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71章 奉先知己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为了给张杨留一个好印象,今日赵基穿戴黑漆皮铠。

这是一套没有什么磨损的皮铠,压制成型的模具十分精良,更经历了精细的雕。

铠甲各处纹以纤细的赤金两色为主,打磨光洁质地如玉。

胸前是银色处理的饕餮神兽纹,纹饰表面也是一层水亮清漆。

一眼看过来,满满的廉价塑料质感。

但在这个年头,这是十分华丽的铠甲……甚至不具备战场实用功能,更像是礼仪用甲。

只是可惜这套铠甲的原主人保存不善,头盔丢失,也可能是转手过程时,某位前主人的脑袋、头盔一起遗失了。

因而赵基赤帻裹头,他的赤帻戴的比较低,将额头全遮,紧挨着眉。

作为赵基的恶趣味,赤帻额头区域刺绣了一双眼睛与眉毛,就水平垂直于自己的眼眉。

稍不注意与他对视,就会被他额头一双眼睛吸引。

为了招待张杨,赵基特意让人宰杀了一头五个月大的羯羊。

“侍中,那就是张将军车驾。”

韩述来到凉棚下,指着百步外的战车,张杨另有十几名骑从跟随。

赵基这里也没多少人,就带了二十几名骑奴、义从。

此前身边的人都已派出去做事,除了韩述总管扈从卫士留在身边外,就连旗官高阳龙都被赵基派出去负责一个乡的军屯工作。

见车驾越来越近,赵基起身来到凉棚外三四步处,站在道路边缘。

战车缓缓抵近,张杨对着赵基拱手见礼,薛洪下车就展臂介绍:“侍中,这便是我家张将军。”

又欠身看张杨,介绍赵基:“明公,这边是赵侍中。”

赵基拱手:“张将军,请。”

张扬一愣,随即发笑也展臂:“侍中请。”

本以为赵基要说些久闻大名之类的场面话,没想到赵基这么直接。

薛洪也是略感窒息,扭头去看韩述,韩述回以微笑。

张杨落座后就抬手摘下沉重武冠,抖抖袍袖,坐姿端正:“赵侍中能速定河东,才器见识远非俗流可比。今日邀张某赴宴,想来必有高论。”

“公卿迂腐不堪共事,我不得已兵谏软禁,还请将军见谅。”

赵基拱手道歉,指着面前一盘帛书:“这些东西,还请将军过目。”

说着双手端起,递给对面张杨。

张杨伸手接住,将木盘摆好,一一翻阅上面的内容,他沉眉细读,不动声色问:“这样可能解决我河内兵粮秣用度?”

“右贤王去卑与我共事,我与他相处的很是愉快。我尚不肯失信于他,又怎么会失信于将军?”

赵基露出笑容:“这才是我的心患,除此心患,休说是粮秣供应,所得器械、金钱之类,也能因功分配。”

张杨缓缓点着头,询问:“河东有李郭之患,我河内有袁曹之患,可否缔结防守盟约?”

“张将军若是有意,我自然乐意。”

赵基略感意外,就说:“列位公卿已前往平阳重修尧帝陵庙,待陵庙修好,天子率百官文武祭祀之际,我等可盟誓于此,缔结盟约。”

“甚好。”

张杨长舒一口气,就说:“袁氏强横,河内有此强邻,昼夜不安;李郭二贼已是夕阳,就恐河东之士因此不满。”

“唇亡齿寒的道理无须反复赘述,袁曹狼狈为奸,俱为国贼。坏河东、河内之盟者,想必居心叵测,必是袁曹奸细。”

赵基重申自己的立场,张杨也是点头表示认可。

他陆续看完这些书信、公卿手书,就说:“今中原能与曹操抗衡者唯有温侯,不知赵侍中可愿与温侯联盟,以期来日同讨曹操,将之逐入河北。”

赵基扭头去看韩述:“去准备饭菜。”

“喏,仆告退。”

韩述高声应答,还看一眼薛洪。

薛洪也主动向赵基、张杨拱手,跟着韩述退走,远离三十步之外。

周围没了第三人,赵基放缓语气:“不知将军所言的结盟,是如何模样?”

“表奏温侯为豫州牧,下诏刘表、刘繇、刘备、陈王各方与温侯联合,内御袁术,对外则声援温侯。”

张杨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画好的地图双手递给赵基:“如此宗藩联合,足以与北面袁曹抗衡。”

赵基接过帛书,翻开扫一眼就明白张杨的规划,感觉这家伙想吃冀州。

河内与魏郡紧挨着,袁绍吃掉公孙瓒后,调头就要吃脑袋边上的河内,而北海孔融就在袁绍的脚边,也不会放过。

张杨、孔融能活到现在,就是袁绍没时间收拾他们,也需要他们充当缓冲。

客观上来说,张杨积极靠拢、接应朝廷,就是在谋求活路、退路。

如果有机会击垮袁绍,张杨只要抢夺隔壁的魏郡,那基本上就抓住了大半个冀州。

强推吕布做讨袁盟主,吕布肯定会扶植张杨占有河北。

河北不河北的,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赵基浑然不在乎,就说:“据我所知,曹操攻掠汝南,吕温侯与陈王皆举兵观望,不曾出兵阻挠。”“诶,温侯有心无力。”

张杨长叹一声:“据我所知,温侯如今麾下健骑八百余,亦困于钱粮不足。若是能得到豫州牧之位,则兵士、钱粮不难征集,所缺唯有马匹。若是赵侍中能割舍些许马匹,温侯自能反击曹操,使之不敢西顾,则朝廷入雒,安稳无忧矣。”

赵基不急着回答,低头观摩张杨的手绘地图,就说:“抚定太原,我还要留兵镇守各处。有李郭在后,我短期内不敢轻离。如今四月中旬,若是再等四月,马匹秋膘肥壮时,我亲自出兵护送马匹去见温侯。”

四个月时间,足够与吕布以及诸刘进行一次较高层次的对话。

为了遏制二袁的壮大,哪怕李傕郭汜主导下的朝廷,也委任刘繇接管扬州。

只要朝廷自己骨头硬,诸刘宗藩自然没有躲避的余地。

就算不出兵,也要进行声援。

否则的话,诸刘宗藩等于自废武功,内部会出问题。

“侍中竟要亲自护送马匹?”

“对,我要亲自去看看曹操治下何等模样,再者我虽少居稷山,但对吕温侯也多有崇敬。”

赵基扭头看绿色稻田:“我要见见他,跟他比拼一番射术。”

少年人的好胜心,张杨理解这个。

就问:“侍中能出多少马匹?”

“将军以为多少比较合适?”

赵基反问,在商言商,这方面张杨比朝廷公卿懂事,应该不会空手套白狼。

张杨敛笑:“若是四个月后向温侯送马,待我派出使者,六月中旬温侯使者可来雒都,到时可以商议这等大事。赵侍中护送马匹时,张某也能从河内出兵,策应护送五百里,入陈留境内。”

顿了顿,张杨又说:“温侯自小沛出兵,北出五百里,可以到山阳接应。这样侍中顺济水而下,曹操拦截不及,四五日内可到山阳。”

不见赵基反驳这个护送计划,张杨就试探着说:“这第一次护送马匹,五百匹马可好?”

“五百匹马?”

赵基皱眉:“这能做什么?不值得我冒险。我们要做的是大事,我虽家贫,但不是器量狭隘之人。按我本意,应该是两千或三千匹马,我率千骑护送,昼夜兼程。换马不换人,直趋小沛,与温侯会师。”

“三千匹?”

张杨失声,瞪目看赵基:“张某河内贫瘠,温侯失势蛰居于小沛,恐怕难以支付马钱。”

盟友之间,赵基能分出马匹卖给他们,这已经是很大的恩情了。

白送之类,从始到终,张杨就没这个想法。

他也是一步步从民间混起来的,很清楚三千匹马意味着什么。

哪怕名义上绛邑一战,那么多马匹是赵基一人设计缴获的。

哪怕名义上归属于赵基本人,可河东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马,那么多人盯着。

无缘无故送出去三千匹马,河东很多人会失望,以及怨恨。

不分给自己人,白白给外人……你若基业壮大了,是不是还要做更离谱的事情?

亲疏有别,保证赵基个人的利益,才能保证河东集体的利益。

“拿工匠、女人来换。”

赵基语气如常:“就说是徐州或豫州进献给朝廷的,曹操敢截杀,我们联军讨他。”

战争理由不同,兖豫二州郡县的参与深度也不同。

如果吕布进献给朝廷的人口被曹操派人截杀,那外围郡县可能会观战,不参与这场战争。

官渡之后的兖豫二州,与之前的兖豫二州,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更何况,朝廷握在己方手里。

只要张杨强硬,分兵守住汜水关、伊阙关,那曹操就来啃,看他能不能啃下!

张杨这里强硬了,张绣、刘表肯定不会干看着。

反抗袁曹集团,必须要有一个首倡者。

张杨或许不敢主动进攻袁绍或曹操,但出兵拱卫朝廷,驻守雒阳八关……这个胆魄还是有的。

张杨双手反复握拳,沉声:“既然要图谋大事,仅靠誓言是不成的。以我对奉先的了解,侍中若能送三千匹马到他面前,他必将视侍中为手足兄弟。”

张杨眯眼:“这样,张某代奉先将他女儿许给侍中。张某这就遣人返回河内,选一子一女来侍中这里,以示诚意。”

“好,将军护送天子、朝廷返回雒都之际,我之二兄可入将军麾下,谋个清闲差事。”

赵基立刻就以权谋私,给当大头兵的二哥谋了个前程、出路。

说着,赵基拿起酒壶为自己斟酒,端起来:“我受够了这些蝇营狗苟的公卿大姓,与将军议事,实在痛快!”

说着举杯:“满饮!”

张杨也双手托举酒杯,咬牙厉声:“满饮!”

袁绍不会给他活路,曹操也不会给吕布活路。

不反抗,掉头、族灭就是必然之事。

真正的破局关键,就是赵基从匈奴人那里弄来的马!

奉先得到三千匹马,曹操还敢大摇大摆去打汝南?

赵基拿三千匹马去换吕布的女儿,河东人挑不出毛病!

以张杨对吕布的了解,别说一个大女儿,就是妻妾之类,高兴的话,也不介意引出来陪酒。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