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3章 援军抵达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汾水流域有着稳定的南风。

船队自大泽排水口缓缓穿梭,航入湖泽区域后全力进发。

中都大营时近处的码头临时增修,船队抵达之时,也调来五千新兵准备运粮。

舟船陆续停泊靠岸,魏兴率先下船,直奔赵基所在:“侍中。”

赵基审视这家伙,看向他的左腿:“伤势恢复如何?”

“不影响骑马走动,就是不好发劲。”

魏兴在赵基面前来回走路演示,又做了几个攻击、发力的姿态,脚掌无法自然伸缩蹬地。

不是失去了爆发力,而是目前还没有彻底痊愈。

赵基稍稍安心一些,就问:“子昂你在休养时,可读了什么书?”

“呃……哪有心情读书,我那妾室倒是会一些,也会的不多,就会照着书册念故事,又不会注解,我也听不明白故事。”

魏兴转移话题说:“倒是杨吉会做人,请蔡夫人给他誊抄了几卷书,回去就找人一起研读。”

杨吉崴脚伤势比较严重,最近都是乘车出行。

为了这家伙上厕所方便一些,赵基还顺手发明了一个带大洞的折迭椅。

魏兴紧接着又问:“侍中,你跟蔡夫人关系如何?”

“不如何,我欣赏她的才华,她也欣赏我的才华,仅此而已。”

赵基审视魏兴,魏兴掏出一迭帛书:“那她还给你写这么大的帛书?”

说着递出,赵基拿起来见帛书折迭后用针线缝了,也就收了起来,对魏兴说:“让你读书不是让你去做博士,就是当故事听,也好过不听。”

经义记录的就是故事,各家注解就是对故事背景的详细扩充,以及阅读理解。

同样的故事,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见魏兴不语,赵基指着他左腿:“以后你若不幸断了手脚,你说我该怎么办?把你养在侯国里?还是让你回乡牧马当个富家翁?闲暇时你要多读书,只要你头还在脖子上,没了双脚,我也会把你扶到郡守大位上。”

魏兴听着感动,又感觉有些别扭:“腿断了,那还有什么好活的,还不如死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

赵基对魏兴勾手,周围虎贲看着,魏兴附耳过来,就听赵基低语。

魏兴愕然:“果真?”

“骗你做什么?”

赵基给了他胸膛一拳就问:“还死不死?”

“肯定不能死。”

魏兴笑着回答,他没想到双腿断了还有其他好处。

其实赵基也不清楚真假,只是自己推断的。

双腿断了,人体血液循环路径变短,心脏泵血效率增高,自然利于战斗。

见其他人好奇,魏兴也就说了出来,众人也是哄笑不已。

一个个心痒难耐,谁都清楚,平定太原后,人人都会拥有妾室、奴隶与一份小产业。

没有意外的话,明年这时候都会拥有孩子。

笑谈之际,后续援兵下船,是裴秀督率的留守义从,足有一千八百余骑。

这段时间平阳侯国恢复生产,贾逵组织协调之下,赵基的本部义从也都配发了军服。

为了区别于河东骑士或其他汉骑、匈奴义从,这支义从列发的是紫色军服。

范氏、卫氏庄园内,就有懂紫色染料以及染布技艺的家族,只是此前父子相传,产量不高。

汉军军服以绛色为主,而京营禁军会有部分列装紫色军服。

一些郡国兵也会采用蓝色、绿色或青灰色为主色,佩戴赤色披巾。

不是什么地方割据思想,主要是经济问题;而到了现在,关东混战,生产凋敝,已经出现了黑色军服、白色军服。

紫色军服的义从部队牵马下船,列队于滩涂草地。

裴秀也驱马来见赵基,一跃下马:“赵侯。”

“现在七哥、子昂都来了,我也就不担心什么了。”

赵基上前抓住裴秀的手,心里感到踏实:“我已命人建造好新营,饭菜酒水都已备好,快入营休息,这里交给新兵装载粮食即可。”

裴秀谦和做笑,说:“船队北上时,见西岸不时有匈奴散骑北上,汇入单于大营。赵侯可是要援引匈奴破贼?”

“不会,这种事情我们自己来办,匈奴人看着就行了。”

赵基也对附近虎贲说:“杀贼的事情也靠匈奴人的话,我们也拿不稳太原。太原乱兵已裹挟平陶宗贼汇合大陵宗贼商氏,步骑七千余人,车千余辆,欲北上晋阳。”

魏兴立刻问:“可要拦截他们?”

“不急,先让他们走两天,等他们在晋阳建立营寨后我们再去。”

赵基说着环视:“不然击破他们,还要重新建造营垒羁押他们。”

裴秀也知道这里不是商议这种决战的地方,就跟着众人做笑,纷纷上马,跟随赵基越过堤坝,进入新营地。

大营内,杨琦在瞭望塔上吹风,看着紫色军服的匈奴义从鱼贯而行,踏上堤坝又往新营而去,前后首尾相连。

来增援的虎步军穿赤色军服,穿戴铠甲背负行囊,徒步而行。

步骑交织,紫色、赤色混合在一起,如同一条蜿蜒而行的彩绶。

观望片刻,杨琦对身边人感慨:“恶紫夺朱啊!”

身边的几个公卿也都不言语,注视这支援军汇入新营,步骑参半,约有四五千人。

见他们尽数入营,杨彪才说:“李傕根基已丧,败亡就在两三年内。”

察觉杨彪语气似乎不想去雒都,张喜、周忠斜目看他。

赵温却不做反应,他其实更喜欢长安一些。

朝廷在长安的话,只要打通或者拉拢汉中张鲁,疏通道路后,仅仅是依靠诏书,就能将刘焉弄垮。

益州大姓也在反抗刘焉,刘焉统治益州的根基其实并不牢固。

稍稍来一些外力,以刘焉现在的年龄,新旧交替之际,就能将益州拿回来。

但经历太原之事后,益州人恐怕不会轻易推翻刘焉。

但对赵温本人来说,长安距离家乡很近,利于他从益州吸纳士人,壮大影响力。

即便本人辞官或病死,也方便他的门生故吏、亲族迎丧,归葬家乡。

可张喜是汝南人,朝廷迁到雒阳,大量的兖豫士人就能征辟入朝,壮大张喜的影响力。

例如荀彧、荀攸,荀攸太过于机敏,察觉东迁的苗头,就自请外放蜀郡郡守。

汉中走不通,就带着诏书走荆州,企图从荆州这里入益州,躲避这个乱世。

也不知道荀攸现在是死是活,荀彧也是类似,董卓迁都时就乘乱逃走了。

至于司马防,河东郡守的位置被赵氏夺走,现在留在天子左右日常担任讲读,并未跻身公卿,还混不到杨琦这五人小组里。

他们五个人一起典厩、典农、典工过,他司马防干过什么?

共同的苦难经历,反而增固了杨琦五人之间的友谊。

杨彪也只是试探性的看了看,见没有响应这个话题,索性就不再讨论关中。

反而询问相对知兵的赵温:“河东援兵抵达,太原将定乎?”

“还要看晋阳之战,赵侍中若能一战击败宗贼,则郡内清净,政务通畅。届时,自可率兵拥护朝廷上雒。”

赵温语气轻柔:“我担忧曹操,汝南战事已定,曹操也在许县周边施行军屯、民屯。此刻其麾下虎狼之兵顾望四方,恐来雒都。如今之董承,没有张杨助战,恐怕会迎曹操入雒,增添变数。”

他不喜欢强势凶横的曹操,曹操背后站着的是袁绍。

众人无语,也只能等待命运的变化。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22s