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80章 言传身教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两军相持的白日时光总是枯燥且无趣的,赵基撤兵时也不见曹操发劲骑来追,更感无趣。

实在是没办法,当年汴水一战,曹操就被打的全军覆没。

若是没有曹洪让马,曹操很难渡过汴水保住性命。

再临汴水,又是被赵基、吕布夹击,曹操不得不沉稳。

只要等下去,他的援军会越来越多。

而赵基、吕布,显然不会有新的援军。

撤军返回营地,赵基又换一批骑从,引着三百余骑来到淳于琼营地。

淳于琼营地在汴水南岸,紧挨着汴水堤坝扎营。

堤坝附近堆积了大量的芦苇筏子、木筏,下游十里处曹仁敢搭建浮桥渡河,淳于琼这里放火筏顺流而下,就能阻断曹仁的支援。

从始至终,淳于琼就没有介入这场战斗的心思。

他们离开上党,是奉命护卫朝廷,而非追随赵基,这是原则问题。

淳于琼营地内,他出营迎接赵基入内,赵基引着十几名护卫上前,与淳于琼进入大帐。

大帐外双方卫士站立,相互警惕。

韩猛、张郃的家属都送到晋阳去了,淳于琼目前还算是自由的。

韩猛也担忧自己家眷,闻讯后引着卫士也来这里。

他的到来,也能压制淳于琼,免得淳于琼冲动。

大帐之内,赵基带来的地图铺开:“决战就在近日,不知淳于将军是何看法?”

淳于琼谦和笑笑:“我等奉命入朝拱卫天子,今侍中公与曹公相争,我等不宜介入。”

“我并无强迫将军出兵助战的心思,只是有一席话语要说给将军。”

“愿闻侍中高论。”

赵基指着地图上曹操大营点了点:“曹操若胜,兖豫二州依旧在他手中,携此大胜,朝廷诸公不敢逆其锋锐,他必然会挟持朝廷。到那时,河北袁公将置于何地?”

淳于琼不语,只是低头看地图。

事情真发展到那一步,他想撤回河北都难。

曹操真击败赵基、吕布、陈王三方联军,又怎么可能让近在咫尺的淳于琼撤兵返回河北?

就算他安全率兵返回河北,袁绍又会怎么看待他?

作为西园军时的同僚、旧识,淳于琼不仅了解曹操,也了解袁绍。

赵基又说:“此战我与吕蒙侯若是取胜,曹操若是阵亡,曹氏衰败,北岸曹仁、济阴程昱,以及陈留夏侯惇,必然举兵依附袁公。中原粮秣匮乏,战后我也无意逗留,自会撤兵返回太原。此言,然否?”

“侍中公所言不假,中原各军粮秣不足,皆后继乏力。”

淳于琼还是补充:“无袁公军书,恕末将不能督兵参战。”

“我不是来游说将军举兵参战的,只是希望将军能严守营垒,两不相帮。若是曹仁搭建浮桥,将军释放火筏,干扰曹仁渡河即可。”

赵基笑了笑:“我与吕蒙侯若是取胜,曹操若是侥幸不死,也将撤往北岸。汴水以南,皆非曹操所有。那时我撤军太原,吕蒙侯入朝辅政,曹操实难立足,只能依附袁公。”

彼此沉默片刻,让淳于琼思索片刻后,赵基又说:“曹操若是向将军这里逃亡,将军可出兵庇护,我不做攻击。将军大可胁迫曹操,使之委质河北,自此听令于袁公麾下。将军立下如此殊功,我想袁公也不会亏待将军。”

淳于琼听闻后,抬手抚须,作为目前袁绍麾下第一大将,淳于琼也有属于他的忧虑。

鞠义,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虽然很想追随袁绍建立一番功业,可也要考虑袁绍的容忍程度。

曹操比他强,曹操亲旧党羽也都善战。

把曹操拉到袁绍麾下,危险的工作可以交给曹操这伙人来干。

为了制衡曹操,袁绍自然会大力扶植他。

不仅是要制衡曹操,还要制衡沮授、颜良这些人。

淳于琼不见赵基继续说,只能表态:“无袁公军令,恕我不能参战。曹孟德乃末将旧交,若是来营中避难,末将若是援手?”

“我说到做到,会给淳于将军这个面子。”

赵基笑问:“可要立字据为证?”

“不敢。”

淳于琼笑了笑,疑惑问:“侍中公祖籍琅琊,末将听闻晋阳侯与曹孟德有仇,何以如此轻饶孟德?”

“中原虽显残破,可若无曹操,谁来为我制衡吕蒙侯?”

赵基反问,一笑:“如此可明白了?”

淳于琼点着头,追问:“若是吕奉先追讨孟德至此?”

“比起曹操,他更想要曹操的溃兵。”

赵基语气略无奈:“曹操若败,我与吕蒙侯之间的情谊也就到头了。”

“侍中公以诚待我,我舍命相陪就是。”

淳于琼眼睛一瞪,拱手:“曹孟德若来,末将自会留他。”

“嗯,今天下各方相争,未来我与袁公未尝没有联军交好的一日。”

赵基本能画着饼,语气也轻松起来:“来日方长,我料袁公百年之后诸子争位,将军为子弟谋一条退路,也是人之常情。并州地广人稀,我已剪除大姓,实乃沃土。”

“是,末将明白了。”

淳于琼长舒一口气,想说些心里话,又觉得不合适,就对赵基拱手:“让侍中公见笑了。末将与袁公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伙伴之情。来日山河崩殂,唯有舍身尽人臣之义。若是子孙不器,还请侍中公念在今日情谊,提携一二。”

“将军宽心,我立世以来,何时亏待过伙伴、袍泽?”

赵基神情郑重,也是拱手还礼。

这时候韩猛引着亲兵来到帐外,赵基瞥一眼,就说:“汴水之防,就委托给将军了。”

淳于琼也看到韩猛,拱手之际身子微微俯下:“朝廷诏令我等协助侍中公讨贼,自当尽力。”

韩猛入帐,对赵基拱手长拜:“末将拜见侍中公。”

“韩校尉来的正好,我已与淳于将军议定军事。明日校尉率本部兵随我进讨曹贼,淳于将军率二营兵驻守此处,扼守汴水,阻曹仁渡河增援。校尉可有疑虑?”

“没有,愿听侍中公调度。”

韩猛人如其名,在河北诸将中,论勇猛仅次于颜良、文丑。

他的家眷已经去了晋阳,以后赵基不放人,韩猛留在河北也不会得到重用。

麾下士兵他也带不走多少,所以也不心疼战斗中的损耗。

这与张郃有本质区别,张郃麾下多是乡党、族兵。

张郃即便要脱离河北,也会尽力避免无意义的损耗,这也是派张郃去曹操眼皮底下扎营的原因。

张郃所部的凝聚力更高,配合更加娴熟,遭遇夜袭时,反应迅捷,能发挥的更稳定。

未来张郃脱离河北,这支乡党族兵会另外推举一个名望高的乡党充当领军,这是袁绍默认的事情。

不默认也没办法,换个人去,也抓不住军队,反而上下猜疑,影响战斗力。

韩猛与淳于琼也没有多余的交流,见赵基这里商议完毕,就亲自护送赵基离营,避免小概率事件发生。

乱世之中,韩猛即便没有经历这种暗杀、伏击,也没少听说。

离开淳于琼营地后,赵基见韩猛的坐骑只是寻常的东胡骏马,就一招手。

一名牵着备用战马的骑奴将一匹更高大的西极骏马牵来,赵基伸手接过缰绳,递到韩猛手中:“明日决战,胜败难料。仅以此马,酬校尉今日援护之情。”

韩猛握住缰绳,看了看这匹比他坐骑还要高出半尺的骏马,当即抬腿滚落马鞍,单膝跪地抬头:“末将拜谢侍中赐马。”

赵基也下马,双手搀扶韩猛:“待破曹操,校尉若是眷恋河北人物,我自会遣还校尉家眷。”

“侍中以诚相待,卑将……自当尽力杀贼,以报侍中恩德。”

韩猛起身,又说:“末将与袁公已有情谊,未来两家交兵,请恕末将不能阵前效力。”

“校尉宽心,我并非强情之人。”

赵基拍了拍韩猛的肩膀,笑说:“待破曹操,返还并州。休养之后,就要奉诏征讨贼臣李傕、郭汜。三辅广袤,足以安置校尉。”

“谢侍中体恤。”

韩猛又要拜,却被赵基稳稳托住双臂,指着旁边西极骏马:“天色将晚,校尉试试这匹马力,早些回营休息,休养气力,明日与我联军一处,举兵向东,击破恶臣曹操!”

“喏!”

韩猛暗暗吃惊赵基的力量,高声应答,矫健翻身上马。

赵基还将自己的马鞭递给韩猛,韩猛受宠若惊,双手接住,在赵基神色鼓励下,扬鞭抽马。

座下西极骏马脚力强劲,载着重甲在身的韩猛疾驰而去。

赵基眺望,韩猛的卫士纷纷纵马追随而去。

跟随赵基左右的军吏、亲兵、骑奴目睹这些,自会记忆、学习下来,成为他们以后统兵时的参考例子。

这样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带出来的军吏,成长自然快。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