:“且看陛下如何回复。”

“关到蚕室,只给她水喝。”

做出处断,看着两个宫人进来拖走董贵妃,伏寿后退几步,倚着一根立柱跌坐在地,机杼也被她丢在一边。

赵贵妃跟随宫人出去,见锁好羁押董氏的门扇,才返回织房。

有赵基做底气,赵贵妃主动询问:“陛下若遣人来护持董氏,该如何是好?”

“让她走,孤不想再见她。”

伏寿没心情说话,对赵贵妃说:“取一瓮酒来。”

“唯。”

赵贵妃起身要退走,就见伏寿对她招手,赵贵妃停下,就听伏寿说:“董氏胆大妄为,返回雒都之后,有其父撑腰。你也该思索长远,早作应对。”

赵氏脸色一白,也就轻轻点头。

她多少猜到了皇后想要做什么,只是此前还在犹豫,割舍不下与皇帝的感情。

现在好了,留着董氏与腹中孩子,已经是对皇帝最大的容忍了。

这个孩子与皇后,皇帝只能选一个。

而留皇后,代价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还有董承、董贵妃的命。

恐吓一番赵氏,伏寿扭头看边上同样神情惊恐、阴郁的宋氏:“你我的命,就在她一念之间。去帮她吧。”

再怎么变,她也是皇后,董氏要顾虑影响。

而宋美人,基本上离开河东后,就可能死在上雒的途中。

宋美人甚至忘记了行礼,快步追了出去。

天色渐暗,伏寿饮酒半酣,站在阁楼窗前眺望东岸。

时不时就有飞过汾水,进入城邑,穿过窗户落在阁楼内的飞蝗。

今夜已经听不到风声,到处倒是飞蝗振翅的密集声响。

而汾水两岸,尤其是绛邑新田处,处处张网捕捉飞蝗。

田埂之间,早已安置的柴堆点燃,趋光而来的飞蝗纷纷投火,焦糊气味弥漫。

甚至对很多从匈奴部落赎买、解救回来的男女来说,这种焦糊味都香香的,让他们食欲大开。

可这是飞蝗,没人敢吃。

褐黄有斑斓的飞蝗与小青蝗、青蝗,几乎是两种东西。

绛邑西城,贾逵头戴垂纱斗笠,看着城中百姓散布新田田垄、小路之上挥舞抄网,争抢网墙拦截的飞蝗。

各处火光照映下,狂热的男女身影令他感到陌生与恐惧。

仿佛赵基就站在他面前,一脸愤恨、不屑与癫狂,抓住蝗虫就吃。

“令君,仆以为一石飞蝗该折价收购。”

一名属吏拱手进言:“飞蝗过境,赵侯早有应对,如今百姓一夜能获数石飞蝗,这于情于理,哪能让百姓占尽好处?”

其他几个属吏也是认同,各处火堆是赵基再三强令建立的,抄网也是官府安排的,为了保护抄网不被百姓盗窃,官府还要安排人手巡逻、检查。

怎么说呢,看着百姓仿佛白捡一样获取巨量飞蝗,再换取巨量五铢钱……他们很不舒服。

贾逵抬手打断另一个企图进言的人,就说:“为官府、赵侯节省支出,诸位也是好意。只是赵侯志在斩杀蝗神,岂可吝啬钱财而失百姓之望?明日遣使各乡,布告各处,飞蝗价钱如旧!”

粮食肯定会上涨,这是市场行为。

虽然卖粮的是‘太原商人’,粮食换来的钱,又会去换百姓手里的飞蝗。

粮食、钱、飞蝗,三种物资进行交换,通过粮食来调整即可。

赵基立下的兑换标准不能折价,贾逵也不想因为这么点事情去惹赵基。

粮食消耗是固定的,哪怕夏粮收割,平阳附近也有大量没有储粮的新迁百姓。

用钱粮来驱动这些人服从官府调动,就非常省事。

在能吃饱,多少还能攒点钱应急的情况下,平阳发展自然极快。

贾逵作为一个严肃的人,他更喜欢低成本的劳力。

所以治安方面纠察严格,只要抓住,就能收获廉价、更省心的劳动力。

贾逵多少有些相信天人感应,在赵基带动下,河东扑杀亿万飞蝗,并用这些飞蝗建造蝗神庙。

想来明年起蝗,飞蝗也会避开这里。

或许,真能通过杀蝗的方式,令飞蝗畏惧、避开河东。

思索着这些,贾逵向右扭头眺望北边,有些怀念赵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