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37章 孙策北上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豫州的形势也在快速变化。

如曹操、郭嘉判断的那样,陈王不喜欢打迅烈的袭击战,只是发檄文打舆论战。

虽然一些县邑态度趋于中立,这种中立不仅是陈王乐于见到的,也是曹操一方能勉强接受的。

陈王为了强化吕布的攻势,收到吕布的书信后,立刻就回信给吕布,并给梁国相骆俊传令。

将梁国新兵交给吕布指挥……这批军队的籍贯在梁国,家属在梁国。

未来吕布缺粮食时,梁国兵瓦解溃散,也会返回梁国。

真想拿走一个地区的兵权,就要保持对该地区的稳定统治。

陈王都没信心长久统治梁国,对这批受灾时募集的军队也缺乏认同感,就随意抛给了吕布。

甚至梁国,陈王也不介意放弃。

对陈国来说,梁国就是一个时刻都要抽粮食的负担。

梁王早就没什么威望,也很难扶植起来,去抢梁国,对陈王没有什么意义。

很多郡国、地区都是墙头草,击溃、瓦解曹操的统治后,再接管各县不存在什么障碍。

军队、粮食,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陈王对吕布做出了最大范围的支持,可陈宫这里却让吕布失望了。

吕布信使见到陈宫时,陈宫已开始渡过颖水,开始在汝阴城外扎营。

“我军若是自汝南撤离,则失汝南之望,汝南之士必受曹操裹挟,北上颍川,使陈王孤悬。”

陈宫持鞭指着汝阴城:“可若是在这里,则汝南各处相互掣肘,曹操还要分兵于汝南。这样陈王侧翼有我,北侧有吕蒙侯,曹操只能分兵据守,久守之下,岂能不失?”

已经跟曹操顶在一起,陈宫虽然很想带着麾下乌合之众去兖州救臧洪,可现在他真的不能退。

必须钉在汝南,给汝南反曹势力一个拖延时间的理由,以方便这些人有时间和勇气重新串连、起兵反抗曹操。

虽然他这里是乌合之众,可曹操控制下的汝南各方也是乌合之众。

自己不敢跟曹军打野战,曹军也不一定敢。

真到野战的时候,汝南人中若发生临阵反戈的事情,极有可能群起响应,导致汝南全郡反叛。

到那个时候,陈宫这里的乌合之众能膨胀到五六万规模。

汝南人发挥他们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助长陈王的讨曹声势,那么半个颍川也要反。

随后兖州各处,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干等着?

曹操杀张邈兄弟三族时很痛快,可张邈是兖州东部东平国的郡望大姓,担任过陈留郡守,张邈的党羽遍及兖州各处。

所以掐死曹操的机会就在眼前,别说一个吕布的使者,就是吕布亲自跑过来,陈宫也不会给吕布这个面子!

吕布使者无奈,只能绕路返回。

此刻的吕布已经顾不上陈宫这里了,得到梁国的新兵、器械、粮食补充后,他只想冲过去跟曹操再打一场。

唯一让他不痛快的就是骑兵难以补充,他只能提兵到梁国西北角的葛乡,依托汴水结营,开始整编军队。

开战在即,他需要一点时间,将新兵编入各队。

未来后勤补给,也只能依托汴水运输。

而曹操快速脱离许县,进入陈留后,就开始召集青州兵、李典、程昱各部前来陈留汇合。

至于各郡反叛与否……曹操真不在乎,他在乎了也不可能让各郡回心转意。

只要军队还在,那墙头草一样的郡县,随时都可以倒戈回来。

于是兖豫战场,就形成了南路夏侯渊、陈宫相持于颖水、汝阴,都不敢贸然决战,发动野战。

中路荀彧、陈王各自镇守中军不动,陈王发动舆论攻势,荀彧也进行各种安抚、应对。

双方主力部队没有交战,但响应舆论而举兵的大小豪强已经开始交战,要么听从陈王号召乘机抢夺县邑,要么在荀彧安抚、激励之下带着乡党子弟兵去攻伐、镇压作乱的豪强。

陈王主力不动,还能调集运力给吕布、陈宫供应粮食。

可偏偏荀彧这里无法攻入陈国,不进攻陈国还好,陈王能与你勒兵对峙。

若是攻入陈国,作战不顺利的话,那整个颍川的形势就炸了。

因此荀彧只能眼睁睁看着陈王向梁国葛乡的吕布、汝南汝阴的陈宫输运粮秣、器械。

北路战场就简单了,曹操在陈留聚集军队,吕布在葛乡磨练爪牙。

双方都在汴水之侧,等做好准备,就会在汴水侧旁再打一场决战。

曹操没有时间与吕布拉扯、对峙,他被拖住的越久,汝颖地区生变的概率越大,他拖不起。

吕布吃陈王的米,这粮食供应并不稳定,只有迅速野战击破、挫败曹操,那么自有很多人率兵、带着粮食来投吕布!

很显然,曹操越拖,聚集来的青州兵越多,作战准备就越充分。

曹操求战越早,曹操聚集的兵力越少,吕布的相对劣势就小……吕布自然会积极应战。

所以北路战场双方做好准备,就会爆发决战,谁都没有后退、拖延的余地。

兖豫二州双方全面对抗之际,青徐战场已经开战。

袁术的攻势并不顺利,他的对面不仅有刘备、关羽、陈登、陈瑀,还有新率部众支援刘备的东海屯帅昌霸所部。

首轮攻势受挫,袁术也只能静静等候孙策的援军。

这里只能算是小打,孙策主力抵达之前,袁术不会再去消耗兵力、试探性进攻。

不是他心疼、怜惜兵力,而是兵力损耗的多了,可能会导致孙策失控。

去年刘繇就被孙策攻势吓破胆,弃军而走投奔豫章。

孙策此前进攻会稽郡守王朗,王朗拒绝虞翻坚守的提议,反而出兵结阵与孙策厮杀,短暂击退了孙策。

攻势不顺,又得到袁术的军令,孙策很是为难。

他一直苦恼于缺乏统治、割据江东的名义,甚至不等孙策做出决断,他的堂兄孙贲就开始整顿行囊。

对于孙策的那种雄心壮志,孙贲不是很支持,他不认为自家能割据江东,还去争什么天下。

与袁术翻脸,或许袁术很难消灭孙氏一族……但目前江东的局面会瞬间碎裂。

失去袁术这个大靠山,江东各处的豪杰又会跳起来反抗,足以拖垮孙策。

孙策还能怎么办?

他哪怕把牙咬碎,也无法劝袁术改变念头。

就袁术这种人,根本不在意江东得而复失。

哪怕明知道孙策退兵会导致吴郡、丹阳郡再次丢失,退到豫章的刘繇会卷土而来……袁术依旧不在乎,能赶走刘繇一次,那就能赶走第二次。

袁术在乎的是徐州,是与刘备争锋的胜败、意气、脸面。

打赢了刘备,拿下徐州;再派兵打江东,反而有助于强化袁氏对江东的统治。

就像锻铁一样,每一次的丢失,都会让一群敌对者跳出来;再讨平他们,那本地反抗者就越来越少了,直到以后不敢反对。

袁术接连催促之下,孙策只能含恨退兵。

撤兵返回吴郡,率先头部队乘船出海北上。

另一边退到豫章郡刘繇,也在这里收到了来自朝廷的诏令。

年初时豫章郡的郡守周术病故,刘表表奏诸葛玄接任,来抢人口百万的豫章。

而朝廷也派朱儁之子朱皓为豫章郡守,朱皓向刘繇请求援兵,刘繇派遣笮融助战。

结果朱皓、笮融联军成功逼退诸葛玄,围诸葛玄于西城。

偏偏这个时候,朝廷的使者再次抵达,来征诸葛玄入朝。

诸葛玄放弃抵抗,带着乡党、伙伴以及部分豫章郡的追随者撤离,紧接着笮融就设宴刺杀朱皓,自领豫章郡。

哪怕此刻刘繇得知孙策退走,此刻也忍不住了,立刻出兵向西,联合豫章郡兵、豪强,围剿笮融,以及所部浮屠道信众。

至于去年依附孙策的太史慈,此刻也只能带着部众来吴郡等待船队。

打回家乡……对很多寄居江东避乱的北方来说很有诱惑力。

因此太史慈本部所部士气并未衰减,只是配属给他的江东士兵士气低靡,他们可不愿去北方作战。

在江东他们可以吃饱肚子,就是打各种烂仗,也不需要考虑饿肚子,或对抗骑兵这种危险的事情。

所以去徐州作战,连着孙策本部也不例外,所有的江东籍贯的士兵都抵触这件事情。

逃兵之事屡禁不绝,哪怕丹阳兵也不例外。

他们在江东打烂仗,打输了往往能逃走,也能投降,这里没有杀降的风俗。

可北方不一样,打败仗很难逃回家乡,投降后更会被处死……这只是笮融、徐州人带来的流言,将曹军屠城、屠杀降军、灾民之事扩大了,误以为北方的将军、军队都这样凶猛。

就在这孙策率部走海路北上之际,朝廷表任的青州刺史臧霸以三千轻兵直捣北海,围住袁谭。

一时之间,青州也就炸了。

臧霸的增援、后继部队陆续北上,青州各郡也不乏举兵响应臧霸的。

自然也有举兵要解救袁谭的,只是这种人比较少,举兵后也往往只是观望。

这些人年初时连孔融都不救,又怎么会救新来的袁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6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