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6章 分属敌对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上诏,拜虎贲中郎赵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事。”

“臣聆诏。”

赵基长拜,伸手从宣诏郎官处接住诏书,

端着仔细研究,是质量比较上乘的黄绢,不是染色而成,用的就是这种颜色的蚕丝。

他挺喜欢这种诏令书写方式,很是简略明了,没那么多修饰词汇。

见他折叠好诏书,裴茂旁观,担心他犯错,就取出一方折叠的干净丝巾。

赵基会意,将诏书用这丝巾裹了,就递给了韩述。

至于侍中银印、虎贲中郎将银印之类,没有银料,也来不及铸造、凿刻。

但给他送来一套侍中冠服,侍中冠又叫貂蝉冠,硬质乌纱制成,冠顶有一团红色簪缨,冠前有一枚金蝉,整体造型给他熟悉的感觉。

越看越像《江山风雨情》里大明重臣们佩戴的那种,只是没有夸张的簪缨、额前金蝉。

猜测这应该是这两天时间里某个侍中加急制成的,只是便宜他了。

这些侍中也够闲的,不干别的,赶制冠服倒是一个比一个急。

杨琦这些人也都是崭新袍服,人靠衣装,瞅着衣冠楚楚像那么回事。

不似之前衣装褴褛,有一种乡野亲近感。

赵基解下头盔,递给裴豹,双手端起貂蝉冠,仿佛戴金箍一样郑重戴在头上。

在下巴扎束系带,又展开双臂,敬纯等人笑呵呵上前帮他卸甲,又将一领绛色衣袍穿上。

扎好一块块黄金装饰的蹀躞腰带,腰悬宝剑后,赵基试着抖了抖宽大双袖。

对着伙伴甩袖做了几个姿势,笑问:“如何?”

荚童心里本有些芥蒂,见赵基身形充实官服,貂蝉冠面目俊朗,阳光之下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由笑说:“中郎英武俊朗,无人能及!”

去卑拿出一块铜镜上前笑说:“中郎,请看。”

铜镜打磨技艺高超,赵基仔细端详镜中自己,渐渐收敛笑容:“还是有些不好,遮住了我的脸颊。等有空了,我为虎贲制造一身好看、威武的服饰、冠帽。”

受影视剧影响,他一直觉得飞碟帽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宝款式。

体格强健的人穿戴飞碟盔,目观八方,威慑力很强。

正常的头盔多少有些影响他的发挥,视线极好的飞碟盔,真的与自己很搭。

心里思索着,转身左手按剑柄,右臂一展,询问杨琦所在:“诸位,如今赵某可能商议朝廷大事?”

无人回应。

裴茂见赵基指着密道入口处,就上前回答:“赵侍中,还请入阁楼中商议。”

“我等商议朝廷大事,又不是鬼祟行举,为何要躲避虎贲、义从?”

赵基反问,裴茂就说:“吏士鼓噪喧哗,难免误事。”

“我在这里,谁敢喧哗?”

赵基扭头去看几个虎贲头目,王琦上前拱手:“不妨口衔木枚。”

“可以,就让伙伴们看看朝中公卿是如何议事的。”

赵基应下,不理众人,就独自向密道入口附近的草堆走去。

昨夜这里睡过百余人,草堆铺的宽展。

他走到中间位置,盘腿而坐。

去卑紧随他而来,落座就问:“侍中就不怕杨氏?”

“我族兄四人殁于王事,弘农虎贲近乎死绝。”

赵基声音低微:“杨琦之子杨亮、杨光在家,杨彪之子杨修也在家,御史中丞杨众子嗣早亡。我本不在乎这些,这杨琦轻我,他眼中难道我要跪着迎奉他不成?”

发作脾气,就是感觉不到杨琦的尊重。

现在连基本的场面活都不肯做,难道指望自己三拜九叩供着对方,才能换对方一个笑脸,一个中上的评价?

就跟家里一样,本来自己就有外出闯荡的心思。

若家里跟自己商量一下,把事情说明白,尊重一下自己的选择权,给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也不会那样闹。

固然,家里给的马匹、铠甲价值不菲,老赵还跟胡班老爹那里说了好话。

几乎是将能给的都给了,但就是缺少那么一些尊重。

杨琦忍辱负重的经验很丰富,现在不尊重自己,难道就不尊重自己麾下的军队?这种不尊重的背后,是敌意;是敌意,让杨琦不肯再掩饰。

或许是自己暴露了敌意,杨琦也就暴露了。

此刻不见杨琦动身,他周围的郎官也都不肯挪步。

桓典上前温声规劝,杨琦才不情不愿走向草堆。

而虎贲、匈奴义从也都斩木枝,削皮后咬在嘴里,围坐在草堆附近。

草堆上围坐成小团,虎贲头目、郎官、匈奴贵族围坐在中层,外层是数量更多虎贲、匈奴义从。

坐在核心层,这里已经无法用座次展示尊卑,更让杨琦感到羞辱。

从赵基出现,每次见面,他都能感受到这种羞辱。

哪怕赵基不言语,仅仅是那种审视的目光,就让杨琦感受到羞恼,仿佛赵基一直在衡量、对比彼此,想要挑战他一样。

杨家人出了名的脾气坏,似乎这种冠以‘刚直’的脾气是士人美德一样。

他们可以用这种刚直来怼皇帝,似乎却容不得别人在他们面前也拥有、展现同样的美好品德。

见没了杂音,赵基就看裴茂:“裴公已去过密室,密室墙垒可完整?各窖钱币可有挪动迹象?”

“并未检查各窖,只见了五处,钱币堆积齐整,未见哄抢痕迹。”

裴茂斟酌语言,他只想快点完成金库交割,又说:“密室墙壁齐整无缺。”

随即裴茂郑重拱手:“国家危难,赵侍中功勋卓著品性纯良。真乃国家支柱,令人折服。”

桓典也拱手,神情郑重:“陛下本就有授侍中之位,与赵侍中促膝长谈之意,奈何侍中忙碌难以分身,这才延误耽搁。”

赵基点头,就说:“不必来回恭维,朝廷想拿走金库,要满足我三件要求。”

桓典也敛容:“请言。”

“这第一,要出具文书,说明金库完整交割给朝廷。我家世贫寒,今后难免有不知情的鼠辈贼子籍此辱我清白。所以今后谁拿此事羞辱我个人、虎贲、右贤王与诸多义从的清誉、品德操守,我等杀之无罪。”

匈奴人也有品德操守?

杨琦下意识用余光去看,才发现视线正面虎贲、匈奴人叠加错落,跪坐聆听,都很是专注。

显然哪怕是匈奴人,此刻都挺直腰背,面绽荣光,神色红润,恨不得将下巴指着天穹,极端显得趾高气扬。

又是沉默,赵基环视这几个人,就说:“我可以等,诸位仔细调查。抓了卫氏族老,仔细审问,自能知晓藏金多少。此地虎贲、义从,也可询问盘查。我等上下一心,不给文书,就别想拿走一钱。”

裴茂神情郑重:“此应有之事,朝廷自会调查明白,力保赵侍中、以及虎贲、诸多义从之名誉。可后人难免无知,若仅仅是质疑、评论就要杀害,这未免有失公允。”

“裴尚书的意思是,卑微小吏可以质疑、议论上位公卿,而不用严惩、治罪?”

赵基嘴角含笑,忍不住扭头去看杨琦:“今我是侍中,平级质疑、议论杨侍中之过失,是不是无罪?”

杨琦面沉如水不做回应,中圈围坐的郎官们双拳紧握。

现在赵基身份大大的不同,谁敢跳出来骂‘黄口小儿’,当场砍死也是活该。

桓典紧绷面皮忍着笑,他是袁氏故吏出身,努力维持镇定、沉静的姿态。

他预感到赵家要跟杨家翻脸,没想到赵彦没来,赵基这么有勇气,就直接翻脸了。

杨琦还敢开口?

压不住赵基,他就已经输了。

真让赵基骂出来……真当天子对杨家没想法?

去年六月时,天子车驾、百官东迁,十四岁的天子能知道什么!

又能决断什么大事!

不止是天子,天子身边的老臣百死余生,谁对杨氏三兄弟没怨气?

年轻郎官看不懂问题的关键,有点阅历的老臣哪个不懂?

不是说一起吃过苦,就能平息这些怨气。

原来还能忍,白波诸将在侧,又都饿着肚子,还要靠三杨出去化缘。

现在白波诸将尽除,不仅能吃饱,还有巨额财富即将入库,谁还会继续克制?

就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站出来,总结得失,清算误国之臣。

同样坐在核心圈的伏德则垂着头,两手紧紧掐自己大腿,大概这样才不会笑出声。

赵基应征虎贲以来始终都在砍人,给朝廷的印象就是躁烈,一碰就炸。

把赵基、虎贲与匈奴人安排到一起,这可不仅仅是善意这么简单。

结果倒好,相处两天时间,彼此瞅对眼还成了朋友伙伴。

其实一开始杨琦已经在示好赵基了,可赵基根本不上道,自主性太强,不肯配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