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75章 身份限制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未几,赵基就见几名虎贲骑士护卫敕使前往郡兵阵列。

郡兵也是轮流警戒,大半人席地而坐。

白波诸将被杀的消息正在郡兵中传播军心起伏不定。

王邑临时设置帷幕,在帷幕内迎奉敕使。

来宣诏的依旧是黄门侍郎钟繇,他站在矮桌另一头,捧着诏书念:“上诏,卫、范豪横乱法,不得姑息。”

诏书内容就十个字,王邑长拜:“臣奉诏。”

起身接了诏书,为难询问:“天使,卫范族裔众多,姻亲广泛,又有子弟应募虎贲,不知如何处理?”

钟繇也感到十分棘手,却说:“这是河东郡内之事,河东若不能决,可上报廷尉府。”

王邑闻言去看钟繇侧脸,钟繇家学就是律法,此前当过廷尉正,相当于人形法律条文解释机器。

钟繇面不改色:“卫范二族各有部曲千人,虽系历史遗留,但镇北将军亦有罪责。不可迟疑,快快缉拿卫范之贼。”

“喏。”

王邑捧着诏书,引着郡府诸曹属吏走出帷幕,问左右:“该当如何?”

郡吏们尽数沉默,卫氏、范氏在河东根深蒂固,谁都与他们有牵扯。

治的轻了,朝廷不满意,所有人都倒霉;治的重了,又怕引火烧身。

众人的沉默,让王邑有一种钝刀子割肉的无力感。

这种桎梏感将他包围,瞪目作色:“若再迟疑,朝廷调动虎贲行事,就非本郡所能周旋!”

闻言,一众郡吏还是神情愁苦。

众人目光去看功曹皮氏人岐茂,岐茂垂目不语,仿佛没有察觉。

于是众人目光又落到郡主簿安邑刘政脸上,刘政低着头不想招惹这个祸端。

王邑能感觉到身后钟繇的不满,当即主动询问:“元方乃宗室,今朝廷危难之际,何不直言?”

刘政欲哭无泪,面容沉肃对王邑长拜:“敢问明公,卫、范可是重罪?”

王邑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彼不敬朝廷,罪在不赦,自然是极重之罪。”

刘政闻言稍稍安定,又问关键问题:“可会族之?”

郡吏们侧目观察,这个问题很关键,非常关键。

钟繇始终旁观,不发一语。

河东的问题很严重,眼前尤为棘手,更会给以后接触各方时形成惯例。

严重处理卫范二家,必然会让各郡豪强抵触朝廷。

可不处理,朝廷公卿吃什么,虎贲吃什么!

难道公卿们分成两班,单日一班,双日一班,轮流去卫范两家吃白食,借钱粮度支?

公卿们能吃多少?

虎贲呢?

虎贲的马匹吃的更多!

主簿刘政询问,王邑也没等到钟繇的回应,就咬牙说:“族其家!”

王邑压抑的精气神宣泄出来,神情也凶恶起来。

刘政也如释重负,不止是他,其他郡吏也都松一口气。

这种事情,就怕弄的不上不下,让他们难受,还后患不绝。

刘政当即拱手,进一步摸查底线:“卫范二家乃河东之望姓,门生故吏、亲族遍及各县。”

钟繇见此,开口表态:“罪在卫范两家,余者不问。”

见此,刘政又对王邑说:“明公行文用印,仆与贼曹率十余名狱卒,即可擒来卫、范父子。”

“可。”

王邑当即准备手写抓捕文书,盖上河东郡守银印后,刘政也不含糊,汇合贼曹与十几个郡兵骑马向南而去。

范氏、卫氏族裔太多,不可能尽灭。

处理这种事情,两汉中枢、地方上也有丰富经验和前例可以遵循。

政变这种事情,除了极端几个皇帝杀伐酷烈外,其他都是点到为止,并不会诛连部属、奴仆。

尤其是后汉政变,特色就是军队、部属奉令而动,只问决策者,不问执行者。

所以后汉政变时军队卖命拼杀,分出结果后也乖乖归营。

现在也是大差不差,把事情交给郡府来办,那卫氏父子近支是没活路了,可年龄小的孩子模糊身份,以旁支的身份还是能活下去的。

剥夺财富后,这些孩子以后上学都难,更别说是出头人地,为父兄复仇。

卫氏实在是太庞大了,除掉豪强这一脉,以卫氏的底蕴,未来自会再发展出豪强一脉。

卫氏的底蕴是入仕的这几支,豪强一脉只是安全、温饱的保障。

混乱的世道让卫氏豪强一脉过于膨胀,出仕的几支卫氏发展不顺,已经有压不住的迹象。

放任不管,再过一两代人,或许豪强一脉就成了卫氏嫡流,获取卫氏主导权。

可眼前河东各县卫氏的门生故吏与豪强一脉并没有多少恩情,他们是入仕各支卫氏的门生故吏。

豪强一脉太强了,若不能尽数打死,他们真的不敢动手。

钟繇将河东郡吏的反应尽收眼底,在他看来不管是哪支卫氏,都是河东卫氏的一员,一体多面,现在就是要砍掉卫氏的财源、武力。

即便不牵连其他卫氏,可他们的损失依旧无法避免。

逢年过节,或者其他节日,卫氏各支相互走动……本质上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打掉豪强一脉,卫氏各支都要过苦日子。

为了出仕、名声考虑,专心仕途的几支卫氏基本不治产业,不蓄仆僮。

要么出仕吃俸禄,要么吃学费,再要么吃族里以各种名目流转分配的钱粮。

未来这几支卫氏饿肚子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恨朝廷?

可钟繇又有什么办法?

他也挨过饿,饿急了的时候,真的什么都得吃。

现在决断权在手,让朝廷饿,还是让卫氏饿,这个不难选。

钟繇在这里传令,议郎赵蕤持另一封诏书南下,先与赵基碰头。

这位赵蕤年近四旬,身形高瘦,是常山诸多赵氏之一。

他身体还没有休养好,嘴唇泛白:“赵中郎,朝廷已有决断,认同右贤王去卑申辩,已下诏河东治罪宗贼。不知中郎如何看去卑?”

“卑职已与此人面谈过,他愿意匡扶朝廷,也愿屈身做些别的事情。”

赵基也不下马,指着卫氏庄园:“此人奸滑凶残,卑职想编其麾下匈奴。”

“这恐怕有些难。”

赵蕤面有难色,解释说:“中郎有所不知,最初去卑率众渡河勤王时,麾下约有三千义从骑士。因朝廷籍册、器物落在贼手,形势亦窘迫,故其麾下义从多散去,各自返乡。如今所留五百余骑,是为讨要……军费。”

见赵基能听明白这个,赵蕤又说:“这不是五百人积欠的军费,是三千匈奴,数额不浅。若要收编,这军费何来?未来军费更是沉重,非朝廷所能负担。”

赵蕤还打量赵基,有点害怕赵基就着这个由头询问虎贲军费、赏赐的事情。

他已经见多了这种场面,公卿们被不识一字的大头兵围着,凶神恶煞讨要赏赐,就跟明抢一样。

朝廷没有钱粮,只能不断提高官职,才能让这些大头兵散去。

就见赵基脑袋一歪,恍然模样:“这么说……眼下不该谅解去卑?朝廷困顿,哪里有钱结清军费?敢问天使,朝廷可有备用手段?”

“这,自然是有的。”

赵蕤却劝:“去卑又作乱,朝廷念其功勋,赦免此罪。是以讨要军费之事,亦不宜再提。中郎,今虎贲疲倦,还请饶过去卑。”

“朝廷有决断,我自奉诏而行。”

赵基爽快应下,去卑这个佣兵头目讨不回血汗钱,头上戴的那顶右贤王王冠更虚了,想来会积极与自己合作,去兼并其他匈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5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