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0章 灵光一闪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飞蝗自太行山而来,雀鼠谷的飞蝗比九泽周边还多。

这种奇异景象传到中都行营,公卿们更是坐不住了。

中都这里也有飞蝗,数量明显很少,又被沿途的网墙、营火杀伤。

所以军民男女在田间扑打蝗虫时,还有一种能战胜蝗虫的样子。

不像原来,蝗虫铺天盖地,仿佛能吃人一样,令人绝望。

粮食就是命,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抗蝗、灭蝗一事上,上上下下的豪强、百姓都有这个动力。

可每次抗争都是失败的,以至于生出投降主义者。

在天人感应学说之下,迫使其他人也不敢抗拒蝗神。

而今年,抗蝗效果卓群。

在公卿们看来,也不是赵基一人之功,而是蝗灾连续三年,上下吏民已无退路可言。

成功压制这场蝗灾,是背水一战的吏民之功,而赵基也只是被蝗灾、干旱逼迫,不得不抗争的吏民一份子。

故而公卿们看来,赵基还是赵基,不是那个能斩蝗神、抗蝗的奇伟男子。

在这种固有的傲慢之下,公卿们真的有些舍不得离开太原。

都太累了,中都大营内安逸的生活,以及赵基聚集起来的庞大军队,让公卿们不想轻易离开太原。

现在与赵基聚在一起,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只是讨论征讨逆臣高干,还没有正式颁布,就吓的上党几个县主动派人来请罪。

若是与赵基分别,那么再这么搞讨伐高干的事情,可能前脚发布诏令,后脚高干就统率军队杀到朝廷面前。

此刻杨琦甚至怀疑李傕的使者已经开始接触赵基,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各种心思之下,一日给天子讲学之际,杨琦开口:“陛下,平阳侯破太原宗贼,重定匈奴之乱,如此殊功,宜加封赏。”

刘协正捉笔书写,不动声色询问:“朕观赵爱卿有长驻晋阳之意,如何封赏能挽回赵爱卿心意?”

他正在给伏寿写道歉信,自顾自写着,又说:“赵爱卿与元明公皆国家柱石,此前桓典、钟繇等人轻视、怠慢赵爱卿,才惹出兵谏之事。自兵谏以来,朝廷维新,政通人和,所战克捷。此皆赵爱卿维新之功也,确该策以重位。”

杨琦闻言看一眼左右其他人,就拱手长拜:“陛下,爵封万户,迁拜车骑将军,领侍中议政如旧,如何?”

反正,并州刺史、州牧、镇北将军或征北将军这四个关键职务不能给赵基,赵基拿到任何一个,都能合法征辟僚属。

现在赵基最大的缺点就在这里,无法将身边聚集的人合法化,因籍贯限制,只能安排为平阳侯国、晋阳侯国属吏。

而赵基对朝廷也不信任,没有将身边人举入朝中去做郎官。

基本上也就立功虎贲历任三郎署过过水,或者直接转黄门侍郎,然后就授官县令长或县尉。

“车骑将军……有些轻了。”

刘协低语,问:“高干可遣使申辩、请罪?”

杨琦不知,扭头观察左右,杨彪、杨众、张喜、赵温、周忠、司马防都是一副不知情的模样,可其他人主要去看杨彪,因为他妻子就出自袁氏。

众人目光下,杨彪主动开口:“想来还在路上,平阳侯并未封锁关隘,上党信使往来通畅。想必最长三日,高干请罪使者就能入朝。”

见高干反应如此迟缓,杨琦就说:“高干乃系袁本初所表,这请罪奏表也该出自袁本初。”

刘协继续分心书写道歉信,嘴上说:“袁氏使者入朝,袁氏右将军有些低了,若是由袁氏推举赵爱卿功勋,朝廷集议后拜赵爱卿为车骑将军,或许能令北方和睦。”

宝贵的兵力不应该去打上党,上党有什么好打的?

赵基征集的西河等五郡兵还没抵达晋阳,附近闻讯的黑山军已经主动开始攻杀上党各县。

上党这地方,高干兵力本来就少,现在飞蝗四起,一身本事也难以施展,无法救援一个个山沟里的县邑、乡邑。

一个县内豪右同气连枝,面对黑山军的暴动,自然不想同归于尽,他们能做的就是赶紧倒向朝廷。

如果县令长不受朝廷信任,他们也能驱逐县令长,迎奉朝廷委派的新长吏。

别说公卿老人,就连刘协也感受到了高干的虚弱。

真不用赵基出兵,蝗灾之下,黑山军集体也乐于奉朝廷指令攻伐上党……反正这个级别的天灾下,黑山军注定要有一些人饿死。

一样是死,还不如猛攻上党各县,说不定就不用饿死了;即便死,也能吃饱了死。

这场飞蝗,再次引爆了黑山军的那股破坏力。

若是控制不住,黑山军各部调头来打太原也是有可能的。

高干若是撑不住,黑山军会乘势再杀到魏郡、巨鹿、赵国、常山国等地。

这场赵基讨伐贼臣高干的战争还没有发动,高干的败亡就已经注定,这其实是赵基、黑山军与袁绍之间的纠纷。

可对朝廷来说,目前应该避免赵基与袁绍全面交战。

最起码也要等两年,让朝廷站稳脚,训练出一支勉强可以自守的王师。

有了这支王师,朝廷才有说话、谋算全局的底气。

否则各路诸侯随意派遣一支偏军上雒,把公卿吊在城门前鞭笞一顿,那朝廷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而对袁绍来说,保不住外甥高干的并州刺史,会动摇袁绍对治下的控制力。

想要让袁绍卸掉高干的并州刺史一职,就必须给袁绍升官,强化袁绍对冀州的控制。

只有这样,袁绍表面不吃亏,才会答应。

否则这就是寸步不让、关系生存的大事,到那个时候,赵基也没退路。

双方决战打完,朝廷估计也就跟着完了。

刘协本就聪慧,立刻就找到了安抚袁绍的办法;而刘协表现出来的聪慧,才是公卿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底气。

耗下去,早晚也能耗死袁绍、曹操。

也就突然崛起的赵基年轻,但这并不妨碍什么。

只要天子待在那个位置上,不主动犯错,全局影响力增长极快,无人能及。

就袁绍的年龄来说,还能活几年?

以袁氏的门第来说,现在将上卿右将军级别的袁绍拜为三公级别的骠骑、车骑将军也没有什么问题。

反正这两个官位也空着,刘协很是大方,询问众人:“诸公以为,拜袁氏为骠骑将军可好?”

再由骠骑将军袁绍表述赵基功勋,给袁绍留够表现的舞台,那么袁绍大概率能放弃高干。

给不给骠骑、车骑将军,也不影响他们对军队的控制。

因霍去病的原因,骠骑将军比车骑将军更为清贵、显赫,而袁绍近期又再招抚鲜卑、乌桓,这个官位能直接挠在袁绍心坎儿。

而朝廷能获得什么?

当然是上党郡守!

袁绍不可能让赵基拿走,也不能让黑山军拿走;赵基自然也不会让袁氏故吏拿走。

这个关键职务,就能落到朝廷手里!

上党在手,朝廷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不是缺上党的这点人口钱粮,而是可以通过上党与各郡建立沟通渠道,将朝廷的声音传达到郡县级别。

这就很很妙了,袁绍、赵基相互牵制,谁都无法轻易夺走朝廷控制的上党。

谁主动发兵进犯,就要遭受朝廷的责备与道义上的打击!

河东、太原、河西、雁门、上郡等等之地都能抛给赵基,唯独河内、上党必须抓在朝廷手里!

军营是个神奇的地方,这段时间里刘协只是生活在军营里,思维发展变化,也开始直接起来。

不必要的东西说给就给,只要抓住关键,以后就能反制袁绍、赵基。

若论打仗、治民,公卿们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而现在皇帝仿佛灵光一闪布置的局势,自然也能被精于此道的公卿们看明白,自然乐于支持。

司马防坐在末席,却察觉几个人有意无意打量自己,难道怀疑是他暗中授意、指导皇帝?

想到这一茬,司马防立刻就难受起来。

如果赵基也看穿这一茬,又不得不接受……报复的话,会不会直接来敲他的腿?

见司马防神情不安,杨琦、杨彪互看一眼,算是确定了。

天子这段时间转变这么大,大概率是新来的司马防教授的。

司马氏近世以来世代治学汉书,种种汉家典故被他们吃透,自然精于权谋。

对于这种事情,三杨也选择放任。

反正激怒赵基,倒霉的是司马防,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即将入雒阳,到那时司马防影响力更大,被赵基打一棍子,也能省去许多麻烦。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